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教案对于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每位老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准备一份优秀的教案,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昆虫中班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昆虫中班教案篇1
设计意图:
动物与人类有着的密切关系,幼儿对各种小动物有着天生的好奇。蝴蝶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小昆虫,由于其外观的美丽,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的教育要追随孩子的兴趣、追随孩子的发现。正是追随孩子的兴趣点,我设计了此活动,围绕孩子们感兴趣的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展开活动,在对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提升、拓展,给孩子以科学、准确的引导。结合新《纲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整个活动中,还渗透了语言(故事)、艺术(表演)、健康(游戏)等领域的教育。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使其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喜爱蝴蝶、热爱昆虫的情感,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蝴蝶的成长过程,获得快乐体验。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表现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难点:
重点:帮助幼儿了解蝴蝶的成长过程、种类、身体特征。
难点:蝴蝶的成长过程。
活动准备:
1.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活动。
2.多媒体课件;铃鼓1个;用各种蝴蝶卡片布置“蝴蝶展览区”;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
活动过程:
1.带领幼儿参观蝴蝶展览,自由欣赏、观察蝴蝶。
2.利用课件,向幼儿介绍各种类蝴蝶。(凤蝶、蛱蝶、斑蝶、环蝶、枯叶蝶、眼蝶)
3.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4.出示多媒体课件,向幼儿介绍蝴蝶的生长过程,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现。
(1)虫卵
(2)毛毛虫
(3)蛹
(4)蝴蝶
(5)完整认识蝴蝶生长的4个阶段,了解蝴蝶的生长属于“完全变态”。
5.知识拓展:介绍其它与蝴蝶一样成长过程属于“完全变态”的昆虫。(螳螂、蝗虫、蟋蟀、飞蛾、蝼蛄、甲虫、天牛等)
6.了解蝴蝶的身体特征:(1)口器(2)脚(3)触角(4)蝴蝶对人们的用处。(传播花粉、观赏等)
7.游戏:毛毛虫变蝴蝶
8.欣赏用各种方法、各种材料制作的蝴蝶,引出延伸活动:师生共同制作蝴蝶。(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师生共同动手运用各种材料来制作蝴蝶。
昆虫中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蜜蜂、蜻蜓、蝴蝶等昆虫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知道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蜻蜓
2.课件:动画片-蝴蝶
3.课件:正确找出昆虫的名字
趣味练习
动画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话题
教师:小朋友,你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动画片:蝴蝶
1.动画片中的昆虫叫什么名字?(蝴蝶)
2.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蝴蝶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
三、ppt课件:蜻蜓
1.还知道哪些昆虫?
2.观看各种蜻蜓
蜻蜓长的什么样子?
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
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
3.蝴蝶和蜻蜓它们共同的名子叫什么?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
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
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四、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蝴蝶在幼虫时有吃嫩菜叶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ppt课件--了解蝗虫
通过观看了解,蝗虫是危害庄家的害虫。
五、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1.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2.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
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昆虫中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对比、感知左右对称。
2、在理解对称概念的基础上帮助瓢虫装扮翅膀并体验装扮的快乐。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重点:
理解左右对称的表现形式,(即:左右图案的颜色、花纹、大小、位置相同)活动难点:运用对称的方法装饰小瓢虫
活动材料:
ppt、幼儿操作瓢虫、黑点粘纸、贴有数字(4、6、8、)的展示板
活动过程:
意图:引出话题
1、(播放ppt1、2)幼儿观察图片,感受舞会的欢乐气氛。
2、(播放音效)幼儿观察舞会上哪些昆虫没有来。
意图:初步感知对称1、(播放ppt3)提问:小蝴蝶怎么哭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过渡语:我这里正好有三件蝴蝶的衣服,你们觉得哪一件最漂亮最特别。
3、(播放ppt4)引导幼儿观察第二件衣服左右的颜色、花纹、位置。
4、总结:原来左边和右边的颜色、花纹、大小、位置完全一样,这样的表现方式叫做左右对称。对称的图案会让我们感觉到非常的漂亮。
5、(播放ppt5)过渡语:谢谢你们我的朋友,有了你们的帮助,我今天一定是舞会上最美丽的一只昆虫。小蝴蝶穿上对称的衣服,开心的飞走了。飞呀飞,小蝴蝶发现周围有许多东西也是对称的,你们发现了没有?
意图:寻找对称
5、(播放ppt6)幼儿寻找图片中对称的事物,特别讨论两棵大树是否都对称。
意图:表现对称
1、(播放音效、ppt7)过渡语:是谁在花丛里说悄悄话?原来小瓢虫正在用小黑点装扮自己的翅膀,他们也想学小蝴蝶穿一件左右对称的衣服。(播放ppt8)看,小瓢虫的一只翅膀已经打扮好了,可是右边翅膀上的黑点怎么贴才可以和左边的翅膀对称呢?(关注黑点的数量、大小位置)
2、操作要求:出示小瓢虫和操作粘纸。我这里有许多大小不一样的小黑点粘纸,请你选择一只自己喜欢的小瓢虫,先看看它左边翅膀上的小黑点的数量、大小以及点子的位置,然后用对称的方法装扮它另一只翅膀。不要弄错哦!
引起小朋友操作的愿望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4、集体检验
意图:尝试分类 体验快乐
1、过渡语:小瓢虫邀请你们一同参加舞会。
2、引导幼儿根据点子送小瓢虫到相应的花盆。看看花盆上有什么标记?(瓢虫照片和数字)你的小瓢虫应该坐在哪里呢?请幼儿根据瓢虫的小点摆放。看看有没有小瓢虫坐错位置啊?
3、舞会就要开始了,让我们一起倒计,迎接舞会的开始。
4、幼儿一同倒数,和昆虫一起狂欢跳舞。
昆虫中班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看图谱,表现简单的节奏型。
2.初步尝试听旋律拍出简单的节奏型。
3.尝试用乐器演奏简单的节奏型。
4.对器乐演奏活动产生兴趣,并喜欢演奏。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幼儿对螳螂、蟋蟀的外形特征及叫声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2.《昆虫音乐会》教学挂图、音乐cd。
3.节奏图谱一张,打击乐器木沙铃、沙锤、沙蛋若干。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图片,创设游戏情景,激发活动兴趣。
森林里面要举办一场隆重的昆虫音乐会,有很多昆虫都要来参加,你觉得会有哪些昆虫会来呢?
2.教师出示三种旋律及节奏型,以螳螂、蟋蟀及蝗虫三种昆虫依次出场为线索,引导幼儿分别认识三种不同的节奏型,并能够用身体进行表现:
(1)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踏脚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2)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拍手的方式表现节奏型xxx-︳xxx-︳,并跟随乐曲旋律表现。
(3)教师哼唱旋律,引导幼儿根据图谱模仿蟋蟀的叫声表现节奏型xxxxxx︳xx- - -︳并跟随音乐旋律表现。
3.播放《昆虫音乐会》乐曲,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连贯的表现不同的节奏型。
4.尝试学习用乐曲进行演奏。
(1)逐一出示沙蛋、沙锤、木沙铃,介绍乐器,分发乐器,让幼儿尝试探索乐器的使用方法。
(2)教师用指令、哼唱旋律带领幼儿尝试演奏乐器。
(3)播放乐曲,教师带领幼儿演奏乐曲。
(4)播放乐曲,带领幼儿看教师指挥演奏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可以用语言节奏帮助幼儿控制好自己声部的节奏。 从单声部敲奏过渡到多声部合奏会给幼儿的听觉器官带来一种新的刺激。学习合奏,也是学习合作的开始,不仅动作要协调,还需学会倾听,以便能和谐地演奏。 在“昆虫音乐会”的情景中可鼓励幼儿表演其他昆虫的鸣叫声,进一步激发喜爱昆虫、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昆虫中班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这次活动是在主题“有趣的昆虫”背景下的一堂制作课。我发现我班幼儿对蜻蜓特别感兴趣,他们在区角活动时,也会在美工区画蜻蜓,舞蹈区学做蜻蜓飞等等,趁者孩子对蜻蜓的喜欢,于是我就想设计了一些关于蜻蜓有关的主题活动。
活动目标
1.孩子通过亲手操作,对蜻蜓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
2.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制作带来的成功满足感和快乐。
3.能够让幼儿更好的掌握蜻蜓的相关知识,有利于他们主动的去探索,挖掘更多更好的昆虫知识,丰富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系统,有序的昆虫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认识蜻蜓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蜻蜓的基本特征。
2、通过说说、做做、玩玩,体验制作蜻蜓的快乐
活动准备
彩色吸管、彩色卡纸、剪刀、胶水、记号笔、背景音乐、蜻蜓图片、制作图
活动过程:
一、谈话讨论
1.最近,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在举办一场昆虫玩具比赛,老师呢准备了一件作品去参加。
2.让幼儿猜猜准备了什么昆虫玩具?
3.蜻蜓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
4.组织幼儿重新观察,说出蜻蜓的身体组成部分。我们来找找蜻蜓的身体有些什么部分组成(出示蜻蜓图片)
5.小结:蜻蜓眼睛是大大的,翅膀是细细长长的,身体也是细长的。
二、制作蜻蜓
1.启发幼儿也做个蜻蜓参加比赛。
2.制作蜻蜓需要些什么?
3.我们要先做哪一个部分?
4.剪翅膀和眼睛:卡纸对折,用记号笔在上面画上一个细细长长的翅膀,把它剪下即可,眼睛采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制作图)
5.动作示范吸管的使用:左手捏吸管,幼儿用剪刀剪
6.尾巴可以做什么动作呢?(幼儿自由探索)
7.提醒幼儿小心使用剪??
8.个别指导
三、成功体验
带领幼儿到室外操场上,组织幼儿边念儿歌边玩玩具蜻蜓。
昆虫中班教案篇6
活动背景:
最近我们要求幼儿在双休日中和家长共同收集一些有关昆虫的'资料,为开展新主题的开展作一些准备。今天是主题活动的第一天,幼儿对自己收集的资料肯定急于展示一下,于是我们开展这一活动,便于了解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
活动目标:
1、 互相交流有关昆虫的资料,萌发对昆虫的探究兴趣。
2、 认识几种常见的昆虫,了解它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及其与我们的关系。
3、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材料与工具:
幼儿收集到的有关昆虫的资料
过程设计:
一、 师提问,引出讨论的主题:你们收集到哪些有关昆虫的资料?它们的名字叫什么?
二、 请幼儿自由发表各自所了解的知识和经验,教师作适当的记录。
三、 展示资料,幼儿互相参观并交流有关昆虫的话题。
小结:幼儿共同感兴趣的内容,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昆虫的奥秘。
活动反思:
幼儿第一天开展有关于昆虫的知识讨论,兴趣非常浓厚,个别幼儿带来的书籍中介绍的昆虫的知识也较为丰富详尽,可在接下来的时间中截取有针对性的昆虫开展探索与讨论!
昆虫中班教案篇7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这个世界存在着一些奇异的物种,需要大家一起去探索发现,而对于中班的孩子而言,更是觉得神奇,这就需要我们去引导,让孩子主动地无穷的想像力,从而感知这个奇妙的世界。
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想了解认识的奇异动物很多,一些物种不是我们随处可见,通过故事《谁丢了尾巴》,让幼儿了解并知道小动物们都有自己特殊的保护方式,充分想像的空间,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吧。
【活动目标】
1、了解一些动物用保护色、断尾、喷“墨汁”等保护自己的本领。
2、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了解周围事物的动态。
【活动准备】
1、挂图二幅,图一:蝴蝶、蟋蟀、瓢虫、蜻蜓、枯叶蝶、花螳螂,竹节虫变色龙、树蛙、斑马等;图二: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
2、幼儿、家长收集的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图片、碟片、图书等资料。
3、没尾巴的动物图若干。
【活动过程】
1、引导活动,讲述故事《谁丢了尾巴》
(1)根据故事情节提问:故事里都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谁丢了尾巴?(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去交流,发现)
(2)根据上述内容让幼儿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有了大致了解。
2、出示挂图1(枯叶蝶、蟋蟀、瓢虫、竹节虫等)讲解它们为什么不容易被敌人吃掉,引导幼儿说出它们自己有特殊的“保护色”。让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正是利用随着周围颜色变化面变化,从而把自己隐藏起来,这是它们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
出示挂图2(壁虎、海星、蚯蚓、乌龟、乌贼鱼等)让幼儿先自己说一说这些动物有哪些自我保护的本领。例如:壁虎断尾保护自己,蚯蚓断掉身体、海星的再生等这些动物的再生本领,也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让孩子自主表述乌龟、乌贼鱼这些动物的自我保护方式。
3、出示家长幼儿收集的图书、碟片等资料,让幼儿观察。
放碟片,自我保护的动物,让幼儿观赏更多的动物自我保护的方式。
4、连线涂色游戏<找尾巴>,每人一张没尾巴的动物图片,每人一盒彩笔。
5、分组欣赏,共同评价。
【延伸活动】
1、到院子里探索秘密,找一找,院子里哪些昆虫动物有自己的自卫能力。
2、到图书区让幼儿观看关于动物的图书。
【活动反思】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对孩子们来说有着致使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去发现,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了解动物通过保护色、再生等特殊的本领来保护自己,幼儿非常感兴趣,幼儿通过观察、表述、连线游戏、观看图书等方式,使幼儿更直观、生动地认识了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生存方式,从而培养了幼儿热爱生命、珍惜生活的美好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