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前拟订的文字材料,为了让学生们提起学习的兴趣,我们一定要认真制定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数学幼儿分类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数学幼儿分类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能按照图形的形状特征进行活动,巩固对形状的认识。
2、能说出自己的分类理由。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过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等图形。
物质准备:每人一个分类盒
材料配套:幼儿活动操作材料《科学·按图形的特征分类》《科学·图形组合》。
活动过程:
1、出示"奇妙的口袋、复习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师:这是一个漆面的口袋、里面藏着许多东西,请大家猜猜藏的是什么。教师一遍念"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边请个别幼儿分别摸出正方形、角形、圆形、长方形、梯形、椭圆形的图形让大家辨认并说出名称。
2、引导幼儿操作,学习给图形分类。
师:请小朋友拿出分类盒,把一样形状的图形放在一起。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操作完毕后,请幼儿将所以图形按形状分别放在相应的篮子里,并互相检查分类是否错误。
3、完成操作材料
请幼儿观察操作材料《按图形的特征分类》《图形组合》,看看上面的图案分别由哪些图形组成,数一数每种图形的数量有几,并分类作记录。
教学反思:
?按图形的特征分类》是要求幼儿能够按形状、颜色特征进行图形分类与排队的一次活动,为了更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提高活动的兴趣,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用帮图形宝宝排队的情景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采用集体活动、游戏活动、小组操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的思维很活跃,能把自己的发现主动的用语言表达出来。使幼儿的能力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在活动中我通过个别回答和集体回答提高表达的机会,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得到发展。
数学幼儿分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2、通过送蔬菜水果回家,学会按颜色分类。
3、有参加游戏的兴趣,愿意讲述操作过程。
重点:学会按颜色分类。
难点:学习把相同颜色的不同物体放在一起。
活动准备:
1、红黄绿卡片若干。(大、小形状相同)(雪花积木,放在篮子上)
2、各种颜色相同的水果、蔬菜图片若干。(苹果、香蕉、梨子、红辣椒、草莓、黄瓜、西瓜等)
活动过程:
一、给卡片找家。
1、出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卡片,提问:这些卡片是什么颜色的?
分别举红、黄、绿卡片,并带领幼儿向卡片问好,如:红卡片好!
2、在黑板上,出示红、绿、黄三个方框,告诉幼儿这是卡片的家。
引导幼儿观察方框说说:这三个家有什么不一样?想一想,哪个是红卡片的家?谁愿意把卡片送回家?鼓励幼儿边送边大声地学说:__卡片,我送你回__颜色的家。
二、将水果、蔬菜按颜色归类。
1、出示各种水果、蔬菜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这里有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这些水果和蔬菜也想回家,应该送它们会哪个家?要求幼儿边说边送。如:红苹果,我送你回红颜色的家。
2、教师带领幼儿讨论:红颜色家里住着谁?为什么它们能住在一起?(因为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最后让全班幼儿一起说:红颜色家里住着__……绿颜色家里住着__……黄颜色家里住着__……
三、幼儿操作活动。
将相同颜色的水果和蔬菜进行按颜色归类。(巩固知识)观察衣服和服装的色彩,引导幼儿按不同颜色对衣服进行分类。
四、评价活动情况。
请幼儿说说,住在红篮子里的有谁?
五、总结。
用帮助它们找到好朋友,相互道谢结束活动。
数学幼儿分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2、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录象、操作图片、小动物图片、小房子、实物若干、玩具柜、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一家人”复习巩固数字
师:你有家,我有家,我们都有一个家。小朋友,我们玩一个一家人的游戏呀?老师先说游戏规则。
游戏:“你有家,我有家,我们都有一个家;数一数,拉一拉,我们几个是一家。”念完儿歌,幼儿赶紧找到相应数目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圆圈内。(教师说10以内的数量)
师:小朋友一家可以在一起玩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一家在做什么?
二、幼儿通过看课件,初步感知按数量分类的意义
1、师:小熊的爸爸妈妈要出门了,他们告诉小熊,自己在家把房间的玩具整理好,我们来帮帮小熊,它的玩具应该怎么整理?
2、幼儿动手操作各种分法后汇报自己是怎么分的。
3、师幼共同观看课件中小熊的分法,说一说小熊是怎么分的?
4、教师小结:小熊是按数量分类的,就是把数量相同的物体放到一起。
三、通过操作游戏巩固按数量分类
1、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1)师:小熊整理好了自己的玩具,高高兴兴和小伙伴去玩了,天黑了,小动物们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教师说游戏规则:请小朋友数一数小动物的只数,有几只小动物就送到几号房子里,每个小朋友只许选择一种小动物。(教师提醒幼儿要数准小动物的数量后,在把他们送回家。)
(3)幼儿集体游戏
(4)师:你把小动物送到哪座房子里了?为什么?
2、游戏:“娃娃家超市”
(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开心吗?今天,娃娃家超市里的东西不知道被哪个淘气包弄乱了,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帮老师把它们按数量摆好?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分类情况。
3、扩展:按其他标准分类
(1)师:小朋友,你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幼:把吃的分一类,把玩的分一类……
(3)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超市的录象,看看录象中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教师小结:超市里的东西可以按种类、用途、颜色等标准分类,这样摆放可以方便顾客买东西,看起来也比较整齐。
5、幼儿按照自定标准把物品重新分类。
6、分好后,幼儿分组完娃娃家超市游戏。
四、自然结束
数学幼儿分类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乐与参加数学活动
2.能发现物体的特征并进行分类排序
3.学会根据物体特征做标记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教学准备:
1.教具:彩色鱼9条(由3种颜色组成,大中小各3条)
鱼缸图片3张,红、黄、蓝三色标签各一份
2.学具:幼儿用彩色鱼,人手9条,形状颜色同教具相同
教学过程:
一、念儿歌进教室
边念儿歌(附后)边做动作进教室,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出示教具(集体活动)
1.出示彩色鱼,无规律排放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位小客人来到我们苗9班,小朋友们想知道是谁吗?”
2.引导幼儿发现彩色鱼的特点
“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鱼好看吗?它们都有些什么颜色?它们的颜色都是一样的吗?我们来看看它们还有什么不同啊?”
三、出示学具(个别活动)
“小鱼们今天遇到一个难题,想请我们聪明的小朋友帮帮它们,好吗?刚刚小鱼们看到我们小朋友进教室的时候排队排的很整齐,它们也想排个队,请小朋友们帮它们也排个队好吗?”
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彩色鱼排列,教师巡回指导。活动结束后收学具,放回学具袋并且放回椅子下面。
四、交流小结
师“刚刚我发现有很多的小朋友都用了很多的方法来为我们的小鱼排队,那我想请几位小朋友上来将你的方法排给其他小朋友看看”
请2—3位幼儿示范。
小结:彩色鱼的排列可以是按照从大到小,从小到大,相同颜色放一排,花纹相同的放一排等方法进行不同的序列。
五、学习制作标记
数学幼儿分类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实践操作,尝试按一定的规律对物体进行分类。
2、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胸饰人手一份(猫、狗)分颜色与大小。
学具:鲜花铺、服装铺、日用品架(餐具)、食品架(薯片)、课件、图书架
活动过程:
1、实践感知:(听音乐进场)
小朋友,快来看,这是谁呀?(汪汪),他们呢?(咪 咪),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咪 咪和汪汪排队进大商场好吗?想一想,商量一下,怎么排?
咪 咪,我们一起来看看汪汪是怎么排队的?再来看看咪 咪是怎么排的?
队伍都排整齐啦,接下来我们要进大商场啦,大商场里的货物可真多,有鲜花、有食品、有餐具、有图书、有服装,还有一个好玩的电子游戏室,请汪汪和咪 咪一样一样地去玩一玩,如果你发现那些商品没有排列整齐呀,就来做理货员,把它们理一理,排一排。
2、幼儿分组操作:
3、集体参观百货商店,讨论:
咪 咪,快来食品柜看看,这里的薯片可真多,颜色不一样,高矮也不一样,看看刚才的理货员是怎么排的呀?(讨论,如有错误,集体修改)总结:哦,原来它们是按照高矮(颜色)不同来排队。
食品柜看完了,我们再来图书室看看吧……
4、运用迁移
马上要过新年啦,百货商场里呀想挂一些漂亮的气球来布置新年的气氛,请我们的小汪汪,小咪 咪一起来帮忙想一想该怎么挂呢?看看谁想出的方法多?(先讨论)然后个别幼儿回答说一种,显示一种。
数学幼儿分类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按物体特征进行多次分类,并用数字记录。
2、使幼儿学会用语言讲述操作过程以及结果。
【活动准备】
1、帽子图、标记卡、数字卡若干,黑色水笔;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标记分类计数。
出示图形??
师:图上有什么?(帽子)
师:一共有几顶帽子?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用什么标记来表示这里记的是帽子?启发幼儿说出帽子标记。
师:这7顶帽子是一样的吗?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讲述,教师和幼儿讨论用什么标记来表示。例如:帽子上没有花的可以在花标记上划一条斜线表示没有花。
(2)分类计数。
这些帽子有这么多的地方不一样,哪每样有几个呢?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引导幼儿把数字贴在标记的左面。
(3)小结。
盖住图一,现在我们不看这幅图能不能知道图上有几顶什么样的帽子?每样有几顶?
你怎么知道的?(看标记的)
引导幼儿一起看标记来说一说。
二、小组活动。
1、看图按标记印数字。
2、盖点子游戏。
3、依照样子涂色。
4、给数目最多的点子打勾。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
中班数学:分类计数(二)
【活动目标】
1、学习按图形的两个特征标记分类并正确记录其数量。(重点)
2、培养幼儿用语言讲述操作结果的习惯。(难点)
【活动准备】
1、图形拼图一幅,标记卡、数字卡若干,各种图形若干。
2、数字印章,印泥、操作用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教学活动。
1、学习用两个特征标记记录图形。
(1)出示图形一。
师:图上有什么?(房子、小桥、蝴蝶)
师:用什么图形拼搭成的?(长方形、三角形)
师:每个三角形都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
(2)出示图二(颜色标记、形状标记、大小标记)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大三角形?小三角形?
师:用哪些标记来表示红三角形?黄三角形?
幼儿先相互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3)按照标记记录。
师:这儿这么多的图形,每种图形各有几个呢?请幼儿报数字老师记录。
(4)小结。
请幼儿一起说说这幅图里面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分类游戏。
(幼儿分别取自己的图形卡片)看一看,说一说,你的图形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
看教师出示标记图,图形特征与标记相符的幼儿,举起卡片站起来。送图形回家,要求图形必须符合门牌号。
2、记数活动看图按标记记录。
学习记录后,说说这幅图里有几个什么样的图形。
三、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做的,讨论做的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