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好教案之后都是可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的,教案在拟订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考虑文字表述规范,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领会上下的意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活动中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
在活动中体会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初步体会上下的位置关系
(一)活动一:给小动物安家
1.出示图片:主题图1
引入:今天老师从动物王国请来了2位小客人,你们看!谁来了?它们俩一看这么好的环境(指那棵大树),就说:“我们就在这儿安家吧!谁来帮它俩安家(指名贴)
2.观察这两只小动物的位置,你发现了什么?
3.刚才你们观察到这两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认识上下.
板书课题:上下
4.谁能用完整话说一说:他俩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5.小松鼠也来了,它也想在这儿安个家,但是,它的家想安在小鸟的下面,小兔的上面,你们说它的家安在哪儿?(自由说,指名贴)
6.出示图片:主题图2
7.教师提问:观察这三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它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1)在组内说一说.
(2)小组汇报.
8.思考:刚才我听说小松鼠一会儿在上,一会儿在下,这是为什么呀?
(二)活动二:看图回答问题.
二、在学生的活动中,加深对上下的认识
(一)活动三:给四个小动物分房子
教师:你们帮助这三个小动物安了家,其他小动物可着急了,想让你们帮助它们分一分房子,愿意帮忙吗?
1.出示图片:分房子1
(1)动物王国有一座现成的四层楼,这次分到房子的有:小象、小猫、小狗和兔子
(出示图片:动物组图1)这次我们小组合作为它们分房子.
(2)分完后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有什么关系.
2.小组汇报
(1)哪个组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
(2)哪个组还愿意介绍,哪个组愿意把它们说的摆出来?
(二)活动四:按要求给动物分房子(小组合作)
1.我们帮小动物分房子,它们非常感谢大家,特意邀请咱们到大森林里去看一看,你们高兴吗?
2.出示图片:分房子2
3.教师:你们看!动物王国又盖起了一座新楼房,我们看看是几层?这次它们还想让咱们帮助分一分,不过,这回小动物们有一些小小的要求.
4.出示图片:动物组图2
5.播放音频:小动物分房子1、2、3
小熊猫:我第一个搬进了新楼房,我家的上面住着:公鸡、小马、小猴和小猪.
小马:我的上面只住着小猴.
大公鸡:我就住在熊猫的上面,小马的下面吧!
6.小组汇报:三只小动物都搬进了新家,让我们看看它们都住在哪儿?
(重点汇报公鸡的不同摆法)
7.还有猴子和小猪没有房子,请你们帮忙安排一下吧!
(三)活动五:欣赏图画,用上下位置描述.
1.出示图片:说一说
教师:你们能不能用上下位置来说一说这幅画?
(四)活动六:结合生活举例子
生活中还有很多具有上下位置关系的,你能举个例子说一说吗?
教案点评:
小学一年级学生,特别喜欢游戏。本课运用游戏促进他们学习,让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数学,这样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尝试,集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上下的含义和相对性。同时,这节课抓住教材的难点让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2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2、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文具盒、橡皮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创设小动物去参加森林舞会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三种动物的位置关系,体验到上下的位置关系,理解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新课标特别提倡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给动物分房子等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去加深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及理解其位置的相对性,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激趣导入。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设计了说相反的字来进入新课的学习:大—小、多—少、前—后、左—右、上—下, 我顺势引出课题:“上下”。
第二环节:情境探究,体会领悟。
观察思考。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仔细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位置,让学生自由说说小鸟在小兔的哪个位置上,小兔在小鸟的哪个位置上,让学生初步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
再引入松鼠,思考:松鼠站在哪儿?让学生体验由于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再让学生描述松鼠的正确位置,从而体会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由于理解上下的位置关系与相对性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这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有必要作出适当的说明,对学生理解新知很有帮助。)
第三环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应用新知去解决问题。
听口令,摆物品。要求每人准备好数学课本,文具盒和橡皮。老师下口令,学生摆物品,可以设计以下口令:数学课本放在桌面上,文具盒放在数学课本的上面,橡皮放在文具盒的上面等等。 给动物分房子。活动要求: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愿给小动物安排房子。活动形式:学生可以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分完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是如何安排的,说一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顺序。这样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交流合作的意识。
寻宝。这道题不仅复习了上下关系的概念,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安排住所。这是一道有一定难度的题目,不做统一的要求。目的是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反馈的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有条理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通过以上三个环节的教学,我认为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乐意学习,主动参与数学活动,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初步培养,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3
教学设计: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这样就需要创设解决问题的情境,把学生带回生活中,学习生活中的数学问题。首先创设情境让学生介绍同学,通过不同方向的介绍,明确前后的确定与面对的方向有关,为分清左右突破难点,学习左右时采用介绍同学、作游戏解决生活问题等,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学习数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与后、左与右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初步培养学生首先确立参照物,再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反应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体会前后,左右的相对性,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教学难点:准确的区分左和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老师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猜一猜同学的位置。
教师说位置,学生做一做,找一找
二、新授:
(一)学习左右。
1、你能不能不转身,把你周围的同学介绍一下?
(1)出现两种情况:
说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介绍吗?)
说不出左右,(他这样介绍同学的,你还能怎么介绍?)
(2)比较,两种说法哪种更好?
(3)原来我们可以用左右来介绍两边的同学,这样说真清楚,你也能这样介绍你两边的同学吗?
(4)我们刚才用了哪两个词介绍我们两边的同学的?我们又认识了两个新朋友。板书:左右。
你的哪边是左边?右边呢?
指指你左边是谁?右边呢?
2、做游戏。
跟着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指右眼、左手摸右耳、左手摸左腿、(起立)伸右腿、左脚向前一步……
3、练习
提出问题:他们为什么都在左边走呀?
组织学生讨论,像前后那样得到结果:面对方向不同,左右不同。
(二)、学习前后
向你的朋友介绍你的.前后都是谁?
(三)、观察课件,请你向大家介绍你看到景物
学生认识上、下
三、巩固练习
46页试一试。
1、看参照物。2、说出相对应的前后左右的车。
47页练一练
1、左右的练习。2、相对性的靠右行走(公共道德)
3、思考题: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综合练习。
四、课堂小结:
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
前上
左右
后下
教学反思:学生对于平面内前、后掌握较快,对于左右掌握会很慢,在介绍自己的前后左右的同学时,先让他找到自己的右手(写字的手一直举着),学生很快分清左和右。上下是立体的通过楼上与楼下就分清。练习中让学生学会看图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就会了。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一年级北师大版本数学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上下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空间关系;
2、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况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重点难点:
能确定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空间观念的培养,倾听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知。
1、教学两个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师:(出示一棵大树图)今天是树爷爷的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给树爷爷过生日,小鸟和小兔最先来,(出示小鸟贴在树梢,小兔贴在树下)
师:你能描述一下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可能只说小鸟在上面,小兔在下面)
师引导学生规范地说谁在谁的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根据学生说的板书课题:上下 学生齐读。再让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充分的描述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2、教学三个物体间的上下位置关系
师:小松鼠也赶来了(把小松鼠贴在小鸟和小兔的中间)现在你能用完整的语言来描述一下这三只小动物的上下位置关系吗?
(学生任意选一只小动物来说,也要引导学生语言完整、规范)
3、教学一个物体位置的相对性
师:你能用完整的语言说说小松树的位置吗?
师:小松树的位置还可以怎么说?
二、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1、摆一摆,说一说:在文具盒上放数学书,说说文具盒和数学书的上下位置关系;在数学书上放一个橡皮,说说数学书和橡皮的上下位置关系。
2、看图说一说
教师出示摆放的三个物体,让学生说说三个物体间上下相对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一练1--2题
四、动手实践、深化新知
1、引导学生看书,动物园里建了一座新楼房,你认为这些小动物应该住那一层,请给它们分房子。
(学生动手贴动物头像)
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及顺序。
2、找宝物
引导学生推理,根据第一句话推出宝物可能在号、号哪个盒内
根据第二句话,确定宝物在第号盒内。
3、教师把小朋友的头像做成小卡片,让学生操作,贴出它们在楼房的位置,再说说它们的上下位置关系。
五、总结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与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3、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4、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此环节要慢一点,气氛活泼一点)
1、小朋友,你们喜欢玩游戏吗?现在老师就跟大家玩一个抢答的小游戏,好吗?
仔细听游戏规则:老师说一个字,请你说出一个与它相反的字,并加上你的动作。(教师用形象的动作边说边比画。)
大—小,多-----少,长---短,胖----瘦,下-----上,上—下,上----下
同学们说得真好!动作作得也非常棒!你知道吗?上下啊在我们的数学里还表示位置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上下”的数学知识。
板书课题:上下
(设计意图:由生动活泼的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小朋友,大森林里的松树爷爷可好客啦,小动物们都非常喜欢它。瞧!今天,谁来了?
1、出示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1)那谁能说一说小鸟和小兔这两个小动物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看这两个数学问题,你知道吗?出示课本中前两个问题。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2)引入松鼠。
小朋友,还有个小动物也来了。快看看,是谁?哎,小松鼠来了(出示小松鼠)
那小鸟和小松鼠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谁来说说?
小松鼠和小兔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那三个小动物中,谁在最上面?它的下面都有谁?
那谁在最下面?它的上面都有谁?
小朋友,老师这儿有一个重要的问题,看谁听得最仔细了!仔细观察,小松鼠与小鸟和小兔比,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指名学生发言。
(那如果我们只说“松鼠在小鸟的下面,“你能找到松鼠的具体位置吗?小鸟的下面还有兔子呢。那么需要补充上什么内容,才能完整地说出松鼠的具体位置呢?谁来试一试?引出“松鼠在小鸟的下面,在小兔的上面。” “如果学生回答不到位,引导小松鼠在小鸟的什么位置?在小兔的什么位置?”)
那这两个问题谁会回答?出示课本中的题目,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同意吗?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哎?看到这儿,老师有一个问题了: 一会儿说松鼠在上面,一会儿又说松鼠在下面,为什么呢?当它在上面的时候和谁比,当他在下面的时候又和谁比呢?你来说说看。
(3)小结:原来是因为两次比较的对象不一样。和小鸟比,它就在下面;和小兔比,它就在上面。看来,上下是会变的。比的对象变了,上下的位置关系也就变了。
(设计意图:在具体的情景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体验上和下的相对性。)
2、小朋友们说得可真棒啊!大森林里有上下的位置关系,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都有,操作活动:摆一摆
(1)我说你摆。学生按照老师说的要求摆放数学书,铅笔盒,橡皮的位置,然后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
(2)我摆你说。(同桌互相合作,一个摆一个说)
师:按自己喜欢的方法摆好书、文具盒、本子的位置,然后请同桌说。摆错了,帮助改正。
(设计意图:在摆放玩具中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
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的周围,看看哪两件物品有上下的位置关系?谁来完整地说一说。(如果学生说“灯在我的上面”就引导 “你能反过来再说说吗?”“你能两句话连起来完整地说一说吗”)
(3)小朋友们可真善于观察!哎?在我们的脸上呢,也有上下的.位置关系,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关于上下的小游戏,如果答案是上,就用这个手势(做食指朝上)告诉老师。如果答案是下,就用这个手势(做食指朝下)告诉老师。准备: “眉毛在眼睛的” 真棒!“眼睛在眉毛的” 哦,不错!“鼻子在嘴巴的” 互相看看答案对不对?“嘴巴在鼻子的”真聪明!
3、你们可真聪明!小明也想考考你们关于上下的知识,你们敢应战吗?来看,小明的书柜多整齐啊!请仔细观察,书柜里都有哪些物品?.谁来完整地说一说?那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说说他们的位置关系吗?
①指名3个同学。说得真准!观察得真到位!谁还想说说?声音真洪亮!老师还发现了两个物品,镜子和小狗,他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呢?
② 请你任选两个物品,跟你的小同桌说一说。
③老师也有几个问题要考考大家,看看谁说得最准确?出示练习题。
5、请你分房子。(此环节也稍弱,需要气氛加强,激发学生兴趣。)
(1)同学们说得太棒了!秋天到了,天气渐渐凉了,小动物们都想搬进新房,过个舒服的冬天,他们想请你们去帮帮忙,分分房子,你们愿意吗?来看,都谁要分房子?(楼房图,小狗,小猫,小兔、大象)。你想让你喜欢的动物住在哪儿就住哪儿, 摆好的同学那就坐直告诉老师。好,小朋友,拿出信封中的房子和小动物,开始摆一摆吧。摆好了吗?请大家抱臂坐直!
课本59页中第3题的主题图卡片上。
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分法?小朋友,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考考这个同学,请你们认真听,如果不对的话下面的同学要及时纠正.好不好?
同位的两个小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分房子的?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使学生形成辨别一定的空间方位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了解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我们就和聪聪、明明一起进入神奇的数学王国吧!
2、揭示课题。
聪聪问我们:“鼻子下面是什么?嘴巴上面有什么?”“小明前面是谁?后面呢?”
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上、下、前、后。(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探究新知
1、你能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吗?
2、观察画面,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你们听说过南京长江大桥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南京长江大桥是什么样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去南京长江大桥看一看,开开眼界,好不好?
(2)出示主题图课件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告诉大家好吗?
(3)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东西,真了不起!
谁能说出:汽车下面有什么?轮船上面有什么?大货车前面是什么?小汽车后面有什么?
你能像老师这样提出问题吗?
3、看书第9页,完成书上填空并完成做一做。
指名口答并订正。
三、活动
1、拍手游戏。
(1)教师发口令,学生上下拍手。
(2)听反语:教师说“上”学生在下面拍手,教师说“下”学生在上面拍手。
2、小组活动。
小组长发口令,其余的同学动手摆。如,把本子书放在数学书上面,把文具盒放在书上面……
3、做个老鹰抓小鸡的小游戏。
小华做老鹰,小林、小东、小平、小云、小玉5人依次抓着前面一个人的后衣角,开始游戏,老师提问,小东前面是?小云住小玉的哪个面?看图再说一说,老师找学生起来,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认识了谁?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五、作业布置
完成书本第11页的练习二的第1、2、3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一年级数学上下教案篇7
教学内容:上下、前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能力目标: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课件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
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
练习:课件出示冰箱图,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课件出示小树图,学生填空。
2、前、后。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说一说各位同学的前后
完成“做一做”。
三、综合练习。
1、看图说一说。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一说各种物品的位置。
2、说一说,指一指。
说一说,指一指教室里人和物的位置关系。
3、摆一摆。
4、看图说一说,回答小动物们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