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不仅要教书育人还要学会写好教案,教案在编写的时候,大家需要考虑联系实际,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左和右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认识左和右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时钟,了解时钟的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行规律。
2、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引导幼儿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二、活动准备
ppt、教师自制时钟,老狼头饰,小白兔头饰。
三、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引出主题。
1、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嘀嗒嗒不停走,叫我上学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你知道它是谁吗?(时钟)
2、出示ppt,你知道钟的作用是什么吗?
小结:时钟不停地走动,为人们显示时间,人们按时钟上的时间来进行工作,学习和休息。
(2)认识时钟,了解钟面的主要结构和运行规律。
1、今天老师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好朋友,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那我们欢迎一起把好朋友请出来吧,(出示课件钟表和教师自制钟)。
2、引导幼儿观察钟面,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提问:看完了老师带来的这些好朋友,你发现了什么,每个钟面上都有什么?(数字宝宝、针宝宝)有哪些数字宝宝呀?(1——12)那针宝宝有几个?(2个,长长瘦瘦的针叫分针,矮矮胖胖的针叫时针),针宝宝是按什么方向走动的?(按顺时针方向)。
教师小结:虽然时钟的大小、颜色、形状不一样,但是它们的钟面上都有1—12的数字;还有三根长短、粗细不一样的指针,其中长长瘦瘦的针叫分针,矮矮胖胖的针叫时针,最长最瘦的针叫秒针,他们都是按顺时针方向走动的。
(3)认识整点、半点
1、认识整点:利用拨动的钟面,出示整点时间,请幼儿观察,现在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字上?现在是几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小结:看几点钟时,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向某一个数字,分针又正好指在12上时,就表示几点整,如时针指在1上,分针指在1上,就是1点。
2、认识半点:利用拨动的钟面,出示半点时间,请幼儿观察,说出是几点半。
教师小结: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当时针正指在两个数字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表示是几点半,如时针指在7和8的中间,分针指在6上,就是7点半。
(4)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游戏玩法:老师戴上老狼的头饰拌老狼,由老狼拨动时钟,由幼儿伴演小白兔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师拨动出时间,由小白兔说出是几点?当老狼拨动时钟到12点时,小白兔说出12点时,就要静息在桌了上,不能说话,老狼就不会抓小白兔。
四、活动延伸
1、讨论钟表对我们的作用,(时钟可以随时提醒我们工作、学习、睡觉、起床等)让幼儿知道时间是宝贵的,上幼儿园时不能迟到,养成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2、回家后可以与爸爸妈妈帮你制作一个时钟。
认识左和右教案篇2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练习十1——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角的各部分名称,会辩认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纸、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你知道角吗?你能说一说吗?
2、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
课件出示例1图,观察这些物体,指出那里是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角的概念
1、折角
⑴你们能用这张纸折出角吗?
⑵你们用手摸一摸角的这儿(顶点)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角的这两边,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一摸后,说一说感觉。(尖尖的;直直的光滑……)
⑶在学生折的角中选几个大小不同的角,贴在黑板上。你能说出这几个角,哪个大,哪个小吗?
⑷:角是有大小的。
2、做活动角
⑴如果给你一颗图钉,两条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活动角吗?
①学生试做
②操作:听口令,变大变小。
3、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⑴抽象出角的图形
课件:由活动角抽象成几何图形角。
教师演示,学生想象:用小圆点代替图钉,用两条直直的线代替硬纸条。会是什么图形?
⑵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你们想知道这个小圆点叫什么,两条线又叫什么吗?
①看书第43页
②反馈。板书:顶点、边、边
4、: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说一说生活中所见到的角。全班交流
2、课堂活动,第2题。数一数,共有几个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1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4、练习十第2题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四、课堂
第2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44页例3、例4以及练习十3——5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直角,感受直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能说出三角尺上的直角,会判断直角。
3、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
教学难点:会辩认角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角,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角,指出那里是角。
2、引入新课。我们还继续学习角。
二、动手操作,建立直角的概念
1、认识直角。指一指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黑板面上各几个角,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分别说一说。
⑶教师:这些角都是直角。
2、认识三角板上的直角。
⑴学生拿出三角板,你能指出直角吗?
⑵教师在黑板上画直角,并画上直角符号。告诉学生这是直角符号。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角
⑴拿出小朋友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观察长方形、正方形有几个角,它们都是什么角?
小组活动,相互说一说。
教师:长方形、正方形的4个角都是直角。
4、折直角
⑴你能折出一个直角吗?
学生试折,你是怎样折的?
⑵说一说教室里哪些是直角。
5、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⑴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几个角,想知道它们是不是直角,怎么办?
⑵讨论用什么方法来判断。
⑶教给学生比的方法。
⑷学生用三角板比一比课桌面、数学书的封面的4个角是不是直角。
6、:这节我们认识了什么?
三、课堂活动
1、练习十第3题。指出图中的直角,并标出直角。
⑴独立完成。
⑵反馈。全班交流
2、练习十第4题,用三角板的直角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全班交流
3、练习十第5题。议一议有几个直角?
⑴小组活动
⑵反馈。说一说有几个直角?数一数。
四、课堂
认识左和右教案篇3
认识时间
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使学生养成珍惜时间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 教学准备:
钟面、课件
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电脑展示画面,你认识它吗?它能帮助我们做些什么事情?
2、你能说说家里的小闹钟像什么吗?
(二)画钟面
1、 我们家里的小闹钟真可爱,今天我们自己动手也来做一个。
2、 四人小组合作一起做,做好后小组内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画了些什么?
老师要求:①画好后说一说,画了些什么?
②哪个小组画好了就把钟面贴到黑板上来。
放轻松的音乐《玩具兵进行曲》
3、 交流展示
选择4个钟面大家来说说,钟面上分别有些什么?
4、 落实概念
时针:钟面上哪根针是时针?谁能说更准确一些?(又粗又短)
分针:哪根针是分针? (又细又长)
12个大格:数一数有几个格子?
12个数字:①你怎么记这12个数字的位置?(学生自由说)
②教师点拨,弄清位置。
请你闭上眼睛,记一记这12个数字的位置。
用手势指一指。12在哪里?6在哪里?9在哪里?你是怎么记的?
那么,7在哪里?你能很快找到吗?
(三)认识整时
1、 指第一个钟面,这是几时?你能读出这是几时吗?
2、 你是怎么看的?
3、 小结:要看几时,我们应该怎么看?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4、(再指另一个)那这个怎么看?
分针指12,时针指着4,就是4时。
(四)巩固整时,并认识半时
1、 下面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吧!
①巩固认整时。看着图你想说什么?
②并抽1个说说怎样看时间?
③你认为他这样安排合理吗?
④渗透遵守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教育。
2、 认识半时。
刚才小朋友们特别聪明,都知道小明一天的时间安排,时间老人他说还想请小朋友来帮一个忙,小朋友们你看:(出示一个半时的钟面)
①你看这是几时?
②这时分针,时针在哪里?
③如果2时半,分针、时针在哪里?
④8时半呢?
⑤小结:看半时它的分针都指着6,时针呢,指着几和几的中间。
3、 你们想知道老师一天的时间安排吗?
出示老师一天的安排:
你喜欢说哪个就说哪个?
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课中操
学了这么长时间,小朋友们大该都累了吧,时间老人说让我们小朋友到它家去轻松一下,跟着他一起去跳舞。
放轻松的音乐《在钟表店里》跟着音乐做动作。
(六)电子钟的认识
1、小朋友们学得可真认真,时间公公直夸我们呢,他还想考考我们呢?
出示:7:00 10:30
2、你在哪里也看到过这样的时间?
3、落实写法
看老师写一个,学生写。
抽几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重点讲7:30
(七)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
交流总结。
并板书课题: 《认识时间》
数学教案-认识时间
认识左和右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前段时间刮大风引起了很多幼儿的注意,尤其是在户外运动时,走到拐角口处,
风的阻力很大,有些小朋友就在那尖叫着,啊,我走不动了,好大的风啊,我的衣服都被吹起来了,为了让幼儿更深入的了解风,特意设计了“认识风”科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形状,没有颜色的,只能感觉得到。
2、能力目标:自己能有不同的办法创造出风来,并且可以创造风力大小不同的风。
3、情感目标:愿意参加活动,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
了解风的特征,感受到风。
难点:自己能有不同的办法创造出风来,并且可以创造风力大小不同的风。
活动准备
(一)经验准备:
1、能力:能够判断出来树枝摇动,红旗飘是风引起的。
2、认知: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
(二)物质准备:
1。教具:风吹红旗的视频、扇子1把、纸、棉花、碎纸屑、小白熊大手偶、轻音乐。
2。学具:扇子30个、纸、棉花和碎纸屑各4小框子
3。场地:在活动室内摆放4张桌子,以“回”字形摆放。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视频导入,引发兴趣
师:王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神奇的视频,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视频:风吹树枝摇动和红旗飘的视频)。
师:视频里面有什么呢?那红旗为什么会飘起来?树枝为什么会摇晃成这样?(做动作)。
二、展开部分
1、游戏—蒙眼猜猜猜
师: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伸出小手,你来感受一下,不能偷看呦!师:请睁开眼睛,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师:(风)那么你见过风吗?(见过)那风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不能抓住风?(没有)那你觉得风有颜色吗?风是什么形状的?你能抓住风吗?
师:请小朋友们,睁开眼睛眼睛伸出小手,看一看试一试能不能看见风,抓住风。
(小结)师:原来呀,风没有形状,没有颜色,也抓不住,也看不见。
2、游戏—出来吧!风
师:那么问题来了,风是从哪里来的呢?
师:(空气、嘴巴、风扇、纸)原来风是从这么多地方来的。
师:我们看,“你们好,我是发明家小白熊,我要给你们发布一项任务”(动画+录音)
师:从现在开始,你们都是小小发明家,今天,你们的发明任务就是制造风,你想制造怎么样的风都行,如果你需要制造工具,请你自己拿,我为你们准备了纸、扇子。
师:(安全提示)你在制造风的过程一定要注意,不要用扇子扇到别的小朋友了,轻轻地打开扇子
师:现在,请开始吧!(轻音乐)
(小结)师:今天的实验室就要关门了,请你们把实验工具还到我的实验桌上来三、结束部分
1、游戏“纸屑大作战”
师:我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刚才我们跟发明家小白熊一起制造了风,现在要请你用你自己的方法制造不同的风让这些纸屑、纸条、棉花动起来。
师:(安全提示)小朋友们在大作战的时候要注意别碰撞到其他小朋友 (总结评价)师:看来你们成功的制造出了风。让我们一起把掌声送给我们每一位小小发明家们。
(整理)师:我们的发明家小白熊很喜欢干净的小朋友,我们现在一起把桌子上和地面上的东西都收起来,放到筐子里去。
师:如果,你收好了,就请坐端正,稍后我们要准备去到户外找找大自然制造的风。
活动延伸:
1、生活延伸,将幼儿带到户外去玩风车,去感受室内与室外不同的.风。
2、区域延伸,将幼儿玩过以后的风车拆卸下来,贴在美工区科学区建构区内。
活动总结
1、在整节活动中环节不够清晰,目标不够突出,甚至没有完成目标的设定,口头化语言太多,小动作太多。材料摆放有问题,造成孩子的拥挤争抢打闹,也没有给孩子讲到安全注意事项,声音太大,整节活动老师说的太多,给孩子操作的太少,让孩子说的太少,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孩子。
2、优点:课堂气氛活跃、游戏化教学、孩子参与度高。
3、不足:口头语言太多,语言不严谨
4、调整:精简语言,准确提问。
认识左和右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早晨、白天、晚上、黑夜的含义,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词汇。
2、让幼儿初步感知昼夜更替的概念,培养幼儿初步的时间观念。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早上、白天、晚上、夜晚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并结合生活经验认识时间。
1、认识早晨。出示早晨图:图上有什么?这是什么时候?(早晨)为什么?(因为太阳升起来了,小朋友在洗漱)带幼儿念读词语:早晨。早晨起床后小朋友该干什么呢?教育小朋友早早起床来园参加晨间锻炼。
2、认识白天。出示白天图,让幼儿说说图上画了什么?这是什么时候(白天)为什么?(天上挂着太阳,小朋友在做游戏。)带幼儿念读词汇:白天。现在是白天吗?(是)为什么?(不开灯,我们可以看到远处的东西)白天,我们小朋友做些什么事情?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
3、认识晚上。出示晚上图片: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候?(晚上)你怎么知道是晚上呢?(月亮和星星出来了,家里亮着灯,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在看电视)带领幼儿念读词汇:晚上。晚上,街上的路灯会亮吗?如果没有路灯,我们能看得清吗?(不能)让幼儿说说晚上在家干什么?
4、认识黑夜。出示黑夜图:图上有什么?是什么时候?(黑夜)为什么?(有月亮和星星,电灯关了,小朋友在床上睡着了)带幼儿念词汇:黑夜。让幼儿说说黑夜里自己是不是和图片上的小朋友一样睡着了。教育幼儿早睡早起。
二、了解时间的昼、夜更替。
1、早晨我们小朋友起床后,上幼儿园。白天我们一起游戏,晚上我们回家,夜里就睡觉休息。第二天我们又开始活动,一天又一天地过去,小朋友就慢慢地长大了。
认识左和右教案篇6
设计意图:小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容易受外界事物和情绪的支配。无意记忆占优势,常常在无意中记住一些事物。游戏、操作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如果单纯让幼儿认识圆形,幼儿会感到很枯燥,兴趣往往不高,而且效果也会不好。因此,在设计这个教学活动时,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了解一些常见的圆形物品与特点,从而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探究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感知、观察和想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在认知、操作和游戏活动中掌握圆形的特征。
2、能在周围环境中寻找圆形的物体,感知圆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布置一些圆形的物品。
2、圆形纸一张,圆形物品若干(如镜子、瓶盖、铃鼓、盘子)。
3、幻灯片,每桌一只箱子,箱子里有各种不同的圆形物品,操作纸若干、彩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圆形物品。
师:(用神秘的口气加眼神)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箱子的玩具,请你们每人拿一件在桌上玩一下,说说它是什么?
幼:我拿的镜子,
幼:我拿的铃鼓,
幼:我拿的盘子……
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物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幼:他们都是圆圆的。(引出圆形这一话题。)
师:(出示一张圆形的纸)提问:它像什么?
幼:它像盘子,
幼:它像太阳,
幼:它像……
二、感知圆形的特征
师:请小朋友自选圆形物品,沿着物品的表面和边缘触摸,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幼:平平的,
幼:圆圆的,
幼:边缘是光滑的,
幼:没有棱角……(幼儿交流,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师: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鼓励幼儿说出在家里或者在其他地方见到的圆形物品)
幼:碗、盆,球、掉灯……
三、观察幻灯片《杂技表演》
师:说一说,画面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幼 :奇奇、乐乐、欢欢、小熊。
幼:他们在玩杂技。
师:想一想,圆圈能翻跟头,为什么方圈不能呢?
幼:方圈不光,它有角翻不过去。(引导幼儿说)
师:看一看,独轮车的轮子是什么形状的?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圆形的?
幼:圆形的,(幼儿一起说)
幼:还有球,呼啦圈,滚圈,盘子
四、做圆形标记
发给每个幼儿一张白纸(四周打好圆形的小孔),指导幼儿沿小孔撕成圆形,然后请幼儿在圆形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或作一个标记,做完后把它贴到自己的物品上作为标志。
五、寻找圆形物品
引导幼儿寻找活动室里的圆形物品,要求幼儿用语言表达出来如“我发现: 是圆形的”。并把他们有规律的摆放到数学活动区。
活动延伸:
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圆形的纸,启发孩子在圆形上面添加几笔后变成另一个图案(如太阳,苹果),鼓励他画的越多越好。
认识左和右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用分米和毫米作长度单位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理解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1厘米=10毫米的关系。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且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并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教学准备:学生(尺子、一张大约3厘米长的小纸条);教师(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上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生:厘米和米。
小朋友们还记得哪些关于厘米和米的知识?大家一起用手来比划一下看看1米和1厘米有多长。
二、认识毫米
1、认识1毫米
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比1厘米还要短呢?
生:眉毛、眼睫毛、蚂蚁、硬币的厚度......
这些东西都不够1厘米长,我们用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表示长度呢?
生:毫米。
对!毫米是比厘米还要小的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
小朋友猜猜看,1毫米有多长呢?你们的尺子上有表示1毫米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请大家试着找一找。
让学生说一说1毫米在尺子上到底有多长?教师引导说出:直尺上1厘米之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请小朋友在尺子上比划一下1毫米有多长。
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呢?让学生说一说
2、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猜一猜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学生说并说明是怎样想的?可以引导学生数一数尺子上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板书:1厘米=10毫米)用铅笔尖指出从0刻度开始5毫米的刻度线。比一比,谁指的快:指出6毫米的刻度线;8毫米呢?
3、估一估,量一量
(1)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有多厚呢?先让学生用眼睛估测,再小朋友
自己动手测量,学生量出是6毫米。(板书:毫米)。
(2)先估测再测量桌上小纸条的长度,引导说出小纸条长度为3厘米4毫米或34毫米并追问3厘米4毫米是怎样换算为34毫米的,理由是什么?
三、认识分米
1、分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刚才我们认识了比厘米还小的单位毫米,小朋友再想一想,有没有比厘米大,比米小的长度单位?
对!分米。(板书:分米)
老师手上有个盒子,它的边长正好是1分米,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个盒子边长要是用厘米表示,大约是多少厘米呢?
先请学生猜一猜,再请人上台量一量是10厘米,问学生这说明了厘米和分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说明1分米等于10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
2、找出1分米的长度
请学生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的长度
生:(0~10、15~25......)
怎样从尺子上找最快?引导说出找0~10最快。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引导说出插座的边长、软盘的边长、粉笔的长度、学具盒的长、文具盒的宽等。)
3、画一分米的长度
每位同学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集体反馈你是怎么画的?(课件演示画一分米的动画)
4、比划一分米的长度
学生用手指比画出1分米的长度,同桌验证。
5、米和分米之间的关系。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再说出或者展示验证的办法。(老师可以展示米尺,让学生一起数一数1米里面有几个1分米)(板书1米=10分米)
6、估一估,量一量
(1)数学书的边有多长?先估一估长度,再量一量。引导说出书长为2分米多4厘米、大约2分米、24厘米。
(2)同桌学生不用尺子,估测课桌和椅子的高度大约是多少分米,并交流方法。老师记录学生估测的数据。然后请同桌合作分别实际量一量分别是多少厘米,说说各接近几分米,并比一比谁估计得最准确。
四、练习
1、给物体选择合适的单位
(课件出示)一张床长大约2()、一根黄瓜长大约2()、一颗牙齿长大约4()、一块黑板长大约40()、一枝铅笔长大约1()5()。
2、选择合适的测量单位。
老师家的房子要装修,我要计算客厅的长度,选择什么样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请学生说出自己选用单位的理由。让学生意识到可以根据物体的实际长度来选用合适的单位。
3思考题:
辨一辨
我们来读一读一个小朋友写的一篇数学日记。
(课件出示)
今天,我系好了一条长大约6厘米的红领巾,和老师同学们坐了一辆长大约6毫米的公共汽车去春游。我在一棵大约8米高的树边吃了一大约2分米长的面包。然后捉了一只大约6分米长的蚂蚁。
(学生可能会笑,让学生说说笑的理由,并帮忙改一改数学日记,可以让学生比画一下这些物体的实际长度来帮助学生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来的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你能将它们按照大小顺序排列一下吗?(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同桌之间用手势比画出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大约有多长。
课外活动。
(课件出示问题)查一查:米、分米、厘米、毫米国际上采用什么样的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