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的世界教案最新6篇

时间:2023-01-24 作者:betray 备课教案

如果不能依据实际展开教案的制定,那个人的教学效率是很难得到提升的,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就请你认真对待自己的写教案的机会吧,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海底的世界教案最新6篇,感谢您的参阅。

海底的世界教案最新6篇

海底的世界教案篇1

我国管辖海域记录到了20278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我国海洋生物种类约占世界海洋生物总种数的10%。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

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

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

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

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

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

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我国海域生物种具有明显的中国海域特色,具体表现在不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而且还保存有许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灭绝的古老孑遗物种,和一些在进化上属于原始以及孤立的类群。其中,属于原始的物种有鹦鹉螺、中国鲎、柱头虫、文昌鱼以及海豆芽和酸浆贝等;属于孤立的类群也很丰富,仅鱼类就有80种。

海底的世界教案篇2

一、教学要求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情感目标:了解海底世界是一个怎么样的地方,激发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发展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描写事物。

二、教学重点

了解海底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的特点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方法。

三、教具准备

1.学生页

2.教师演示文稿

四、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观看海底世界的录像。

2.谈谈观看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把握内容

1.自由练读,勾划生字词,根据网页提示读准字音。

2.“开火车”“小组竞赛”检查学生生字的读音。

3.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教师相机纠正读音。

四、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你可知道大海的深处是怎样的?

2.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引导质疑。

3.确立研讨的主题:为什么说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学生根据网页的提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

5.小组交流汇报。

6.教师根据汇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观看录像等多种方式体会海底世界的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7.学习作者怎样把海底动物种类多、活动有趣写具体的。

8. 指导朗读,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总结全文,拓展能力

1.上网搜索或结合课前的查找到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你喜欢的一种海底动物或植物。(运用学到的方法)

2.在留言板上写下你对海底世界的赞美。

作业设计

收集有关海底世界的资料,制作一张手抄报。

第二课时(略)

板书设计:

静中有声

动物多、有趣

海底世界 植物种类多、色彩多 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

矿藏丰富

海底的世界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知识的文章,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怎样的世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伟大,让学生在美的享受重,产生了解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的1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能正确读写后,全班评议谁说的最精彩。通过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其一、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海底景色其一、物产丰富的特点,指导学生理解三、四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全文,弄懂每段主要讲了什么,从而体会到海底是景色其一、物产丰富的世界。

教学准备:

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海底生物搜集相关的资料,并在纸上画出来。海底世界的录像,老师准备出示海底植物和生字以及课文重点段落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居住的这个美丽的星球上,海洋的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一望无际的大海,不仅熏陶了我们宽广的胸怀,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同学们,你们可知道,在海洋的底部,有一个神奇而美妙的——(学生齐读课题)海底世界。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二、讲授新课:

a放录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请你认真看录像,一会要请你起来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看完以后,让学生起来交流)

2、刚才同学们看得都非常认真,其实这只是海底世界的一个小

角落,课前同学们搜集了很多关于海底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好吗?(学生交流资b讲授课文,加深理解。

其实,最为精彩的还是课文里生动的描写,打开书115页,让我们再去领略一番。

1、请你自由朗读课文,遇到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思考:从课文中你都读懂了什么?读完课文以后,我们一起来交流。

2、刚才看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相信生字掌握得也很不错。

(课件出示生字,先开火车读,然后请一排同学领读)

3、通过读课文,你都了解了哪些内容?请你起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好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收获发表自己的收获)

4、刚才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理顺一下课文,这个练习你能完成吗?试一试?

(叫声)

海底的(动物)

(活动方式) (景色奇异 )

8海底世界 海底的(植物) (物产丰富 )

海底的(矿藏)

第二课时

一、自学探讨

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方面,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进行介绍,看看那位同学的介绍能给我们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一分钟准备时间。

(1)声音部分。

课件出示各种动物的声音,猜一猜会是什么动物的声音?

课件出示声音部分的课文内容。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你喜欢这一个自然段吗?谈谈你喜欢的理由好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谈。)

读了这一个自然段以后,让我们对海底动物的声音有了非常清楚的了解,那么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写清楚的呢?能不能结合这一段中的有关语句来谈一谈?(“有的……有的……有的……”排比的运用。“像……像……像……”打比方的运用。)

你想一想除了书上给我们介绍的这几种以外,还会有什么样的声音呢?

(学生自由谈)

(2)活动方式多样部分。

请两、三位同学起来读。

请四位同学到前面来,分别扮演海参、乌贼、梭子鱼、贝类,介绍自己的独特的活动方式,请一位小记者来采访,采访语尽量活泼生动。其间补充章鱼的相关资料,由老师补充:章鱼可以根据自己的心情变换体色,也就是说,章鱼高兴的时候身体呈现一种颜色,而当他生气的时候,会呈现另一种颜色,这多么有趣呀!

再来练习读一读。学生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3)介绍海底植物部分。

请一位同学起来介绍,谈一谈自己最喜欢哪里?为什么喜欢?

课件出示海底植物的图片,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再来读一读,读出自己对海底植物的喜欢之情来。学生可以补充资料。

(4)介绍海底矿藏。

读一读,补充相关资料。

看来,海底真是一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学生接上)

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能不能根据课文内容谈一谈。

同学们,面对这样一个充满着无穷魅力的海底世界,你想到了什么?你想说点什么?

其实海底还有很多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宝藏和没有破译的现象,这个任务落到你们肩上,希望你们长大以后探索到更多大自然的秘密,为人类做出贡献。

(二)、海底世界展厅展示,课堂延伸。

学生根据课前分好的小组,制作海底世界展示牌,由小组长负责,解说员进行解说。时间大约6到8分钟。

老师小结下课。

海底的世界教案篇4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学生谈)

过渡:大海是生命的摇篮,它有时波涛澎湃,有时风平浪静。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这里有海底世界的全景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师:看完录相,你们想说些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探索那奇妙的海底世界。

一、同学先自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师:你能读给大家听一听吗?

(板书: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过渡: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海底是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呢?我们详细的来学习一下课文.你最喜欢海底世界的哪一方面?

二、细读课文:

指名同学读第二自然段

师:当海面上波涛汹涌的时候,海底依然是平静的,海底真的一点声音都没有吗?理解窃窃私语.

老师这里有一段(录音),大家听听都有什么声音?

学生汇报

用有的……有的说句子.

这些声音可不是随便就能听到的,而是用了特制的水中听音器

过渡:刚才我们听到了海底世界美妙的声音,海底世界还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奇呢?

学习第三自然段

学生自读提出要求

这一段的中心句划出来,描写了那些动物

学生汇报

1)谁来说说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

(2)这一自然段介绍了哪些海底动物?你对哪种动物比较感兴趣?愿意介绍它的活动特点吗?作者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具体写动物的特点的

(4)想象一下,这么多的海洋动物在一起,有的爬行速度(很慢),有的比(普通的火车还快),有的在向前游,有的呢?(迅速后退),还有的(自己干脆不动,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旅行),这种景象有趣吗?

三、 学习第四 自然段

1、这海底动物活动方式的多、奇和有趣,我们是领略到了。海底植物又如何呢?

自读第四自然段,提出自学要求.划出中心句。

2、看了中心句,你知道这段写什么吗?海底植物有什么差别呢?能用书上的话回答吗?

3、分角色朗读。

4、同样是海藻,差异也太大了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来看看。

5、录相。

大家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把这种有趣读出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刚刚看到这样的景色,我都不感觉是在海底了,这里有( ),也有( ),至于森林呀、草地呀,这里都有,海底世界真神奇呀!

2、你们知道这海底的山峰、峡谷、森林、草地里蕴藏了哪些矿产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齐读第5 自然段,体会海底世界的神奇。

5.小结:(放课件)正象同学们读的那样,海底有山,有峡谷,也有森林和草地。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各种种样的动物说也说不完,数也数不清。看到这些,你们想说些什么?

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伴着这优美的音乐和动人的画面,再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四)(放海水污染的课件)现在,大海受到了严重的污染,海底世界遭到了破坏,此时,你又有什么想法呢?

五、作业:为了保护美丽的海底世界,请同学们设计一份环保方案,为我们保护海洋环你对哪个方面比较感兴趣?

(1)指名汇报,师板书。海参请一名学生走一走4米的距离,大家对比一下。

(2)放其它几种动物的活动方式课件。

乌贼和章鱼的活动方式,很有趣。展示给学生的实景画面,让学生看到它们活动的方式,学生同样兴味盎然。

海底的世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并初步了解海底世界中的常见生物。

2。能合理构图,学习用竹签在刮蜡纸上挂出不同线条及色块,表现美丽的海底世界。

3。培养幼儿环保意识,知道环境问题与我们个人息息相关。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熟悉海底动植物、线描画经验。

2。材料准备:图片、舒缓音乐、材料包、竹签(筷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幼儿观看海底世界各种动植物的图片导活动。(导语: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吗?现在我们就去“海底”看看吧!你认识他们吗?他们的身体形状有哪些特点?)

2、师幼共同讨论自己对海底世界的认识与了解。(指导语:多么漂亮的海底世界啊,有五彩的海星、有圆圆的海胆、有带状的水草、有树枝样的珊瑚、有各种各样的深海鱼…)

3、翻开《情景创意美术》引导幼儿欣赏“印象窗”中的图片。

二、探索发现

1、鼓励幼儿自由讨论如何将美丽的海底世界留在纸上,引出本次活动所体验的创作方法—刮蜡画。(指导要点:引导幼儿回忆已掌握的绘画技法以及材料)

小结:小朋友们刚才说到了很多好的方法将美丽的海底世界画下来,但今天我们将用特殊的“纸”和“笔”来作,你们想试试吗?

2、教师出示一张刮蜡纸和竹签,鼓励幼儿尝试刮出线条或图形。(指导语:观察这张纸和我们平时用的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用手摸摸,怎样在纸上作画呢?用竹签刮,为了使画面更加美丽,我们可以立起来刮出细细的线,还可以躺下来刮出粗线或者刮出一块色彩。图案有大有小,线条有细有粗,作品才会好看。)

3、翻开《情景美术》引导幼儿欣赏“艺术角”的作品。(指导语: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其他小朋友用刮蜡画的方式表现的海底世界,看看它们的海底世界里有什么?)

三、创作表现

1、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播放舒缓音乐,放松幼儿心情。

四、欣赏评议

1、展示作品,鼓励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海底世界。

2、幼儿相互欣赏作品。

五、教师小结

小朋友的海底世界都非常神秘美丽,那么美丽的海洋要靠我们每个人去保护,和爸爸妈妈去海边旅游时千万不要随意丢弃废旧垃圾,否则会污染海洋环境,让美丽的大海不复存在,保护环境,我们人人有责,从我们自身做起!

活动效果:

利用观看美丽的“海底世界”图片导入,不仅引起幼儿兴趣,还为幼儿积累了绘画经验。课堂组织井然有序,内容循序渐进。整节活动孩子兴趣高涨,气氛良好。

海底的世界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引起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2.通过对本课重点段的教学,进行句与句之间联系的训练。

3.学会本课生字、词,读准多音字“参”,会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2.指导学生理解3、4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自学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到过海边吗?你看见过大海吗?大海一望无际,大海波澜壮阔。这一切都令人感到神奇,感到壮观,你可曾想过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呢?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海底旅行,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海底世界的奥秘吧!

(二)教师范读课文。(配乐),学生边听边想海底世界的样子。

(三)学生听读后简述海底世界的样子。

(四)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标画出文中生字,并通过自学生字、词。

可让学生采用填表法按要求进行自学。

例:

(五)检查自学。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提醒学生注意特殊韵母或整体认读音节的发音。

例:“却”:qu8韵母中“{e”中的“{”上面的两个点去掉了,这是因为{见到j、q、x后要脱帽行礼,万不可写成q{e。

“私”s9和“异”y@是整体认读音节。

3.提示学生注意多音字的用法,可采用多音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

4.指名分析字形结构。

“却”是左右结构,右半部是“卩”,不要写成“阝”。

“异”是上下结构,上半部是“巳”,不要写成“己”。

5.可采用形近同音字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私( ) 兔( ) 煤( )

和( ) 免( ) 谋( )

肌( ) 异( ) 峡( )

饥( ) 导( ) 狭( )

(六)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质疑。

1.比较近义词,理解词义。

奇异——特别,与“平常”不同,与“奇怪”意思相近。但“奇异”多用来形容景色,而“奇怪”可以形容人、事、景物,应用范围广。

蕴藏——与“储藏”的意思相近。用在潜藏而未显露或等待开发的地方。

普通——平常的、一般的。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窃窃私语——原指人们偷偷地小声说话。本课是把海底动物发出的声音比作人在“窃窃私语”,显得很生动。

物产丰富——物产:天然出产的和人工制造的物品。丰富:(物质财富、学识经验)种类多或数量大。即:天然出产和人工制造的物品种类繁多,数量大。

(七)再次让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八)作业。

1.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二)通过课文3、4自然段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

(二)指导学生读懂3、4自然段,弄清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让学生看录相。

2.说说你看到的大海深处是什么样儿的?

(二)抓重点句,了解特点。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2.让学生思考,文中哪句话概括介绍了海底世界的特点?

3.指读有关句子:

“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4.这句话着重介绍了海底哪些方面的特点?

(两方面特点:景色奇异和物产丰富。)

(三)粗读课文,理清思路。

1.学生自读课文,并根据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段落。

2.指名回答,课堂讨论。

通过讨论让学生弄清文中2、3自然段侧重讲海底世界景色奇异。4、5、6自然段侧重讲海底物产丰富。

3.引导学生回顾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

(1)思——问题。

(2)画——重点句。

(3)找——重点词语。

(4)说——自己对内容的理解、感受。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2、3自然段,理解海底景色奇异。

(1)指读第2自然段。思考:海底有风浪吗?有光吗?

(2)指名回答后,出示重点句。

“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依然很宁静。”

(3)课堂讨论:“依然”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将句中“依然”换成一个与它意思相近的词,使句子意思不变。

“依然”指依照原来的样子。经过讨论,句中“依然”一词,可换成与它相近的“仍然”,句义不变。用这样近义词替换的方式,让学生从中理解大海很深很深、当海面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却同原来一样宁静。

(4)海底有光吗?回答这一问题时教师读有关句子,让学生从中找出重点词“却”,然后展开讨论:“却”在这句话中起什么作用?

经过讨论让学生明白“却”在句中有转折连接的作用,说明黑中有亮。

2.学习第3自然段。

让学生运用学习一段话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1)思。想一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指读句子,并分别说句意。

(3)出示句子: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

让学生讨论:“是否”是什么意思?将“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使句意不变。“是否”是“是不是”的意思,让学生采用换词语的方式理解句义。

3.学生自读3~5句。想想这几句话是围绕哪句话中的哪个词语讲的?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经过讨论,让学生弄明白这三句话是围绕着第2句“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这句话的意思讲的。

(1)指读重点句,理解词语。

(2)什么是“窃窃私语”?

(“窃窃”形容声音细小。“窃窃私语”指背着人轻轻地交谈。本课是比喻海底动物发出轻微的声音。)

(3)让学生用动作演示“窃窃私语”。

(4)作者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用这个词语赋予动物以人的行为,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5)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文中作者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式具体描写动物发出的声音,同时用“蜜蜂、小鸟、小狗”的叫声来比喻海底动物的叫声,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事物,特别能引起儿童的情趣。讲课时,可采用有感情地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加深理解。)

(6)海底的动物只有这几种声音吗?省略号在这里表示什么?

(省略号在这里表示还有许多种动物的声音。)

(7)教师读句子:

“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提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这句话告诉我们各种动物还会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声音。)

(8)指读这段话,并小结这段话表述的内容:静中有声。(奇特)

(9)小结学法:学习这段话我们主要抓住了什么?

让学生明白,要弄懂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就必须注意抓重点句中的重点词语。

(10)让学生自己说说海底景色奇异表现在哪些地方?

(黑中有亮、静中有声)

4.用上面的学法自学课文4至6自然段,理解海底世界物产丰富。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海底有哪几类物产?文中分别写了些什么?

(1)指名回答,教师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

5.学习第4自然段。

(1)指读课文,想想这段话有几句?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本段共有五句话。第1句讲“海底的动物,已经知道的大约有三万多种,它们各有各的活动方法。”后四句分别介绍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和贝类的活动方式。)

(2)“已经知道”这四个字说明了什么?

(说明海底动物不只是三万多种,还有很多很多,只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

(3)第1句与2至6同之间是什么关系?

(先总述后分述。)

(4)你是怎么知道的?

(从“各有各的活动方法”这一概括词语中看出来的。)

(5)出示填空练习。

________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________每小时能________,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

________利用水的反推力________。

________自己不动,能________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6)填空后指读句子,体会作者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这句话作者给贝类赋予了人格化的描写,使它们更加可爱、动人。)

6.指读5、6自然段。

(1)课文怎样介绍海底植物色彩的?

(2)指读有关句子,找出其中的连接词语。

(“有……有……还有……”作者用这样的排比句式描写海底植物的色彩多种多样。)

(3)让学生找最有特点的植物。

(最大的、最小的)

(4)海底有丰富的矿产,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陆地上蕴藏量很少的稀有金属。”稀有金属是很宝贵的矿产资源。在陆地上蕴藏都很少,但海底也有这种稀有金属,说明海底有丰富的物产。)

(5)课文中描写植物和矿产的时候,为什么只写这几种?

(让学生体会作者抓最突出的特点描写的方法,同时说明海底丰富的物产中也包含着“奇异”。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是分不开的。)

(五)根据板书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六)配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看图,再激趣、展开想象。

1.出示挂图。

2.谈话激趣。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了解到海底世界是如此美丽多彩,景色如此奇异,物产如此丰富。想象一下,假如你来到海底,你要做些什么?

以此深化和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去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二)练习用“普通”、“物产丰富”造句。

二、教学重点、难点

练习用“普通”和“物产丰富”造句。

三、教学过程

(一)练习造句。

1.理解词义。

2.指读原句,弄清句式及用法。

3.师范引路。

(1)普通。

妈妈是一位普通的教师。

(2)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3)物产丰富。

原句: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例句:西沙群岛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

(4)学生口头造句练习。

(二)检查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三)作业:画一幅海底世界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