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6篇

时间:2024-06-08 作者:couple 备课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可以引入教学游戏和竞赛,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竞争意识,通过教案,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6篇

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1

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找最大公因数》

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所带班级学生共25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

三.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12和18 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在练习1、2中引出了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法并会运用。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五.教学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六.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3×4=12,( )是12的因数。

生:3和4是12的因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师: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 12的.因数有:1、2、3、4、6、12。

师: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

生:要一对一对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

师:照这样的方法,请你写出18的全部因数。

生独立写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请大家完成正在书45页上。

生做后汇报师板书于圈中。

(2)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

生找出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1、2、3、6

师:像这样,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都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这里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生:最大是6。

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字?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汇报:中间区域是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的交叉区域,所填的数应该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填在这里。

师:请大家完成这个题。(生做后订正)

2、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刚才我们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9和15

(2)利用因数关系找

师:请大家翻到书第45页,独立完成第一题。

生汇报:

8的因数: 1、2、4、8

16的因数: 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 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 8

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想想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8。

师引导生归纳并板书: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板书:用因数关系找)

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12 28和7 54和9

(3)利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

5的因数: 1、5

7的因数: 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 1

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5和7都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师: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公因数只有1。(板书:用互质数关系找)

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5 11和7 8和9

(4)整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因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

书46页3、4、5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练习:

在括号里填写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18( ) 14和21( ) 15和25( )

12和8( ) 16和24( ) 18和27( )

9和10( ) 17和18( ) 24和25( )

九.作业安排: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十. 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教师用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数字卡片

十一. 自我问答: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在书中暂时没有出现,只在求最小公倍数后以“你知道吗”的形式出现,但这种方法我觉得很实用,不知教材的意图是什么?究竟怎样处理?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因数、倍数、找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通过解决故事中的问题,让学生逐层深入地懂得找公因数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在填写公因数时,学生往往容易出现重复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孩子归纳总结找最大公因数特征和方法。先看两个数是不是倍数关系,如果是倍数关系,那么小的那个数就是最大公因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或者是相邻的两个自然数,那么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找最大公因数时,我向学生介绍了短除法,当数字比较大时,用短除法比较简单。

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⑴在探索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猜测、归纳等数学活动,进一步发展初步的推理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⑵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在学生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我们鲸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展的丰富多彩,同学们都报了自己喜欢的课程去学习,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充分的展示自己的爱好特长。我们四五班就是每次校本课程的剪纸活动班,你喜欢剪纸吗?瞧,这是老师搜集了一些同学们在活动中的好作品。(课件展示剪纸作品)

师:现在我们来制作奥运福娃。第一步必须先裁好纸张。老师这里有一张长方形的纸长12厘米,宽18厘米。把这张纸剪成边长是整厘米的正方形,猜猜看,要想剪完后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几厘米呢?(学生猜)

师: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你要用具体的事实来说服大家。

二、解决问题

1、师:到底哪位同学的猜想是正确的呢?为了验证一下,请每个组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用小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剪成彩色的)在长方形的纸上摆一摆,把摆的情况记录下来,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用手中的学具摆摆看。(学生分组进行拼摆并记录,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师:请每个组汇报一下你们摆的结果。

小组汇报

师:如何剪才能没有剩余?

师:那么这张纸能剪几张?

师:还有其他剪法吗?(2、3、6让学生充分进行交流)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摆的结果,你有什么发现?这些1、2、3、6与12和18有什么关系?我们能不能从12和18的因数上来解释上面的剪法呢?

独立观察,总结规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

师:也就是说,要想正好摆满,正方形纸片的边长数应既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所以,1、2、3、6是12和18的公有的因数,我们可以把这4个数叫做12和18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数是几?

师:我们把这个数称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

师:为了更形象地表示出1、2、3、6与12和18的关系我们可以用集合圈的形式表示出来。出示相交的集合圈

(用集合圈的形式分别板书12和18的因数,然后把两个集合圈连起来,用交集的形式板书12和18的公因数。)

师:中间部分1、2、3、6既是12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其中6最大,是24和18的最大公因数。(出示课件)

3、怎样找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呢?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在小组内合作探索一下找公因数的方法

学生探索并交流。

4、练一练:用集合圈的形式求出16和2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5、师: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可以用列举法。(出示课件)

6、师: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除了用集合圈和列举法之外,还有一个更简便的方法(出示用短除法求12和18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师引出最大公因数是它们共有质因数的乘积。

三、练习

1、用短除法求36和42的最大公因数。

2、生活中的数学:

用这两朵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

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3

学生分析:

我校地处城郊,所带班级学生共25人,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比较善于提出数学问题,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探究知识。本册一单元,学生已经理解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能用乘法算式、集合等方式列举出一个数的因数。因此用列举法找最大公因数没有困难。而利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还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不易发现这两个数具有这些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直接呈现了找公因数的一般方法:先用想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出12和18的因数,再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此基础上,引出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教材用集合的方式呈现探索的过程。在练习1、2中引出了用因数关系、互质数关系找最大公因数,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个方法并会运用。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要重视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培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点:

探索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方法,会用列举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

经历找两个数的公因数的过程,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出示3×4=12,是12的因数。

生:3和4是12的因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师:除了3和4是12的因数,12的因数还有哪些?

生独立完成后汇报,板书12的因数有:1、2、3、4、6、12。

师:要找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需要注意什么?

生:要一对一对有序地写,这样才不会遗漏。

师:照这样的方法,请你写出18的全部因数。

生独立写后汇报:18的因数有:1、2、3、6、9、18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在这两个圈里,应该填上什么数?请大家完成正在书45页上。

生做后汇报师板书于圈中。

(2)师:请大家找一找在12和18的因数中,有没有相同的因数,相同的因数有哪几个。

生找出12和18相同的因数有:1、2、3、6

师:像这样,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我们就说这些数都是12和18的公因数。

师:这里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生:最大是6。

师:6就是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找最大公因数。

板书课题:找最大公因数

(此时出示集合图)

师:中间这一区域有什么特征?应该填什么数字?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

汇报:中间区域是12的因数和18的因数的交叉区域,所填的数应该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也就是12和18的公因数填在这里。

师:请大家完成这个题。(生做后订正)

2、探索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1)列举法

刚才我们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叫做列举法。(板书:列举法)

请大家用这种方法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9和15

(2)利用因数关系找

师:请大家翻到书第45页,独立完成第一题。

生汇报

8的因数:1、2、4、8

16的因数:1、2、4、8、16

8和16的公因数:1、2、4、8

8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8

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想想8和16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8是16的因数,所以8和16的最大公因数就是8。

师引导生归纳并板书: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因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板书:用因数关系找)

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4和1228和754和9

(3)利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请大家独立完成第二题。

生汇报

5的因数:1、5

7的因数:1、7

5和7的最大公因数是1

师引导学生观察最后一句5和7之间是什么关系,与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有什么关系?

生独立思考后分组讨论。

生汇报:5和7都是质数,所以5和7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师: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它们的公因数只有1。(板书:用互质数关系找)

练习: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4和511和78和9

(3)整理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哪些方法找最大公因数?

生:列举法,用因数关系找,用互质数关系找。

师:我们在做题时,要观察给出的数字的特征选用不同的方法。

三、练习

书46页3、4、5题。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在括号里填写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6和18()14和21()15和25()

12和8()16和24()18和27()

9和10()17和18()24和25()

六、作业安排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七、附录(教学资料及资源)

1、教师用书: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

2、数字卡片

八、自我问答

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在书中暂时没有出现,只在求最小公倍数后以“你知道吗”的形式出现,但这种方法我觉得很实用,不知教材的意图是什么?究竟怎样处理?

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4

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机器最大值。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法,本课内容主要是帮助学生通过分析,使学生发现这样的地砖必须即使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在此基础上学习本课不难。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以及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方法指导: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约5分钟)

课件展示教材62页例3,今天我们要给这个房子铺砖大家感兴趣吗?要求要用整数块。

二、自主学习

(约5分钟)

1.几个数( )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 )

2.16的因数有( ),24的因数有( ),16和24的公因数是( ),最小公因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3.a=225,b=235,那么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

4.用短除法求出99和36的最大公因数。

三、合作交流

(约13分钟)

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62页例3。

1.学具操作。

用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方格纸表示地面,用不同边长的`正方形纸表示地砖,我们发现边长是 厘米的正方形的纸可以正好铺满,没有剩余,其它的都不行。

2.仔细观察,你们发现能铺满的地砖边长有什么特点?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3.总结。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把铺砖问题转化成求公因数的问题来求。

四、精讲点拨

(约8分钟)

根据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情况明确展示任务,进行展示。教师引导讲解。

五、测评总结

(约9分钟)

1.达标练习

(1)要将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正方形的纸,没有剩余,边长可以是几厘米?最长是几厘米?

(2)玫瑰花72朵,玉兰花48朵,用这两种花搭配成同样的花束(正好用完,没有剩余),最多能扎成多少束?每束有几朵玫瑰花和玉兰花?

(3)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练习十五5,6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2)

铺砖问题:求公因数

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灵活运用简捷的方法。

(2)综合运用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能够根据不同,灵活运用简捷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练习

1、填空。(课本第67页第7题)

(1)9和27这两个数,()能被()整数,()是()的倍数,()是()的约数。

(2)20以内既是偶数又是素数的数是(),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数是()

(3)在4、9和16中,成互质数的两个数有()和();()和()。

(4)三个素数的最小公倍数是42,这三个素数是()、()和()。

(5)如果甲数=2×3×5,乙数=2×3×7,那么甲数与乙数的最大公约是(),最小公倍数是()。

学生先填在书上,再集体交流讨论,注意让学生说说思考方法。

2、很快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11和49和65、10和20

16和1580和20年5、6和7

说的过程中注意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及理由。

3、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80和10015、8和30

25和330、60和75

19和388、9和10

让学生用短除法做,选做三题,交流时注意用短除法要注意的地方,同时让学生说说还有其他的思考方法。

二、综合练习

1、你能用下面的一个或几个概念和一个或几个数连起来说一句话吗?

整数自然数整除约数倍数

奇数偶数合数素数质因数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学过程

备 注

例2:2和8都是自然数,8能被2整除,8是2的倍数。

2、动脑筋:下面每组数中,你能找出不同类的数吗?

(1)1473。82345

(2)21216223647

(3)23792943

学生找出不同类的数并说明理由,教师要注意答案的开放性,学生的答案只要有理由,就应该肯定和鼓励。

3、猜一猜老师家的电话号码。

老师家的电话号码是七位数,排列如下:

最小的素数

7的最大约数

8的最小倍数

最小的自然数

最小的合数

最小的一位奇数

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的数

三、课堂

师:本单元知识概念较多,同学们要注意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并能够综合练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四、作业

1、课本上第9、10题中剩余题目各选一列。

2、《作业本》

教学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简捷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经历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过程,理解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意义。

2、探索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方法,会正确找出两个数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

基本教学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进行找因数活动:

1、用乘法算式的方式分别找12和18的因数,

2、用集合的方式找出12和18的因数,分别填在各自的圈中。

3、同位交流找因数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总结找两个数的公约数的方法:

1、交流方法

2、激趣导思

①小组讨论:

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那些因数?

②小组汇报:

③师总结:揭示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的概念。

这两个集合相交的部分填的这些因数就是12和18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就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④还有其他方法吗?

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⑤总结找两个数公约数的方法

3、拓展引思:

①15和5014和3512和484和7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明确找两个数公约数的一般方法,并对找有特征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特殊方法有所体验。

注意:教师出题时,数字不要太大,要注意把握难度要求。

②练一练,第42页第1题。第2题。第3题。

③第43页第4题:

让学生找出这几组数的公约数后,说说有什么发现?

④第43页第5题:

⑤数学探索:

三、总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