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我喜欢我教案7篇

时间:2022-12-23 作者:betray 备课教案

教师们写教案是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在编写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考虑文字表述规范,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大班我喜欢我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大班我喜欢我教案7篇

大班我喜欢我教案篇1

活动设计:

在幼儿园班集体中有少数或个别幼儿是不受同伴欢迎的,他们缺乏与人正确交往、相处的方法,不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矛盾,使得情绪多变、冲动,难以控制,做出攻击性的的举动。长期这样,其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因此,以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引导他们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与他人交往,体验愉快的情绪,让自己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朋友。

辅导目的:

1、了解自己不恰当方式所带来的后果,及他人对自己的。

2、能重新认识自己,树立信心,并寻找正确与人交往的方法。

3、提高自己对情绪的调控能力,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愉悦。

辅导的形式:

1、看情景表演或录像;

2、自由讨论、小组讨论;

3、区域游戏。

重难点:

1、重点:寻找并运用适宜的方式与同伴交往,学者调控自己的情绪。

2、难点:引导幼儿了解、认识自己的不良情绪所带来的后果,讨论有效积极的方法,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辅导前准备:

1、摄下生活当中相关情景录像;

2、脸谱两张(发怒、笑);玩具若干;

3、音乐磁带:幸福拍手歌。

辅导时间:1课时

辅导过程:

1、出示两张脸谱,引导幼儿自由讨论或小组讨论。

① 猜猜他们发生了什么事?

② 你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

③ 你不喜欢什么表情,为什么?

2、教师:笑很可爱,大家都喜欢;发怒很可怕,会给别人带来很多不好的影响,是大家不喜欢的。

3、观看录像(一):

大家正在玩游戏,豆豆突然抢过同伴的一个玩具就跑,同伴边跑边喊跟着追,豆豆继续跑着,还大笑,之后将所抢的玩具一仍又去看小朋友的书,并用劲地往小朋友中间挤。小朋友不请他看,他气地将手中的玩具高高举起想砸向小朋友,被老师制止。他将手中的玩具猛地扔出老远,坐在地上大哭起来。

4、启发引导幼儿讨论:

① 你喜欢豆豆吗?为什么?

② 豆豆的表现给同伴们带来了什么影响?

③ 你在平时的活动中有没有过影响别人,是什么时候?

④ 那怎样做才不影响别人呢?

5、观看录像(二)并讨论:

录像:豆豆赠送贴画给小朋友们;与同伴友好的看书、玩玩具。

讨论:豆豆做了些什么?他为什么会改变?

看了录像后你知道了什么?

6、教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乱发脾气,努力做一个受欢迎、被大家喜欢的人。

7、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讨论:刚才玩玩具时,小朋友愿意和你一起玩吗?

当你很想玩别人的玩具,或自己的玩具不够时,你是怎么做的?心里感觉怎么样?

8、集体跳《幸福拍手歌》,进一步体验愉快的情绪。

大班我喜欢我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基本特征。

2.体验用不同形式表现动物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大森林的背景图,引起幼儿对动物的回忆,并提问:

(1)看,这是在哪啊?在大森里里会有哪些动物呢?

(2)你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呢?

2.教师小结:这么多的动物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家庭。

二、用绘画、剪贴的形式表现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基本特征。

1.师幼谈话:一天,森林里面要开音乐会,让我们请出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来参加吧。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自己想请谁来参加。

2.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进行交流。

师:先请小朋友想一想你最喜欢哪个动物?然后请你来跟大家说一说。

3.交代作画材料。

师:现在请你们来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老师这里有很多的操作材料,你想用什么方法和材料来制作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呢?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地说一说。

4.教师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制作,教师巡回进行指导。

三、讲评作品,结束活动。

1.教师帮助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看,这些都是我们小朋友自己制作的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展示出来,请个别幼儿再集体面前进行交流。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和小动物跳舞。

师: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让我们和最喜欢的小动物一起跳舞吧。

活动反思:

动物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所以今天的活动孩子们非常投入,一些孩子的作品有创意,表现出色,全班孩子总体的在绘画的操作方面能力都有所进步,只是到最后的游戏时间,有些孩子比较着急,所以涂色方面有些粗糙,我也进行了相关的讲解指导。从这次的操作中,我发现两大弱点:一是孩子们对于自主的进行美术创作活动缺乏经验和能力;二是材料不够丰富,将在以后日常的区域活动中增加创作的内容,提供给孩子们更多的操作材料,引导他们自由创作,增强这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大班我喜欢我教案篇3

目标:

1、通过哼鸣摇篮曲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通过字卡和游戏等初步理解、记忆歌词,初步学唱歌曲。

2、通过唱衬词学习简单的二声部唱法,体验合作的快乐。

3、感受傣族歌曲独特的风格。

准备:

字卡一套(月亮婆婆、喜欢我、洒、摸、走和停各三张)

星星卡片七张,每张两个小星星。

磁带、录音机、钢琴

过程:

一、哼鸣摇篮曲,,感受傣族风格歌曲的旋律。

1、 我想做你们的妈妈,你们愿意做我的宝宝吗?(愿意)妈妈的手就是摇篮,摇篮摇,宝宝要随着妈妈的摇篮怎样啊?(摇)妈妈的手摇到哪里你的身体就要晃到哪边。

2、 睡在妈妈摇篮里舒服吗?可是妈妈看到宝宝的眼睛还睁着呢,妈妈的手摸到谁,谁就要睡着。

3、妈妈摇摇篮时,你听到什么声音了?请宝宝们也来唱摇篮曲哄妈妈睡觉。

二、 用字卡引出歌曲,学唱歌曲。

1、 刚才我们睡着了,想想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睡觉呢?我们假装睡着,听听是谁来看我们?(老师清唱)

2、提问:

(1)谁来看我们了呢?为什么要来看我们?出示字卡“月亮婆婆”、“喜欢我”。

(2)怎么喜欢我的呢?唱第二句,幼儿回答,出示“洒”、“摸”,并做动作帮助理解和掌握。

(3)月亮婆婆这么喜欢我们,还和我们做游戏了,做了什么游戏?仔细听,唱歌曲后半部分,问:玩什么游戏了?走和停算一次,玩了几次呢?边唱边贴。

3、我们来唱一唱,用歌声表达月亮婆婆对我们的喜欢。

4、月亮婆婆说你们真能干,现在晚上要用什么声音唱?

5、真好!一点也没影响到别人,那白天用什么声音唱呢?

6、月亮婆婆说谁唱的好听,她就去摸摸谁?

7、小朋友唱得真动听,月亮婆婆想要和我们做游戏了,交代游戏规则:被月亮婆婆摸到的小朋友,在我的后面排队,月亮婆婆做什么动作你就跟着做什么动作。

三、用唱衬词的方法学习简单的二声部演唱

1、刚才声音大了点,把谁吵醒了?出示卡片“星星”,问:星星会干吗?

2、你听听星星会在歌里的什么地方眨眼睛?老师的手会在相应的地方做眨眼的动作。

3、你听到星星在什么地方眨眼睛了,就把星星送到哪里?

错误时再听一遍,问:有没有发现问题?

4、 我们遇到小星星的地方做什么动作?(眨眼)每一次连续眨几次眼?

5、 刚才小星星眨眼睛的时候你听到什么声音了?

你喜欢用什么声音?

6、 月亮婆婆的地方我来唱,小星星眨眼的地方你们唱。

7、 非常棒!声音唱得很整齐,还可以用什么声音唱?

8、 真好听!可月亮婆婆有想法了,月亮婆婆就一个人声音太小,小星星那么多人,声音不均衡,怎样就可以均衡了呢?

老师来做指挥,你们都是小小歌唱家这一半唱月亮婆婆,那一半唱星星。

9、 这遍的声音均衡多了,月亮婆婆没意见了。

四、夜深了,小朋友也累了要睡觉了,让我们静静的听着音乐做个好梦吧!老师边唱边抚摸每一个孩子的头。

反思:孩子们在静谧的氛围和游戏中愉悦的学会了这首歌曲

大班我喜欢我教案篇4

大班音乐:月亮婆婆喜欢我

活动背景:

我第一次参加市一课多上活动,就非常荣幸地获得了一等奖。随之市教研室组织的市区互动的教研观摩活动,我也就有幸参加了。其中一位市学科带头人上的一节音乐歌唱活动,给我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她那优美动听的歌喉、丰富又恰到好处的肢体动作和简洁、巧妙的组织语言已深刻的印在我的记忆里,也常常在我的脑海里闪现。从这次活动中,我体会到好课是因人而精彩的。现将当时听课过程的记录评析如下:

活动实录:

(一)感受音乐旋律:

1、教师亲切的自我介绍 :小朋友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某老师, 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怎么欢迎?(幼儿自然开心的拍起了掌声)好!今天我来做你们的妈妈,你们做我的宝宝,睡在我用臂弯做的摇篮里,我哼唱《摇篮曲》,你们就跟着我的摇篮,摇呀摇呀睡着了,好吗?

评析:这种导入方式自然、亲切,直入主题,加上老师轻声细雨而有柔美的声调,给人甜甜的美感。人的注意力和兴趣自然被激发调动起来了。

2、三次感受音乐旋律:

第一次:教师边跟琴声哼唱边晃动手臂故作陶醉状,带领幼儿的身体随音乐左右晃动;

第二次:“妈妈摇着摇着 ,宝宝就睡着了,现在妈妈摸谁的头,谁就轻轻趴下睡着了;”

第三次:“妈妈真累呀,心疼妈妈的宝宝们快哼唱这首曲子,让妈妈没也睡觉吧!”

评析:学歌前,教师用了哼唱的方式,让幼儿三次整体感知歌曲旋律,为后面的歌唱教学做了有效的铺垫。这是教师对教材分析后,在设计上的巧妙;另一巧妙之处在于三次哼唱前,教师生动的过渡语言,让每个人不由自主地就沉浸在教师设计的“陷阱”里了。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教师完整清唱歌词。师提问:我们睡觉的时候,谁会透过窗户来看我们呢?(允许幼儿想像表达);那我们假装睡着,看看谁来了;

评析:在这种甜美的意境中,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幼儿的兴趣和思维再次被激活,七嘴八舌地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想和回答:“小偷”“大灰狼”“太阳”“星星”。教师却依然投入地倾听,不予回答,任凭幼儿的好奇心悬在那,为他们认真倾听歌曲的范唱又埋下了伏笔。

2、教师清唱后,师幼互动问答,教师依次出示相关字卡,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问:谁来了?(月亮婆婆)(出示)

问:为什么来呀? (喜欢我)

问:做了什么动作?(洒下月光把我摸)、(表现洒的动作,提示幼儿摸摸鼻子、耳朵等);

问:玩了什么游戏,(走走停停)、(我走他也走,我停他也停)

问:玩了几次?(三次)依次出示走、停的字卡

评析:五次层层递进的提问,把歌词的句子和关键词进行了有效的提炼,而且“洒”“摸”两个字还配上动作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加深印象,让我再次佩服设计的巧妙。而且,排列的方式也为后面的伴唱部分留有空白。

3、学习用不同的声音学唱歌曲:

(1)看图完整唱第一遍:(用我们的歌声来表示喜欢月亮婆婆吧;)

(2)边做动作边演唱:(再来一次,做上动作吧;)

(3)用很美轻轻的声音唱:(晚上用什么声音唱?)

(4)用响亮好听的声音唱(白天唱这首歌用什么样的声音?那我们试试)

评析:集体教唱部分共四次练习,但每次的要求也不同。既避免了学唱歌曲的枯燥,还保护了幼儿的声带不致疲劳。这样的过渡语言设计体现了教师的智慧。

(三)学习并掌握歌曲中的伴唱部分

1、听录音,感知伴唱的音乐部分。

师:天空中的星星被我们吵醒了,朝着我们眨眼睛呢!我们来听听,他们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眨眼睛了(放音乐,教师在相应眨眼睛的地方做手势,帮助幼儿感知)

评析:伴唱中的“啦啦”是每个执教老师认为很难处理的部分,但这位老师用星星眨眼睛的办法处理,首尾呼应,与整个教学设计融会贯通,真的是独具匠心。

2、请幼儿找星星,贴在相应的地方:

评析:由于幼儿第一次听,有两处错误的地方,教师不急于纠正,而是又唱一次,让幼儿对应感知后,再纠正,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

3、集体练习一次:我来做月亮婆婆,你们做星星,在眨眼的地方唱“啦!啦!

4、分角色练习几次(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才能做到声音的均衡确定角色练习的方式)

评析:这样教师和孩子商量怎么分角色,不仅体现了教学过程教师对孩子的尊重,更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结束活动。

师:夜深了,小朋友在什么?对,小朋友睡着了,做了个甜美的梦。谁睡得香,谁睡得甜,月亮婆婆就来亲亲他的小脸蛋。(循环放音乐,教师随音乐轻轻抚摩每位幼儿,让喧闹活跃的课堂逐渐安静,呈现了一幅教师轻抚每位幼儿的怡人感人画面。)

大班我喜欢我教案篇5

活动名称:艺术活动《我最喜爱的动物》

设计意图:

在春游活动中,我们带幼儿游览了武汉动物园,幼儿对动物非常地喜爱。由于我们已经进入了主题《动物世界》的第三周,幼儿已进行了许多动物主题的活动,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会用油泥、绘画、折纸等多种形式表现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基本特征。

2、能恰当地选择应用材料,并想办法解决出现的困难。

3、能与同伴合作,用多种形式表现动物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进行了许多动物主题的活动,对动物有了一定的了解。

2、课件:森林的背景图、彩纸、油画棒、绘画纸、剪刀、胶水、油泥、泥工板、勾线笔等。

3、森林大背景图一张,多媒体设备。

活动过程:

1、出示大森林的背景图,引起幼儿对动物的回忆。

(1)提问:美丽的森林里住者许多动物,你喜欢什么动物?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让我们请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来参加音乐会吧。你想请谁来参加音乐会呢?幼儿谈谈自己想制作什么动物。

2、师幼共同认识材料,制作动物的方法。

(1)师幼共同认识准备的多种材料,让幼儿在材料、方法之间找到相应的联系。 这里有许多材料,你认识哪些材料?可以用哪些方法制作小动物?如:橡皮泥可以用来做什么?彩色纸可以用来做什么?……

(2)让幼儿明确自己制作的方法和材料。

提问:你想用什么材料来制作喜欢的动物?准备怎么制作?想不想与人合作?

3、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

(1)幼儿选好材料、找好伙伴、找一块空地进行制作。

(2)教师帮助个别幼儿尽快确立主题,当幼儿的制作出现问题时,鼓励幼儿想办法自己解决。

4、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学习。

(1)将所有的作品展示到作品台上和背景图上。

(2)请幼儿介绍:你做的是什么?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做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样解决的?

大班我喜欢我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掌握动物的眼睛、花纹等部分的特征。

2.尝试将不规则的色块想象成不同的动物。

3.感受创作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对不规则色块进行大胆想象,添画五官和花纹。

难点:大胆拖墨,拖到画纸外面。

活动准备

1. ppt课件、动物图片

2.棉棒若干、各色颜料 、颜料盒18个、调色盒5组、画纸。

3.桌子4张 、小椅子18把、围裙18套。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

(1)创设情境——教师的动物世界。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动物吗?

幼:喜欢。

师:那就跟袁老师一起走进今天的动物世界吧!(ppt1)

(2)观看ppt,通过观察动物及动物身上的片段,感受动物花纹的特点。

师:今天啊,袁老师带来了好多好多动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ppt2)

幼:孔雀!

师:孔雀漂不漂亮?

幼:漂亮。

师:哪里漂亮啊?

幼:尾巴。

师:它尾巴上的花纹是(幼:各种颜色的)

师:是什么形的啊?

幼:圆形。

师:嗯,圆形,像我们的(眼睛)一样。

师:让我们用掌声有请我们的第二位小动物出场。(ppt3)

幼:梅花鹿(鹿)。

师:它身上的花纹是?

幼:白色的,小圆点。

师:你们的小眼睛真锐利。让我们看看第三个小动物会是谁呢?(ppt4)

幼:小狗。

师:这只小狗身上的花纹是?

幼:黑色的小圆点。

师:黑色的小圆点。你说的真完整。这只小狗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斑点狗。

幼:斑点狗。

师:继续往下看!(ppt5)

师:咦,这是什么啊?

幼:斑马。

师:你从哪里看出这是斑马啊?

幼:是黑色和白色的,是直线的。

师:哦,我们一起看下是斑马吗?(ppt6)

师:嗯,真的是斑马呢!你们真是太厉害了。斑马身上的花纹是直直的线条状。接着看还会有谁呢?

幼:豹子。

师:都觉得是豹子啊!我们一起看下是不是豹子?(ppt7)

师:你们都好厉害啊,又说对了。豹子身上的花纹是?

幼:圆形的,圆点。

师:嗯,小圆点。最后一个动物是谁呢?(ppt8)

幼:老虎。

师:从哪里看出这是只老虎啊。

幼:它是一条一条的弯弯的线,是黑色的波浪线。

师:哦,是黑色的弯弯的波浪线啊!是老虎吗?(ppt9)

幼:老虎。

师:真的是一只勇猛的老虎!(ppt10)

师: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花纹,有(直直的线,弯弯的线,波浪线,圆点,圆形,方形)等,真漂亮。

2.基本部分

(1)出示棉花,示范拖色。

师:今天也让我们一起来创造一个我们自己的动物世界怎么样?

幼:好。

师:看,这是什么?(出示棉花)

幼:棉花。

师:还有?

幼:颜料。

师:嗯,现在我们就请棉花还有颜料宝宝来跟我们一起做游戏!睁大眼睛看好哦!

师:颜料宝宝倒一倒,手拿棉花拖一拖。上拖拖,下拖拖,左拖拖,右拖拖,我们的颜料变漂亮。变漂亮了吗?(漂亮了)我们可以怎么拖?

幼:向上拖,向下拖,弯弯的拖……(教师同时示范)

师:我们可以拖得长长的,也可以拖得短短的,怎么开心怎么拖。我们再来玩一个,怎么样?

幼:好。

师:好。颜料宝宝倒一倒,手拿棉花拖一拖。一起唱!上拖拖,下拖拖,左拖拖,右拖拖,我们的……咦,碰到其它颜料宝宝要(停住)

师:好了,你们会了吗?(会了)那就去后边开心的玩一下吧!

(2)幼儿进行大胆拖色操作。

(3)对不规则色块进行勾边,大胆想象出不同的动物。通过观察课件,不同动物的眼睛特征,掌握眼睛的画法。

师:老师刚刚在看我们拖出的画面里藏着好多小动物呢,我们一起把它们请出来。用黑色的沿着色块的边边走,这时候你们可以想一下这是什么小动物呢?走走走哦,像开火车一样,还可以画到画面外面去呢。

师:谁看出这是什么小动物了?

“它的眼睛在哪里?嘴巴和鼻子呢?”……

师:如果看不出来,我们还可以(换个方向)看一看呢!

师:这样,我们又看到了什么小动物?(幼)它的眼睛在哪里?请你帮老师把它的眼睛画出来,好吗?(评价后,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它把这只眼睛画的更漂亮一点。

师:其实啊,动物的眼睛是多种多样的,今天啊,袁老师也带来一些动物的眼睛,我们来看一下。(ppt12)你都看到了什么颜色的眼睛?

幼:红色,黄色,蓝色,黑色,绿色……

师:不同的动物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眼睛。真漂亮。那我们现在再来变一下我们刚刚画的眼睛吧。(请两个小朋友改变一下)

师:老师来帮忙变一下吧!画眼睛的时候一定要有眼珠,还要有点亮光,才会更漂亮。如果我们想让它变得更漂亮,我们还可以给它画上长长的睫毛哦!

师:一会儿我们去后面找到自己拖出的色块,先要用黑色进行勾边,然后看一下像什么动物。如果看不出来,还可以换一个方向,或者问问旁边的小伙伴。好了,现在就去吧!

(4)幼儿借形想象,添画五官和花纹,创造自己的动物世界。

提示:先添画眼睛,再添加动物的鼻子、嘴巴和花纹等特征。

3.结束部分

幼儿“动物世界”展示,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教师进行点评。

师:你都看到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个小动物?最喜欢哪只眼睛呢……跟我们的老师们说再见,带着我们自己的动物世界出发吧!

评析意见:

1、在孩子自由拖色环节,没有细心留意到还有没有找到自己位置进行作画的幼儿,还要贾园长及时的告知,才没有造成幼儿长时间的不知所措,此环节没有细心留意、关注到每一个孩子。

2、在借形想象环节,孩子带给我很多惊喜,他们说出的各种动物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也是本次活动最出彩的环节,如果我能有更多更好的回应,或许会使此节活动更加出色。

3、在幼儿添画环节,应该多加帮助幼儿,引导幼儿说出自己所看到的动物,甚至试着换个方向观察,扩展孩子的创造力及想象力,进行不同的添画。找到动物最突出的特征进行想象添画。

4、课前准备仍有欠缺,如果在课前让幼儿多观察各种动物,观察同种动物的不同姿势,不同形象特征,或坐或卧,或跑或跳,或许幼儿的作品会更加生动形象,而不仅仅是限制于正面的形象,不是必须要有两只眼睛。

大班我喜欢我教案篇7

活动要求:

1、欣赏故事,进一步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并通过谈话大胆的评价自我。

2、努力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玩具青蛙、故事

活动过程:

欣赏故事--讨论故事--喜欢我自己

(一)欣赏故事1、提问:你们喜欢青蛙吗?喜欢他的什么地方?(幼儿回答)

2、听听青蛙的故事:

(1)倾听故事至"他忍不住哭了起来"

(2)这只青蛙为什么会对自己失去信心的?

(3)青蛙为什么会难过?他有没有别人不会的本领?

(4)听故事后半段,现在青蛙为什么又高兴起来了?

(二)讨论故事1、青蛙有什么本领?野鸭、小松鼠、山羊呢?

2、青蛙为什么不高兴?山羊对他说了什么?青蛙又变的怎样了?为什么?

3、最后青蛙是怎么对自己说的?

(三)我喜欢我自己师:小青蛙认识到了自己的长处,那你有没有值得自豪的地方?

幼儿相互间的评价,让他们说说同伴身上的闪光点,以此进一步认识自我,激发自信。

你喜欢你自己吗?为什么?(幼儿交流,鼓励幼儿大胆交流,敢于说说自己的长处,帮助树立自信心。)

活动反思: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个体的差异也是不同的,让孩子通过观察和比较自己以及同伴,了解和发现自己以及同伴不一样的地方,感受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以及其中的奇妙之处。教师的经验再丰富,设计活动也应当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应当自然的真实的,而不是教师眼里的,这样的情境是不真实的,应当多尊重幼儿个性化,不要成人化。幼儿需要发自内心的认可,不能够去灌输,孩子也想在集体中得到认可,在同伴之间得到认可,每个人都需要有价值的体现。

小百科:喜欢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xǐ huān ,也作喜爱,一指愉快;高兴,二指喜爱,即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