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活动故事教案7篇

时间:2022-11-20 作者:tddiction 备课教案

老师们制定教案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制定教案并不是简单的事情,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思考,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活动故事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活动故事教案7篇

小班活动故事教案篇1

活动目的: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趣味性。

2、学习动词:拉、推、塞、摘

3、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短句“我想摘××颜色的××(水果名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2幅,“摘果子”的音乐磁带。

2、布置各种果树、葡萄架等。

活动要点:

一、幼儿听音乐“摘果子”按节奏拍手,师导入谈话:你们见过用水果搭的小屋吗?熊妈妈和熊宝宝就住在用水果搭成的小屋里,好玩吗?这是怎么回事呢?

二、欣赏故事第一遍。

提问:故事的题目叫什么?熊妈妈的水果屋都是用什么盖的?

三、看图欣赏故事第二遍,(提醒幼儿注意“熊妈妈和熊宝宝是怎样把水果带回家的?”)

(1)听故事,重点学习词语“拉、推、塞、摘”等动词。

(2)提问“熊妈妈和熊宝宝是怎样把水果带回家的?”(进一步引导幼儿巩固学习动词)。“熊妈妈和熊宝宝为什么要请小动物?”“如果你有那么多水果,你要怎么办?”

四、引导幼儿观察果园背景,以“熊妈妈的果园还有很多水果,小朋友想不想摘?想摘什么水果?”进行短句练习“我想摘××颜色的××(水果名称)。”

五、音乐响起,以“熊妈妈邀请大家一起去摘果子”,师和幼儿一起快乐的跳起“摘果子”舞。

活动反思:

近阶段我班正进行“水果娃娃”的主题活动,在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水果与大家一起交流,品尝、分享,充分感受着水果带来的芳香。《水果屋》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综合的提升了幼儿近阶段来的学习经验。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都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做到安静倾听,从理解故事内容,到动词——推、拉、塞、摘的学习、巩固,动静结合,幼儿学习得比较轻松,最后以“想不想到熊妈妈的果园摘水果,想摘××颜色的××(水果名称)”引导幼儿进行讲述进一步把活动引向高潮,形象而直观的水果树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一步提升了幼儿观察、辨别水果颜色的能力,也大大调动幼儿发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平时从不主动的幼儿也勇敢的举起小手),让幼儿获得了又一次的情感体验。

对于小班的孩子而言,今天整个活动的量还是偏多了点,毕竟他们才进园两个多月,考虑到孩子的发展能力的不同和对活动的兴趣,很有必要把本次的活动再做延伸,如:延伸部分可以让能力强的'幼儿说出完整句,能力弱的孩子只要颜色和名称讲对就可以了。力求让每个孩子有更多的发言机会,锻炼的机会,摘到他们“想摘到的果子”。

小班活动故事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乐意表达出来。

2、在活动中探索脚印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3、练习句式“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地上摆放好脚印

2、故事大书《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3、磁带《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故事大书,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本好看的故事书,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引导幼儿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书第一页,交代故事的开始部分

——静静、迪迪和轩轩三个好朋友决定一起去郊外游玩,他们在地上发现了什么呢?

——这个脚印是什么样的?脚印的主人会是谁呢?

2、鼓励幼儿想象故事情节的发展,并表达出来。

——三个好朋友发现了这些脚印之后,接着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三、教师一边翻阅图书一边讲述故事

——刚才我们想了很多可能发生的故事,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好朋友发生的故事吧。

四、欣赏故事录音《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提问:这三个好朋友在郊外游玩的时候都到过哪些地方?他们为什么从沙滩到泥地又到树林,他们在干什么?最后怎么样了?

五、结束活动

游戏:有趣的脚印

附故事:

让我们跟着脚印走

点点、叮叮和铛铛三个好朋友决定一起去郊外游玩,他们走啊走,突然发现了地上有许多大脚印。“哇!这么大的大脚印,这是谁的脚印呢?”三个好朋友趴在地上仔细的看着这些脚印。

他们跟着脚印来到沙滩上,点点指着脚印说:“看!这里也有大脚印呢,让我们跟着脚印走吧” 。点点、叮叮和铛铛跟着脚印走过了泥地,走过了草丛,走过了树林,来到了小河边,可还是没有找到脚印的主人。

他们又跟着脚印来到了一个大大的山洞里。咦!脚印的主人呢?让我们继续跟着脚印走。最后,点点、叮叮和铛铛在山洞旁终于找到了脚印的主人。哦!原来它是一只大象!

小班活动故事教案篇3

?小兔乖乖》是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三个小兔宝宝活泼可爱、聪明机智的形象已深得幼儿的喜爱,反面角色大灰狼则是幼儿心中“坏蛋”的代名词。结合小班幼儿的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巧妙地将情景游戏纳入语言活动中,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游戏环境中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同时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说话。

2、学说相应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开门!”

活动准备:小兔跳的律动音乐、木偶、布景等。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回忆故事,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听过小兔乖乖的故事吗?故事里面有些谁?”(幼儿回忆故事中的角色)。

师:“今天我们就来当小兔子,你们想当谁呀?”(幼儿回答:红眼睛、长耳朵、短尾巴。)

出示兔妈妈木偶,引导幼儿说兔妈妈的话。

二、出现大灰狼

1、传来敲门声。

师:“咦,是谁在敲门?”(请幼儿猜)

2、引导幼儿说:“你把尾巴伸进来让我们瞧瞧!” (出现门慢慢打开,一条大灰狼的尾巴伸了进来。)

3、引导幼儿猜猜是谁,并说出理由。

师:“是不是大灰狼呢?”(出现大灰狼的头。)

4、师:“真的是大灰狼,开门吗?”(引导幼儿学说相应的短句,如:“你是×××,我就不开门!”)

5、(出现大灰狼不见了。)

师:“看,大灰狼看见你们把门关得紧紧的,走不进来,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过渡:幼儿听音乐做小兔的律动。)

三、出现大老虎

1、传来敲门声。

师:“又是谁在敲门?”(引导幼儿猜。) “我们问问它。”(幼儿集体问:“谁呀?”)

2、传来老虎的回答声:“我是你们的妈妈”。

师:“是我们的妈妈吗?”(请幼儿说出让他把尾巴伸进来。)

(出现门慢慢地打开,一条大老虎的尾巴伸了进来。)

3、引导幼儿观察尾巴,猜猜动物,并说出理由。

4、师:“到底是谁呢?”(出现大老虎的头。)

5、师:“真的是大老虎,开不开门?” 引导幼儿学说相应的短句。

6、引导幼儿想出对付大老虎的办法。

(过渡:小兔子本领真大,把门关得紧紧的,大灰狼、大老虎都进不来。我们休息一会儿,睡觉吧。)

四、兔妈妈回家

1、传出兔妈妈的敲门声和唱歌声。

师:“咦,是谁在敲门呢?”(引导幼儿猜)

师:“是不是妈妈呢?我们来看一看。”(出现门慢慢打开,兔妈妈出现了。)

2、师:“真的是妈妈呀!”(幼儿边唱边开门:“就开就开,我就开,妈妈回来了,就把门儿开。”)

3、在幼儿唱的过程中,出现兔妈妈木偶。

师:“小兔子,你们乖吗?妈妈不在的时候,发生过什么事吗?”(幼儿讲述先前发生的事。)

师:“你们真乖,妈妈拔了那么多的萝卜给你们吃。”(教师给幼儿每人一根,幼儿听音乐边跳边离开教室。)

小班活动故事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愿意参加玩色游戏,体验玩色的乐趣。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大书、画有鸟的轮廓的白纸每人一张、玻璃纸每人一张、广告色、托盘、抹布、小盘子、盛色碗、小勺子、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故事《变色鸟》引出课题

师:老师发现我们的教室好漂亮啊,五颜六色的,宝贝们来找找有些什么颜色呢?(红色、黄色、绿色……)

师:哇!你们发现了这么多漂亮颜色,有一只小鸟也来找颜色,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变色鸟》的故事。

1.出示大书,讲述故事。

2.观察提问,发现颜色可以带来美。

二、玩变色游戏

1.介绍操作材料。

师:(老师出示一张白纸)老师这里有一只白颜色的鸟,我们也来让它变一变,一起喂它吃果果。

2.讲解示范。

3.交代玩色要求。

师:宝贝们想不想玩?请你也来喂小白鸟吃果子!

4.幼儿尝试玩色。(播放背景音乐)

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玩色,帮助个别幼儿。

三、作品展示,发现色彩的变化与美。

师:艺术家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刚才你喂给小白鸟吃了什么颜色的果子?(红色、黄色、蓝色)

那现在找一找,小白鸟身上除了红、黄、蓝这三种颜色,你还发现了什么颜色?(绿色、咖啡色、紫色、橙色、黑色……)

小结:哇!出现了这么多漂亮的颜色,原来,几种颜色混在一起会变出各种各样的颜色来。

附故事:

变色鸟

灰色的天空有白云,灰色的大地有树林。一只白鸟向前飞,飞呀!飞呀!白鸟落在树枝上,吃了一颗红果子。好香好甜哪!白鸟长出了一些红羽毛,又吃了几颗黄果子。好甜好脆呀!白鸟有了红羽毛、黄羽毛,再吃了一些蓝果子。好脆好香呀!白鸟吃多了,成了变色鸟。身上的羽毛,除了红的、黄色、蓝的,还加上了橘色、绿色和紫色。变色鸟吃个不停,这个颜色的果子也吃,那个颜色的果子也吃,什么颜色的果子都吃!啦啦!哪来的声音,哇!是彩色鸟在空中唱歌呢!它要唱一首秋天的歌,走,让我们把这首好听的歌唱给更多的朋友。

活动反思:

?变色鸟》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教学情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幼儿思维。本次教学活动针对小班幼儿在科学、艺术和语言领域学习的特点,选择了以.绘本《变色鸟》的文学情境为外部线索,以创设“让小鸟变色”的问题情境为实现重点,通过玩色,以引导幼儿发现“颜色变化”,最终达成活动目标。幼儿能够有兴趣地参与整个活动,对于个别幼儿注意力转移,教师能够运用故事情境,变色鸟与他对话等方式方法吸引幼儿回到教学活动中。

小班活动故事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阅读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和情节。

2.知道咬指甲是一种不卫生的行为,会影响身体健康。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头饰(妞妞) 活动过程实录

一、歌曲《敲门》导入

伴随音乐开门出示妞妞图片,今天来了一位新小朋友,她的名字叫妞妞,妞妞以前有一个不好的习惯,不过后来她改正了,让我们一起听听故事里说了些什么吧!

二、多媒体课件阅读

1.介绍故事题目,故事的题目叫《咯吱咯吱》,出示字卡“咯吱咯吱”,是形容一种声音的词。

2.教师和幼儿一起看课件,理解故事内容

1)看第一幅图,小朋友在干什么?(听老师讲故事)妞妞的表情是怎样的(高兴)

2)看第二幅图,请小朋友猜测“咯吱咯吱”是什么声音呢?(老鼠叫的声音、开门的声音、吹树叶的声音)幼儿猜测。让我们听听那些小朋友以为是什么声音了?(是小老鼠的声音吧?是小精灵的声音吧?)“咯吱咯吱”到底是什么声音呢?(是妞妞咬指甲的声音)

3)当小伙伴发现了妞妞咬指甲后,妞妞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不高兴、不好意思)你想对妞妞说什么话吗?(咬指甲不卫生,咬指甲会肚子疼的......)猜一猜老师会对妞妞说什么?妞妞以后还会咬指甲吗?

教师小结:个故事讲了妞妞喜欢咬指甲,被大家发现了,妞妞很不好意思,老师教育了妞妞,妞妞就改正了,知错就改还是好孩子。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幼儿欣赏 老师讲得时候,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和小朋友说得话。

4.讨论:

1)你认为还有什么事不好的习惯?你有不好的习惯吗?

2)看到小伙伴有不好的习惯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三、游戏:

送笑脸和哭脸 教师逐图出示多媒体课件图片,请幼儿先判断图上的行为好与否,并说出理由,为好习惯的行为总笑脸,坏习惯的行为送哭脸。

第一幅图:抠鼻子(哭脸)

幼儿:这种行为不正确,抠鼻子容易引起鼻子流鼻血。指 甲里还有好多细菌,会引起其他疾病。

第二幅图:刷牙(笑脸)

幼儿:这种行为很正确,我们要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 保持牙齿的清洁。

第三幅图:洗手(笑脸)

幼儿:这种行为很正确,我们要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知道手脏了要洗手,户外活动后要洗手.....

第四幅图:乱扔西瓜皮(哭脸)

幼儿: 这种行为是错误的,乱扔瓜皮纸屑会影响环境卫生 ,不利于人的身体健康,我们要养成废物入箱的好 习惯。

四、散性思维练习

1、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引导幼儿解决问题

讨论:

(1)假如我们在马路上遇到了坏人,应该怎么办?

(2)爸爸妈妈不在家,有陌生人来敲门,我们应该怎么办?

2、教师小结

小班活动故事教案篇6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感知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2、学习完整地表述:“我今天吃了一个……”

3、乐意参与游戏,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1、录音机、音乐《蝴蝶飞呀飞》磁带

2、小树三棵:苹果、香蕉、树叶图片若干

三、活动过程:

(一)以“毛毛虫们去郊游”引入。

师:宝宝们,今天天气真好,跟妈妈一起去郊游。

(二)幼儿游戏

1、观察小树林:树上有些什么?它们是什么颜色?

2、游戏“毛毛虫的故事”

(1)教师示范游戏

师:看到这么多的东西,妈妈肚子有点饿,妈妈先去摘一样东西吃,宝宝们在这等妈妈好吗?

师:(指着自己肚子上的苹果)“妈妈刚才吃了一个红色的苹果”

(2)幼儿第一次游戏

师: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从树上采下来,啊呜啊呜吃到肚子里,然后将摘下的食物贴在自己的肚子上,并爬回家。

师:刚才妈妈刚才吃了一个苹果,你们吃了什么呀?”

(引导幼儿自由说说吃了什么东西,重点指导幼儿完整的表述“今天我吃了一根香蕉/一个苹果/一片树叶…。)

师:请吃…的水果到妈妈身边来,并一起说今天我吃了…。

师:天黑了,毛毛虫肚子吃的饱饱的,我们回家睡觉吧!(放音乐,幼儿做睡觉的样子)

(3)第二次游戏

师:天亮了,毛毛虫们起床啦。我们出去玩吧,可是肚子又饿了你们的肚子饿不饿啊,怎么办呢?

师:刚才你们吃了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呢?

(重点引导幼儿重点指导幼儿完整的表述“今天我吃了一根黄色的香蕉/一个红色的苹果/一片绿树叶…。)

师:天黑了,宝宝们都吃饱了吗,我们又要睡觉啦!(播放背景音乐)

(4)第三次游戏

师:引导幼儿选择自己没有吃过的东西,拿回家一起吃

师:刚才你们吃了什么东西?它是什么颜色的呢?

(三)教师讲述“毛毛虫的故事”

师:今天在睡觉前,妈妈要给你们讲个故事,你们想不想听呢?

提问:毛毛虫为什么会变成蝴蝶?

情感教育:教育幼儿不挑食,才会快快长大。

(四)模仿毛毛虫变成蝴蝶,增添情趣。

师:现在让我们也来学毛毛虫变成漂亮的小蝴蝶,一起跳舞吧。(幼儿模仿毛毛虫团紧身体变成蛹,听音乐变成蝴蝶飞舞)

小班活动故事教案篇7

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对象分析。

学习“分类”这部分内容的是入学才一个多月的孩子,课堂学习习惯尚未形成,自控能力较差,他们参与数学活动,很少是因为认识上的需要,而只是对数学活动本身感兴趣。因此,教学中需要设计一些趣味性较强的学习形式,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简单调查,我发现由于幼儿园的学习和平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已有一定的分类能力。如可以区分水果和蔬菜,可以根据事物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进行分类。但发展到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抽象的、本质的特征进行分类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

在实际生活中,分类思维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商店里的物品要分类摆放,便于顾客很快找到想买的东西;学生也要学会对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分类整理,学习和生活才会在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观察商场实物的摆放情况,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培养合作交流意识。同时养成有条有理的生活、学习习惯。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觉得教学中要着重作好以下几点:

(1)把握好教学要求。教学时要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在评价儿童分类能力时,重点是观察儿童能否独自按照一定的标准分类,而不是由教师提出分类依据。

(2)多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多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从中学到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方法,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的价值。

(3)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学时不仅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要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成功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到数学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物投影:各种学具杂乱地摆放。说说怎样整理?

2、师:生活中像刚才这样,把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板书课题:分类)[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生动素材引入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在丰富的现实背景,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为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将学生平时经常使用的小棒、小正方体、圆片、三角形、数字卡片等学具乱放在一堆,使学生自然产生收拾整齐的欲望,他们按平时的习惯把相同的学具放在一起,经过这样的整理,感觉不仅舒服,更重要的是方便学习。这时再引入课题,能帮助学生更直观、更形象地理解分类的意义。

二、联系生活、体验分类

1、看书本第38页主题图,说一说这些文具是怎样摆放的?

[教材中五颜六色的主题图,不仅给枯燥的数学赋予了生命,融入了生活气息,更为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一主题图,小朋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见到这一场景,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都乐于看,乐于说。学生很容易发现相同的文具放在了一起,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我又特意设计了观察超市这一教学环节。]

2、播放超市录像(水果区、蔬菜区、电器区等商品摆放情况),观察超市里的商品是怎样摆放的?

问:(1)老师想买个大西瓜,该到刚才哪个地方买?

(2)这样安排摆放有什么好处?

3、举例说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

[《标准》中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通过观察超市、说一说生活中的分类现象,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活动:完成书本第39页“做一做”:

(1)先独立分一分水果图片,再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教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几种分法。

(板书: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水果种类分)5、 教师小结并板书: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

[在学生已有对单一标准分类的认识基础上,从游戏“分水果”这一有趣的情境出发,为学生每人准备这样一套漂亮的水果图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活动中。当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发现了方法时,孩子们有了交流的欲望,他们就能很快发现有时能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着观察、思考、表达、交流、比较等数学活动,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加深了对“标准不同,分法就不一样”的认识。]

三、实际操作、巩固分类

1、 小组合作把老师送给大家的铅笔分一分,学生汇报不同的方法。

(按长短分;按有橡皮的和没橡皮的分;按颜色分等)

2、 考眼力:完成书本第40页第3题:找一找每一行中不一样的。

3、 超市给我们每个组送来了一袋礼物。小组合作,分一分这些图片。(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向老师和其它小组介绍本组作品。)

4、 小比赛:整理好学习用品,说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5、 完成书本第41页第5题,再把教室里的人分一分类。

6、 各大组商量一下,可以把老师奖励的小花怎样分一分,再派代表到黑板上摆一摆。为了奖励你们的出色表现,老师再奖给你们一朵小花应该摆在哪?说说你是怎样分的?(按颜色分;按形状分;按有叶子和没叶子分)

7、 全课小结。学生戴动物头饰分类离开教室。(会飞的、会游的、不会飞也不会游的)[练习多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并精心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这些练习,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了许多游戏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中,加深了对分类的认识,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了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的方法。开阔性、活动性的练习让课堂洋溢着愉快的学习氛围,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获得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从生活切入数学,激发学习欲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的生活背景越按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导入,容易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整节课始终注意从生活中取材,无论是整理学具、观察超市,还是开阔的练习,都赋予有趣的生活情境。由于是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学生很容易产生亲切感,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很自然地形成数学与生活的链接。同时开阔学生思维,让学生说说分类的好处、找找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使数学不只是局限在课本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应该为生活服务。

2、以游戏收获知识,调动学习兴趣。

?新课标》提出:“教师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游戏是一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的注意力更持久,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教学中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基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如案例中游戏之一:比赛整理学习用品,让学生在整理的过程中认识到把文具分类摆放会更好看、更方便。在好胜心的驱使下,学生迫不及待地动脑、动手整理,不知不觉中巩固了所学知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实践中,既产生了我所意想不到的惊喜,也留下了值得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游戏中如何灵活、有机地处理好课堂中的“动”与“静”;如何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更活跃,形成更具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