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圆的教案最新5篇

时间:2022-11-20 作者:betray 备课教案

教师们为了能够更好地展开教学活动,都是需要提前准备好相关课程的教案的,老师们制定教案做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桂圆的教案最新5篇,感谢您的参阅。

桂圆的教案最新5篇

桂圆的教案篇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93~94页的内容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画图、操作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圆的有关特征。知道什么是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能借助工具画圆,能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会用圆的知识解释一些日常生活现象。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和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师:同学们,老师手里藏着一样东西想看看吗?

教师出示一根一端系着一个小球的绳子,并把另一端系在手里。

师:看,一跟绳子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捏在手里,如果绳子捏着的一端固定不动,把小球甩一圈,猜猜看小球运动的轨迹成什么图形?

生:圆形

师:老师甩一下,仔细看成什么图形。

教师动手演示,学生齐答:圆形

师: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一点,我们借助与电脑,让电脑帮帮忙。

教师用电脑演示运动轨迹。

2、寻找生活中的圆

师:把小球甩一圈,小球运动的轨迹确实是圆形。那你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看到过圆?

生:……

师:老师也给大家带了一些。

课件演示:月球表面的环形山,盛开的向日葵,碧绿的荷叶,宁静水面上激起的`波纹,太阳的光环,飞速旋转的星球形成的美妙光环,雄伟的建筑……

师:这些物体美不美?正如一位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

二、新授圆的特征:

1、找出圆与其他平面图形不同的地方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圆与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平面图形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生:它的边长是弯曲的、没有角的……

得出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板书这个概念)

4、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圆。(板书:圆的认识)

5、画圆

师:要认识圆,我们先来画圆,如果让大家来画一个圆,你们准备怎样来画?

生1:拿圆规画。

生2:我的尺子上有一些圆。

师:有些圆形物体,只要沿着圆形物体的边描一下就是一个圆。

师:描一个圆,你会不会?(会)。刚才有一个同学说用圆规画圆,是画圆的工具,你们想不想用圆规来画一个圆?

学生尝试画圆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用圆规画圆画的很圆,而有的同学画来画去就是画不圆。画的圆的同学有什么经验和技巧?(学生回答,老师小结)

师:这些都是画圆的要点,老师也用圆规画了一个圆。(用课件出示画圆的过程。)

师:想不想再用圆规画一个圆?这次要比第一次画的好了哦!

学生自己画,教师巡视。

师:学生画好后收起圆规放在旁边。

师:同学们,你们的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他还会用圆规画吗?他该怎样画呢?

课件出示体育老师在操场上是怎样画圆的?

出示画圆的“钉绳工具”

师:用它在黑板上能画出圆吗?

师生在黑板上用“钉绳工具”进行画圆比赛,其他同学当裁判

师:老师画的怎么样(圆),你们两个画的圆吗?(不圆)怎么回事?

引导学生从工具上找找原因。

老师进一步提问:“那画好一个圆关键是什么?”

引导学生得到:“绳子的长度要始终保持一样长”的结论。

师:用“钉绳工具”画圆绳子的长度不能改变。那请大家想一想,一开始用圆规画圆,体育老师在场地上画圆,用“钉绳工具”三种画圆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要定一个点。

生:长度不变

师:你所说的长度指的是什么?

生:两个脚之间的距离。

生:都要旋转一周。

3、认识圆的半径直径

师:最主要的一点是长度不能改变。画圆的时候固定的一点,绳子不变的长度,在数学上都有专门的名称。固定的一点在数学上就叫“圆心”(板书),通常用大写的字母o表示。你们在用圆规画圆的时候,圆的圆心就是针头固定的那一点。绳子的长就叫半径,通常用小写的字母r表示。为了让大家看的更清楚一点,这条绳子的长,也就是半径,我们可以用线段把他画下来。(板书画出半径)。你们会在自己的圆中画出一条半径吗?在自己的圆中画出半径,画好以后前后同学可以相互说一说:半径是怎样的线段?(引导学生说出半径是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板书)

知道了什么是半径,下面大家进行一次比赛,比赛画半径,15秒时间内看谁画的半径最多?

师:你们有没有发现半径有什么样的特征呢?(提示:从条数和长度来说一说。)

同桌讨论教师板书

师:如果不画你能发现半径有无数条吗?怎么发现的?

生:从“圆上任意一点”这句话可知有无数个点。

师:我们刚才说半径是这条绳子的长度,那么在画圆的时候每一次位置发生变化时,都是半径,因此半径有无数条。

师:半径的长度也是相等的。你们怎么知道的呢?

生:因为圆的半径长是不变的,都是绳子的长。

师:所以说圆的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是一样的。

师:比比看同桌两个人的圆的半径是不是相等?

生:不相等

师:怎么会不相等呢?

师:那你们所认为的长度都相等应该是怎样认为的?

生:一样的圆的半径长度都是相等的。

师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或者是在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是相等的(板书)

在圆中又画了一条线段(直径)

师:这是半径吗?这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请同学在自己的圆中画出直径并讨论直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生:它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师: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这条直径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半径的长度是相等的,所以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如果用一个式子来表示:d=2r,除了这个关系,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两端都在圆上,并通过圆心。

师:我们把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板书这句话)。直径有多少条?(无数条)长度呢?(一样长)在同一个圆中或在等圆中。

总结:同学们学到这我们知道了圆中有圆心有半径有直径,而且知道半径直径有无数条,知道了在同一个圆中,或者等圆中,半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直径的长度都是相等的,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三、巩固练习,解决问题

1、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线段是直径?口答

2、填空:

半径(r)20厘米7厘米3.9米

直径(d)6米0.24米

3、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

展示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

师:用圆规画圆时,两脚间的距离应该是直径还是半径?

生:半径

教师在黑板上用圆规画圆。

师: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两脚间的距离是多少?如果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两脚间的距离是?要画一个两脚间的距离是4厘米的圆,你们可以知道什么?

4、判断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在同一个圆里,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相等。( )

3、半径是2厘米的圆比直径是3厘米的圆小。( )

4、圆是轴对称图形,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

师:老师这有一个圆,找出它的对称轴。

四、课堂小结:

师:学到这你有什么收获吗?

生1:我知道怎样来画圆。

生2:认识了圆的直径和半径。

思考题:出示一个圆,你能量出这个圆的直径吗,不过老师把这个圆的圆心弄丢了,试试看。

生1:通过折叠的方法。

生2:找出圆中最长的线段。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是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无数条 长度都相等

直径: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桂圆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

2、理解并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

3、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

5、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渗透爱国主义思想。

6、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6厘米、7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课

(课件出示特克斯八卦城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哪吗?

对,这就是我们伊犁美丽的特克斯县的八卦城。它因八卦布局而闻名,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八卦城,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去看一看。

今年夏天,老师有辛来到了这里,照片上的就是八卦城中心广场的太极坛,老师绕太极坛的第一外环走了一圈,要想知道老师走这一圈是多少米?你们知道是要求什么吗?

对,圆的周长,那么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二、认识周长

1、请大家看,老师手里有一个圆,你知道圆的周长是指哪一部分吗?谁能给大家摸一摸(指名学生摸一摸)

师:摸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确定一个点,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

2、那你们说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生:圆一周的长度是圆的周长)看他多勇敢,谁还能说一说

3、那你们想圆是由什么线围成的呢?(曲线)

师:那我们可以说围成圆一周的曲线的长,就是圆的周长。

4、那谁有测量圆周长的方法?(绕线发,滚动法)

5、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现在请大家自己选择方法来测量这些圆的周长,好吗?

要求:

1)不管你用什么样的办法,只要你能得到圆的周长就可以,请一律用厘米做单位。

2)每个小组还有一个小表格,请同学们将测量好的结果填写在表格中的第一栏里,只需要完成第一栏就可以,不用写单位。

3)请同学们小组分工,合作完成(3分30秒)

6、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是怎样得到圆的周长的?

谁愿意到前面来给大家讲一讲,拿着你手里的圆

生1、用卷尺测量(直接用带刻度的卷尺,绕圆一周进行测量)

生2、用绳子测量(通过测量绳子的长度,来得到圆的周长)

生3、直尺滚动(在圆上做一个标记,再在直尺上滚动一周,可以得到圆的周长)

7、小结:那刚才我们同学不论是用尺子去量,还是把圆放在尺子上滚动,你最后得到的都是什么长度?(周长)这是一条什么呢?(直线)最后得到的都是一条直线。但是我们一开始我们研究了圆的周长实际上是一条什么的长?(曲线)说明我们可以把一条曲线化成一条直的线段来测量圆的周长(板书:化曲为直)在数学里,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化曲为直。

8、那是不是所有的圆,都能用我们刚才的方法来测量周长,想一想。

(生;非常大的和非常小的都不可以)

9、老师手中有一个绳,绳的一端有一个小球,当我挥动这个绳的时候,你想这个小球的运动轨迹会是一个什么图形?(圆)

其实,我们大家都做过这个实验是不是?看好了!(转动小球)

10、那我想问大家,刚才在空中旋转的这个圆,能通过刚才我们的方法来测量它的周长吗?(不能)

三、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1、那看来我们刚才找到的这些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看来,我们也需要像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一样,来找到一种做为普遍的一种公式,能够直接计算圆的周长

2、那现在请大家想一个问题,圆的周长到底和什么有关系?(半径、直径)

有说半径,有说直径,能说说你的理由吗?(指名说一说)

同学们都觉得和半径或直径有关系。

3、课件:请同学们认真的看大屏

这是一个圆,闪动的是圆的直径。仔细看(展开)这条线段是谁?(周长)

对,是这个直径是1分米的圆的周长。

再看(展开直径是0.8、0.6分米圆的周长)

4、通过刚才这3幅图,你发现什么了?(直径越长,他的周长就越长)

那看来确实直径可以决定圆的周长,是这样吗?

5、那现在请同学们继续我们刚才的测量,刚才我们只得到了圆的周长,对吗?现在就需要你再测量出手中这个圆的直径,那么你想找周长和直径之间的什么关系呢?(倍数)

6、为什么找倍数关系?(因为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4倍)

你们同意吗?那咱们现在就按照同学所说的来继续刚才的活动,好吗?当你用周长除以直径时,一定要把结果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这个小组非常好,有人测量,有人记录,有人计算,分工明确)

填完之后,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7、展示一个小组的数据

1.其他组也计算出来了是吧,我们不再往黑板上写了。

2.有没有算出来和黑板上不一样的?

3.是我们算错了吗?正方形的周长是边长的四倍,可以得到一个整数的结果。(结果有误差)

四、圆周率

1、那你们讨论出周长和直径的关系了吗?(3倍多一些)

2、那是不是所有的圆的周长都是圆的直径的3倍多呢?(看课件)

这是我们刚才得到的3个直径不同的圆的周长,那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不是也有刚才我们同学所说的这种关系

3、怎么样?看来我们同学们得到的结论是正确的。确实,每个圆的周长都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板书)

4、那这3倍多一些说明什么?(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确实有倍数关系)

5、我们说这3倍多一些就是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来表示

6、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圆周率的资料,请大家仔细的看,认真的听。

通过刚才的资料你有什么收获?(取3.14、无限不循环小数)

7、师:刘徽:也是研究出了圆周率的关系

祖冲之:这是祖冲之,你们知道吗,1967年国际天文学家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星”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8、板书:圆周率用希腊字母来表示,一般保留两位小数(3.14)

那现在谁知道怎么计算圆的周长?能得出什么样的公式?

字母公式:c=d

知道半径怎么求周长?c=2r

小结:这两个公式都可以计算出圆的周长,那现在咱们要做一些有关的练习,你们愿意做吗?

桂圆的教案篇3

圆的周长这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是推导圆周长计算公式,理解圆周率的意义。课前我布置让学生每人准备三个大小不同的硬纸片和一条细绳及直尺。

我利用提问:“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机会,首先通过触摸圆周长,使学生建立充分的亲身体验,接着通过对圆周长概念的个性化描述,引导学生尝试具体表象向抽象提炼之间的转轨。

尽管学生在这里的表达显得肤浅,但正是这些富有个性的思想,恰恰显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有效的触摸体验,充分的理性概括,使圆周长概念的建构过程充分而有效。

探索圆周长计算这一环节:一方面,通过小组合作式的测量活动,使学生自主创造出“测绳”和“滚动”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丰富了学生的课堂活动,另一方面,通过对两种测量方法的反思及评价,让学生感受到“测绳”和“滚动”这两种方法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公式”的心情,为继续研究圆周长的计算作好了铺垫。

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可能与圆的什么有关?是直径的多少倍?进一步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然后让学生利用准备的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一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具有合理性、科学性。

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帮助,学生把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在课前研究的设计的表格中,计算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这时候让学生组与组交流成果,发现了规律: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这是本课的难点。

在此基础上,通过电脑展示,验证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从而引出圆周率,学生有了这一发现,建立了新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了新知的价值。

当然,本节课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这些收获,还有关于教学不足的思考,比如学生活动,小组交流和独立思考,全部参与和个体培养等等的关系处理,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课堂上,生动有趣的探索内容,可以给予学生愉悦的人文体验;开放宽松的课堂环境,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自由;恰到好处的鼓舞激励,可以给予学生强烈的人文尊严;各抒己见的思想交锋,可以培养学生民主的人文作风;标准严密的知识表达,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人文精神;课堂生活的亲生经历,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人文道德。 “你还想知道哪些关于圆的知识呢?”“究竟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谁能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请你大胆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呢?”“究竟圆周长与直径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要求圆周长,只要知道什么就可以了?请举例证明你的想法。”都是探索过程中人文交融的真实体现。

整节课下来,学生学习效果较好,我想,这得益于事先让学生准备的教具比较充分,得益于学生的动手操作,也得益于提出的问题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节课后,我深切的感受到以学生为主体实质就是激发和唤醒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思考。只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能像科学家那样发现规律、总结经验、得出结论。

桂圆的教案篇4

学习内容:

圆的面积(教材16、17、18、页)

学习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估一估和探究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活动中,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初步感受极限的思想。

学习重点:

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学习难点:

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等分好的圆形纸片

学习过程:

一、自主复习

写出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并回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自主预习

(一)感知圆的面积。

任意画一个圆,用彩笔涂出它的面积。

我知道:圆所占平面的( )叫做圆的面积。

(二)、观察p16中草坪喷水插图,思考:喷水头转动一周,所走过的地方刚好是一个什么图形?说说这个圆形的面积指的是哪部分呢?圆的半径是多少?

(三)估一估

请你估计半径为5米的圆面积大约是多大?

先独立思考后观察分析书16页的估算方法。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可以记录下来。

三、小组交流自主预习部分

四、自主探索圆面积公式

1、思考: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呢?我们能不能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得到启发呢?能不能也将圆通过剪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呢?(提示:可以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想一想)

2、动手操作:在硬纸上画一个圆,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沿半径剪开拉直,再用这些近似等腰三角形的小纸片拼一拼。

拿出我们剪好的图形拼一拼,看看能成为一个什么图形?并考虑你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圆形有什么关系?

第一步:把圆平均分成8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第二步:把圆平均分成16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第三步:把圆平均分成32份,拼一拼,拼成了一个近似的( )

如果分的分数越( ),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 )。)比较剪拼前后的图形,发现( )变了,( )没变。

3、我来推导:把圆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圆的( ),高相当于圆的( )。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圆的面积等于(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表示为:( )

4、公式的推导: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圆面积=

1、还可以怎样拼接成长方形动手试一试并完成下面的填空

把圆转化成长方形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 ),宽相当于圆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所以圆的面积等于( )。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表示为:( )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面积=用字母表示圆面积公式:

五、小组交流

1、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如何计算圆的面积

六、全班交流教师总结

七、学习检测

1、填空。

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 )利用公式s =( )来计算。

2、解决书16页上面喷水池转一周浇灌草坪面积?

3、计算,求圆的面积: (1)r=2cm(2)d=10cm

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6.28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八、交流展示

九、回顾反思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还有那些疑惑?

桂圆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用“直接尝试法”探究“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直径”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⑴出示情境图。

⑵介绍解决方法。

1:251.2÷3.14=80(米),因为c=πd,所以只要用周长除以3.14,就可以算出直径了。

2:解:设花坛的直径是x米。x×3.14=251.2,然后解方程。

⑶沟通两种方法间的联系。

师生一起解方程:x=251.2÷3.14,x=80。

观察解方程的第二步“x=251.2÷3.14”和算式“251.2÷3.14”比较,感悟算术方法解答和列方程解答相通的地方。

⑷联想。

想:算出圆的直径有什么价值。

可以算出半径,80÷2=40米;还可以算圆的面积;根据圆的直径找出圆心;画出圆。

二、多种练习,内化知识。

⑴独立完成试一试和练一练。

⑵解答练习十八第6题。

独立解答,班级交流。注重解答方法的思路交流和作业格式的指导。

⑶解答练习十八第8题。

学生解答中出现两种答案:一是21棵,二是22棵。引导学生画图验证,理解确认正确答案是22棵。

三、作业,练习十八第7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