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实验教案8篇

时间:2023-01-21 作者:Fallinlove 备课教案

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少不了教案的辅助作用,在教学生涯中少不了要制定教案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铝实验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铝实验教案8篇

铝实验教案篇1

目的要求:

1、学习制作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练习画细胞结构图。

材料用具:

洋葱鳞片叶,清水,稀典液,镊子,刀片,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一、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一)准备

1、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2、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二)制作临时装片

3、用刀片切取一块洋葱鳞片叶或用刀片在洋葱鳞片叶上划“井”字(大约0.5cm2)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内侧撕取一小块透明薄膜—内表皮。把撕下的内表皮浸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镊子把它展平。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三)染色

5、把一滴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

6、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观察临时装片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三、练习画细胞结构简图

依照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物像,选一个细胞画全各部分,周围的细胞只勾出轮廓就可以了。

四、讨论:

1、制作临时装片时,染色会对细胞产生什么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不经过染色的临时装片?

答:染色可以使细胞的结构显示得更清楚,但是染色剂对活细胞的生物活性往往会有很大影响,有时甚至是死亡。因此,在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应该使用不经染色的临时装片。

2、怎样区别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答:一般来说,气泡在显微镜中呈现为具有较黑、较宽边缘的图像,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片空白,用镊子尖轻轻压一下盖玻片,气泡就会变形或移动。

五、课外练习

制作黄瓜表层以果肉细胞细胞或黑藻细胞临时装片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学习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通过调查,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调查法的一般步骤及生物分类方法。

难点:撰写调查报告。

学习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某生物小组要想了解北关市场的各种蔬菜其销售状况,这时我们常用到调查法。

2、当你走进农田,要记录你所看到的生物并对其进行分类,应采用什么方法。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尝试应用调查法

1、自学教材p7—p9页,结合调查活动,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

自学提示:

(1)结合红背景内容,熟悉调查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农田调查中,是否只调查植物。

(3)设计调查农田生物的调查表。

(4)调查时,能否损伤动植物或破坏它们的生活环境。

(5)结合p9页讨论题,讨论回答

2、小结讨论,交流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学习任务二: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1、自学p9页最后一段,对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

自学提示:

(1)玉米属于植物,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2)生物的分类依据一般有几种?

(3)对你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分类,并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2、小组讨论,交流回答问题

3、师生归纳总结

三、系统总结

四、拓展应用

小明在调查神童山的生物种类时,发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于是他小心地用铁铲将该植株挖出,带回学校请教老师。你认为他的做法对吗?请简述理由。

五、诊断评价

1、下列活动,可采用调查法进行的是()

a、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

c、优良作物品种的培育b、海底珊瑚礁成分的测定d、光照对植物生活的影响

2、某同学在调查活动结束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植物,动物他所采取的分类依据是()

a、生物用途b、生活环境c、比大小多少d、形态结构

3、调查时首先要明确和制订合理的,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亡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调查过程中要,对调查结果要,有时要用。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一、实验设计思想:本节教学设计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旨在探究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新课改下的生物实验整合点和切入点,构建整合的环境。

搭建优化实验过程及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景,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二、实验目的要求:

1.认识人体细胞的基本结构。

2.练习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

3.画一个口腔上皮细胞图。

三、探究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准备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消毒牙签,烧杯,吸管,0.9%生理盐水,稀碘液(或龙胆紫),水纸。

2、实验安排全班56人,4人一组,共分14组。

3、课时安排:l课时。

四、实验探究过程:

一、实验预习探究提纲:(投影展示,师生切磋,为实验的顺利进行作铺垫)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为什么要用0.9%的生理盐水?

2、刮取口腔黏膜时为什么要消毒牙签?

3、把牙签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载片上的生理盐水滴中为什么要涂抹几下?吸

铝实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做人要谦让,要有先人后己的精神。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或抄写生字新词的小黑板。

2.一个瓶子,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一杯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做实验,揭示学习目标

1.教师请三名学生做课文中的实验,如果实验成功了,请学生总结为什么会成功;如果实验不成功,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为什么没有成功?

2.揭示课题:实验怎样才能获得成功呢?出示课题并齐读:一次成功的实验。

3.质疑提问: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示范朗读。

师:请小朋友们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

3.想想教育家做了—个怎样的`实验,按什么顺序叙述的,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认生字部分,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

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多音字部分,教学多音字的读音。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指名读课文,纠正易读错的字音。

3.理解词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

激动:(感情)因受刺激而冲动。

顺利:在事物的发展或工作的进行中没有或很少遇到困难。

4.师:同学们,课文我们读过了,谁能说说教育家做了一个怎样的实验。

指名回答。

提示:“这个瓶子是一口井”,“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实际上可以说是一次当你面临意外危险时刻时的心理测试实验。

5.师:课文是什么顺序来叙述的呢?

提示: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师板书:实验之前 实验之时 实验之后。

师: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5.组织交流。

(1)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2)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四、精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2.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什么人在做实验?

又是怎么做的呢?

教育家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

五、识字写字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写一写部分,指导书写。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窄右宽。

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

左右一样宽。

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及时评价。

六、实践活动

铝实验教案篇3

教学目的

知识: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并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有所认识。

能力: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了解空气的组成及空气污染与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用具

仪器:钟罩、水槽、燃烧匙、单孔橡皮塞、集气瓶、烧杯、乳胶管、导管、双孔橡皮塞、弹簧夹、酒精灯。

药品:红磷、水。

其它:火柴。

教学过程

附1:课堂练习??

1.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稀有气体

2.在100升空气里氮气的体积大约是()

a.78升b.78%c.21升d.21%

3.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

a.4∶1 b.1∶4 c.1∶5 d.4∶5

附2:课堂练习二

4.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大致可分为()

a.一类b.两类 c.三类d.四类

5.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6.下列情况一般不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煤燃烧生成的烟b.汽车排气生成的烟雾

c.人呼出的二氧化碳 d.放鞭炮产生的烟雾

7.被污染了的空气会严重地损害_____的健康,影响_____的生长,造成对自然资源及建筑物等的破坏。

8.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必须要充分认识_____的重要性,注意消除_____以保障人类的健康和保护自然资源。

附3:课堂练习答案

1.b2.a 3.b 4.b 5.c 6.c

7.人体 作物8.保护环境 污染源

附4:随堂检测

1.将下列数据(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序号填入有关物质后面的括号内。

a.78% b.21% c.0.94% d.0.03%

(1)二氧化碳( ) (2)氧气( ) (3)氮气( ) (4)稀有气体(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的成分是比较固定的,主要由氮气和氧气组成

b.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占21%,氮气占78%

c.在通常状况下,无色、无味气体一定是空气

d.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它是由空气一种成分组成

3.桌子上放一个空烧杯,烧杯内()

a.是氮气 b.是氧气 c.是空气 d.没有物质

4.证明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a.法国的拉瓦锡 b.瑞典的舍勒 c.英国的道尔顿 d.英国的普利斯特里

5.下列排放到空气中的物质,不使空气受到污染的是()

a.煤燃烧产生的烟b.石油化工厂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出的尾气d.植物光合作用放出的气体

铝实验教案篇4

【设计理念】

1、让学生在于文本的自由对话中,发展思维,提高能力。

2、采用以读代讲,体会人物感情。

3、通过抓关键词句,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成功、实验、教育家、绳子、代表、茶杯、危险、顺利、如实、不假思索、激动、获得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领悟小女孩有了危险,先为别人着想的美好品德,培养合作精神。

【重点难点】

通过动作和对话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建议】

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准备实验用的'瓶子、小铅锤(或用小石块代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1、出示课题:

一次成功的实验

2、质疑提问:

读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教师可以把以上问题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学会提问。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指名读课文,互相评价。

4、课文是按照实验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老师板书:

实验这前:____________

实验之时:____________

实验之后:____________

每部分重点讲了什么?学生边读边想。

5、组织交流:

⑴请三个学生分别朗读实验之前、实验之时、实验之后这三个部分。

⑵再请三个学生分别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三部分内容。

读通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开始。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

三、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

2、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

⑴引导学生分析绳、险、俩、堵这4个左右结构的生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窄右宽)

⑵引导学生分析瓶、顺这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在写时要注意什么。(左右一样宽)

⑶引导学生分析育、系、茶、危、索、获这6个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⑷引导学生思考写左中右结构的激应注意什么。

3、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注意即时评价。

学生自主识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0《一次成功的实验》。

2、失败──(成功)安全──(危险)及时指导写字。

冥思苦想──(不假思索)平静──(激动)

下面老师再考考你们,看看谁会演?

不假思索

激动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突破教学重点。

二、交流感悟

1、感情诵读。

⑴这是一次怎样的实验?

⑵这次实验为为什么会获得成功呢

①请你找出有关的段落读一读,划出试验成功的原因。

②4人小组讨论。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③全班进行交流。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重点句子让学生谈体会:

⑴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根据模拟实验的情况,这里的语气应该是低声而果断的。)

⑵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女孩的回答应该是响亮而平静的,语速应该稍快。)

(不假思索在文中的意思是不经过思考,脱口而出的,学生通过上下文应该不难理解。教师应该抓住这个词适当拓展,让学生想象女孩说话时的神态,并体会她的思想品质。这里的不假思索

形象地反映了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这样的意识已经扎根于女孩的心中,变成了她理所当然的行为,课文的感人之处也在于此。)

⑶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所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提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今天,我的实验终于获得了成功。

理解第三段话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激动来体悟句意。如,这位教育家怎么激动?他为什么激动?

⑷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3、感情朗读:

⑴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完后互相评一评,提提改进的意见,特别是怎样读好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

⑵小组赛读:

各小组开展朗读比赛,看看哪组读得好。老师和其他学生做评委。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对话较多,学生在朗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中的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例如:

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

(教育家看见实验成功以后,既感到高兴又感到疑惑,这里应该把这两种语气读出来。)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教育家听见女孩的答案,感到吃惊和高兴,这里应该更多地读出探询的语气。

整体感知课文。在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这样使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从而达到真正的互助学习的目的。

三、拓展活动

1、出示录像:

行人争先恐后无序过马路。

生谈感想。

2、既然合作,先人后己在生活中是如此重要,读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想对小女孩说一说也可以。把你想到的写在日记本上。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加课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由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明理升华

可见,我们都要向小女孩学习,学习她先人后己的精神,学习她在遇到危险时能沉着果断地安排,也要学习另两个同学密切配合得好品质。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临危不乱

处事果断

与人合作

先人后己

沉着冷静

听从安排

有序撤离

铝实验教案篇5

?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一、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什么是合理营养。

2.关注食品安全。

3.尝试运用有关合理营养的知识,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并关心长辈的饮食。

4.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二、教学重点

1.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义。

2.通过分析,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之间的统一性。

三、教学难点

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将所学知识上升为意识,再将意识转化为行为。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若干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以备教学需要;电视报刊中关于食品安全的信息;课前培训学生,指导小组长如何展开调查和收集、整理资料;设计评比栏和课前课后学生设计午餐食谱营养差异性的对比图。让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在指导健康生活中的价值。

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展开调查或收集有关合理营养、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课前尝试为家长或自己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带各种食品包装袋;课前询问家长购买肉类、鱼类及其他食品时是怎样挑选的。

五、课时分配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合理营养

1.1不注意合理营养的危害

课前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自主讨论不良饮食习惯、不合理营养的危害。

1.2什么是合理营养?

观察、讨论、归纳:怎样做才是合理营养。

1.3“我”该怎么做?

师生合作,为本班制定一个合理营养的文明公约。运用知识指导生活,设计午餐食谱再次为家长设计一份午餐食谱,并对比哪一份更合理。先在全班评一评,比一比,然后参加全年级的设计赛,并把好的作品办成生物专刊。

合理营养

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阅读书上提供的信息并观察书上的插图或自制投影片,结合身边实例讨论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明确什么是合理营养及其在健康生活中的重要意义;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食谱并利用节假日亲自烹调,为长辈献上一份爱心。

阅读课后“营养师”资料,拓宽视野

创设问题情境,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典型实例,指导学生阅读书上提供的报刊信息,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讨论,组织并参与全班交流、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有效性。归纳并用投影片展示该如何做到合理营养。

关注健康生活,进行情感教育

(注:书上第三节内容可作为学生调查过程中查阅的资料之一)

课前提出课题。指导学生开展调查(访问或查阅资料),组织交流,做出评价。

二、食品安全

2.1整体感知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根据课前布置,发布收集到的有关食.品安全的信息听取学生的资料发布,引导学生分析,组织学生讨论。

2.2怎样购买安全食品

a.安全的包装食品。(会读包装袋上的内容)

b.非安全的包装食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学生阅读食品包装盒上的内容,分组讨论,并推举小组代表进行发言。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学生发言予以肯定并纠正或补充某些内容。

就课前了解的知识进行组间交流。

听取学生发言,鼓励学生多观察、多比较,建议学生课后到菜市场进行“实战演习”。

三、预防食物中毒

3.1小专家进行现场小讲座,听取有关知识,并提问和补充。

和学生一起听取小讲座,对进行讲授的同学予以充分肯定。

防止食品污染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思考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3.2讨论:能用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喂养家禽家畜吗?为什么?

有人说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农药含量少,可放心购买,对吗?

在教师启发下思考:实际生活中,哪些行为最终会导致食品的污染?

通过讨论,认同环境保护与食品安全的统一性。

认真听取学生讨论并及时点拔。

引导学生深层次地从防治环境污染的角度认识食品安全问题。

肯定学生的分析,再次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了解绿色食品

阅读有关资料,思考并了解绿色食品的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指导学生课本中有关绿色食品的资料,鼓励学生上网查询,进一步了解这方面的信息。

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相关知识

铝实验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概述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2.理解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利用哺乳动物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增加概述和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对细胞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难点】

细胞膜对细胞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老师展示地球与宇宙、中国与外国、生物与外界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细胞的结构图,提问:

(1)地球与宇宙的边界是什么?

(2)中国与外国的边界呢?

(3)生物与外界环境的边界呢?

(4)细胞与外环境的边界呢?

(过渡语)细胞作为一个基本的生命系统,它的边界就是细胞膜,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系统的边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环节二、新课教学

研究细胞膜的化学组成,首先要把细胞膜与细胞的其他组分分开,怎么样获得细胞膜呢

(一)细胞膜的成分

1.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1)学生思考要制备细胞膜,应该选择什么细胞作为实验材料呢?ppt呈现植物叶肉细胞、神经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图片?请学生选择并说明原因,之后ppt呈现人体正常的红细胞,人的圆涨的的红细胞和人的涨破的红细胞图片

(2)确定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那又该选择什么方法制备细胞膜呢?ppt呈现3种方法:①用针扎破,让细胞的内容物流出?

②用镊子把细胞膜剥下来?

③细胞内的物质是由一定浓度的,如果把细胞放在清水里,水会进入细胞,把细胞涨破,细胞内的物质流出来,这样既可得到细胞膜。

(3)确定了实验材料和试验方法,该如何做实验呢,学生看教材“实验”这一模块,思考总结实验步骤,并在大屏幕呈现人正常红细胞和光镜图片和人部分红细胞已涨破的光镜照片。

思考如果上述实验在试管中进行,细胞破裂后,还需要用什么方法才能获得较纯的细胞膜?

2.细胞膜的组成

(1)ppt呈现材料:①19世纪末,欧文顿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上万次实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②人的消化液中含有很多能够水解蛋白质的物质,用这种物质处理细胞膜,会使细胞膜分解。学生阅读这两段材料得出结论: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环节三:总结与收获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堂课重要知识:制备细胞的材料、方法;细胞膜的成分

作业:细胞膜具有怎样的作用?学生课下预习并查找资料

铝实验教案篇7

一、教学目的:

1、学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实验成功的原因,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二、教学内容:

自学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重点:

理解这次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懂得要团结,心中要有他人。

四、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知道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课前准备:一个玻璃瓶、三只系着绳子的乒乓球。

七、教学过程

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实验吗?实验有的时候会成功,有的时候就不会成功。实验为什么会成功呢?今天我们就学一篇和实验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2、学生轻声读课文,画批下需要老师和同学们帮助解决的地方。

3、质疑需要解决的问题。

(老师可适当做副板书。)

4、老师订正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铅锤:chuí。

不假思索: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5、自由读课文,在正确的基础上,要求读出感情。

6、指名说一说外国教育家给我国小学生做了一个什么实验?

(了解课文内容。)

7、小组合作讨论:这次成功的实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感悟的时间。)

8、分组反馈讨论结果。

重点指导:

1)“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三名学生中一个叫小梅的低声对两个同伴说:‘你第一,你第二。快……’教育家的‘三’字刚刚喊完,三个小学生依次迅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出什么?

2)“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遇到危险,当然让别人先离开!’小梅不假思索地说。”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说的?

(在读中有所感,在读中有所悟,通过读书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成功的原因。反馈的结果不强求一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9、实验感知。

3人一组,在规定的时间内3人合作取出乒乓球。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会一下当时的危险、紧张的情况,再次理解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

10、再次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1、作业:

找一找通过合作、团结取得成功的小故事,第二天讲给大家听。

板书设计:

19

一次成功的实验

铅锤:chuí。不假思索

3人取铅锤

一个人一个人地取

成功

(团结、心中有他人)

铝实验教案篇8

二、分数乘法

一、计算题要仔细。

1、直接写得数。

13 ×0=     14 × 25 =     56 ×12=     712 × 314  =     45× 35  =

9×718 =    23 × 910 =    425 ×100=     18×16  =     411 × 114 =

2、能简算的要简算。

17× 916          ( 34 +58 )×32         59 × 34 +59 × 14

54 × 18 ×16         15 + 29 × 310             44-72×512

二、想一想,填一填。

1、38 +38 +38 +38  =(    )×(    )=(     )

2、12个 56 是(     );24的 23 是(     )。

3、1013 的倒数是(     );(     )和 14 互为倒数。

4、12 ×(    )= 35 ×(    )=0.5×(    )

5、在○里填上>、<或=

56 ×4○ 56       9×23 ○23 ×9      38 × 12 ○ 38

6、边长 12 分米的正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7、六(1)班有50人,女生占全班人数的 25 ,女生有(    )人,男生有(    )。

8、看一本书,每天看全书的 19 ,3天看了全书的(     )。

9、一袋大米25kg,已经吃了它的25 ,吃了(  )kg,还剩(    )kg。

10、比30多 16 的数是(    );比36少 34 的数是(   )。

三、对号入座。

1、“小羊只数是大羊只数的 38 ”,(     )是单位“1”。

a、小羊            b、大羊            c、无法确定

2、(       )的倒数一定大于1。

a、真分数          b、假分数           c、任何数

3、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多110 ,今年的产量就相当于去年的(   )。

a、110           b、910               c、1110

4、12×(14 + 13 )=3+4=7,这是根据(       )计算的。

a、乘法交换律      b、乘法分配律      c、乘法结合律

5、一块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是长的34 ,求面积的算式是(    )。

a、20×34     b、20× 34 +20    c、20×(20× 34 )

6、比35的 27 多9的数是(      )。

a、19            b、14              c、1

四、火眼金睛辨对错。

1、自然数a的倒数是 1a 。                         (    )

2、1吨的 45 和4吨的 15 一样重。                   (    )

3、一根电线长3米,用去 25 米后,还剩下 35 米。     (    )

4、60的 25 相当于80的 310  。                      (    )

5、冰箱的数量相当于电视机的78 ,冰箱的数量比电视机少18 .(    )

五、看图列式计算。

六、解决问题。

1、甲乙两地相距420千米,一辆汽车行驶了全程的 57 ,行驶了多少千米?

2、一个果园占地20公顷,其中的 25 种苹果树,14 种梨树,苹果树和梨树各种了多少公顷?

3、某鞋店进来皮鞋600双。第一周卖出总数的 15 ,第二周卖出总数的 38 。

⑴两周一共卖出总数的几分之几?

⑵两周一共卖出多少双?

⑶还剩多少双?

4、六年级同学给灾区的小朋友捐款。六一班捐了500元,六二班捐的是六一班的45 ,六三班捐的是六二班的 98 。六三班捐款多少元?

5、一件西服原价180元,现在的价格比原来降低了15 ,现在的价格是多少元?

6、希望小学三年级有学生216人,四年级的人数比三年级多 29 ,四年级有学生多少人?

※ 七、智慧屋。

甲乙两个仓库,甲仓存粮30吨,如果从甲仓中取出110 放入乙仓,则两仓存粮数相等。两仓一共存粮多少千克?

************************

*  自  我  评  价  *

************************

满意□            比较满意□         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