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自己的教学更加成功,一定要认真写教案,做为一名在职场多年的教师,你写教案的能力一定优秀,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捉蚊子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捉蚊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2、通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与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3、通过使用打击乐器,让幼儿感受到合作带来的快乐。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音乐《拍蚊子》、《大象和小蚊子》、《蚊子的叫声》;大象头饰一个,蚊子头饰两个;白纸;马克笔;图谱;打击乐器:大鼓,串铃,蛙鸣筒,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一)、导入:律动游戏拍蚊子入场–刚才我看到你们都在拍蚊子,那你们拍到了吗?
哦~有的还没有拍到。蚊子真讨厌,一直叫个不停,(播放蚊子叫音效) 有一只小动物也遇到了烦人的蚊子。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它是怎么拍蚊子的?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述完整故事,师幼表演。
2.分段放音乐,回忆故事,做出相应的模仿。
(1)是谁遇到了小蚊子?(幼:大象)你认为大象是怎样走路的呢?(请小朋友模仿,教师给伴鼓声)那刚才你们看到的大象是怎样散步的呢?哦~,是这样散步的。
如果你是大象,你会用怎样的动作散步呢?(幼儿模仿)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去散步吧…(播放第一段音乐)这时候一群小蚊子飞来了,嗡–,我看一看你们是怎么飞的?(教师边做边说,幼儿模仿)哦~有这样飞的,还有这样飞的…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做出自己飞的动作…(播放第二段音乐)那小蚊子们,你们会怎样叮大象呢?(幼儿模仿)有小朋友这样叮(看见了叮…)还有这样叮的(看见了叮…)我们一起来叮 大 象(播放第三段音乐)”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它怎么赶蚊子呢?小朋友们用自己的动作模仿一下。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 (幼儿模仿)哦~有用耳朵赶的(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还有用鼻子赶的(我赶 我赶 我 赶 赶 赶)我们一起把蚊子赶跑(播放第四段音乐)我赶,我赶,我赶 赶 赶哇,真厉害!蚊子全被你们赶跑了!
可是,大象又睡着了,蚊子又飞来了(播放第五段段音乐)嗡…嗡… …看见了叮,看见了叮… …. 嗡…嗡…
哼~,蚊子真讨厌,还在大象的身边飞来飞去,大象要生气了!(播放第六段音乐)我(手叉腰皱眉)!要(手叉腰皱眉)!生(手叉腰皱眉)!气(手叉腰皱眉)!了(手叉腰皱眉)!(跺脚3下…)教师装出蚊子死的样子……(幼儿装出各种”死”的样子)哇~小朋友们表演的真形象。
3.分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小朋友们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2)男生扮演大象,女生扮演小蚊子(播放《大象和小蚊子》)
4.出示图谱,用打击乐器演奏《大象和小蚊子》
小朋友们表演的非常棒!老师还想带你们做一次演奏家!可是想要做好演奏家,我们需要先认识图谱。(出示图谱)第一部分是大象在散步,我们用圆舞板演奏,这一部分是蚊子飞来了,我们用串铃演奏,这是蚊子叮大象的部分,我们用铃鼓演奏;还有大象赶蚊子时,用蛙鸣筒演奏;最后大象生气了用大鼓演奏!
我们在演奏的时候不仅要用耳朵去听音乐,还要用小眼睛仔细看图谱,到了你的乐器,你才可以让乐器发出声音哟。(教师给手势,示意幼儿拿乐器)点头示意 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5.教师指挥,幼儿演奏。
(1)小朋友们表现特别棒,今天老师给你们做指挥家,你们来做演奏家!准备好了吗?(教师给手势)示意(播放音乐《大象和小蚊子》)
(2)老师也想当一次演奏家,你们谁愿意做指挥家呢?
(请幼儿做指挥家,教师打鼓)
(三)、结束部分:
教师示意所有幼儿起立,鞠躬,退场。
故事: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走~ 走~ 跳!跳!跳! 走~ 走~ 跳!跳!跳!”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小蚊子”嗡–嗡–嗡–“飞来了,它们发现了正在睡觉的大象,就去叮它。”看见了叮,看见了叮”。哎呀!大象发现了,就用尾巴来赶蚊子,”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小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
大象刚睡着,小蚊子又飞回来了,”嗡–嗡–嗡–“,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我赶,我赶,我赶赶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我!要!生!气!了!””咚–咚–咚”这一次,所有的小蚊子都被震得晕死过去了!
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
捉蚊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乐曲的旋律,能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2、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体验表现音乐的快乐。
3、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教师自制的图谱。
2、音乐磁带。
活动内容:
一、激起兴趣,初步感知乐曲。
二、教师讲述故事《大象和蚊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内容。
提问故事内容。
三、欣赏乐曲,借助图谱感知乐曲结构。
1、教师出示图谱,幼儿根据图谱听音乐感受乐曲。
2、看图谱,引导幼儿发现乐曲结构。
3、幼儿倾听乐曲,在座位上自由想象动作表现乐曲。
四、大胆用身体动作来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谱的提示,大胆用动作表现大象和蚊子的角色。
2、教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用动作表现乐曲。
3、交换角色用动作表现乐曲。
3、幼儿分角色表现乐曲。
4、与客人老师互动表现乐曲。
活动反思:
活动运用图谱的演示,采用视听结合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视听欣赏的形式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乐曲美好的境界之中。利用与动作相符的动作感受理解乐曲,让动作使乐曲更具体化、形象化,并加深幼儿对乐曲的印象。
捉蚊子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熟悉大鼓、串铃、铝板琴的声音,初步学习使用串铃(用臂部大肌肉带动手腕摇串铃。)2、通过大象和蚊子的故事情节,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并作出相应的游戏动作。
活动准备:铃鼓、串铃人手一个,大鼓一面,铝板琴一个、大象屁股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入活动室:
游戏:大狗熊与小老鼠今天我们来做游戏,学学大狗熊与小老鼠走路,大狗熊走得慢小朋友就走得慢,小老鼠走得快小朋友也走得快。——讲规则大狗熊来了xxxx小老鼠来了xxxxxxxx——模仿游戏。
(出示小铃)大狗熊来了xxxx(幼儿做狗熊动作)小老鼠来了xxxxxxxx(幼儿做小老鼠动作)——听小铃指挥做动作。
二、讲故事:
?大象和小蚊子》,了解基本情节,初步感知游戏。
(一)提问:
1、故事里有谁?大象是怎么走路的?——拳头敲手、敲腿表现节奏xxxx
2、大象打起了瞌睡,谁来了?蚊子是怎么飞的?蚊子看见了什么?它们要干什么了?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去叮叮吧!它们怎么叮的?——手食指,拇指相对手臂带动手腕震动表现节奏xxxxxxxx
3、大象醒来了用尾巴赶蚊子,它是怎么赶的?——用指挥动作表现:的儿~~~~~的儿~~~~~
4、大象生气了,一跺脚,咚!蚊子怎么了?——“死掉”,吐舌头,手放腿上。
(二)教师提醒幼儿用动作表演故事——师幼游戏(用大象的图片)
三、了解故事与乐器演奏的对应关系
1、老师请来了三位朋友,他们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听听这是谁的声音:……。——了解乐器和角色的对应关系。
2、你们来做小蚊子,幼儿每人拿一个串铃轻轻摇动,表示蚊子飞,在老师的提示下知道摇动手臂。——初步学习使用串铃。
3、在老师的提示下请幼儿表演蚊子的节奏。(结合大象图片)4、用乐器来表演故事四、结束:今天我们和小铃、大鼓、铝板琴作了游戏,他们累了,我们让他们回家休息。——整理乐器。
附:故事:有一头大象,长得可大拉!脑袋大大的,身体大大的,屁股也好大好大,走起路来很慢很慢,“咚——咚——咚——”。
有一天,大象出门散步,它走累了,就在草地上打起了瞌睡。一群蚊子飞来了,它们发现了大象的屁股,说,“哇瑟!好可爱的屁屁呀!我们来叮叮它吧!于是,蚊子们们就围者大象的屁股叮了起来,大象觉得屁股有点痒,就用尾巴来赶蚊子,“的儿~~~~~的儿~~~~~”蚊子被赶走了,大象又打起了瞌睡,大象刚睡着,蚊子又飞了回来,大象只好又用尾巴赶。就这样,赶了一次又一次,大象终于生气了,它用好大好大的脚使劲一跺,“咚——!”声音大得把蚊子都给吓死拉。
捉蚊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知道蚊子是害虫,了解一些灭蚊的方法。
2、初步学习牙刷刷画的方法,感知多种色彩,体验操作的乐趣。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实物投影仪、图书、录音机、磁带、牙刷、颜料、画有大象和蚊子的画纸、标记若干
活动过程:
1、听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大象和蚊子》,想听吗?”(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和录音机讲述故事)
提问:1)故事里有谁?
2)蚊子看见大象的屁股去怎么啦?
3)大象是怎么做的?
2、谈话,知道蚊子是害虫,了解一些灭蚊的方法。
1)“你们有没有给蚊子叮过?叮了有什么感觉?”
2)“蚊子要叮人,是害虫,我们要消灭它,有什么好办法?”
3、学习牙刷刷画的方法,感知多种色彩。
(出示牙刷)“今天我们用什么来灭蚊?”
“看老师是怎样来消灭蚊子的”(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示范)“用红颜色的药水,呲呲呲,我们还可以用其他颜色的药水来灭蚊。”(请幼儿也来试一试)
4、幼儿几人一组进行绘画,教师指导。
“快快快,我们来帮大象消灭蚊子吧!”
5、评价活动。
(展示作品)“你们可真能干!蚊子终于被消灭了,你们高兴吗?你们真有爱心!帮助了大象,大象和老师要谢谢小朋友,我们每人贴一个小标记表扬表扬自己吧!”(每人到前面取一个标记)
捉蚊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以小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2、鼓励幼儿用动作、表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3、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童话的生动有趣,体验角色表演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钢片琴、鼓、串铃各一个,小铃铛人手一份;森林的背景图及大象、蚊子的图片若干。
活动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童话故事的趣味性。
活动难点:
根据乐器提示为线索能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
1、导入:出示背景图及大象蚊子图片。
2、听故事“大象和蚊子”
利用背景图,教师边演示图片,变伴着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讲述故事。
3、以乐器在故事中发出的声响为线索,引导幼儿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
(1)故事里面讲的是谁和谁的事情?
(2)咚咚咚的小鼓声是谁发出的声音?它在做什么?
(3)哗啦啦的小铃声是谁来了?
(4)大象发现蚊子在屁股后是怎么说的?
(5)呱呱呱的琴声在故事里是什么声音?它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那样做?
(6)在故事里,小鼓最后为什么发出了“咚咚”两下重重的声音?
(7)大象跺脚后,发生了什么事情?是什么样子?
4、师幼共同角色表演。
(1)老师扮演大象,幼儿扮演蚊子。
(2)评价幼儿在表演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下次表演提出要求。
5、再次表演。
请三位幼儿扮演大象,教师和其他幼儿扮演蚊子。
6、结束。
请幼儿带着小铃学蚊子的样子飞出活动室,和其他伙伴一起游戏。
捉蚊子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注意贴近幼儿的生活,又要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因此,我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及兴趣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发展水平,选择了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幼儿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并在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将生动有趣的故事人物与音乐,节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让幼儿在倾听、欣赏和游戏的过程中自由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及愉悦地进行音乐游戏是我这个活动的总体设计思路。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音乐段落、图谱与《大象和小蚊子》故事情节的匹配,初步尝试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2、情感目标: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
3、技能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大象散步、蚊子叮、赶蚊子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学玩音乐游戏。
4、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幼儿能用身体动作体验和表现故事情节。
活动难点:幼儿能随图谱,按故事情节记忆动作顺序,玩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完整音乐、图谱、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播放课件,教师讲述《大象和小蚊子》的故事,幼儿根据故事创编动作。
二、基本部分
2、听音乐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1)、教师带幼儿听音乐完整做一遍身体动作。
(2)、听音乐 用动作把这个故事表演一遍。
3、出示图谱,教师指图,幼儿看图谱表演完整的身体动作。
(1)、出示图谱,明确图谱上的`角色。
(2)、教师指图,幼儿尝试说一说,做一做。
(3)、教师指图,幼儿跟着音乐看图谱做动作。
4、分角色表演。
(1)、教师与幼儿分角色表演。
(2)、幼儿分角色表演。
三、结束部分
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做动作表演故事走出活动室。
四、活动延伸
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幼儿大胆的尝试表现,更进一步感受大象和小蚊子这两种形态上反差大的动物。
教学反思
在次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善于表现自己,也很投入音乐游戏,使幼儿充分体验了游戏中小蚊子叮与大象赶的逗乐情趣。孩子们很开心,活动后孩子们都给我说,老师我们还想玩这个游戏呢,我听了后很欣慰。但是活动中也存在不足,作为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在有些环节的语言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加强。在活动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欠缺,以后也需要更进一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