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图形教案5篇

时间:2022-12-09 作者:betray 备课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时候,老师需要强调创新教学方法,教案的数学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因为我们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塔图形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塔图形教案5篇

塔图形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表现、大胆创作。

3、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在原有的各种形状上进行想象的方法。

难点:幼儿通过添画更直观地表现出自己所想象的物体。

活动准备:

1、“图形王国”画展的场景布置(范画作品、夹子、绳子、大门及“图形王国”大字)

2、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及背景音乐

3、各种剪好的图形(蜡光纸)、画纸和胶水人手一份、抹布

活动过程:

一、参观“图形王国”的第一期画展。(播放背景音乐)

“ 小朋友,图形王国今天举行第一期画展,里面的画非常特别非常漂亮,每一幅画里都藏有一些图形,图形王国的主人听说大×班的小朋友很棒,所以想考考你们,看你们能不能找出画里藏着什么图形!好了,我们出发吧!”(参观时可与幼儿小声讨论,引导幼儿发现藏在里面的图形)。

自由讨论:你最喜欢图形王国里的哪一副画?它是由什么图形变出来的?

总结:小朋友都很厉害,能够发现图形王国里的画都是由三角形、半圆形、圆形和正方形变出来的。

二、观看多媒体,扩展幼儿思维。

出示三角形的蜡光纸,提问:三角形除了变出图形王国里的东西外,还可以变出什么图形呢?!.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依次出示半圆形、圆形、正方形)

“让我们看看电脑里这个小画家把这些图形变出了哪些漂亮的东西呢?”打开多媒体,观看课件。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播放轻柔的音乐)

“小朋友,图形王国的主人说马上就要举行第二期的画展了,他邀请小朋友来当小画家,用各种图形添画出更漂亮的东西,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览在图形王国里,给所有的小朋友和老师参观,但是图形王国的主人说他有个要求:就是小朋友可以自由选择不同的图形要用胶水贴在自己的画纸上再用蜡笔添画,如果手脏了可以在桌子上的抹布上擦一擦,画好了就可以把你的作品挂在图形王国去了。”(指导重点:让幼儿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自由创作,同时了解幼儿意图,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幼儿独特表现)

四、展示与体验——参观“图形王国”第二期画展。(播放音乐)

“小朋友们,图形王国的第二期画展开展了,让我们和我们的老师一起去参观参观吧!”

参观完画展后,提问一幼儿:“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可以告诉我吗?你为什么喜欢这副画?”(幼儿作答)

老师给以简单及鼓励性的评价。

“老师发现今天小朋友的小手都很巧,每副作品都很棒,图形王国的主人也说要谢谢大×班的小朋友,他说以后还要请你们帮忙出第三期的画展,你们愿意吗?(愿意)那小朋友下课后还要动动脑筋,想想这些图形还可以变出什么样更有趣的东西来。”

活动反思:

?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为此,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图形”作为主题,设计了美术活动《图形想象画》。在发展幼儿美术能力的同时,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及动手能力。

在组织完教学活动后,我深有感触,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手、口、脑并用,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在“用图形变魔术”的操作环节中,幼儿将已知经验转化为直观的图画,将单调的圆形、三角形、梯形等利用自己手中的小画笔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红红的太阳、憨态可掬的熊猫、诱人的葡萄、可爱的乌龟、美丽的房子……在交流作品时,幼儿有的用简单的一两句话介绍自己的作品,有的用几句话……不但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更是有了质的飞跃。

二、适时的表扬和鼓励,促进幼儿创造思维的发展。

在幼儿绘画时,多数幼儿只会把圆形变成太阳等简单的东西,当我能发现一名幼儿用圆形、半圆形、三角形变出一只可爱的小鸟时,我马上向小朋友介绍了他的作品,并表扬了他。幼儿们得到启发,运用多种不同的形状形创造出了很多让我意想不到的作品,如用三角形、椭圆形拼出了狡猾的狐狸、用圆形、三角形拼出了美丽的花朵等。有人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我要说:好作品也是夸出来的!

整个活动紧凑但不紧张,气氛热烈但不混乱,幼儿活动积极,乐学、愿学,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活动主体、教师主导的纲要精神。实现了“通过对各种图形展开想象,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的教育目标。

塔图形教案篇2

活动目的:

1、能尝试分析和标出图形的各项特征,并能按标出的特征选取图形。

2、发展幼儿的逻辑分析判断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图形特征表格,几何图形若干。(附后)

2、学具:每人一张记录表格。每人一个普通几何图形、一个背后贴有半个心形的几何图形、笔

3、环境:布置寻宝地。

活动过程:

流程:交流图形特征学看图示分析图形特征给特定图形记录特征分析图形特征寻找标志

1、以小天使来到班上送礼物,寻找最幸运小朋友引题。

(1)引: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来欢迎小客人吧!(展示课件小天使)

(2)幼儿拿出小天使送的图形抽奖券(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图形),互相交流、比较自己拿到的图形奖券。

2、学习按指令来找图形,尝试分析图形的特征。

(1)出示课件1:引导总结幼儿交流后得出的图形特征做成的标志,理解标志的意义。

(2)出示课件2:由易到难分三个层次三种方式,进行图形特征分析

a。分三次选择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

b。分两次选择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

c。一次性展示三种特征,归纳分析,判断自己的图形是否同时符合三个特征。

d。每一次的分析归纳后,若同时符合三种特征,表示中奖可以获得一枚小红心做奖励,但要请幼儿表述为什么获奖。(图形特征)

e。分析没有获奖的原因,完整描述自己的图形奖券有哪些特征。

(3)小结:每个图形都有好几种的特征,只有把每个特征都找出来,我们才能准确的找到这个图形。

3、分析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学习使用记录法。(记录表附后)

将图形粘贴在记录纸上,并在表格中用记号记录下图形的特征。

4、幼儿互相交流后,展示屏演示讲评部分幼儿的记录情况。

5、游戏:寻宝

要求分析图形特征,并根据标记寻找宝藏所在地,找到另外一部分心形。

6、幼儿互相分享寻宝的愉快心情。

塔图形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工具

6袋各种形状的物体,图形卡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百宝袋中有什么?谁能按照形状分分类。

二、新授课:

1、根据学生分类,板书形状名称: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2、我们来看一看、摸一摸、来感受一下这些不同的形状有什么特征。

(1)找一找学具中有没有和这些形状一样的,一起找一找有什么特点:

方法:

1、看一看每个面什么样子;

2、摸一摸面有什么感觉,平的还是鼓鼓的;

3、轻轻的推一推、滚一滚,那些能推动,那些能滚动,滚动的方向是怎样的。

长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长长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正方体,每个面什么样的(正正方方的,每个面平平的)

圆柱,面什么样的(两个面是平平的,一个面是鼓鼓的,可以滚动)

球,什么样子,(圆乎乎的,可以滚动)

3、玩游戏,小组比赛

教师说名称,学生分三组,每组一次拍一个代表来比赛,教师先说名称,学生在实物袋子中,找出相应的形状的物体展示,然后教师说特点,让学生拿出来相应形状展示,分小组评比,对的画五角星展示评比结果。(小黑板粘贴展示评比结果)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概念

演示各种图形实物和相应的画出来的图形

5、小组拼一拼摆一摆,

问题一:两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二: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能摆成什么形状?

问题三:书上35页做一做。

6、课堂练习:书上37页1、2题

7、作业,下课和同学们找一找教师中哪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回家和父母说一说,找一找家中那些是我们今天学到的形状。

塔图形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知;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发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活动准备:

三角形、图形、正方形图形,教师示范操作材料一份,幼儿操作材料,几张白纸、固体胶。课件ppt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带幼儿参观图形王国,国王送给小朋友一份礼物(图形宝宝)。但是要说出它是什么图形国王才送给你的。

二、基本部分

1、猜谜语请出图形宝宝。

有三个角、三条边是什么图形宝宝?(三角形)

有四个角、四条相等的边是什么图形宝宝?(正方形)

身体圆溜溜的没有边没有角的是什么图形宝宝?(圆形)

2、找不同,老师出示课件让幼儿找出不同种类的图形。

每组图形有四个图形宝宝,其中三个是一样的,有一个是跟它们不一样的,让小朋友找出来。

3、让幼儿探索利用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这三种图形拼出自已喜欢的图案。

4、请个别幼儿说出自己拼出的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

结束部分:

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互相说说自己的作品是用什么图形组合的。

塔图形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围一围、量一量、算一算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一定的测量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感知,初步建立周长概念表象

1.从“一圈”抽象到“一周”

师:小胖要减肥,爸爸制定了一个锻炼计划,让他每天围着操场跑一圈,我们去看看他是怎么跑的。(课件演示)

师:他跑对了吗?

生:不对,他跑到里面去了。

师:应该沿着操场的哪里跑?

生:应该沿着最外面的黑线跑。

师:这条黑黑的线也就是操场的边线。

师:如果你是小胖的爸爸,会对小胖说些什么?

生:小胖,不能再偷懒了,要沿着操场的边线跑。

(课件演示)

师:说的真好!第二天,小胖又开始出发了。

师:这回跑完一圈了吗?

生:没有,还没有跑到。

师:应该跑到哪里?

生:最后要回到起点,这才是操场的一圈。

师:第三天让我们陪着小胖一起跑,好吗?拿出小手,一起出发、一起喊停,预备出发!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手势比划,齐声喊“停!”。

教师指出,围着操场跑一圈也可以说成围着操场跑一周。板书:一周

2.累加长度,明晰操场的周长

师:这个操场的一周到底有多长呢?为此小胖的爸爸进行了测量,我们一起去看看。

课件依次呈现数据:直道90米----弯道110米---直道90米---弯道110米。

生:400米。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可以这样算:90 110 90 110=400米。师:400米表示哪里的长度?

生:操场一周的长度。

师:对,400米是操场一周的长度,也可以说操场的周长是400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周长。

二、辨析比较,整体理解周长本质

1.辨析一周,物化为形呈现实物

师:现在老师带来了三角板和圆形标志,想一想它们的表面有没有一周?

生:有。

师:请小朋友们打开练习纸,用水彩笔把一周画出来。

学生描画一周后,呈现交通标志中间线涂色作品,予以辨析。

生1:不对,这条线是在中间的,不属于它的一周。

生2:一周是最外面的边线,这条不算。

师:想象一下,这个交通标志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圆形。

教师演示,从交通标志实物中剥离出一条圆形的边线(保持圆形形状)。

师:想象一下,这个三角板只留下一周的边线会是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教师演示,从三角板实物中剥离出三角形的边线(保持三角形形状)。

2.操作演示,体会“长”的本质

师:要想知道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办?

生:可以用尺测量。

课件:12厘米、16厘米、20厘米。

师:三角形周长到底是12厘米,还是16厘米,还是——?

生:应该把3条都加起来。12+16+20=48厘米。

师:48厘米指的是什么呢?

生1: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度和。

生2:三角形一周的长度。

师:也可以说三角形的周长是48厘米。

师:下面我来测量圆形的周长。我用直尺这样量——?(教师动作比划)

生:不行,圆形的线是弯的,尺子是直的!

师:那怎么办?

生1:半圆角尺量。

师:你们觉得怎样?

生2:那是量角器,量角度用的,不能测量长度。

师:是的,你的数学知识真丰富。

生3:用软尺绕着量。

师:好办法,可软尺我没带,我只带了一条线。

生4:可以用线绕一下,再用尺子量就可以了。

教师演示,把线绕圆一周然后缓慢打开,拉成一条线段。

师:用毛线绕可以把曲的边线变成直的线段,真是个好办法。

组织学生测量这条线段,测得长度为63厘米。

师:这63厘米表示的是——

生1:圆形的周长。

生2:圆一周的长度。

3.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先研究了一周,这是操场、三角板表面、交通标志表面的一周,接着通过量一量、算一算得到了操场一周的'长度是(400米)、三角形一周长度是48厘米、圆形一周长度是63厘米,每个图形的一周都有自己固定的长度,我们把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它的周长。

课件依次呈现矩形、五角星、半圆形、角等图形,组织辨析。

师:这些图形都有周长吗?

生:角没有。

师:它跟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没连起来,有缺口。

师:这种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做不封闭图形,那上面这些图形叫——

生:封闭图形。

师:如果这里加一条曲线,现在有周长了吗?

生:有。

板书完善概念,学生齐读: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内化巩固,解释应用概念

1.生活举例,辨析解释

师: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物体表面也有周长?

生1:黑板。

生2:课桌的面。

师:我们一起看看,黑板、课桌表面其实是什么图形?

生:都是长方形。

师:是呀,因为它们是长方形,所以它们有周长。生3:我的脸

师:我们一起看看,脸表面其实是一个封闭图形,所以它也有周长。

媒体呈现:

谁测量的是周长呢?

生:量腰围是量周长,量身高不是。

师:腰围量的是哪儿?你比划比划!

结合学生的比划,课件随机在图像腰部呈现一周。

师:那么量身高量的是什么呢?

结合学生比划,课件动画抽象出线段。

生:量的是一条线段的长度,没有一周,不是周长。

师:是的,只有封闭图形才有周长。

2.增加干扰,强化一周

媒体呈现长方形,给出长2米的数据,组织学生选择合适的周长数据。 a.2米

b .4米

c.6米

师:只有一个数据,能选出周长吗?

生:可以,第一个肯定不对,2米只是1条长边的长度,4米是2条长边的长度,而周长应该是4条边长度的和,肯定大于4厘米。

师:讲的真好?周长真的是6米,那么这条宽的长度肯定是——

生:1米。可以这样算2 2 1 1=6米,宽就是1米。

师:是的。小朋友注意看图形开始变了(媒体演示长方形中间增加一条线),长方形的周长变了吗,同桌互相交流一下。

生1:变了,中间一条长1米,周长是6 1=7米。

生2:没变,周长是一周的长度,中间这条线不属于一周,不能加。

师:是吗,请同学们用手描描一周,想想周长变了吗?

学生手势比划,齐答:不变。

师:如果里面再增加一些线,周长会变吗?

生:不会,因为里面的线跟周长没有关系。

3.拼组图形,弱化“面”的干扰

师:这里有一个正方形,一条边长度是1厘米,那么周长是——

生:4厘米,4个1厘米就是4厘米。

师:是的,如果再出现一个同样的正方形,把它们拼成长方形,周长会是多少?

生:8厘米,2个4厘米就是8厘米。

师:真的吗?不着急,同学们自己在练习上描一描、算一算。

生汇报:周长不是8厘米,应该是6厘米。算式2 2 1 1=6厘米。

师:刚才都认为是8厘米,现在都确定是6厘米?那2厘米到哪里去了呢?

生:2条边到里面去了,那就不用算了!

师:哦,图形一拼,周长并不是简单的加一加。一起看,(媒体动态演示图3与图4拼的过程)想一想它们的周长相比会是怎样的结果?

(1)图形3长

(2)图形4长

(3)一样长生1:图形3周长长。

生2:不对,应该是一样长。(生到台前展示)图形3周长是2 2 2 2=8厘米,图形4周长是2 2 1 1 1 1=8厘米,所以一样长。

师:生1,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生1:同意。

师:刚才为什么这么做出判断呢?

生1:这是4个拼成的,这才3个拼的,我就认为图形3的周长长了。

师:看来,周长我们要关注的是它的一周边线,不要被它里面的线、它拼的个数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