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围绕教学任务和目标写出的教案才是有价值的,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提前完成的教学文书,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竹资源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竹资源教案篇1
第五章 世界的自然资源
第三节 森林资源
教学目的:
了解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和环境意义;能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上找出森林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森林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合理利用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方法。
教学重点:森林的环境作用,森林破坏情况及产生的严重生态问题。
教学难点:森林的环境作用。
教 具:多媒体教学(漫画、图片、资料、实例)
教学方法:运用电教手段,引入漫画、图片、资料、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思维。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知道,人体皮肤上附着很多毫毛、头发等,它们的排汗和保温作用对维持人体的水分和体温起重要作用。对于地球来讲,什么是她的“毛发”呢?那就是生长在地球表面上的森林。今天,我们就了解有关森林的知识。
讲授新课:播放有关森林的纪录片,提问:森林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一、森林的作用(板书)
1、 森林的经济效益(板书):由于学生有大量的感性认识,可直接通过提问。
教师总结:森林除了刚才提到的经济作用,还对我们生活的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2、森林的环境效益(板书):
通过多媒体显示一组森林作用的数据,以及森林对环境的作用,由学生填图。
森林作用的数据
森林的环境作用
每天每公顷阔叶林可吸收1000千克
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气
调节大气成份
每年每公顷松林能滞留粉尘34吨
净化空气
夏季每天每公顷森林可以从地下汲取70~100吨水,化为水蒸气
增加空气湿度
通过上述的填图,使学生知道:森林具有调节大气成份,净化空气,增加空气湿度;因而,它被称为“环境的肺脏”。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1:(护田林带防风动画示意图)注:图中沙尘应该和风画在一起,为表示清楚而画在上面,线的疏密表示风的强弱。沙尘的多少受风力大小的制约。
教师问:图中的森林起什么作用?
通过分析:由于森林带的阻挡,使强大的风变为微风前进,从而避免了大风对庄稼的危害;同时,风中的沙尘因风速降低而沉落。
学生回答: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2:(护坡林带保持水土动画示意图)注:图中箭头的粗细和颜色的深浅表示流量和含沙量的多少。
教师提问:径流中泥沙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被森林阻滞后,泥沙逐步沉积在坡上。
教师提问:减少的那部分径流到哪里去了?
学生回答:森林阻滞,水的流速减缓,大量的流水渗入地下,变成地下水。
结论:护坡林带使水土留在坡上,清水长流。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森林还有哪些功能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森林还有调节气候,减弱噪音,美化环境等作用,因此,人们把森林称作“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那么,森林资源在全世界的分布状况又是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森林资源的分布。
二、森林的分布: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覆盖率29.6%。
显示多媒体动画示意图3(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教师提问:世界森林主要有哪几种类型?
学生回答:以亚寒带针叶林和热带雨林为主。
教师提问: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哪里?
学生回答: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的温带地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森林资源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此,我们又把森林资源称为“地球的毛发”,人们又是如何对待它的呢?
三、森林的利用:
由学生表演小品:由学生事先排练,角色有森林法官,被告:人类,原告:森林,森林动物,森林其他植物,地球气候,表现在当今森林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带来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面积的森林被砍光,而植树更新的面积却很小,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消失,热带雨林如果消失,不仅动植物资源遭到破坏,全球气候也将受到影响,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将失去调节作用;许多野生动物丧失理想的栖息地,导致一些动物的灭绝。由于森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和人类的滥捕,每天至少有一种生物灭绝。
通过小品,使学生认识到:森林慷慨地向人类贡献着它的一切。但它却得不到人类应有的保护和抚育。当前森林资源面临的严峻问题,以及森林破坏带来的严重后果,并使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其保护森林资源的自觉性。
四、森林的保护: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开始注意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各国制定 有关政策,鼓励人们植树造林扩大森林面积,发展替代林和速生林,并用遥感技术监控森林火灾。
那么,我们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如何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呢?下面,我们来看一条思考题,多媒体播放思考题:
某地有10000公顷森林,对这片森林有三种处理意见,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1. 全部保护起来,禁止砍伐。
2. 全部砍伐,以满足当地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
3. 把此片森林划分为10片,每年砍伐1片,砍伐后随即补种树苗,使其十年成材。
教师小结: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无私地向人类奉献它的一切,却得不到应有的保护,并且遭到严重破坏,一些地区的环境因此而恶化。为改变现状,应植树造林,绿化地球。人们在搞经济建设时,既要考虑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不要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严防弄虚作假,要讲求实际效果。
竹资源教案篇2
一、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1、了解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
2、知道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3、初步掌握节水的一些基本方法。
方法与过程
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污染的状况,培养学生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状况的学习,感受到水资源缺乏离我们并不远,节约用水迫在眉睫。
2、通过设计家庭节水计划,使学生牢固地树立“节水从我做起”的信念。
3、通过对水资源与文明的发源的关系的介绍,让学生感受“地球——人类家园”的美好情感。
二、教材内容处理
教学重点
水是我们身边非常熟悉的物质,对人类的作用极为重要,所以了解水资源,使学生懂得水资源污染的原因、危害及保护水资源极为重要性。
三、课前准备
提前一星期让学生搜集有关水资源和节水的资料。可以通过书籍、报刊杂志、互联网等途径搜集,尤其是互联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
四、教学过程
?播放】从太空中看地球的图片。
?引入】有人说,我们的地球应当叫水球。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有水,而且71%的表面积被水覆盖。在宇航员看来,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太阳系家庭中独一无二。地球上绚丽多彩的生命世界如果离开了水将不复存在。生命是从海洋中诞生,走上了陆地形成了纷繁复杂的生物圈。四大文明古国无一不是产生于大江大河:古代埃及位于北非尼罗河流域,古代巴比伦位于西亚幼发拉底河流域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代印度位于南亚印度河流域,古代中国位于东亚黄河流域。可以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就没有人类文明。(唤起学生对水的重要性的认识)
设想,如果缺了水,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世界又会变成什么样?水对人类的作用极为重要。那么它有哪些作用呢?(有条件可配合放映有关水知识的录像片或科教片)
如果没有水,我们无法洗脸、刷牙,无法解渴,餐桌上没有了鱼虾,看不到花草树木,不知道什么叫游泳,船舰全部报废,混凝土拦不成,高楼无法建,连小娃娃哭也没有了眼泪……啊,还是不要往下想的好!
工业用水洗涤、溶解、加热、冷却,进行纺织、造纸、炼钢、发电、生产化肥及各种化工产品。农业用水灌溉,粮食、水果、蔬菜的丰收就有了保障。日常生活离不开水;洗衣、洗澡、各种饮料食品,生病了吃药、打针等。(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尽可能多的举出例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对人类及自然环境的重大作用。)
【板书小结】
一、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1、水是原料
2、水是介质
3、水是能量载体
?转入】水的作用如此之大,地球上的水又如此之多,可是当今世界上却有80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面临着淡水危机,其中26个国家的3亿人口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也属于缺水国家。
(激起学生的震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阅读】p52第一段,计算可利用淡水资源占总水量的百分含量。(领悟淡水资源的宝贵)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本来就是有限的,随着现代工业、农业发展,淡水在许多城市已面临短缺的危机。同时大量的各种废水、污水,使自然水系受到严重污染。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查找的有关资料,归纳总结世界及我国的水资源的状况。
学生可能的结论:
我国的地理自然条件复杂,降水量的分布不均衡,造成了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加剧了缺水状况。目前我国农业灌溉每年平均缺水300多亿立方米,全国农村还有3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全国有400多个城市缺水,缺水比较严重的城市有110多个,每年因为缺水影响工业产值20xx亿元以上,影响城市人口约4000万人。
?设问】要说北京缺水程度与地处沙漠的以色列一样,你相信吗?
北京水资源有36亿-40亿立方米,人均不足300立方米,是全国人均量的1/8,世界人均量的1/30。地处半沙漠的以色列,人均水资源仅有285立方米,每年有8个月需要灌溉,而水源仅够满足其1/5用量。1948年开始,大力进行节水农业,制定和实施了严格的法规,采用管道输水,通过自动化的滴灌系统,保证供给农作物适时、适量的水和精确的肥料,以色列农民比喻为“用茶勺喂庄稼”,终于以同样的耗水量使农业产值增长了12倍。计划到20xx年,它们用于灌溉的淡水量,还将从目前的11亿立方米下降到5亿立方米,其余由处理后的工业废水来代替,创造了世界奇迹。
?简单介绍】我国缺水的类型有三种: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工程型缺水。特别是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
结合图3-26介绍阿拉善地区由绿洲变为沙漠的事实。 (因缺水,骆驼的故乡,骆驼在大量减少,因生存困难,骆驼在流泪,母马不愿喂养自己的幼崽,千年的古树胡杨林因缺水而枯死,人们用水要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取水,其深井深度达千米,因此许多人一生只洗两次澡。目前已被世界环境组织定为恶劣的生存环境)
介绍蚌埠市1991年夏天发生的水荒,守着淮河没水喝。起因是降水少,加之淮河上游的小化工厂、小造纸厂超标排污,使蚌埠市缺水达两个月之久。
介绍深圳特区1991年缺水的危机(由于供水工程检修设备,市区连续7天停水,10万居民连吃喝的水也难保证,巧妇难为无水之炊,于是纷纷走上街头买盒饭进餐,也有的人用矿泉水煮饭,以各种“可乐”饮料当“茶”,“冲凉”的习惯也成了最奢侈的享受。许多工厂停产,仅仅是食品、饮料和纺织行业就损失产值1.6亿元)
?阅读】课本p53图3-28找出安徽省人均水量所处的位置。
?板书】结论:水资源是有限的宝贵自然资源
【板书】二、水体污染的危害及其对策
水的污染与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构成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社会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查找的有关资料,自己归纳总结工业、农业、人类生活三方面对水资源造成的污染,并讨论分析带来的危害。
?学生上台讲演】
列举我国缺水的状况。全国七大水系中近一半河段污染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的污染情况相当严重。1996年有关部门调查了我国532条河流,其中436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占调查总数的82%;饮用水源中,其水质符合或基本符合饮用水标准的只有30%左右。湖泊、水库富营养化程度在不断加重,其中又以太湖、巢湖、滇池最为严重。流经城市的河流中,有78%的河段其水质超过3类标准而不适于生活用水,50%以上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我国666个城市中,有400多个供水不足,每日缺水1600万立方米,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每年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就达到20xx多亿元。
水体污染不仅影响工农业、渔业生产,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还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废水、电厂热水、农排排水、生活污水、城市垃圾和工业废渣、地面径流、天然污染物。
【板书】三、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
?设问】面对水资源日益紧缺,每一个用水者都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
(1)自我中心者:我交了水费,用多少水是我自己的事,别人管不着。
(2)生活节俭者:用鱼缸里换出的水浇花,用洗完衣服的水冲厕所,但就是不愿意更换滴漏的水龙头。
(3)生活品质追求者:很担心环境污染,最不能容忍停水,但觉得节水主要是节约公共场所用水。
(4)自我封闭者:水费多少钱一吨,不知道,反正很便宜。
(5)自我节制者: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节约用水不会影响生活质量。你大致属于哪一种人呢?
(使学生反省自己平时用水的态度,明确意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是否正确。)
?板书】2、节水从我做起
让学生列出日常生活用水的方方面面,在这些方面,我们是否有浪费水的地方?怎样改进?
学生可能的答案:饮用、洗衣、洗澡、厕所、洗脸、洗脚、淘米、洗碗、养鱼、浇花等。用抽水马桶冲掉烟头和碎细废物、先洗土豆、胡萝卜后削皮,或冲洗之后再择蔬菜、用水时的间断(开门接客人,接电话,改变电视机频道时),未关水龙头、停水期间,忘记关水龙头;洗手、洗脸、刷牙时,让水一直流着;睡觉之前、出门之前,不检查水龙头;设备漏水,不及时修好。
?计算】家中水龙头漏水,1秒钟滴4滴,那么,一昼夜损失多少升水?一个月损失多少升水?(20滴合计一毫升)
一昼夜损失17.28升水,一个月损失518.4升水
?板书】节约用水,我们共同的责任
?趣味实验】变色喷出“节水”标志
课堂练习:
1、课本p56第1、2、3、4题
2、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 ,如果你的体重为50千克,你的体内含水 千克。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无色透明的水都是纯净物 (b)冰、水共存物是混合物
(c)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d)工农业生产中常利用水来溶解物质
4、下列情况一般不会造成河水污染的是( )
a.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放养鱼类
c.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液和废气的任意排放
d.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任意施用。
5、请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制作“自然界水循环的小型实景模型”,并作简单解释。
6、你是否喜欢游泳?就“安全游泳”为主题,展开课堂讨论、研究、资料搜集等形式的活动,研究问题:①你为什么学习游泳?②为什么游泳时要有同伴?③如果有人溺水,你如何帮助他?④为什么不要在不熟悉的水域游泳?⑤为什么游泳前要先热身?⑥为何在船上要穿救生衣?⑦如果我们在小船上站起来,会发生什么事?……
调查与研究
7、最近一个月你家的用水量是多少?设想还有哪些环节可以采取节水措施,提出具体建议并动员全家人共同实施,至下个月再查一下水表,并计算出你家的节水成果。
8、调查了解你生活周围有哪些水的污染源,提出防止的设想或建议并填写下表(可增加栏目)。
竹资源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资源的类型和特征,以及各类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
2、了解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海洋渔业生产状况;了解世界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过程。
3、了解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应采取的措施。树立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观点。
教学建议
关于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过程。教师利用课本插图《海上钻井平台》,从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运输、对生产设备和技术的要求、对工作人员素质的要求等方面进行讲述。这里,也可以将海洋油气资源的生产与陆地油气资源的生产过程做一个对比,突出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的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最后,向学生介绍我国在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开采过程中,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关于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读《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了解大陆架海域的范围和自然条件,讲解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的原因。在讲解渔场形成原因时,可结合已学过的有关洋流的知识进行分析,为什么有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会形成大渔场。接下来,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并说明在温带海区由于饵料丰富,世界大渔场多在温带海区,使很多温带的沿海国家成为世界的主要渔业国。如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对国民的食品结构影响很大。特别是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又大,海洋食品占有很大比重,如日本人喜欢吃的生鱼片、寿司等。如有条件,可向学生播放有关日本饮食文化的录像。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建在教学中,教师可搜集一些有关陆地自然资源和能源短缺或枯竭的具体事例,向学生进行介绍,使之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和必要性。然后,让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海洋资源的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归纳出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的种类。接下来,对海水资源(包括海洋化学资源、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潜力进行讲述。
教学设计示例
〖引入新课〗
1、讲述:开发海洋资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提问:你所了解的人类可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有哪些类型?
〖关于海洋资源类型的教学〗
1、讲解: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资源四类。其中海洋化学资源的利用包括海洋有用化学元素的提取和海洋水的淡化。海水中溶解的矿物质,种类多,数量大。每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含化学物质平均为3750吨,目前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海水中的食盐可供人类消耗数亿年;海水中蕴藏的钾盐总量相当于陆地上钾盐探明储量的数十万倍。目前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有食盐、镁、溴、碘等。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性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但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投入。为了节省资金投入,海洋有用化学元素的提取和海洋水的淡化可以考虑综合开发和利用。在这方面,陆地淡水资源匮乏的以色列和沙特阿拉伯做的比较突出。海水还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但需要解决海水对金属设备的腐蚀问题。
2、读图:课本《海洋农牧化生产——耕海牧渔》图。
3、提问:看图说明人类是怎样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
4、讲解: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
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在远古时代就已开始了,但那时只是捕捞和采集海产品。随着海洋捕捞工具和技术的改进,随着人类对海洋水产品需求的数量和种类的增加,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远海的各个海域。同时,通过近海人工养殖各种海产品,并对海产品进行深加工,以满足人类的多种需要,实现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读图:课本《深海锰结核》图。
6、讲解:近海大陆架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深海盆中,还广泛分布着多金属锰结核和多金属软泥,它们是解决陆地矿产资源枯竭问题的重要矿产资源来源,是实现未来人类对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可靠保证。
7、讲解:海洋能源资源的种类、特点和利用现状。海洋能源资源主要有海浪、潮汐和洋流等类型。其共同特点是:都属于可再生资源,而且是清洁的能源,对环境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源密度很小,开发利用时对技术和设备要求高,投资较大。目前,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海洋渔业生产的教学〗
1、读图:《大陆架剖面示意》图、《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图、《舟山渔场的沈家门渔港》景观图。
2、讲解:海底大陆架的地理环境特点,形成世界大渔场的条件(多在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多集中在温带海区),世界主要渔业生产国的渔业生产发展状况(主要是中国和日本)。
〖海洋油、气开发的教学〗
1、讲解:海底油气资源的分布,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过程,以及海洋油气资源在开发利用上不同于陆地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一些特点。
2、读图:《海上钻井平台》景观图。
讲解:海上钻井平台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海底石油钻探、开采和运输过程,高投资、高技术难度、高风险的特点,海洋油气资源开发采取的国际合作和工程招标方式。
探究活动
1、参观化工厂:有些化工厂是以海盐为原料生产化工产品的,如天津市的某些化工厂就是这样的。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化工厂,了解以海盐为原料能生产哪些化工产品,能够满足人类的哪些需要。
2、社会调查:教师可组织学生到生物制药厂参观调查,了解海洋生物在医药工业方面的利用情况;或由学生自己分组到市内各大药店进行调查,了解哪些药品的成分中有海洋生物的提取物,对人体具有哪些医疗保健功能。
竹资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资料知道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初步利用世界森林资源分布图,分析世界森林分布概况,理解森林资源急剧减少的后果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意义。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主要讲了三个问题:森林的作用、森林资源的分布、森林的利用和保护。
关于森林的作用,课文重点讲解了森林的环境作用,即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因为森林的作为一般的物质作用,是人们从古到今一直在使用的、是常见的,但是作为环境资源,人们一般不容易直接感觉到。从某种意义上说,森林的环境作用甚至更为重要,而且这一点已经为越来越多地认识到。通过文章中的一组数据和两幅示意图,很明确地说明了为什么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关于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课文提供一张地图,结合曾经学过的自然带的概念,能够很清楚地看出世界森林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其中针叶林分布亚洲与欧洲最多,阔叶林以热带雨林为主,还有一部分亚热带常绿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
关于森林的利用和保护,课文讲解森林的破坏主要是人类的滥砍滥伐,尤其是热带雨林减少的速度很快,并通过漫画,描述森林资源的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影响;通过“想一想”提出森林利用的三种方法,通过“读一读”,提出如何保护森林资源及植树造林的重要性。
教法建议
对于森林的作用,建议用观察法和讨论法。利用森林作用的录相或vcd等 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一个情景,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学习中。同时提醒学生森林具有重要的环境作用。通过观察与讨论,归纳得出森林的作用。 教师总结时,突出森林的环境作用,强化学生的认识。
对于世界森林的分布,建议用谈话法。学生读世界森林分布图和世界自然带的分布图,回答 教师提出的问题,解决主要林种的分布问题,同时复习大洲的分布。
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通过人类对森林资源不合理利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反过来印证森林资源的环境作用,接着提出解决的方法。采用小组活动的方法,通过阅读资料、图片及其它媒体,经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通过自己思考,提出倡议。由于是学生自己看到、想到的、提出的,所以对森林资源会更多一份了解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示例1
? 教学重点】森林资源的重要性;世界森林的减少与保护森林资源的措施
【 教学手段】
录像:森林资源的作用 或vcd《维也纳森林》
计算机课件: powerpoint幻灯片
【 教学过程】
放映《维也纳森林》的vcd。
(引入)在人类生存中有一种必需的物质,如果缺少了它,可能几分钟就会死亡它是什么?(氧气)。地球上的氧气是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大面积的植物即森林被称作"地球之肺"。这是为什么呢?森林还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来研究。
( 板书)一、森林的重要性
(学生分小组讨论、回答) 教师将各组学生代表回答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和学生一起归纳
(幻灯片)森林是重要的物质资源
(讲解)森林作为一种物质资源,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就受到重视,而作为环境资源,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有哪些环境作用呢?
(学生活动)读数据或景观图片,对照思考森林的环境作用,回答
(幻灯片)森林更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承转)世界上大面积的森林分布在何处呢?想一想学过的自然带的内容,对照世界森林分布图回答。(有条件应放映复合片:世界森林分布图中主要的类型可以用flash做成动画,树标滑过即闪动,点击时出现不同林种的代表景观)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大面积的原始森林主要保留在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和北半球中高纬的亚寒带针叶林。
( 板书)二、世界森林资源的分布
(提问)为什么中纬度原始森林分布较少?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分析原因。(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讲解)人口集中,建筑物多;耕地面积广;生活用烧柴多;等等
( 板书)三、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讲解)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可人们往往只重视森林作为物质资源所起到的作用而忽略其环境作用,使森林遭到破坏。
(提问,出示幻灯片)森林资源遭受破坏文字资料、漫画"小鸟的悲哀"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滥砍滥伐,森林火灾,病虫害等使森林面积减少,森林失去调节作用;野生动物丧失了理想栖息地)
(转折)如何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呢?课文"想一想"(学生回答:第三种方式好)保护森林资源的有效措施是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幻灯片,有条件可以看录像)读《水土保持》、《防风护田》示意图,森林是如何起到保持水土,防风护田作用的?(林冠可以截留一部分雨水,减少雨水对土壤的侵蚀;落到地面的雨水,透过表层的枯枝落叶层渗到地下贮存,旱季时再补充给河流;斜坡上的泥沙随水往下流动,水流不断下渗,水量减少,泥沙因流速减慢沉积,河水的含沙量减少,再经过两道或多道防护林后,到达河流的就是清水,森林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害风经过防护林时,一部分气流从树梢上绕过,一部分被枝叶分割成方向不同的小股气流,摩擦增大,风力减小,沙尘逐渐降落,到达田地后是微风,起到了保护农田的作用。)
(讲解)为了保护森林资源,人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读课文"读一读",你赞成那种方式?
(总结)今天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大家想一想,我们每个人能够为保护森林资源做些什么?(学生回答)
(作业)写一份倡议书或画一幅漫画或做一个节约森林资源的计划(如可以从节约纸张、不用木筷子等),并向你的家人邻居进行宣传。看那个同学想得好想得妙.
【设计思想】
由于有前面章节学习的铺垫,所以学习本节知识并不难。但是必须抓住本节的特点: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全章围绕森林的环境作用展开,通过步步学习,形成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各部分已学生观察、讨论得出的结论为主,使学生始终在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对于森林的重要性,学生日常生活的积累和了解较多,所以采用小组讨论比赛回答的方式,激发兴趣,归纳总结的结论建立在学生的回答基础上。 教师的作用是提供问题的情景、思考问题所需的资料。放映vcd,使学生在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图画伴随下进入学习的情景。
对于世界森林的分布,因为已有读图能力的培养,所以并不难。观察后就可以很明确地回答, 教师的指导主要在于:(1)指出热带雨林和亚寒带针叶林都是原始林(2)温带地区大面积的原始林很少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得出:森林面积的减少与人类的增多和不合理的利用有关系。接着提出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
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应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文字资料和图片,使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分析和得出结论, 教师补充和引导即可。讲到植树造林时,对将教材中的护田林与护坡林两幅图进行调整到此处讲解,说明人工种植不同作用的森林有不同的作用,与后面资料中的三北防护林的内容呼应。(也可以将这两幅图放到森林的环境作用中讲解)这一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到合理利用与保护森林资源是有办法的。同时通过整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保护森林资源人人有责。设计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让学生将课堂上形成的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得到深化。
【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森林资源
一、森林的作用
二、世界森林的分布
三、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竹资源教案篇5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猜两种植物)
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荷花)
泥里一条龙,头顶一个蓬。身体一节节,满肚小窟窿。(莲藕)
2、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猜出来的?荷花与莲藕都是莲的组成部分,还有同学来说说你对日常生活中莲的其他部分了解?来,看古人是怎么描述的,板书课题《菊》。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自读文言文《莲》,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断句停顿,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朗读。
3、相机指导“曰”“茎”“藕”“皆”等字读音。
三、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小组合作学习,对照译文,说说读懂了什么?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字义。
亦:也。曰:叫做。其实:它的果实。
3、全班交流,指导朗读,读懂了哪些句子?文中介绍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板书:①花②叶③茎④实⑤用途
ppt出示莲在不同时期的图片,指导学生朗读。
四、再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读,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根据板书内容,学生练习背诵。
3、配乐配图齐诵。
五、拓展延伸
1、莲不仅作用大,而且品质高尚。师出示《爱莲说》中名句了解莲的品质,“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师释义)莲是多么高洁呀!
2、读一读,赞一赞。
六、小结
?爱莲说》向我们揭示了莲的高尚的品质,而我们这则文言文侧重于莲花知识的介绍,让我们再一次在优美的图片和乐声中齐诵《莲》。
七、作业
1、书写课后生字。
2、读读《爱莲说》。
竹资源教案篇6
一、导入课文
1、宋朝大诗人苏轼曾写过这样一首诗(ppt)《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首诗写出了菊花面对寒霜毅力不倒的坚强。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同样也是写菊花的,但用的是文言文写出来的。
2、你们了解文言文吗?
师总结: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由于记载文字的物品是竹简、丝绸等物价格昂贵笨重,所以文言文篇幅短小意简言赅。
3、老师现在想采访下在座的同学们,当你们第一次接触到文言文时有什么感受?(不好读,不好懂)同学们尽管我们遇到了这些困难,但这些感受都是很宝贵的,它可以指明我们学习的方向。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呢?如果“不好读”该怎么办?“不好懂”又该怎么办?(学生议,师生一起总结方法。不好读,可以多读一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好懂,可以结合译文或课文下面的注释理解。)(板书读品悟)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刚才咱们说了多读读就读顺了。在读的时候还要读准字音,注意断句,停顿。
2、谁读顺了,读给我们听一听。赭怎么读?
3、这篇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菊花?(板书香形色品格)
三、品悟课文
1、请同学们再次深入课文一句一句地读,看你读懂了哪一句?注意要结合译文一句一句地对着读。刚才是读,现在是一句一句地读,这叫——(品)(师板书品)
2、默读课文,教师边巡视边指导学法,提示好的学法大家共享。
3、学生交流
(1)菊花盛开,清香四溢。“清香”是什么样的香味?表达作者对菊花的——(喜爱)再次体会读句子。
(2)其瓣如丝、如爪。(出示ppt)知道“其”是什么意思吗?(代词,在本文中指代菊花)在下一主篇《莲》中也会出现这个字,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这句话用什么方法写出了花瓣的样子?(运用了比喻排比,点出“如”代表了“好像”。)你看,连古人都用上了我们学过的修饰手法,把菊花的外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谁能用你的朗读把菊花优雅的身姿展现在我们眼面。
(3)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或”代表的就是“有的”。菊花种类繁多,有的黄,有的白,有的褐,有的红,这是一句——(排比),还有的(指名说)
同学们,冯老师从网上了解到菊科是种子植物科,其花卉种类也很多,,菊花的颜色种类更是不计其数。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菊花的颜色?此时此刻,所有亮丽的词语用在菊花的身上都不为过,千言万语化作一个字——(美)让我们把菊花的美读出来!(读前三句)(板书比喻排比)
(4)菊花不仅外形美丽,而且它还有自己独特的品格。哪里写出了菊的品格?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a)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小组讨论一下吧。
b)学生汇报自己的理解。“惟菊独盛”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一个“惟”字用得多妙啊,当严霜既降时,百花都已凋落,只有菊花傲立枝头。谁来读一读。这就是菊的品格呀!(师板书不屈不挠傲然不屈)
c)当我看到的菊花时,不禁想到。谁能把菊花不屈的精神表现出来呢?(配乐读)
4、师总结:今天,我们不仅看到了菊花外表漂亮,而且它那不畏强权,傲然不屈的品格也让我们心所向往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它是花之隐者,是花中的谦谦君子。在反复的品读中让我们悟到了菊的品性。(板书悟)我们一起再来读读吧!
四、拓展运用
1、像菊这样有着高贵品格的还很多,如竹,它不仅外表秀美挺拔,更因它的高洁,刚正不阿的性格,正是文人学者所追求的,也是做人的根本所在。如郑燮诗中写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你们又能想到什么呢?(指名交流)
五、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