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复习教案5篇

时间:2022-12-27 作者:couple 备课教案

制定教案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老师务必要强调文字表述规范,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四年级复习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四年级复习教案5篇

四年级复习教案篇1

unit 5 where is my ruler?

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都在九到十岁左右,生性活泼好动,想象能力丰富,对游戏竞赛、唱歌都非常感兴趣。学生学习英语半年多了,大家都能说简单的日常交际用语。如何让他们学习英语有信心,感兴趣是我们教学的重点。课堂以跨越式模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说,努力听。

教材分析:在上册书unit2>中我们已经学过句型:where is...?在巩固此句型的基础上,学习一些新词和短语。

教学内容: part a let's talk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the pupils can read and say these new words and new sentences: where is my car? on the desk.in the toy box.under the chair.

2.能力目标

1) ppt提供一定主题内容的图片,培养学生在key points辅助下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2) 通过自主说、两两对话、小组活动等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互相团结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在学习中培养孩子们的相互协作意识。 2)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the pupils can read and say these new words and new sentences.

教学难点:the pupils can use the sentences correctly in the life. 教学理念: 1、以跨越式教学理念为基础,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2、利用多媒体服务于教学,为教学创设理想的英语学习环境。 3、倡导俩俩对话为主、师生对华为辅的交际模式,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4、本节课主要通过图片展示、师生练习、俩俩对话、儿歌欣赏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理念:跨越式教学理念

教学资源

1.录音

2.多媒体

3.教学卡片。

教学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运用多媒体与卡片有效结合,激励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一..warm-up/ revision

1.chant: where is your hand? here it is.--- 2.revise the old words: car, box, plane, .ask: what ’s this? do you like? 二.presentation

1.师生示范 the teacher puts the car, doll, plane in the toy box . t: what’s this? ss: it’s a box.

t: yes, it’s a box.it’s a toy box.

then the teacher points at the car, doll, plane and says: they are toys.help the pupils read “ toy box.”

2.the teacher puts the car in the toy box, on the toy box, under the toy box.then teach these phases.

3.teach in , on , under.pay an attention to the sound of under. 4.l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dialogue.

5.俩俩说。practise the dialogue in pairs like this: where is my pencil? it’s in your pencil-case.

6.game: listen and act.t: act a ball in a toy box.act a plane on a toy box.act a car under a toy box. 7. do and say .two pupils in a group.

a :where is my ---? b:it’s in/ on/ under---.

三 拓展听读。使用拓展材料中的dialogue1、2、3、4、6。根据时间的安排与学生的理解情况至少听两个对话。

四年级复习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感悟黄河的险恶,感知羊皮筏子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的景象,感受驾驭羊皮筏子的艄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学会网上查看资料。

2、情感和态度目标

凭借具体的语言文字,让学生领悟只要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就能战胜艰难险阻的道理;

教学准备:

关于黄河、艄公、羊皮筏子的图片、文字资料及黄河、艄公驾驶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

设计理念:

1、力求体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网络阅读教学,计算机成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工具,走向了人机对话的形式。课堂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上网查看有关资料,感受黄河,认识筏子,认识艄公,使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学生走进了网络,网络与学生的心灵在课堂上呼应起来,使得课堂网络变成学生的精神家园。

2、力求体现“球形教学特色”。本文的“球心”是体会艄公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取舍文本,紧紧扣住文中的中心句,通过情境展示、拓展阅读、自悟讨论、情感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从黄河的磅礴气势,羊皮筏子的小而轻,乘客的谈笑风生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艄公的勇敢和镇静的风采。

教学过程:

一、多管齐下,感受黄河的壮美

首先让学生在初学课文的基础上,讲出自己心中黄河的印象。(板书黄河)

接着引导学生点击黄河的视频,一边欣赏,一边引导学生用文中的词句赞美眼前的黄河

紧接着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作者心中的黄河,指导学生读出黄河的气势,读出黄河的壮观

(简评:这一个环节设计环环相扣,水到渠成,很自然地由文本走进网络,再由网络走进文本,达到文本和网络的有机结合,同时学生也被充实而又充满情趣的学习活动深深吸引,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赏读结合,体验筏子的惊险

这个环节分三步进行

1、认识筏子。引导学生点击筏子的图片,一边看筏子,一边说筏子,从而认识水上这一交通工具。

2、文字感受筏子。学习2—5小节,要求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看到筏子后感受的句子,体会作者第一次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这其中抓住重点句“”和一个小小的“啊”字进行品读,感受作者的那份担心、惊讶,体会筏子在黄河上的那份惊险。

3、欣赏筏子。让学生欣赏艄公驾着筏子漂流在黄河上的视频,亲眼目睹筏子在黄河上的惊险。

(这一个环节由直观图片到抽象的文字,再到直观的影像让学生对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那份惊险有了更深的认识,为下文感悟人物品质做了反衬与铺垫。))

三、自读自悟,内化艄公的形象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

首先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心中艄公的样子,之后出示图片再认识艄公,原来梢公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饱经风霜的老人呀,这样一位普通的艄公又怎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的呢?板书:主人

自然的引导学生找出并出示文中最为关键的中心句:“”

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一句话,深入到文本,自读自悟,互论互品,用自己的话谈谈梢公的勇敢,智慧,镇静,机敏分别表现在哪里?读相关的句子,适当地点拨、评价,让学生读中有思,有感,有悟,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再一次走进艄公,深入艄公的内心世界,去发现艄公能战胜黄河的其它原因。

(评价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感悟人物品质,与文本对话,把握了文章的主要意图,同时,以“先收后放”的教学形式,鼓励学生潜心会文,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在交流中将自己的认识不断完善。)

四、延伸拓展,升华艄公的精神

1、学生从外到内认识了艄公,认识了这样一位看似普通却不普通的人物,内心定有千言万语,指导学生点击梢公的视频,让学生再一次面对滚滚的黄河,面对滚滚黄河上的艄公,让学生尽情吐露自己

的心声,表达出想要对艄公说的话。

2、再通过教者的总结加以升华:黄河是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她哺育了中华民族,养育了无数个像梢公一样的中华儿女,生活在黄河边的儿女们,在黄河母亲的孕育下,变得勇敢,智慧,镇静,机敏,终于成了这黄河的主人。

3、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其他的挑战生活的主人,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有关他们的资料。

(这一个环节让学生再一次走进网络,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激发了他们表现的欲望。课后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也培养了他们课后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让他们感受到网络世界的无穷奥秘。)

四年级复习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

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番茄 盲童 天使 清脆 蔬菜 捐献 亲戚 忙碌

5、再读书。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茄:上下结构,注意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还有“蔬”字。

艰: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还有“碌、脆、捐”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体会“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番茄太阳”》(齐读课题)

番茄,太阳,太阳,番茄,这是一个怎样的奇妙组合呢?让我们打开书本一起去感悟。

二、精读感悟,合作探究。

1、找找“番茄太阳”这个奇妙的组合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找出句子,用线画出。

2、交流:

(1)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真的吗?太阳像番茄吗?那我就叫它番茄太阳。”

(2)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3)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3、自读出示的三句话,谈谈你对三个“番茄太阳”的理解。

(一指明明心中的太阳,二指明明的笑脸 三指盲童明明真诚的爱心,美好的心灵。)

4、过渡:第三个不明白,没关系,让我们走近明明与作者,看看这一直挂在我心中的“番茄太阳”到底是什么?让我们先去了解一下明明吧!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画出描写明明容貌和言行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你觉得明明是个怎样的孩子?

5、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6、交流,可能有以下答案:

(1)虽然失明,却是个美丽的女孩。出示:如果不是盲童,明明挺漂亮的:…… 笑起来像个天使。

(2)活泼开朗,爱笑,笑声感人。

出示:每次从菜场经过都能……特别爱笑。

小女孩一面用手摸……也在旁边笑。

明明一面用手摸一面笑……太阳。”

明明咯咯的笑声……追着人走。

看着她的笑脸……“番茄太阳”。

那个正午我坐……天使般的笑脸。

[读好每一句话,感悟明明乐观开朗,向往光明的生活态度。]

(3)机灵聪明的孩子,充满好奇。

出示:有一次,……走路的吗?”

明明好奇地问……

她问我许多奇怪的问题

[读好每一句话 ,感悟明明热爱生活的态度。]

(4)善良,有爱心的孩子。

出示:我弯下腰……给你,好不好?”

[读好这句话,感悟明明的关爱他人。]

7、那么明明给我带来的是什么呢?请画出描写“我”的心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我”心情的变化。

可能会有以下答案:

(1)生活很艰难,心情无比灰暗。(灰暗)

(2)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温暖)

(3)看着她,让人隐隐心疼。(喜欢)

(4)明明像小屋里的光线,带给了我许多快乐。(快乐)

(5)她的小嘴呼出的温热气息拂过我的面颊,我的泪哗地一下子流了下来。(感动)

8、小结:是啊,残疾人尚且如此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向往光明,追求美好,那我们岂不是更应该如此?

三、小练笔

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想说什么?把你最想说的话写下来吧。

四年级复习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单元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单元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4、复习掌握本单元《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总课时)

主题“观察和发现方面的趣事”

第1课

?观潮》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蒙、雾、昂、贯”的写法,注意多音字的读音:薄,号,度、称了解课文大意:课文写的是耳闻目睹钱塘江大潮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描写了大潮由远到近、奔腾而去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

“奇观”指的是什么?你从课文哪些词句感受到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2、第3、4自然段重点朗读,要求背诵的。是从远到近的顺序写的,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思其序。

大潮来之前,钱塘江将面很平静,观潮的人们急切地昂首东望。大潮终于来了,开始只是一条白线;近些,只见白浪翻滚;浪潮越来越近,气势磅礴,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两丈有多高,从中你感受到什么?潮头很高,范围很宽,感受到潮水来势汹涌澎湃。

3、找出课文中写得具体形象的句子。

?教参》p3.4

4、造句:依旧、犹如、好象

第二课时(总课时)

第3课《鸟的天堂》

1、读课文,记生字。注意“茫,规律”的写法。

多音字:乐、干、数、泊、应、盛。区分“陆续、继续”感知全文大意: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第一次经过时,只看到生长茂盛的大榕树,却不见一只鸟的影儿,产生了“鸟的天堂”没有一只鸟儿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时,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见《教参》p14

课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诵

2、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了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鸟的天堂”指的是天马河上的一株榕树。

鸟的天堂指的是鸟儿生活在那株榕树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样。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课后第3题,见《教参》p15

5、课堂第5题照样子写句子,意思不变。

课堂第7题读一读写一写。

四年级复习教案篇5

?给予是快乐的》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的心灵。

3、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含义,激发学生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

从文中人物的言语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质疑定标:

1、首先我们做个游戏,做“笑”的游戏。(大笑、微笑、笑眯眯等)

2、与高兴相近的词语有哪些?(板书:快乐)你什么时候会很快乐?我们今天来学习一篇课文,作者得出了这样的感受,板书完整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出示目标

三、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1

1、谁给予了谁什么??

2、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自学指导2

(1)保罗一共想错了几次,用三角符合标出第一次想错的段落;用叉号标出第二次想错的段落。

(2)学生小组分角色朗读第一次想错的段落,从哪里看出保罗想错了?他为什么会想错?(因为保罗自己就是认为得到是快乐的)

(3)自由地大声的读保罗第二次想错的段落,思考交流保罗第二次错在哪里?从小男孩的话里你感受到了什么?(纯洁无瑕、美好无私的心灵和乐观自信的品格)

(4)想象他们三个人是如何度过这个夜晚的,这个夜晚他们为什么难忘?

四、自学检测

1、保罗从小男孩的()中觉得小男孩也想(),没想到他竟然(),从中看出小男孩一心想着(),而不是()。

2、保罗面对素不相识的小男孩竟然发出了()的邀请,是因为()。

3、从小男孩的话里,我们感受到了小男孩()的心灵和()的性格。

4、保罗的眼睛湿润了,把小弟弟抱上车是因为()。

五、指导朗读

1、读出第一部分中小男孩羡慕、惊讶地神情。

2、小男孩第二次的话应读出激动、兴奋的语气。

六、小结过渡

1、正是由于小男孩的话打动了保罗,所以保罗——(引读第十二小结)

2、在这美好的夜晚,车里的三个人会各自想些什么?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七、课堂训练

填空题:

保罗因为()而感到难忘,小男孩因为()感到难忘,小男孩的弟弟因为()而感到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3、布置课外阅读作业:读读蒋风的《给,永远比拿愉快》,屠格涅夫的《乞丐》,林润翰的《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