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起草的时候,你们需要强调与时俱进,写一份完整的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儿歌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儿歌的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喜欢朗诵儿歌。
2.培养语言的节奏感。
3.了解保护手的方法。
二.活动准备
1. 手的图片。
2.《小小手》儿歌。
三.活动过程
1.出示手的图片。
教师提问:
(1)这是什么?
(2)手怎么才可以发出声音呢?
2.请幼儿用手发出声音,例如拍掌、搓手、用手拍自己的身体、与小伙伴互相拍拍手等。
3.教师引出儿歌,并配合儿歌的节奏,加上上述的动作。
教师:现在我们用一首好听的儿歌,加上我们的动作一起和小手一起玩。好不好?
4.教师完整地朗诵一遍。(加上动作)
5.幼儿跟着教师念儿歌,配合儿歌的节奏并且加上动作。
6. 与幼儿讨论:
(1)如果我们的小手受伤了,手还能跟我们玩吗?
(2)那小朋友要怎样保护这双手呢?
四.教师小结
小朋友要保护这双小小手,首先我们爱它,怎样爱呢?勤洗手、洗澡、剪指甲、不 要触碰危险的东西,这样我们的小手才会乐得笑哈哈!
附:
小小手
小小手,小小手,
一只左来一只右,
它们是我的好帮手,
我会保护这双手。
儿歌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清楚老师的提问,并能回答问题。
2、学念儿歌,感受学念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风车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风车,引起幼儿的兴趣。这是什么呀?
小朋友跑起来,手上的风车会怎么样啊?
现在风车给我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
2、教师有感情的念儿歌。根据风车的内容做出相应的动作。
3、幼儿每人手拿一个风车跟教师学念儿歌。
4、带幼儿去外面玩风车。
儿歌:
小风车
小风车,真好玩。
我一跑,它就转。
转呀转转呀转。
风车跟着秋风转。
儿歌的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
2、引导幼儿认识手,知道用手能做很多事情。教幼儿初步保护手的方法。
3、帮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数的概念。
重难点分析:
难点:1、手指的名称不同。2、对手和手、手指和手指进行比较。
重点:让幼儿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去体验、感受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魔袋一个,里面装有软、硬、光滑、粗糙等多种材料。
2、丰富的手工材料,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导入
2、展??
3、结束
一 导入部分
老师与幼儿一起听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二 展开部分:
观察发现法:
1、看一看:启发幼儿观察,然后说出手上有什么?(手上有手心、手背、手指等)
2、比一比:启发幼儿说出手指的名称,并比较不同,引导幼儿与同伴、老师的手进行比较。
3、说一说:看图片,激发幼儿用语言来表达手能做许多事情,教育幼儿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把自己的小手变成最能干的小手。
4、保护好我们的小手。讨论:怎样保护好我们的小手。如勤洗手、勤剪指甲,冬天洗完手要擦油,出门要戴手套等。教育幼儿保护好自己的小手。
游戏巩固法:玩一玩手指游戏。
感知操作法:变一变,老师和幼儿一起用手变"魔术",鼓励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活动,如印画、撕纸、穿项链、用橡皮泥串糖葫芦等。
三 结束部分
听音乐离开活动场地
四、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好朋友"。
儿歌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表演及语言表达能力。
学习儿歌,知道鱼的生活环境。
知道团结的力量,养成友爱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美丽小鱼的图片。
有字宝宝及画宝宝“鱼”的黑板。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在黑板上面有许多鱼的粉笔画。
老师问:“大家好,欢迎小朋友到海底世界来玩!”
二、学习鱼的生活环境
1.老师说:“小朋友知道小鱼生活在什么地方吗?(生活在水里)
如果小雨离开了水,它们就失去了生命。
2.小鱼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要爱护珍惜宝贵的海底生物。
3.小鱼在水中是靠尾巴游泳的。
三、学习儿歌
1.老师说:“如果把小朋友一个人放在家里,害不害怕?(害怕)孤不孤单?(孤单)如果只有一条小鱼在水里是不是也很孤单呢?
2.老师说:“如果两条小鱼在水里面游的话,就不再孤单了。许多小鱼一起游的话它们就会做好朋友。”
3.学习儿歌《小鱼游》。
4.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到幼儿园,就像小鱼一样也不再孤单。大家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帮助年纪小的弟弟妹妹,开开心心生活在幼儿园里面。
四、游戏
1.看看谁能做小表演家给大家朗诵儿歌《小鱼游》。
2.在朗诵儿歌的时候加上小鱼游的动作,看看哪位小朋友表演的最像。
活动延伸
通过儿歌,掌握小鱼的生活环境,培养幼儿团结友爱的好习惯。
儿歌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儿歌,培养幼儿对诗歌的兴趣,小班活动漱口。
2、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词汇:拿、唱、抬等词,注意漱,咕噜,等词的发音。
3、知道漱口可以保护牙齿,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喝水的小花茶杯,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表演儿歌内容,激发幼儿学诗歌的兴趣。
⑴教师手拿小花茶杯,做漱shu口的动作,引起幼儿的注意。
⑵教师:“刚才你们看到老师在干什么?”(幼儿:“漱口”注意发准shu的音)
⑶教师边动作过示范朗读儿歌,幼儿教案《小班活动漱口》。
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
(二)、提出儿歌的名称,提问儿歌的内容。
⑴教师:“刚才老师在漱口,还念了一首儿歌,儿歌的名字叫漱口。”
⑵提问儿歌的名称,练习发漱的音。
⑶幼儿再次观看并注意听,教师边动作边念儿歌。
⑷提问:
a、“教师手里拿着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手拿花花杯,学习词:拿)
b、“喝口什么?”(引导幼儿说出喝口清清水,学习词:喝,注意“清”的发音)
c、“然后头怎样,嘴怎样?”(引导幼儿说出抬着头,闭着嘴,学习词:抬、闭,注意“嘴”的发音。)
d、“水吐出来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引导幼儿说出咕噜咕噜吐出水,学习词:咕噜,并发准音)
(三)集体学念儿歌:
1、全体幼儿和教师一起念儿歌1-2遍。
2、幼儿每人一只小花茶杯(不放水),边动作边念儿歌1-2遍。
(四)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小结,让幼儿知道要养成饭后漱口的好习惯。
延伸: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饭后漱口,并对儿歌及时进行巩固。
儿歌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相反国》
教学目标:
1.通过儿歌初步理解反义词感受儿歌的诙谐、趣味性。
2.尝试运用生活经验中的反义词进行游戏。
3.在游戏中不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
教学重点:通过儿歌初步理解反义词感受儿歌的诙谐、趣味性。
教学难点:尝试运用生活经验中的反义词进行游戏。
教学准备:
1.幼儿用书。
2.图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方法:讲解法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生问好
2.谈话引题
二、基本部分
1. 幼儿初步理解儿歌内容。
请幼儿观察图片,理解画面内容。
(1)幼儿交流画面内容。
(2)幼儿初步理解“相反”的含义。
教师:你们在图片中发现什么有趣的事?谁来说一说?(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来描述,帮助幼儿初步初步理解“相反”含义)。
(3)幼儿进一步理解儿歌内容。
2.幼儿学习儿歌:相反国。
(1)教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边看图边听。
(2)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学习儿歌两遍。
(3)用动作辅助的方式朗诵儿歌。
3.游戏:相反国里说相反。
(1)教师提出要求,引发幼儿游戏兴趣。
(2)请个别幼儿说一个词,其他幼儿接相反的词。
三、结束部分
1.小结课情。
2.回家寻找相反的物品。
教案评析:
这是一个选材较好的特色童谣,利用多媒体课件,孩子在说说、听听、学学中,生动趣味的高密度练习中,学会了有节奏地念童谣,知道了一些反义词。游戏设计进一步促进了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活动选材大胆却合适,形式简单却生动,教具高效新颖,引导为主却无痕。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教师从观念到行为的落实,师幼有效互动以及教师教育机智的美。
儿歌的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儿歌,并理解儿歌内容。
2.丰富关于动物(猫,狗,鸡,鸭,羊等)的词语。
3.培养幼儿热爱小动物,喜欢小动物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羊的毛绒玩具。
2.儿歌《可爱的动物》录音磁带及挂图。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兴趣。
教师:“刚才,你们听到的儿歌里都有那些动物?”(请幼儿自由表述。)
教师:“今天,老师把这些小动物请到我们班里来了,你们欢迎吗?”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出示毛绒动物的玩具,介绍小动物的名字,请幼儿根据教师说出动物的名字。
2.教师逐一出示毛绒动物的玩具,引导幼儿观察表述小动物的特征。
例如:“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小狗,哪位小朋友能像老师一样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狗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3.游戏“看谁说得好”。
当教师出示小动物玩具时,幼儿能够准确地说出动物的名字及叫声。
例如:教师出示小羊玩具时,幼儿能说出:小羊咩咩咩。
(最好让所有幼儿有机会参与游戏讲述。)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小朋友跟这么多小动物做游戏,你们喜欢他们吗?你们会怎么样关心爱护动物朋友呢?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
四.活动延伸
1.教师可以组织幼儿继续观察和讨论上述小动物的其他特征,例如吃什么等。
2.通过图书或音像资料认识更多的小动物,并进行观察和简单的分类。
3.对提供的儿歌《可爱的小动物》,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朗诵。
附:儿歌
可爱的小动物
小小鸡,尖嘴巴,捉到小虫,叽叽叽。
小鸭子,扁嘴巴,水里游,呷呷呷。
小花猫,睡大觉,醒来喵喵喵。
小黄狗,尾巴摇,看见骨头汪汪汪。
小羊小羊咩咩咩,头上小角弯弯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