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与国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2-12-19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教案在完成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要想让课堂活跃起来,我们需要提前制定好相关的教案,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与国教案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家与国教案模板7篇

家与国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主题。

1、小朋友,你们觉得植物的身上,哪部分最重要呢?(幼儿生生讨论得出答案:根最重要)

2、那你们见过的根都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谁愿意来画一画?

二、实物展示,认识不同的根

1、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3、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4、那是不是每一种植物的根都是须根呢?

5、你们可真聪明,这种一块一块的根啊,我们就叫它块根。

三、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你们觉得根有啥用处吗?根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教师小结:根可是好东西,它可以吃,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请小朋友回家找一找,看看家里什么东西是用根来制作的。

家与国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前三段。

3、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懂得不能在床上跳。

活动准备:

图谱、视频、节奏卡、头饰若干活动过程:

一、师表演小猴子导入。

师:这是什么动物?它还会做哪些动作呢?

二、初步感知歌曲。

1、观看视频,初步感知歌曲欢快、幽默的风格。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感觉怎么样?

2、结合图谱,熟悉歌词。

提问:歌里有几只猴子?发生了什么事?猴妈妈是怎么说的?

3、结合节奏卡,有节奏的朗诵歌词。

三、学唱歌曲,体验演唱的快乐。

1、跟着老师哼唱歌曲。

2、幼儿集体边跳边唱。

3、多形式表演唱。

(1)个别幼儿表演唱。

(2)分组练习表演唱。

(3)集体表演唱四、欣赏歌曲第四段,讨论“在床上跳的危害”。

师:猴子们跳的可开心了,根本不听妈妈的话。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视频)讨论:为什么不能在床上跳?请你告诉小猴子以后要注意什么?

家与国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简单图形的移动规律,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够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

②,对组合图形要找到一个或者几个“基本图案”,并能通过对“基本图案”的平移,复制所求的图形;

3、情感目标: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连续变化的特点;

难点:图形的划分。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磁性板,若干小正六边形,“工”字的砖,组合图形。

五、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演示课件):教材上小狗的图案。提问:

(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

(2)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

(3)在平移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答案可以多种)

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总结,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每种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页图3-9,提问:左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经过怎样的平移能得到右图?谁到黑板做做看?

小组讨论,派代表到台上给大家讲解。

气氛要热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想象力。

畅所欲言,互相补充。

课堂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寻找平移的例子。

课堂练习: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触紧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对于每种答案,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并不是很复杂,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兴致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一般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美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家与国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能大胆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学习来回有顺序地涂色。

2、有参加涂色活动的兴趣。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感受作品的美感。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画册》(第三册p7、)

2、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玩具。

教师出示多种玩具,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个玩具?它是什么颜色的?

二、讨论如何涂色。

1、出示画纸,提问:这些玩具漂亮吗?你们愿意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服吗?

2、请幼儿示范涂色的方法。

示范幼儿选一种自己喜欢的颜色,有顺序地来回涂色,直至将玩具图案涂满颜色,其他幼儿仔细观察。

3、教师小结。

三、幼儿涂色

幼儿涂色时,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把一块块积木涂满颜色,尽量不涂出轮廓线外。

四、展示幼儿作品,相互说说涂了什么颜色的积木,相互观赏

家与国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狮子的基本构造。

2.观察橡皮泥狮子,并学会利用一些技巧:搓长、压扁、团圆等制作。

3.体验玩橡皮泥的乐趣。

活动准备:每人一盒橡皮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1.绘本《小老鼠的小背心》里面有谁啊?

提问:你见过狮子吗?它长什么样子的?

小结:

“狮子有一个长圆形的头,一双三角眼可历害了,最主要的是它那满头的毛看上去很威武,圆圆的身体,四条粗壮的腿,还有那一条像小棒一样的尾巴,尾巴末还有一小团毛。”

2.幼儿自主尝试用橡皮泥捏狮子

提问:你们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捏出一头狮子?

师:可以先捏出狮子的什么部位?

幼儿尝试捏出

提问:仔细观察,你觉得狮子的这个部位是什么形状的?长得像什么?

会用到橡皮泥技巧的哪一个?

接着捏什么部位?

小结:狮子都捏好了吗?

3.评价

你觉得你捏出的狮子怎么样?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应该怎么做?

课后反思:

狮子对于孩子们来说也是比较熟悉的动物,但是考虑到狮子的捏法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于是我将图片放在大屏幕上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个个步骤,并和孩子们一起尝试捏,通过整个活动的完整步骤展示,一些能力强的孩子们也学会了狮子的捏法,但是狮子捏的平面的,如何能够捏出立体的,可以让孩子们自己挑战

家与国教案篇6

【教学目标】

使幼儿认识到吸吮手指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帮助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逐步克服这种习惯。

培养幼儿清楚表述和大胆表演的能力。

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

制作一个指偶(带有痛苦的表情),一些颜料。

【教学过程】

1、教师把指偶套在大拇指上,假装自己就是指偶,痛苦地说:由于小朋友总是吸吮我,给我带来很多痛苦,我变得很难看,“驼了背”什么事也做不了。

2、组织幼儿讨论,吸吮手指会造成哪些不良后果,如:脏东西被吸进了肚子,手指和指甲都变了形……

3、通过游戏,使幼儿知道,要注意保护手指,并经常洗手,保护手的干净,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

建议:

了解有吸吮手指习惯的幼儿情况,进行个别辅导。不能以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

家与国教案篇7

故事:带项链的比赛(大班)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情节,大胆地猜想故事发展和结果,并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

2、 通过感受、学习故事中生动的词汇,感悟人物的心理活动。

3、 懂得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应向有坚持性的小动物学习,提高自控能力。

活动准备:

1,背景图和故事中的小动物立体图片

2,幼儿使用的立体图片

3,幼儿相关的经验。

组织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过程:

1. 以“报告小朋友好消息,小动物们要召开跑步比赛了,我们一起看看都有谁来参加比赛了?”出示小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和激发听故事的兴趣。了解四个不同的项链,和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是特别的比赛?帮助幼儿理解这次跑步比赛的规则。

2. 利用立体教具讲故事,在故事环节中引导幼儿思考并猜想“小动物们为什么在僻静的地方停下来,他们干什么?”、“他们想了什么办法?”、“小羊为什么不换项链?”、“小猴子说是第一,水牛裁判会把奖牌发给它吗?为什么?谁应该得奖牌?”……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包办理解故事情节和小动物的心理变化。

3. 第二次完整、生动地讲故事,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熟悉故事的内容,之前并交代任务“仔细听听你喜欢故事中的谁、哪句话、哪个词为什么?”丰富幼儿的词汇,并对其进行思品教育“懂得规则的重要性,知道应向有坚持性的小动物学习,能克服困难”。

4. 和幼儿一起讲故事。

活动延伸:

1. 引导幼儿拓展情节续编较复杂故事情节,如除了“换项链,小动物们还会想出什么方法?”;假如他们进行“第二次比赛,会是怎样的故事呢?等等,引导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

2. 在活动区中投放相关的材料,引导幼儿进行故事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