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保证上课进度预先撰写的书面表达,认真制定一份教案,促使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顺利,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运动和力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运动和力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及其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2. 了解洋流的类型及其成因,大洋表层环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的 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关于表层洋流的分布的
教学建议
在 教学中, 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以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为例,对比两大洋洋流的分布,找出分布的规律。然后, 教师引导学生读《世界洋流模式》图,归纳出世界大洋中低纬度和中高纬度环流分布规律。
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对海洋的了解说明海水运动形式。然后, 教师归纳出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在讲解波浪和潮汐运动时,可从能量来源、形成过程、产生的影响和驱利避害的措施几方面进行讲述。
关于洋流的形成的 教学建议
教材的这部分内容,主要讲的是洋流按形成原因分类,既风海流、密度流和补偿流。在课堂 教学中, 教师可首先介绍风海流的形成,这是一个重点内容,然后介绍密度流和补偿流。在 教学中,要讲清三类洋流的概念、成因,补偿流的分类等。在洋流形成原因的分析中,要联系行星风系、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海陆分布、地转偏向力等诸多影响因素。
关于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的 教学建议
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沿岸气候、海洋生物分布和渔业生产、海洋航运、海水净化等方面。关于洋流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的影响,可以澳大利亚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进行对比,说明寒暖流对气候的影响;关于洋流对海洋生物及渔业资源的影响,可从寒暖流的交汇和补偿流的上升说明;关于洋流对海洋航运的`影响,可以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为例,说明在冬夏不同季节,洋流的流向的变化对海洋航运的影响。最后,联系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和加速自净,说明洋流的作用。
教学设计方案
1. 提问:在同学们中可能有不少人去过海滨,你知道海水运动有哪些形式吗?
2. 归纳:海水运动有多种表现形式,主要是波浪、潮汐和洋流三种。
1. 读图:课本《波浪》景观图
2. 讲解:海水的波浪运动,就能量来源和产生原因来说,有其能量来自风能形成的风浪,有其能量来自地震和火山爆发释放出的地球内能或热带风暴引发的海啸,也有其能量来自天体引力使海水涨落形成的潮汐波。然而,最常见的一种波浪是风浪。在风力作用下,海面波状起伏,随着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越大,破坏力也越大,对沿海建筑、航运、渔业、海洋石油生产等有不利的影响。遇有巨大的风浪袭击时,应采取加固海堤、封航、休渔、抛锚等措施。
3. 读图:课本《大潮和小潮》、《钱塘潮与杭州湾地形》示意图
4. 演示:录像《钱塘潮》
5. 讲解:潮汐的概念,大潮和小潮的形成与月相变化的关系,著名的钱塘潮的形成与杭州湾地形的关系,以及潮汐对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的影响。
6. 读图:课本《墨西哥湾暖流》示意图
7. 讲解:以墨西哥湾暖流为例,说明洋流的概念;从墨西哥湾暖流的规模上引出洋流的形成。
8. 板书:海水运动形式:1、波浪:风浪、海啸、风暴潮、潮汐波等
2、潮汐:大潮(朔望月)小潮(上下弦月)
3、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定向流动
1. 复习: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
2. 讲解:风海流是在盛行风的作用下形成的规模很大的洋流,如在信风带形成了赤道洋流,在西风带形成西风漂流等。在风海流形成过程中,还受到了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 读图:课本《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示意图
4. 讲解:密度流是各个海域的海水因温度、盐度的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在相同水深处出现液体压强差异,引起海水的定向运动。例如,地中海的盐度高于大西洋,在水深500米处,地中海的海水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向大西洋,而大西洋表层海水则流向地中海,补偿地中海海水的缺失。
5. 板图:《南美大陆西岸的秘鲁寒流及秘鲁渔场的形成》示意图
6. 讲解:补偿流的形成、分类,秘鲁渔场的形成。
7. 板书:洋流的形成:
⑴风海流:主要受盛行风和地转偏向力作用形成。
⑵密度流:海水温度、盐度不同导致密度不同形成。
⑶补偿流:
1.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2. 提问:对比太平洋和大西洋中、低纬度的洋流分布,从洋流的流向和性质等方面找出共同点。
3. 读图:《世界洋流模式》图
4. 讲解:世界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
5. 读图:课本《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
6. 提问: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流向;形成该海域洋流流向随季节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7. 讲解:北印度洋冬、夏季洋流的形成。
板书:
1.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2. 提问: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的气候类型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 讲解:澳大利亚大陆东岸为湿润的气候类型,西岸为干旱的气候类型。这是因为澳大利亚大陆东部沿海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西部沿海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过。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则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的作用。寒暖流对澳大利亚大陆东、西岸气候的形成以及气候的差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4. 读图:课本p51《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
5. 提问:找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并说出寒暖流的名称。
6. 讲解:寒暖流交汇的海区,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另外,洋流还对航海和海洋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影响。
7. 板书:洋流对 地理环境的影响:
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渔业:寒暖流交汇区形成大渔场
航运:顺风顺水快,逆风逆水慢
污染:范围扩大,净化加快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观测海水运动
1.观测风浪运动: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风浪运动。可利用风速仪测出观测时的风速,也可收听当地气象台站的气象预报,将风力大小的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同时,将目测的浪高数据以及发生的时间记录下来。分析风力和浪高数据,找出海洋风浪运动的规律,为沿海的捕渔业和航海业提供服务。
2.观察潮汐现象:
在沿海地区的学校,可组织学生观测海洋的潮汐现象。观测内容为每天海水的涨落时间、次数、潮差,结合月相变化观察大潮和小潮的出现。
运动和力教案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波浪、潮汐、洋流等海水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可能造成的影响;
2.使学生理解洋流的成因。
【教学重点】
洋流的成因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
1.为什么说海洋是大气的主要水源和热源?
2.海水的温度和盐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引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郑和下西洋”,在航海技术比较落后的明代,郑和为什么能够远涉重洋呢?
【讲授新课】
1.波浪、潮汐和洋流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72页,回答:
(1)海水有哪些运动形式?
(2)试分析各种运动形式对人类环境和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影响。
老师小结:
(1)三种运动形式;
①波浪形式以风浪常见,此外还有海啸,前者受外力形成,后者为内力作用的体现;
②潮汐:白天海水涨落为潮,晚上海水涨落为汐;
③洋流:突出其时间性、方向性和规模大。
2.洋流的成因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回答洋流按成因可以分为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3.风海流
(1)引导学生回忆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思考在不同纬度,洋流的流向一致吗?为什么?
(2)然后出示气压带和风带图及洋流模式图,引导学生观察风向与洋流走向的关系。
4.密度流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二段,了解密度流的概念。
(2)引导学生思考:
近似封闭的地中海和开阔的大西洋,哪个盐度高?为什么?密度又怎么样呢?
(3)讲解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剖面及海水流向。
表层:大西洋→地中海
深层:地中海→大西洋
(4)举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潜水艇在出入直布罗陀海峡时,如熄灭了发动机,则能避开对方的监听。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洋流知识,分析该事例的可能性,并说明理由。
(5)思考:
红海是盐度最高的海洋,经曼德海峡与印度洋联通,那么曼德海峡洋流流向如何?盐度最低的波罗的海呢?
5.补偿流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思考:
什么叫补偿流?补偿流分为哪几种类型?(水平流和垂直流,其中垂直流又分为上升流和下降流)
(2)举例:
秘鲁渔场的形成。
【总结新课】
本节课的重点是洋流的成因。
【巩固新课】
关于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洋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密度流和赤道流三类
b.洋流是海洋表层常年大规模地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水流
c.暖流都在大洋西岸
d.海水总是从地中海流向大西洋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
2.复习气压带和风带的有关知识
运动和力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选定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习参照物这个知识点,学生能够对物体的运动状态有正确的认识并会做出说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初步认识机械运动并会根据参照物的选定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难点】
能够理解参照物的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节日燃放的烟花、草原上奔腾的骏马、布朗运动。解释说明:无论从宏观世界还是到微观世界,宇宙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着,而如何正确描述这些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而引出今天的课程——运动的描述(板书)
环节二:生成新知
(一)机械运动
提出问题:请学生自己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动现象。
生:从家里到学校或从学校回家都是运动,老师讲课时在讲台上或教室里的走动也是运动,假期旅游时乘坐汽车或火车都是运动……
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运动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能讲讲你们是怎么来判断物体是不是运动的呢?
生:如果物体从这个“地方”到了另一个“地方”就是运动了,如果一直呆在一个地方不动就没有运动。
同学们讲得非常通俗。你们说的“地方”就是“位置”。天空中飞行的飞机、火箭;地面上奔驰的火车、汽车;江河海洋中航行的船只、舰艇;行走的人、流动的水、游动的鱼、飞翔的鸟等等都在运动,为什么能说它们都在运动呢?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点呢?
生:说这些物体都在运动是因为它们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
教师总结:这样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运动叫机械运动。(板书)
(二)参照物
给出一个说法:公路上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而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这样的说法严谨吗?引出——参照物这个知识点。(板书)
给出一个图片: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你的列车开始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的列车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里,而旁边的列车却向相反方向开走了。这是怎么回事?
由此引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提问:同学们还有类似的例子吗?
生1:有。比如老师站在讲台上,如果以教室的墙壁作标准,老师就是静止的,如果选择太阳作标准,老师就是运动的,因为老师站在地球上不动,但地球在绕着太阳转动。
生2:我们大家都一样,如果以坐在教室中的椅子作标准是静止的,如果以太阳作标准都是运动的。
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可见,说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标准。在研究机械运动时,所选的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视频播放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太阳之间的运动关系。
提问:是不是只要说到物体的运动情况,都是相对于某一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应该怎样选择呢?同学们可以互相讨论,看能不能有满意的答案。
生1:第一个问题是肯定的。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说一个物体运动情况是什么,肯定是相对于某一个作为标准的参照物来说的。
生2: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参照物,而且因为这样选的话。这个物体永远处于静止状态。
生3:因为我们谈论的物体大部分是在地面上运动的,所以—般应选样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参照物,这样研究问题方便。
生4:我觉得选择参照物时,应该看怎样选择研究问题更方便。比如研究客车是不是运动,最好选择地面或路旁的树木、房屋作参照物;如果要研究人在车厢里是否运动,就该选择车上的坐椅或固定在车上不动的物体作参照物……
老师补充:研究问题的时候,选择好参照物后,就可以先假定参照物是不动的,然后再看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情况。
总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有可能不同。(板书)
环节三:巩固提高
多媒体出示常见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来判断出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其运动状态可能不同的例子。
环节四:小结作业
思考: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的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在屏幕内。人们怎么会认为他们是运动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运动和力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规律——只受电场力,带电粒子做匀变速运动.重点掌握初速度与场强方向垂直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类平抛运动.
2、知道示波管的构造和原理.
能力目标
1、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学习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2、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意志品质.
教学建议
本节内容是电场一章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里面涉及到电学与力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教师在讲解时,一是注意对力学知识的有效复习,以便于知识的迁移,另外,由于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公式比较复杂,所以教学中需要注意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维和方法,而不要一味的强调公式的记忆.
在讲解时要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学习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忽略带电粒子的重力)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于示波管的讲解,教材中介绍的非常详细,教师需要重点强调其工作原理,让学生理解加速和偏转问题——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加速偏转的实际应用.
--示例
第九节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的加速
教师讲解:这节课我们研究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关于运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研究过了: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同样,对于电场中的带电粒子而言,受到电场力的作用,那么它的运动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过程中,电场力做的功大小为 ,带电粒子到达极板时动能 ,根据动能定理, ,这个公式是利用能量关系得到的,不仅使用于匀强电场,而且适用于任何其它电场.
分析课本113页的例题1.
2、带电粒子的偏转
根据能量的关系,我们可以得到带电粒子在任何电场中的运动的初末状态,下面,我们针对匀强电场具体研究一下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情况.
(教师出示图片)为了方便研究,我们选用匀强电场:平行两个带电极板之间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
①若带电粒子在电场中所受合力为零时,即 时,粒子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带电粒子处于静止状态, , ,所受重力竖直向下,场强方向竖直向下,带电体带负电,所以所受电场力竖直向上.
②若 且与初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带电粒子将做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
a、打入正电荷,将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打入负电荷,由于重力极小,可以忽略,电荷只受到电场力作用,将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③若 ,且与初速度方向有夹角,带电粒子将做曲线运动. ,合外力竖直向下,带电粒子做匀变速曲线运动.(如下图所示)
注意:若不计重力,初速度 ,带电粒子将在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复习:物体在只受重力的作用下,以一定水平速度抛出,物体的实际运动为这两种运动的合运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做初速度为零的自由落体运动.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与此相似,当忽略带电粒子的重力 时,且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将做类平抛运动.与平抛运动区别的只是在沿着电场方向上,带电粒子做加速度为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例题讲解:已知,平行两个电极板间距为d,板长为l,初速度 ,板间电压为u,带电粒子质量为,带电量为+q.分析带电粒子的'运动情况:
①粒子在与电场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沿电场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称为侧移.若粒子能穿过电场,而不打在极板上,侧移量为多少呢?
②射出时的末速度与初速度 的夹角 称为偏向角.
③ 反向延长线与 延长线的交点在 处.
证明:
注意:以上结论均适用于带电粒子能从电场中穿出的情况.如果带电粒子没有从电场中穿出,此时 不再等于板长l,应根据情况进行分析.
得到了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基本运动情况,下面,我们看看其实际的应用示例.
3、示波管的原理:
学生首先自己研究,对照例题,自学完成,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有关示波器的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4、教师总结:
教师讲解:本节内容是关于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情况,是电学和力学知识的综合,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常见的有加速、减速、偏转、圆运动等等,规律跟力学是相同的,只是在分析物体受力时,注意分析电场力,同时注意:为了方便问题的研究,对于微观粒子的电荷,因为重力非常小,我们可以忽略不计.对于示波管,实际就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偏转问题的实际应用.
5、布置课后作业
运动和力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⑴了解海水运动的三种形式
⑵理解洋流的成因、类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⑶掌握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2、能力目标
⑴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⑵认识海洋环境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洋流成因及其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
直观讲授法
[教具]
地图册
[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地图册p47练习
引入:上节课我们从静态的角度研究海洋的理化性质,这节课我们从动态的角度来学习海水的运动。
(板书)
一、海水运动形式
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
1、波浪
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受风力作用而产生。风吹拂海面时,海水会不断起伏形成波浪,风力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能量越大。
比如:图316,人类利用波浪进行冲浪水上体育运动。
海啸是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掀起形成的滔天巨浪几十米高,可以吞没整个海岸地区,摧毁建筑、村镇,造成重大灾害。海啸能以每小时800km以上速度横扫海面。
海水运动的第二种形式是潮汐,在海岸边,能看到涨潮、落潮,海面上升、下降。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面上升,落潮时海面下降。比如图3.17,上图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线关系时,形成的大潮,海面上升最高,下图是日、地、月位置成直线关系时,形成的小潮。潮差最大时为大潮,潮差最小时为小潮。(下图1示)
2、潮汐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古代把白天海水潮落称为潮,夜晚海水潮落称为汐。
日、地月成直线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
(朔、望)
日、地月成直角关系,日、月引力分散形成小潮
(上弦月、下弦月)海水受到引力较分散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
一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地球上各个地方在一天里面,向着月球时,形成涨潮、落潮,背着月球时也会形成涨潮落潮(例a、b)。
潮汐的影响,潮水会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
潮间带: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由于航海和海岸工程建设比如筑港要利用潮间带,因而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潮汐现象还与地形有关系。
钱塘江大潮在浙江海岸一带,能与杭州湾地形有关,由于杭州湾地形是三角形海湾,外部开口大,内部狭窄,每当潮水涌入三角形海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海水在海湾中叠加暴涨。第二个原因是气象条件:每年夏秋季节,夏季风(东南季风)盛行,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浪,加剧了潮势。第三个原因是天文因素: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朔望月),潮差较大,所以有“八月十八观潮”之说。
针对杭州湾受潮影响的特点,一方面我们选择好时机,可以观赏钱塘潮壮美景象;另一方面还要采取防御潮水入侵措施—修筑海堤。
海水运动的第三种形式洋流
3、洋流
海水常年大规模的定向流动,例墨西哥湾暖流(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流向,非常大的规模)时间方向稳定。
在三种形式中,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海水主要的运动形式,下面学习洋流有关知识。
二、洋流的形式
阅读课文有关内容,结合地图册p25思考洋流的成因、分类(洋流的形成受哪些因素影响?分为几类?)
按照洋流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对照世界风带模式图和世界洋流模式图的a洋流、b洋流是怎么形成的?
a洋流是东北信风作用下形成的北赤道暖流;
b洋流是盛行西风作用下形成的西风漂流。
a在东北信风作用下,海水由东北向西南方面流动,这作水平运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偏转成东向西流动的赤道暖流;b同样道理,在中纬西风作用下,从西向东流。
2、密度流
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
提问:直布罗陀海峡两则海水的盐度有什么不同?密度有什么差异?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是如何流动的?
分析:连接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的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地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地中海蒸发量大,地中海海水盐度较高,而大西洋的海水密度大,水面降低,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较小,水面比地中海高。因此,大西洋水面较高,地中海水面较低,大西洋表层海水会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而地中海底层海水会从海峡底层流入大西洋。
例:二战中,德军潜水艇出入直布罗陀海峡,关闭了发动机,避开了英军的监听,绕到英军背后,偷袭英军得手。
密度流不只分布在直布罗陀海峡一处,再比如,(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波罗的海与北海,地中海与黑海。
问:曼德海峡会不会是密度流?
运动和力教案篇6
教学目的:
①使学生掌握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②使学生掌握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③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特点。
能力目标:
①使学生学会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地球的自转;
②使学生初步学会画一幅简单的地球公转示意图。
德育目标:
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地球上的季节变化。
教具:
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小型地球仪(学生可自带)、手电筒(学生可自带)、自制课件等。
教学方法:
自学法、讲授法、演示法、读图法、问答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阅读:学生一起朗读阅读材料──《是天转还是地转》,引入本课内容。
演示:教师用教具演示“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同步)”,请学生观察。
自学:学生自学本课数分钟。
二、讲授新课
投影:地球自转动画
提问:地球自转的含义、方向和周期。
投影: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
提问:假定地球不自转,太阳照在地球表面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演示:要求学生利用自带地球仪、手电筒、演示地球自转,并观察地球表面不同地点昼夜交替的情况。
提问: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第10页中“畅畅和姨妈的问候”并思考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的初步印象。
讲述:教师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出昼夜两半球的范围,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使地球不同地区产生了时刻差异。
提问:地球公转的含义、方向、周期。
投影:从地球公转姿态动画得出地球公转及其重要特征
投影:通过动画和图片讲解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投影:通过地球公转动画、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动画及太阳直射点移动动画,讲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移动,利用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填写二分二至日
太阳直射点纬度
南北半球获得光热状况
南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提问:第12页活动2(通过动画讲解)。
归纳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有规律变化形成四季。
投影:地球的五带图
提问:
①五带的名称和范围;
②各带内接受太阳照射情况和气候最明显特征;
③我国大部分陆地位于五带中哪一带。
[小结]学生小结本课所学内容。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运动和力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能为自己做简单的周运动计划,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2、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3、让幼儿知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幼儿用计划表格每人一张,教师用计划表一张。
2、户外活动器械(塑料杠铃、呼啦圈、平衡木、小推车、篮球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春天是个春暖花开的季节,也是容易生病的季节,请幼儿说一说怎样避免生病?
总结预防疾病的方法,多喝水可以及时补充水分,使身体中的病菌随小便排出,多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多运动,可以提高身体提抗疾病的能力,能使小朋友身体长高长结实,还能锻炼小朋友的反应能力,变得很聪明。
二、鼓励幼儿交流知道的运动方式及运动器械的玩法。
1、请幼儿说说你都做过哪些运动。
2、 鼓励幼儿说出塑料杠铃、呼啦圈、平衡木等器械都可以怎样玩,还有哪些不同的玩法。
三、教师介绍自己的运动计划,引导幼儿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
1、教师按照一周7天的时间顺序介绍自己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器械和运动内容。
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想制定怎样的运动计划,要求幼儿计划要完整,内容包括多种器械、运动方式和在幼儿园、家中运动的不同内容。
四、幼儿开始制定自己的运动计划。
1、幼儿制定计划,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完成情况,适时的给予帮助和指导。
2、引导幼儿相互展示交流自己的运动计划。
五、讨论运动时要注意的安全。
1、小朋友运动的时候要注意哪些安全?
2、在运动的时候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活动延伸:
1、把幼儿制定的运动计划布置成班级的春季运动专栏。
2、阅读幼儿用书第2册第42-43页,引导幼儿说说画面中的小朋友都在做什么运动,自己喜欢什么样的运动。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只是注重让孩子学习图片,掌握运动项目,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图片是可以活动的,可以让孩子自己先观察图片,然后动手操作,提升孩子的参与性与动手操作能力,这样课程的效果更好,避免了孩子的视觉听觉的疲劳。在与孩子的互动中,我对孩子的问答回应有所提升,比如有个孩子很兴奋地上来表演他喜欢的运动,并且大胆的说出:“我喜欢水上运动。”这个时候我可以深入挖掘:“你喜欢水上运动的哪个项目呢?”。
运动和力教案篇8
设计思路:
运动,是生命与活力的外显特征。幼儿对人体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从小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受用终身。稻草是农村随手可取,实用、环保的材料。孩子天性好动,在探索和尝试中,利用乡土材料,让幼儿能大胆的自主表现人物在运动时的各种动态。使他们喜爱美术活动,喜爱运动。
活动目标:
1、借助稻草等材料,让幼儿能大胆的自主表现人物在运动时的各种动态。
2、利用乡土材料,让幼儿动手动脑培养艺术造型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纽扣、长短不一的稻草段、彩色纸每人一张、透明胶。
2、范例2幅。
活动重难点:
借助稻草拼摆出各种运动造型。
活动过程:
一、游戏引题,借助身体动作,观察手和脚的动态。
1、游戏:请你跟我做运动。
2、教师做运动,说说手脚的动作。
3、请个别幼儿做动作,重点观察手脚变化。
小结:人的身体在运动时,手和脚伸直或弯曲,能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通过游戏活动的导入,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在游戏中做不同的造型。
二、教师运用稻草表现运动的动态。
1、教师摆一个造型,说说身体、手和脚的变化。
2、教师示范。
——先确定头的位置。
——摆放身体,选一根较长的稻草做身体,确定位置后,用透明胶固定。
——摆放手脚的位置,选择合适长短的稻草,确定位置后,用透明胶固定。
3、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欣赏。
(本环节引导幼儿观察运动造型,教师用稻草拼搭出造型,使幼儿想参与活动,帮助幼儿找到创作的思路。
三、幼儿自由学习拼搭多种运动造型。
1、让幼儿想一想,你想拼搭什么样运动造型
2、幼儿自由拼搭,教师巡回指导。
今天老师请小朋友用稻草段来拼搭小人的运动姿势,注意要拼出不一样的运动姿势,拼的时候先要确定小人头的位置,再确定小人的手和脚,拼好后说说你的小人在做什么运动。
(本环节让幼儿将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自由学习拼搭造型,培养了幼儿创造的能力。
四、展示幼儿拼搭的作品。
1、集中展示幼儿的作品 ,说说亮点与不足。
2、请幼儿学习小人的动态。
(使幼儿得到成功的喜悦,引导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