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的美术教案7篇

时间:2022-10-01 作者:Cold-blooded 备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早起草的教学文书,写好教案,从而启发教师们接下来的教学方向,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见的美术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见的美术教案7篇

见的美术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用夸张的方法制作面具,学习制作方法。(了解、练习)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造型能力。(接受、练习)

教学重点: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立体面具。

教学难点:五官的粘贴。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不同形象的面积眼范作若干。

学生:对开的报纸或其他纸一张(开张不可太小,否则作出的面具无法戴),16开纸一张(白芷或彩色纸均可,作五官装饰用),剪刀、胶水等。

(一)上课,师生问好,展示面具,表演面具,揭示课题——《面具》,教师作启发性谈话:

教师根据准备好的面具编一个小故事;或准备好一段音乐,挑选几个学生戴上面具,在音乐的伴奏下,边沿活报剧或舞蹈,以激起学生的兴趣。如果简单些,可让学生戴好面具依次走进教师,以其新奇、好玩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制作欲望。

(二)介绍制作步骤

1、制作面具底坯。

用途对开大小的报纸或挂历纸,按下图所示步骤折出面具的底坯。

2、想好做成什么样的面具。

3、通过剪、折、卷等方法,做成五官及其他部件备用。

4、粘贴。粘贴时要注意:一是五官的位置,特别是眼睛。可线戴在头上做个眼睛部位的记号,然后再剪个圆洞洞,这样就不会妨碍视线;二是先后顺序,应先主后次。如人物面具,应先贴眼、眉、嘴,再贴胡子、装饰、花纹等。

(三)教师示范做一个面具,同时学生也跟着教师一步一步地做。 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创新、求胜意识,制作出自己喜欢又与众不同的面具来。

(四)展示部分学生作品,教师或学生进行讲评。

1、让一半学生戴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另一半人观摩评判,然后呼唤位置评判。

2、请制作有特色的小朋友到上面来,给大家讲讲他制作的面具叫什么?怎么绘想到制作这种面具的。

3、请几个有表演才能的小朋友到上面来,戴上面具,即兴表演一番或说上几句话。

(五)下课,清洁教室。

(六)课后小结。

札记:用废旧购物纸袋做面具最容易找到材料,也容易在上面作剪、贴、切、镂空、拼接。由于材料本身颜色多样,制作出的效果也是较为丰富的。

见的美术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粘贴水果。

2、在活动中,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纸剪水果(苹果、香蕉、梨、葡萄、西瓜)若干;自制果篮幼儿人手一份;浆糊、毛巾若干;水果店场景布置;小熊头饰三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扮小熊):小熊我开了个水果店,生意可好啦!我装的水果篮小动物可喜欢,一下子都卖完了。这不,我又进了很多水果,急着要装成果篮呢!配班老师:小朋友,小熊急着要干什么呀?配班老师:那我们去帮帮他吧,你们会不会装果篮呢?配班老师:我们问问小熊!(引导幼儿问:小熊小熊,果篮是怎么装的呀?)

二、互动讨论:怎么装果篮。

1、选水果。 师:果篮里可以装什么水果呀?

2、引导幼儿回忆生活。。师:这是我送给奶奶的水果篮,那果篮里装了几个西瓜?几串葡萄?几个梨?那这些水果都是什么颜色的?

三、操作与演示:装果篮。

1、师:那我们就开始装果篮!轻轻拿出果篮放在桌子上。先装什么呢?(按幼儿意愿选择水果,教师示范粘贴)伸出手指蘸一下,绕着边边跑一圈,翻个身装进去。好了,一个苹果装好了,小手擦干净再去选一个。

2、谁愿意一起来帮我装果篮的?(我也再装一串葡萄吧!装哪里呀?(请幼儿集体来指挥教师操作)水果不能被压住,会挤烂的哦。

3、这样装满了吗?看看都装了些什么水果,有几个?

4、刚才选的水果装不完了,怎么办?

四、幼儿探索:装果篮。

1、你要什么水果?

2、个别指导幼儿装果篮。

(1)╳╳╳选了爷爷最喜欢吃的西瓜,奶奶最喜欢吃的桃子,妈妈最喜欢吃的菠萝,真是个有心的孩子啊!

(2)╳╳╳装水果时,把水果一个挨着一个,这样就可以装更多水果了,真有办法呀!

(3)你选的水果都装进去了,果篮还不满怎么办?还可以再去选几个水果;水果多了装不完可要送回小熊的店里啊。

见的美术教案篇3

一、活动内容:绘画《蔬菜印画》

二、活动目标

1、能尝试用胡萝卜、藕、甜椒、黄瓜、土豆等蔬菜的横截面,蘸上颜料进行印画,初步感知印画的方法。

2、通过蔬菜印画,感受这种特殊画法的乐趣,丰富幼儿的想象。

3、养成物归原处的习惯。

三、活动准备:

1、藕、萝卜、胡萝卜、花菜、葱头、辣椒等蔬菜,红黄蓝绿颜料和浆糊,做成基本颜色色糊,调色盘5个,湿手帕5块,长方形圆形的纸若干。

2、教师用蔬菜横切面印好的"漂亮桌布"。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丰富幼儿对蔬菜的认识。

今天有很多蔬菜宝宝来到了我们小班活动室里,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幼儿:想)那现在老师就把它们请出来吧!(教师:逐一出示蔬菜,幼儿回答。)

2、蔬菜宝宝们今天还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魔术,它制作出了一块漂亮的桌布,你们想看吗?(出示范画)你们能猜出都是哪些蔬菜宝宝变的吗?

3、教师示范讲解用蔬菜印章制作漂亮的桌布。

蔬菜宝宝变的的魔术真好玩,你们想知道他们是怎么变的吗?

4、出示印画材料让幼儿认识。

5、幼儿探索蔬菜印画的方法。

选一个蔬菜宝宝,蘸上色糊,然后盖在纸上,用手用力按压,蔬菜宝宝的魔术就变出来了。想换一种蔬菜怎么办?(引导幼儿要把蔬菜印章物归原处。)老师小结:印的时间要留长一些,并且要用力压,不能将颜色重叠印,印完一个要等它晾一会儿,不碰到它。

6、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蔬菜盖大印--制作漂亮的桌布。

孩子们,你们想帮蔬菜宝宝变魔术吗?那我们也轻轻回到位置上帮蔬菜宝宝去变一下吧!

幼儿自选方形或圆形的纸张当桌布。鼓励幼儿选择两种以上的蔬菜印章和颜料印画,提醒幼儿画完后把蔬菜印章放回原处。

幼儿再次尝试,学习印画方法

7、展示作品,欣赏漂亮的桌布。

将幼儿印盖的"漂亮的桌布"进行展示,供幼儿欣赏。

你喜欢哪一块桌布?为什么?猜一猜都是用什么蔬菜印的?

见的美术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地毯的实用性和装饰性。

2、引导学生运用剪贴及绘画方法来设计一块小地毯。

3、引导学生用许多“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从中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讨论、绘制、拼贴、欣赏等活动。

2、是否能选择或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图案。

3、是否发挥合作精神

4、色彩搭配是否合理。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剪贴和绘画的“小地毯”范例,各种颜色的纸。

2、学生准备旧挂历、画报、油画棒、剪刀、胶水、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教师把部分“小地毯”范例分发到各组,小组欣赏交流。

讨论:“小地毯”图案怎样组成?“小地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它美在哪里?

你还可以把它变化吗?

集体交流,在黑板上把“小地毯”拼成“大地毯”

二、讲授

一加一等于二,无数块花纸片就变成了一块美丽的'花地毯,你说

棒不棒?小朋友知道地毯的作用是什么?仅仅是因为它很漂亮吗?更在与它的功能。防滑,保暖、装饰房间。

刚才我们一起讨论出制作“小地毯”可以运用剪贴、绘画的方法来综合设计,可以选择不同的图案和色彩来表现自己的独特设计。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欣赏一些图片。

1、地毯的图片

2、图案的书籍

3、民间剪纸作品

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启发?你准备用那一种设计方法来制作。

按设计方法不同,学生自由组合成组,互相交流设计构思。

三、布置作业

学生运用剪或画的方法设计一块“小地毯”。用旧画报、挂历、彩纸等材料来设计。

分组把设计好的“小地毯”拼成一张“大地毯”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

收拾和整理教室环境卫生

、课后拓展

让学生尝试用更多的旧材料(如:布、绳、绒线等)来设计制作“小地毯”。

教后小结:

这课学生设计的地毯五花八门,真是太好了,运用色块,线条组合成各种各样的地毯图案,作业效果很好!

见的美术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水墨画的特点;

2、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及其作品特点;

3、尝试树石的画法;

教学重点:

认识水墨画、尝试水墨画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师:(出示图片)请看张老师左手拿着的是什么?(红墨水)右手拿着的是什么?(蓝墨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什么?(墨水) 师:同学们回答得真好!我手里拿的确实是墨水,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是墨水,而是叫做水墨的一种东西。(出示图片“水墨”?)谁来猜猜“水墨”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出示图片文字描述【齐读】:(水墨一般是指水墨画,它是中国传统的绘画表现形式,它一般利用清水和墨汁来作画。相对外国画种而言,水墨画也叫做“中国画”。)

2、欣赏水墨效果视频

提问:你都看到了些什么?(鱼、鸟龙等)这些东西有什么特点?(若隐若现、变换莫测)教师小结:我们中国画里面有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叫做“写意”,它就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力求笔情墨趣,以追求画面的“神似”谋求意境)(图片出示完整叙述)

二、学习新课

师:水墨画在绘画过程中不要求太细致的刻画,要追求神似,大胆概括,大胆表现,下面我们来认识几位水墨画大师以及他们的作品

1、欣赏黄宾虹大师、陈子庄大师、张朋和李可染大师等的水墨画作品(图片出示相关大师的简介和代表作品)

观察提问:这副景物中近景是什么?中景是什么?远景又是什么?(教师板书:近景、中景、远景)

2、提问:你最喜欢哪一位大师的作品呢?为什么?

师:同学们,现在我跟大家介绍另一位国画大师,他的名字叫戴畅,请看他的简介。(出示图片和简介)

设问:看完他的简介,你最想问张老师什么问题?

3、展示认识“一平方尺”大小的宣纸。

设问:你想成为一位有名的国画家吗?你想让你的绘画作品也很值钱吗?那就认真地和张老师一起学习,享受绘画的乐趣吧!

三、学习石头和树的画法

教师利用宣纸示范石头的画法 教师巡视学生的练习情况 教师选出优秀者上台示范或给同学示范 教师点拨:无限的石头堆积即成了山! 师生观看视频《树的画法》

四、练习作业展示和小结

见的美术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猫和老鼠》 是一首充满童趣、简易通俗、节奏鲜明的儿童歌曲。我们根据小班学生思维处于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以及情感外露、不稳定的特点,在设计活动时注重游戏化、情景化,让学生表演小老鼠,感受音乐旋律,学习分辨乐曲的快慢,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乐。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乐意用动作进行表现。

2.欣赏并学唱歌曲,学习歌曲的节奏。

3.乐意做“猫和老鼠” 的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想象小老鼠的神态,指导学生注意猫叫的节奏。

活动准备

1.歌曲《猫和老鼠》录音磁带、录音机。

2.老鼠头饰学生每人一个,猫的头饰一个。

3.活动场地内摆放自制的立体的树木、花草、蘑菇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猫和老鼠》

1.教师:一天晚上,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可是这时候有一只小动物却出了家门,它是谁呢?

2.教师播放录音《猫和老鼠》,学生欣赏歌曲前半段(从开头至“出来偷米吃”。)

3.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猜一猜,是谁来了?请你们想象一下,小老鼠是怎么找米的?小老鼠找米时表情怎么样?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老鼠的神态,如瞪着小眼珠、蹑手蹑脚等。可以请学生发挥想象自由表演。

4.教师扮演猫,边播放歌曲后半段边表演歌曲。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注意猫叫的节奏。学生熟悉节奏并模仿动作“吓得老鼠赶快往回逃”。

5.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两遍。学生在学唱歌曲时可以表演自己创编的动作。

二、游戏:猫和老鼠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学生扮演小老鼠,自己找好洞藏好。小老鼠一起唱着歌,蹑手蹑脚出了洞。结果碰到教师扮演的大花猫(后面游戏可换成一位学生扮演大花猫)。当大花猫唱完“喵喵”以后再拖长了声音叫一声“喵——”小老鼠们才能开始往回逃。

2.教师播放歌曲《猫和老鼠》,和学生一起进行游戏。(游戏可进行2—3次,教师逐渐退出游戏。)

延伸活动

组织学生观看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如《猫和老鼠》等。

见的美术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通过五官宝宝的观察,从不同角度感受春天的特征。

2.能大胆、快速地画出五官及春天的景色。

3.在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1.初步了解有关春天的知识,制作有关春天的展板。

2.会唱古诗《春晓》。

物质准备:关于春天的图片、圆形的纸、(眼、鼻、耳、嘴各一份范例一份)、蜡笔、水笔。

活动过程

一、通过欣赏图片,体验春天的美。

1.幼儿边欣赏图片、照片边交流。

师:"春天快来了,小朋友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幼儿边欣赏图片、照片边交流)。

2.:"我们看到了绿色的柳条随风摆动,弯弯溪水清澈见底,朵朵鲜花芬芳灿烂,美丽的百草原景色怡人,春风吹呀吹,春天来到啦!"

二、故事导入,引出五官宝宝找春天的主题。

1.师:"可是山洞里有一只懒惰虫整天地睡大觉,从来不关心大自然的变化,这下可急坏了身上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宝宝了。因为他们听小朋友说春天特别美丽,所以他们决定离开懒惰虫,独自寻找春天。"

2.幼儿回答,教师范画。

师:"瞧!谁出来了?眼睛宝宝来到了春天的大自然,他会看到什么呢?"

3.师:"瞧!谁又出来了?耳朵宝宝来到了春天的大自然,听到了什么呢?"鸟叫声,蛙唱声,蜜蜂、小虫鸣叫声

4.师:"瞧!鼻子宝宝和嘴巴宝宝一起出来了,他们又会发现什么呢?"花的香味,风的清新泥土的芬芳

三、发挥想象,大胆画五官并添画春天景色。

1.教师巡回指导。

师:"看!桌子上有好多空白的脸,他们希望小朋友能把五官宝宝找回来,和他们一起找春天,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2.教师与幼儿一起添画背景。

师:"小朋友,在春天里会出现哪些东西呢?"(柳条、小燕子、花、小动物苏醒了……)

四、展示作品,唱古诗体验春天的美。

师:"小朋友,你能把我们画的脸和这幅春天的画组成一幅漂亮的"春韵图"吗?怎样组合?那我们来试试看吧!把你画的脸贴到你喜欢的地方。"

师:"哇!好一幅美丽的"春韵图"!春天真美啊!古时候的诗人也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古诗春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