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气袋教案5篇

时间:2023-04-07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先编写的文字材料,作为教育工作者制定教案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工作技能,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吹气袋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吹气袋教案5篇

吹气袋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更方便的进行科学研究,应该是从他们身边常见的事物或者身边发生的事情开始的。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会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了解很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关顾的地方。而这次活动的主要材料小苏打和白醋也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也是每个孩子们都喜欢玩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的气体能够吹起气球,却是绝大孩子不知道的。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区分辨别盐、糖、鸡精、白醋、酱油这些生活调味品,发现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的科学现象。(知识目标)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技能目标)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并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情感目标)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知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产生一种叫做二氧化碳的气体。

活动难点: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哪两种调味品在一起会产生气体二氧化碳。

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ppt图片、碗、盐、糖、鸡精、小苏打、白醋、酱油、透明瓶子和不透明瓶子、漏斗、气球

经验准备:幼儿会把气球套在瓶口处。

活动过程:

一、导入——谈话导入

师:静静老师今天早上做了一个汤,想着汤可以配上包子和鸡蛋,这样早餐既好吃又有营养。可是没想到我做的汤好像忘记放了什么,一点味道都没有,很不好喝。所以我想来到幼儿园问问小朋友们你们妈妈做汤的时候都是什么味道的,需要放什么来调味?我好来学习学习。

幼儿回答(盐、糖···)

师:哦,原来做一个简单的汤根据人的不同口味需要这么多调料啊,那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一下厨房里的这些调味品吧。小朋友们早上一定要吃早饭哦,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健康不爱生病。

二、用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说一说等方法认识厨房中的调味品。

1、先让幼儿自己去尝试辨别调味品。

师:桌子上面有很多调味品,小朋友们可以去试着辨别一下,不过记住每碗调料品不要混在一起哦,不然我们辨别的时候就会不准确了。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辨别的结果。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辨别出来了吗,请你告诉我你们的辨别结果吧。

(每组可以选一名幼儿代表说一说)

3、教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深褐色闻起来有点咸的是酱油;白色液体闻起来酸酸的是醋;白色小颗粒尝起来是咸的是盐;白色细小颗粒尝起来是甜的是糖;黄色长条颗粒尝起来有的鲜的是鸡精;白色粉末状尝起来有点涩的味道的是小苏打。这些调味品我们可以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来辨别出它们。它们都是我们厨房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三、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那么多调味品,有盐、糖、小苏打、鸡精、白醋和酱油,它们不但会使我们的饭菜变得可口好吃,它们还可以做小游戏那,你们想不想来试试?

教师讲解游戏方法:先用漏斗分别把碗里装的颗粒状调味品(盐、小苏打、糖、鸡精)倒入气球中,一次倒小半碗即可,然后把气球套在装有液体的瓶子瓶口处,一定要套住不能漏,再把气球里面装的颗粒物抖一抖倒进瓶子里,看看气球是否有变化。其中只有一种调味品和一种液体倒在一起,气球会有变化。

教师为幼儿准备好实验要用的材料。

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一组:盐和白醋、酱油 二组:小苏打和白醋、酱油

三组:糖和白醋、酱油 四组:鸡精和白醋、酱油

2、请每组一个幼儿代表说一说自己组的实验成果。

(只有二组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反应产生了气泡其气体是二氧化碳,使气球鼓了起来,而小苏打和酱油的则没有这种现象。)

3、教师小结:酸酸的白醋和小苏打放在一起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在瓶子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气球吹起来变大了。

4、幼儿再次做小苏打和白醋的实验。

(教师分发每组小苏打和白醋,请幼儿尝试小苏打和白醋反应使气球吹起来。)

活动结束与延伸

师:刚才我们做实验产生的神秘气体名叫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除了能使瓶子把气球吹起来,小朋友们还知道二氧化碳的其他用途吗?

教师播放ppt,一边播放一边讲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1、灭火剂

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然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在高压下,把二氧化碳通入到饮料中,它和水生成碳酸,形成了碳酸饮料。

3、制冷剂

固态的二氧化碳就是“干冰”,主要用作制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4、防腐剂

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贮藏粮食、水果、蔬菜。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5、在农业上

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做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活动总结:

在此次活动中幼儿简单认识了厨房的调味品,让幼儿对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幼儿实验时教师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激励幼儿从玩、做、想中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实验过程中醋和小苏打会产生二氧化碳,产生的'这样气体使气球鼓起来。实验做成功的幼儿会看到气球鼓起来。他们会很兴奋。实验没成功的幼儿他们会找到问题出在哪里,然后再次尝试。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幼儿记录每一次实验。只有让幼儿体会到实验的快乐,才能对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表现出好奇心和探究欲。

吹气袋教案篇2

【教材分析】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小苏打、醋是我们常见的生活用品,气球更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的玩具。但是,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而且这种气体的力量足可以吹起气球的现象,对于绝大多数孩子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神奇的体验。因此,这一活动对孩子们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富有一定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与科学视野。小苏打与醋的混合现象只是活动的载体,不是活动的唯一目标,活动旨在让幼儿亲历一次真实的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从而感觉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

【活动目标】

1.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了解产生气体的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记录、分享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co2在生活中的应用课件。

2.经验准备:课前让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1.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幼儿探究的欲望。

引导语: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

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引发思考:气球为什么能鼓起来?套在瓶子上的气球中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用嘴吹的、打气筒打得、装的是热水???)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

2.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提问: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在我们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材料混在??

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通过闻一闻、看一看多感官认识实验材料: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前提醒应该注意的问题:合作、安全、卫生等。

小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3.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提问: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小组讨论怎样帮瓶子把气球吹起来,一个人能完成吗?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分组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提问: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为什么有的组没吹起来?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

小结:材料的多少不一样、套气球的速度不一样,都会影响气球的大小。

4.快乐体验——想办法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的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提问: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进一步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鼓励孩子组内、小组间合作互助。

小结:材料用的多一点,操作速度快一点,气球就会吹得更大。

5.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提问: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吗?

播放课件(好喝的汽水饮料、帮病人减轻痛苦的干冰、消防员叔叔的灭火器??),进一步激发探究欲望。

活动延伸:这种神奇的气体到底是什么呢?关于它,还有没有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呢?回家把这个实验做给爸爸妈妈看看,和他们一起研究一下吧!

吹气袋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发现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的科学现象,了解产生气体多少与材料的用量有关。

2、能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体验猜想、验证、结论等基本的实验步骤。

3、对科学实验感兴趣,愿意探索身边的科学现象。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重点:

知道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难点:

能够有序的合作进行实验,总结出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用量有关。

活动准备:

每组一份活动材料:杯子、小苏打、盐、白糖、鸡精、醋、空瓶子、匙子、漏斗、气球,课前幼儿学会套气球。

活动过程:

一、以疑激趣——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激发探索的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一个好玩的科学游戏,游戏的名称是《瓶子吹气球》,你们看……出示瓶子吹起的气球,思考:气球里面的气体是从哪里来的?瓶子里装的是什么?

二、以趣激学——寻找神奇的泡泡溶液,探索出小苏打和醋混合会产生气体。

师:瓶子里装的不是水,是由两种材料混在一起形成的神奇的泡泡液。这两种材料是什么?

1、出示材料,幼儿闻一闻、看一看:醋、盐、白糖、味精、小苏打

2、出示实验表格,集体猜想哪两种材料在一起会产生气体?鼓励幼儿用多种记录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3、幼儿探索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交流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会产生气体。猜想有时很不可靠,遇到问题最好动手试一试。

三、学以致用——尝试用瓶子吹气球,更加直观的感知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了气体。

师:我们找到了能够产生气体的这两种材料,你打算怎样用它们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

1、讨论怎样帮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操作过程要注意什么?

2、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3、展示结果,分享经验:你们组刚才是怎么做的?为什么气球有的大、有的小?

四、快乐体验——让气球吹得更大,进一步验证产生气体多少和材料的用量有关。

师:如果再做一次,你打算怎样才能把你们组的气球吹得更大呢?

1、幼儿讨论:

多用材料、套气球速度快点、用手捂一捂瓶口……

2、再次实验瓶子吹气球,体验科学游戏的乐趣。

3、总结:小苏打和醋在一起产生的气体能吹起气球,而且两种材料用的越多,气球就会吹得越大。尝试的次数越多,实验结果就会越成功。

五、拓展延伸——吹起气球的神奇气体是什么、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激发继续探索的愿望。

师:你们知道今天用来吹起气球的这种气体叫什么名字,在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吗?

(各种各样的饮料中有它、医生帮助病人缓解病痛要用到它、消防员灭火要用到它……)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吹气袋教案篇4

【设计意图】

本节课属于物质与物体的一节课。醋和小苏打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可以用在食物当中的材料。如今的幼儿家长都很宝贝,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幼儿接触的往往都是高科技的东西,反而让孩子对于与自己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的了解少之更少,厨房更是孩子不会经常光顾的地方。为了让幼儿了解与自己生活很密切的东西。及激发幼儿探索周围环境中的事物和材料的兴趣,故设计了本节课。

【活动目标】

1、知道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

2、根据自己的猜想有目的的进行验证,激发探索的欲望和观察能力。

3、感受生活中科学的乐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具准备】

醋、盐、小苏打、气球、透明瓶子、实验记录表

【活动重、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实验,知道瓶子吹气球的原理。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引出要进行的实验。在开展实验之前,首先与幼儿进行了简短的互动,让幼儿简单了解一下厨房中的调味品,并了解各种调味品的作用。

——请幼儿自己讲解一下自己了解到的知识。

——老师也取出实验中的教具,一一介绍名称,请幼儿用说一说、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等方法认识醋、盐和小苏打

2、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教师准备两瓶白醋,一袋盐,一袋小苏打及2个透明玻璃碗。将盐和白醋及小苏打和白醋分成两组。请幼儿观察并提出问题:

师:是盐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是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有好玩的事情发生?

师:有什么好玩的事情的发生呢?

——幼儿带着问题进行实验操作,并把操作的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教师总结小苏打和白醋放在一起不仅会有好玩的事情发生还会做一件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示气球)就是可以让气球鼓起来,你们相信吗?激发幼儿兴趣。

3、科学小游戏:瓶子吹气球

——在幼儿得出结论之后,进行操作。把小苏打和白醋放在透明的瓶子里,然后把气球套在瓶口上,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气球被吹起来了)

——提问:气球为什么会被瓶子吹起来呢?

得出结论:食醋和小苏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4、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

(1)灭火剂,一般条件下,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将二氧化碳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可使物体跟空气隔绝而停止燃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灭火,是常用的灭火剂。

(2)碳酸饮料

(3)防腐剂,在现代化仓库里常充入二氧化碳,防止粮食虫蛀和蔬菜腐烂,延长保存期。贮藏粮食、水果、蔬菜。用二氧化碳贮藏的食品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本身的抑制作用,可有效地防止食品中细菌、霉菌、虫子生长,避免变质。

(4)制冷剂,固态的二氧化碳即“干冰”,主要用作致冷剂,用飞机在高空喷撒“干冰”,可以使空气中水蒸气冷凝,形成人工降雨;

(5)在农业上,温室里直接施用二氧化碳作肥料,利用植物根部吸收二氧化碳,可以增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农作物生长,增加产量。

5、活动延伸

课后一起来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好玩的科学小游戏。

【活动反思】

?瓶子气球》这是一节陆慕中心园王叶青老师上的大班科学活动,主要是让幼儿通过猜测、探索、试验,发现气球吹不大的原因。

王老师在第一环节就是让幼儿玩吹气球比赛,试一试,吹一吹,看谁的气球吹的最大。部分孩子能够用嘴巴吹气球,并把气球吹大。紧接着王老师便出示装有气球的瓶子,让幼儿猜一猜气球装在瓶子里能否吹大?这一提问的出现,激起了幼儿的兴趣。很多孩子都是充满信心觉得气球能够吹大,还有一部分幼儿认为气球吹不大。王老师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把问题抛给孩子们:“怎样才能知道我们的想法是对还是错呢?”,问题一出来,很快得到了幼儿的回应“我们要试一试,去吹一吹才能知道结果。”这样一来的效果比起直接让孩子去操作好多了,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为什么气球在瓶中吹不大?是贯穿整个活动的关键。有的孩子认为是瓶子太小了,有的孩子认为是没有力气?当孩子们出现了一系列的猜测后,王老师展示自己的瓶子气球,并吹给孩子们看,然后请小朋友们观察,为什么老师的能够吹大,你们的不行。让幼儿自主探索,寻找答案。在孩子们找到答案后,再请孩子们去验证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孩子们通过在有洞的瓶子中吹气球,而且能够成功地将气球吹大时,个个都享受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从王老师这一节活动报告,让我了解到了我们不管在任何时都要从幼儿出发去考虑问题,给孩子足够思索、探究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孩子在游戏中了解科学。

吹气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无色无味、比空气重和不支持燃烧;

2、了解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运用;

3、通过实验制作,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能力。

重点难点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部分实验操作需要同伴合作才能完成。

活动准备

教师用具:打火机(自备)

学生用具:瓶子吹气球套件(纸1 张、柠檬酸1 包、小苏打1 包、瓶子1 个、气球1 个)

搅拌棒1 根、水

活动过程

1、课程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前两天老师看到了一个谜语,今天想让大家一起来猜一猜,看谁最快猜出来。大家竖起小耳朵听好啦,“看不见,摸不着,不香不臭没味道,说它宝贵到处有,动物植物离不了。”你们猜它是谁?

生:空气......

师:非常棒,已经有小朋友猜对了,答案就是空气。接下来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实验。

2、实验一:我们的呼吸

师:你们现在和老师一起做,手捧着空气,慢慢放到口鼻处,深吸一口气。你们感觉到什么?

生:我们把空气吸到肚子里面去了,没有什么感觉。

师:对,其实每天我们人都在呼吸,时时刻刻都在进行,如果让人几分钟不呼吸的话,人就会死亡。你们知道我们人每天吸进去的气体是什么?呼出来的气体又是什么吗?

生:……

师:空气不单是一种气体,而是混合气体,它是由很多气体组成的。我们的身体会吸进空气,我们只需要空气中对人体有用的气体——氧气,还有一些没有用的气体和身体里产生的废气——二氧化碳,就会被呼出来。

师:跟老师一起我们再做一次深呼吸。看看我们呼出来的气体是什么样子的?一起,吸气——,呼气——。呼出来的二氧化碳有没有颜色?

生:没有,看不见。

师:有没有气味?

生:没有。

师:我们的鼻子呼出的是二氧化碳,它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3、实验二:小蜡烛熄灭了

师:虽然二氧化碳气体看不见,摸不着的,你们可不要小看它们,听听老师讲的故事,你们就知道它们的厉害了!

师:有一片奇怪的峡谷,每当村民牵着狗通过的时候, 村民安然无恙,狗却走着走着,越走越慢,最后离奇死去。当地的村民都传说峡谷里有魔鬼,专门吃狗。这种传言一直流传着,难道这世间真的有魔鬼?一天,一个聪明的年轻人路过这里,知道这个传言后,他跟村民借了一个火把,准备一探究竟。走到峡谷边上的沼泽地,他仔细观察了这里的环境,并且把高举的火把放低,接近地面,火苗慢慢地熄灭了。他点点头说道:“哦,原来是这样......”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快快动动你的小脑筋!__

生:……

师:我们用实验来模拟一下事情的经过吧。

师:这里有个空量杯,(展示给孩子看),两袋化学物品,有一袋是颗粒状的,是柠檬酸(常添加在饮料里,作为酸味剂);还有一袋是白色粉末状的,是小苏打(家里常用来发面)。先倒上小半杯水,把小半袋柠檬酸倒入量杯中,搅拌一下,直到柠檬酸颗粒溶化了。注意,我一会儿要倒入小苏打粉末,你们要仔细观察,小苏打倒入量杯后,会发生什么现象?

(此时,要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老师的语言很重要,一定不要着急就告诉孩子会发生什么,比如:有的老师会直接说,小苏打倒入量杯中会和柠檬酸反应,会冒泡泡,你们要仔细看哦。这种方式不建议用。要让孩子有想象的空间和表述的空间。)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说一说。

生:冒泡泡了。

师:小苏打和柠檬酸溶液混合在一起,会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冒很多的泡泡,这些泡泡里装着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量杯里装着很多的二氧化碳气体。老师点燃一根蜡烛(这就是故事里的火把),放到量杯口处(也可以往里伸些),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火灭了。

师:说明什么呢?

生:二氧化碳把火熄灭了。

师:这个实验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它可以用来灭火(举例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朋友们,现在你们知道在神秘的峡谷里,狗为什么会死了吧!

生:……

师:神秘的峡谷地表附近的二氧化碳太多了(沼泽地会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把火把放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火把会熄灭,地表的氧气很少,而人和狗如果不能呼吸氧气就会死。

生:人没有死呀!

师:对,这还说明二氧化碳的一个特点,就是它比空气重,气体是流动的,会飘来飘去的,但是重的气体会在下方,轻的气体就会飘在上方。因为人的个头比狗高,而且人举着的火把可以燃烧时,说明这个高度的氧气还可以维持人的呼吸。狗比较矮,吸的是二氧化碳而不是氧气,所以就死掉了。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了解的二氧化碳的另外两个性质:它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

4、作品制作:瓶子吹气球

师:小朋友们,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来吹气球的呢?

生:用嘴巴、打气筒....

师:你们见过瓶子可以吹气球吗?

生:没见过。

师:如果想让瓶子把气球吹起来,还得请一位小帮手,就是我们刚才认识的二氧化碳。接下来,我们就来动手做这个好玩的实验吧。

1.将小苏打粉末倒2.将小苏打粉末倒3.将柠檬酸与30ml 4.将气球口套在瓶口

在白纸上。入气球内。水搅拌溶解并导入处,拎起气球将苏打

瓶中。掉入瓶中,观察现象。

师:我们的气球吹起来没有?__

生:吹起来了。

原理: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支持燃烧,且比空气重。小苏打和柠檬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充满了整个瓶子,从瓶口跑进气球内,就把气球给“吹”大了。

5、生活拓展

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二氧化碳吗?

生:......

师:我们喝可乐时,是不是会看到气泡,而且喝完以后会打嗝?

生:是的。

师:这是因为可乐里面含有二氧化碳。

师:回去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里有二氧化碳吧!

活动总结

1、着重强调安全,化学物品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误食,下课后,强调孩子洗手。

2、在实验操作中,注意用火的安全,建议小蜡烛熄灭的那个实验由老师来演示。

3、往气球里装苏打粉和将气球套到瓶口上这两个步骤比较难,建议两个孩子合作。气球要往下套紧一点,将苏打粉倒入瓶内时,要用手夹住气球口,防止气体漏出。

4、柠檬酸溶液可以用白醋来代替。

5、柠檬酸溶液和小苏打的量要控制好,防止反应太强烈,建议老师课前先做一下实验体验一下,做到心中有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