小蜜蜂教案6篇

时间:2022-10-13 作者:Animai 备课教案

教案在撰写的过程中,老师需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只有对自己的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后,我们写出的教案才是有价值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蜜蜂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小蜜蜂教案6篇

小蜜蜂教案篇1

教材分析

这篇了读课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试验过程,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字里行间充满了对生命段爱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做试验的原因、试验的过程和结果。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试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试验过程中的观察和思考,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构想

引导学生谈谈从作者的做法里,自己受到启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

教学准备

课前,学生查阅有关蜜蜂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 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各自发表各自的想法。)

2 读读课文前的阅读提示,作者提出了一个关于蜜蜂的什么问题,让我们读读阅读提示。

二、自读课文,合作探究。

1 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阅读提示出的问题,把有关的阅读语句画出来。

2 自由组合或小组合作探究,了解作者试验的经过。

(1)把捉来的蜜蜂放在一个袋子里。

(2)在捉来的蜜蜂的背上做白色的记号。

(3)在两里远的`地方放飞。

(4)检查蜂巢。

三、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1 学生就学习小组中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并提出各自不同的观点及依据。

2 从作者的做法里,你有什么发现或感受呢?

(1)勇于探索的精神)文中哪些地方给了你这么深的感触呢?

(2)对问题考虑得很周密)具体表现在文中的哪些地方?

(3)对蜜蜂的喜爱之情)找一找,读一读,想一想。先读给同位听,读时教师适机调拨,体会作者对蜜蜂的喜爱之情。

3 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试验结果的?指名朗读。对“本能”一词是怎么理解的,能举些例子说说吗?

四、归纳小结。

1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2 谈谈你谈了这篇课文后受到什么启发?

作业设计

你熟悉哪一种小动物,它有什么习性?做个小试验来证实。验证过程要做到多观察、多思考。

小蜜蜂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变化的风格,理解乐曲表达的游戏情境。

2、能随着音乐的变化合拍地游戏,并创造性表现“吃蜂蜜糖”、开心、逃跑等游戏情境。

3、乐意参与“熊与蜜蜂游戏,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库乞乞》;

2、ppt课件;

3、小蜜蜂、快乐熊胸饰。

【活动过程】

一、随乐进场,初步感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去做游戏吧!

二、借助故事、课件,理解乐曲a部分。

师:有一群可爱的小熊想吃蜂蜜糖,他们走啊走啊,突然看见了蜂蜜糖,开心得大口吃起来了,喊出了一句话,听听小熊喊了一句什么话?

三、感受理解乐曲a部分

1、倾听乐曲,感知理解“库乞乞”乐句,并用动作表现。

(1)倾听乐曲,借助课件,学说“库乞乞”节奏。

师: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些小熊。

(2)倾听乐曲,用动作表现喊“库乞乞”时开心的情境。

师:你开心地时候会做些什么动作。会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表现开心呢?

(3)欣赏乐曲a部分,随乐开心地表现“库乞乞”乐句。

师:我们跟着音乐开心地喊一喊“库乞乞”吧!

2、倾听乐曲,感受理解“吃蜂蜜糖”乐句,并用声音、动作表现。

(1)倾听乐曲,借助课件,感受“吃蜂蜜糖”乐句。

师:小熊为什么会开心地喊“库乞乞”?

(2)用声音、动作随乐表现“吃蜂蜜糖”。(拍手)

师:这么大的“蜂蜜糖”要怎么吃呢?

师:对了,张大嘴巴“嗷”地一口吃一个。吃几颗?(4颗)

师: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吃魔法糖吧。

3、借助课件,随乐完整表现乐曲a部分。

师:我们一起学一学小熊,去找蜂蜜糖吃吧!

四、借助课件,感受理解乐曲b部分。

1、师:蜂蜜糖好吃吗?玩得开心吗?可是正当小熊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我们一起听一听。

师:发生了什么事?有可能是谁来了?

五、完整欣赏音乐a、b部分,随乐完整游戏。

1、借助课件,完整欣赏乐曲。

2、讨论游戏玩法和规则。

师抛出问题,幼儿讨论解决。

①蜜蜂来了怎么办?

②往哪里逃?

③如果被蜜蜂抓住了怎么办?

3、随乐分角色完整游戏。

①集体游戏,配班老师扮演蜜蜂。

②分角色游戏。

小蜜蜂教案篇3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生字

2.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3.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

4.谁能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列宁利用蜜蜂找养蜂人)

二、读中理解(学习1-2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1-2自然段,想一想:从这两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

理解“附近”,说明列宁住的离莫斯科不远,我们同学当中家离学校不远的,就在学校“附近”的举举手。(找其中一个同学问问)如果老师去你家做客,欢迎吗?你真好客,不过到时候别忘了给老师“引路”。

(读了课文,我知道,列宁想找养蜂人谈天。李宁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那个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又不知道他在哪里,所以亲自去找。)

2.同学们来读读这两个句子,看看两个带点的词的意思一样不一样?

a.(1)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

(2)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常常”是经常的意思;

谁能给“往常”换个词。(平常、原来、平时、以前)

b. 选词填空

常常 往常

(1)放学后,他( )到操场踢足球。

(2)( )都是妈妈到学校接他,今天妈妈有事,爸爸接他回家。

c.你能选择其中一个词说话吗?

3. 从这两段文字中我们知道了这么多,谁能把这两段文字给大家读一读。

三、理解课文(学习3-4段)

列宁找到了最后找到了养蜂人吗?列宁到底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自然段,把描写列宁怎样找到养蜂人的句子画下来。

(生交流)

如果你是列宁,你当时是怎么想的?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同桌。

(同桌讨论,生交流)

同学们真善于思考!列宁按照这样的想法找到养蜂人了吗?

a.出示句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那个养蜂人。

师:把“果然”换成“竟然”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把“竟然”换到养蜂人身上,行吗?(养蜂人打开门一看,站在眼前的竟然是列宁同志。)

师:你看作者用词多准确啊!

b. (1)早上出门,天阴沉沉的,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

(2)早上出门,阳关灿烂,到了中午 下起了大雨。

大家来读读这段吧!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段。(师读)听完老师读,你想说什么?(生谈感受,读得慢,感觉到好像看见列宁正在寻找养蜂人)

你们想不想读?那你们也读读吧。(生自由读第3段)

读到这儿,你想对列宁说什么?

(学习第四段)蜜蜂引路精品教案设计

1.列宁出现在养蜂人面前时,猜一猜养蜂人会有什么表现?

(吃惊、惊讶、惊奇)

2.同学们的想象可真丰富,请同学们就带着养蜂人这样的心情去读读文中的第4自然段吧。

(分角色读第四段)

(请一对同学读,师生评议。教师范读,注意把养蜂人的“惊讶 ”的神情和语气表现出来.)

四. 拓展

1、以第四自然段为开头续写,补充养蜂人和列宁之间的对话。

要求:(1)通过对话把列宁找到养蜂人的经过说清楚。

(2)有时间写下来。(注意使用礼貌用语)

通过对话,回顾全文;

先说后写,降低梯度;

说些结合,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小蜜蜂教案篇4

活动目标

明白不可以轻易的就让人帮忙看家。

不能随便的就相信别人所说的话。

活动准备

?狐狸和蜜蜂》

?小蜜蜂》儿歌

活动过程

一、讲《狐狸和蜜蜂》

1、狐狸想吃蜜蜂家的蜂蜜,就在蜜蜂家门口等着,看着蜜蜂要出门……

2、狐狸和蜜蜂聊天,蜜蜂工作没人看家和照顾孩子,狐狸听见就要帮蜜蜂看家……

3、蜜蜂不知道狐狸的想法,高兴的同意了让狐狸棒的看家,蜜蜂飞去工作了,狐狸进了蜜蜂的家,开始吃蜂蜜……

4、等蜜蜂回来以后发现蜂蜜都没了,就去找狐狸理论去,蜜蜂理论不过狐狸,只能回家了……

二、故事大义

1、狐狸想吃蜜蜂加的蜂蜜,才会主动帮蜜蜂看家的那。

2、蜜蜂答应后飞去采蜜了,狐狸的阴谋得逞了,就进了蜜蜂家了。

3、狐狸进蜜蜂家就是为了吃蜂蜜,吃完了就走了。

4、蜜蜂发现蜂蜜被狐狸吃光了,就找狐狸算账去了,蜜蜂讲论不过狐狸,就回家了。

三、小结

1、小朋友故事听懂了吗?

2、谁能给老师表演一下,狐狸和蜜蜂的情感?

3、我们千万不要学蜜蜂轻易的就让狐狸帮看家,也不要太相信别人。

4、唱《小蜜蜂》儿歌。

活动结束

小蜜蜂教案篇5

?原文】

1922年,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当地有个养蜂的人,列宁常常派人去请他谈天。

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养蜂的个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到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字词学习】

字:派、敲、领

词:养蜂、养蜂、莫斯科、蜜蜂、向导

?重点句子】

1.有一回,列宁想找那个人谈谈怎样养蜂。可是往常派去找他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列宁就亲自去找。

2.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走到那所房子跟前,敲了敲门,开门的果然就是养蜂的人。

3.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练习题】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jīng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蜜()

异()密()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mòsīkēqiāomén

(莫斯科)(敲门)

二、比一比,再组词。

导(导语)蜜(花蜜)

异(异议)密(秘密)

小蜜蜂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2.了解题目与课文内容之间的关系,懂得重点词语的意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汉字“引、养、丛、仔、采、志”及偏旁“弓”。

教学重点:理解列宁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准备:电脑、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电脑课件(先出示“小密蜂”再出示“引路”二个字。你们认识它吗?你知道它能为人们做些什么?“引路”二字,是什么意思?齐读密蜂引路),今天我们就学第16课--密蜂引路。

二、新授:

1、师:读了课题后你想问些什么吗?(问题先不解决)请同学们把课文熟,看看你喜欢读哪一段?

2.指名读文:(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第一自然段中的词语:当地,派人,聊天,

用“附近”说一句话。

师:你觉得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

4、师:我们看看这位伟人与密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并说说写了什么?

5、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电脑示出问题:

1)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到了什么?他是怎么想的?

2)结果怎样?

3)请你试着画一画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养蜂人的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

学生分成小组学习,相互交流。(读、说、画)

6、学生汇报学习的情况:并请同学到黑板画出来,贴图片。

7、分角色读他们的对话。

8、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说说你的感受?

9、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三、总结:生总结。

第二课时

一、读词语:电脑

引路 养蜂 花丛 仔细 采蜜 同志

加点的字教读音指出是本文要学的汉字。

二、学写生字

1、生:分析每个字形结构及怎么记

2、师:范写,强度笔画。指名到黑板写,生纠正,评议。

3、组词,扩句。

4、课后习题第2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