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通过书写教案,可以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创新点和亮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每次写教案都是一个反思和改进的机会,能够帮助我们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锣和鼓音乐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锣和鼓音乐教案篇1
一、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0世纪20年代初,欧洲的新思潮层出不穷,人体学兴起,哲学、心理学也取得了新的成果。人们更关注人和人自身的发展,一种“回归自然”的思潮产生了,影响着社会,也影响着艺术的发展。在艺术领域,对人体以及相关的体操、舞蹈艺术,都在寻找着一种新的感觉;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的新音乐教育体系风靡欧洲、、、、、、这些都给了年轻的奥尔夫以很大的启示。他开始产生摸索“动作与音乐教育彼此交融和补充”的想法,想由此建立一种“新的节奏教育”。1924年成立的京特音乐舞蹈学校,既是实现这种想法的开端。奥尔夫从这儿开始了音乐教育的改革实验。
二、音乐体态律动教学概念及教学目的
1、体态律动教学概念
体态律动教学,原来是指有音乐伴奏,以身体动作做出反应,从而训练音乐的节奏感的教学方法。
2、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教学目的
a) 身心平衡发展
b) 培养敏锐的听力、注意力、反应能力
c) 发展创造力
d) 节奏感训练
e) 发展音乐感的基础教育
三、奥尔夫音乐体态律动的声势教学
1、声势概念: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奥尔夫的《学校儿童音乐教材》5卷本中采用的是被称为“古典声势”。
2、声势的基本形式与方法
基本形式4种包括:拍手、捻指、拍腿、跺脚
3、四个声部声势的记谱方法:
右手、右脚(符干朝上)
左手、左脚(符干朝下)
拍手标记只记在一行谱上,符干都是朝上。捻指、跺脚标记也是记在一行谱上,符干朝上朝下分别表示右左和脚。只有拍腿标记是记在双行谱上,分别表示左腿和右腿,符干朝上朝下分别表示右手和左手。
4、阐述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的方法
1) 节奏训练
2) 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
3) 为奏乐(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准备-拍腿练习
4) 为学习曲式结构的练习4种形式完成
5、声势节奏训练中的“节奏模仿教学”(由教学或学生拍一个节奏型,其他学生模仿)
6、体验拍手的节奏模仿谱例游戏
谱例1(四拍子)
谱例2(三拍子)
7、体验拍手、拍腿、跺脚声势谱共同进行的节奏模仿游戏
谱例一(四拍子)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脚
捻指
拍手
拍腿
跺脚
谱例二(三拍子)
8、节奏模仿教学提示
所谓节奏教学模仿,即不看谱,通过动作和声响的模仿进行的节奏训练,这是节奏教学入门的教学,不要急于进行看谱练习,这种练习最易把握节奏型的感觉和训练听觉的听辨与记忆能力
9、声势中十六宫格节奏训练
这种练习是对四拍子的节奏及拍率进行训练,对孩子的反应能力,特别是各种走向对思维方式的多向进行,也是很好的训练方法,孩子对于各种走向的可能性探
索也是创造性思维的锻炼
10、固定音型(固定节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1)、阐述固定音型定义:源于意大利文ostinato,原文为“顽固”意指一个音乐动机,或小型乐句(4-8小节)不断重复贯穿于一段音乐,甚或全曲。
(2)、了解固定音型(固定节奏)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价值
a、它可以作为一种节奏基石,从孩子最熟悉的语言、身体动作、日常生活中的音响很自然的获取
b、减少了技巧学习的难度,使多声部教学变成极简单、极方便的事,以极小的成本获得较高层次的多声部的合说、合唱、合奏的教学效果
c、形成一种非常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最接近人本身,最自然、也最体现奥尔夫教育观念
d、培养了即兴创作能力,又训练了孩子一脑多用的能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同时也使唱、动、奏于一身的综合训练成为可能。
(3)体验用声势伴奏-固定音型(提供四拍子固定音型的伴奏)游戏
谱例一(四拍子的固定音型)
11、阐述声势中为奏乐(音条乐器、键盘乐器)做准备的拍腿练习的意义
(1)介绍拍腿练习的方式:双手拍双腿、单手拍单腿(左右手交替或单手连续)、双手在腿上交叉拍打(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或双手在一条腿上交替拍打)
(2)体验拍腿练习游戏(奥尔夫.凯特曼编写)
四、奥尔夫音乐中的身体动作教学
1、逐一阐述奥尔夫音乐教学中的身体动作教学主要内容
a、节奏训练
b、身体与动作认知
c、空间运动
d、即兴创作
e、群体关系训练
f、空间时间距离感的训练
g、听力训练
2、身体与动作的认知游戏
游戏名称:《熟悉身体部位的游戏》
游戏目的:
a、培养反应能力,创造能力
b、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如何与他人默契配合
c、对身体部位的认知,活跃课堂气氛
游戏准备:鼓
游戏过程:
a、教师击鼓,学生跟着鼓点走,随着音量速度变化动作也要做出反应。 b、接下来听教师的鼓点,鼓停时按口令要求身体某部位做动作。
c、自由组合(两人或三人一组)按教师口令用身体,某部位组成一个造型。如“头碰头”“膝对背”“脚对肩”造型要美,要有特点。
d、老师小节。
3、即兴创作游戏
游戏名称:《用身体摆图形》
游戏目的:通过用身体姿势创造(形成)各种图形,培养群体协作能力。 游戏过程:
a、用自己的身体(站立或躺卧)写阿拉伯数字1-9.
b、用自己身体摆出图形(适于学成人)
c、教师出示图形卡片,全班分几组各组自组的图形,一起商议怎样用身体合作摆出图形,其他组做出评价。
4、群体关系训练
游戏名称:《照镜子》
游戏目的:领头与跟随的体验,培养对群体的适应能力,以及对群体内部自己的行为的责任感。
游戏过程:
a、两人为一组,甲当照镜子的人,乙当镜子。
b、甲对着镜子做各种动作、姿势,乙要跟着模仿甲的动作,然后交换角色。
5、一颗豌豆(创造性形体律动)
(1)教师用吉它弹奏一首温柔的摇篮曲,让幼儿想象自己是一颗圆圆的小小的豌豆种子,正静静躺在泥土中睡觉。
(2)教师边用吉他弹奏一首轻快优美的舞曲,边用语言暗示幼儿想象:下小雨了,小豌豆醒了,喝下了甜甜的雨水;小豌豆慢慢地发芽、长叶、伸展枝蔓;叶蔓爬上了豆架,在微风、细雨、阳光中越长越粗壮,越长越茂盛;新开出的花朵和蜜蜂、蝴蝶一起跳舞;胖鼓鼓的豆荚长出来了,越来越多,终于把豆架压倒了;最后,许许多多的新豌豆一颗颗地从开裂的豆荚中滚出来、、、、、、
(3)教师弹奏起一首温柔的摇篮曲,并用温柔的语调说:下雪了,小豌豆们盖着暖和的雪被子,做着甜甜的梦,等待着下一个春天、、、、、、
(整个活动中,教师怎么说,幼儿就自由地按教师的暗示去怎么想、怎么做) 分析:对于正式的舞蹈练习来说,这仅是一个准备性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将全身的肌肉、关节都活动开。但这个活动,充满了浪漫的艺术气息,充满了天真的体验和主动的表达。因此,它完全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十分独立、完整的创造性形体律动教学活动。另外,教师即兴弹奏的音乐,简单而富于表现力,为幼儿的想象和表现,提供了一个充满美和激情的背景。
锣和鼓音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型×× × ×× × ×× ×× ×× ×。
2、体验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节奏的欢快。
3、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4、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难点:用富有节奏感及弹性的声音表演念白部分
2、重点:练习数高楼节奏型×× ×(一层楼) ×× × (二层楼)×× (三层)××(四层) ××(五层) ×楼,×× ×(六层楼) ×× × (七层楼)×× (八层)××(九层) ××(十层) ×楼并合着音乐用拳头叠成高楼。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图片,铃鼓,钢琴,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我拍你听:教师拍节奏型三遍,请小朋友模仿并鼓励。
2、发声练习:断奏练习,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3、复习上周所学歌曲。
二、学习歌词
1、谈话导入课题: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你有没有去数一数哪幢楼房有几层?谁来做一做数高楼的动作?(抬头)你数过最高几层楼?
2、介绍歌曲,并请幼儿欣赏歌曲音乐,引导幼儿说出这首歌曲和往常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全在云里头”什么意思?“答数”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了解歌词意思。
3、教师出示图片,按歌词顺序指图并模仿动作,有节奏地说出歌词,对念白部分老师先用铃鼓边拍边唱一遍,让孩子体会歌词的韵律和节奏,并在让孩子跟读前说明念白的唱法,跟唱一遍后,老师可只做动作让孩子试着说出歌词。
三、学唱歌曲
1、请幼儿有节奏地跟读两遍歌词,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朗诵,在数高楼(一层楼……)部分请幼儿有节奏地边拍手边说出歌词,还可老师拍手幼儿说歌词或男生拍手女生说歌词。
2、老师弹唱音乐,让幼儿跟唱二遍,在数高楼节奏时,老师弹135柱式合弦音节奏型,幼儿拍手唱歌词。
3、完整学唱歌曲。
4、请幼儿边唱边表演,老师在念白部分拍节奏,歌曲部分弹音乐,可适当放慢节奏。
四,学玩游戏“数高楼”
分组游戏:5人一组,念白部分,幼儿边表演边唱(弟弟妹妹手拉手--左右手食指分别伸出后拉勾勾,站在路边数高楼--脚往前一步并伸手做数的动作,一二三四五六--伸手指,幢幢楼房高又大--用手比又高又大,一直伸进云里头--根据歌词伸手指向天空)。歌词部分同上(依词动作),到“全在云里头”时,幼儿围成一个圈,在念高楼(一层楼……)时幼儿合着音乐依次由低到高建楼,“全在云里头”时散开并打开手臂拉手上举。
五、结束部分
1、学习歌表演。
2、师:今天的游戏好玩吗?以后我们有时间再和好朋友玩数楼房的游戏好不好?
六、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表演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活动总结
?数高楼》是一首有情境性、韵律性的歌曲,歌词简单,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且适合幼儿创编动作,“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在念白部分,孩子根据动作能快速记住歌词,但是唱出来的像背书一样,有节奏却没有韵律,声音拖沓,没有动感,我引导小朋友们用练声时的那种断开的有弹性的声音去唱,有些进步,还是不够有动感,
最后发现是小朋友们的表现力不够,念白部分要表现出无乐而动的韵律感是比较难的,而且这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练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学习,并通过团体的游戏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及对音乐活动的热爱。
锣和鼓音乐教案篇3
设计意图:小班孩子年龄小,但都对歌表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自己创编动作就显的相对较弱,所以为了让孩子加强这一方面的能力,特准备了此次活动。
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2〉难点;初步尝试学习创编贴近孩子生活活动的舞蹈动作。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积级参加音乐舞蹈,在舞蹈中获得快乐的情绪体验。
2,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创编,体验创编的乐趣。
活动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空沐浴露瓶,毛巾,脸盆。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场
二,练声,复习歌曲
三,教师以哑剧表演的行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1〉师:小朋友,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段表演,大家猜猜看,老师在干什么,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教师表演,突出洗澡的动作。
3〉请幼儿回答问题:你们是怎么洗澡的,并让个别幼儿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四,教师请幼儿认真倾听歌曲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
1〉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歌吗?好听吗?
五,教师请幼儿创编动作,并引导幼儿美化动作。
1,师:小朋友都觉的这一首歌这么好听,那谁来想一想可以加上些什么好看的动作
六教师完整的表演舞蹈。并加上之前幼儿创编的动作。
1〉师:小朋友今天都这么乖,那么老师也想到一些好看的动作,小朋友们想不想看啊?
2〉教师表演“洗澡歌”
3〉师“好看吗,你们想不想也来跳,那今天我们就来跳这段舞蹈吧
七,教师喊节奏放慢速度教幼儿基本动作。
1.师:小朋友们大家找一个舒服的位置站好来,认真的和老师学动作,老师看看哪个小朋友最棒。
八,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完整的做舞蹈动作。
1.师:小朋友学的真棒,我们现在就听这音乐一起跳起来吧
九,复习歌曲“蚂蚁”
十,律动出场。
师: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真能干,这么快就把动作学会了,现在我们最后在来一遍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将幼儿的情叙带动了起来,因此使整节课幼儿激积性很大,都有强烈的.对歌曲的创编的欲望,在活动过程中,幼儿能主动,激积的配合老师,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次活动有效的促进了幼儿的自主思维及肢体语言表答能力。但创编动作对于这些从没有接触此活动的幼儿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没办法让全体幼儿充份的得到发挥,教师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引导幼儿去发挥他们自身浅在的创编能力。
一.师生一起随音乐律动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音乐:大钟小钟)
二.歌曲学习
1.谈话法:让生谈谈自己家里的成员,描绘一下爷爷奶奶的样子、在家怎样帮助他们等,引出歌词并展示出来。
2.师生一起有节奏的念歌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词,并用动作来体现其内容。
3.观看屏幕上的孩子是怎样做一个好娃娃的。(熟悉歌词并开始接触歌曲旋律)
4.听唱法学习歌曲。(听歌2次,小声哼唱1次,为了解决歌曲中的难点:“尊敬老人有礼貌呀”那一句或学生不会唱的其他地方,可以先叫同学自己说,然后请会唱的同学起来教唱。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5.有感情的唱歌。
三.表演拓展
1.引导生可以自由发挥,除了歌词中的人物爷爷奶奶以外,还可以是爸爸妈妈,除了送水,让座以外,还可以是扫地,切水果等,从而引导学生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进行歌词的创编,如:“爸爸工作忙呀,工呀工作忙,我帮爸爸切水果呀,切呀切水果”。
2.生生互评,师总评。
3.学生自己找小伙伴分角色表演,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突出“家”的氛围。关键在于能随音乐完整的完成彝族表演活动,有角色,有内容,有道具等。
感悟及建议:
思考一:脉络清晰,谈话式导入建立了良好师生关系,本堂课脉络清晰。以亲切的谈话式开场,我认为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一下子把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学生带入了主题:在家要做好娃娃,怎样做好娃娃。同时,抓住了低年级孩子模仿能力强的特点,让学生说完就模仿屏幕上的孩子,在模仿时学生已经能随节奏念歌词了,这样即起到了引导作用,有为歌曲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思考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心理咨询师成绩查询学习并拓展在表演的时候,引导学生除了歌词内容外,还加入了自己的内容,这样摆脱了让声被动接受的学习习惯,使之边为了自主式,探究式,创造式学习,这样,学生的想象空间更大了。
当学生把歌词创编成:“爷爷年纪大呀,总是爱睡觉,我给爷爷被子盖呀,爷爷笑哈哈,姑姑爱跳舞呀,总是爱跳舞,我给姑姑端水喝呀,姑姑笑哈哈。。”我感受到了新教材以及新观念带来的快乐。
锣和鼓音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孩子们回味妈妈的爱,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培养爱妈妈的情感。
2、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3、能准确唱好带有休止的节奏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学会演唱歌曲《大树妈妈》,并通过唱、演表现出对妈妈的无限深情。
2、 难点:正确唱好后八分休止,做到音断气不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讲故事,创设意境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大树妈妈》的故事:从前,有一棵大树,个子长得好高,每天都举着茂盛的叶子为小花、小草们遮风挡雨,大家都叫他大树妈妈。有一天,一只迷路的小鸟找不到妈妈了,他疲倦地停在大树妈妈的手臂上,急得呜呜地哭。大树妈妈说:“别哭,别哭,孩子,我就是你的妈妈!”大树妈妈用树叶做成了一个温暖的摇篮,随着风儿摇呀摇,在大树妈妈的怀抱里,小鸟甜甜地进入了梦乡!听,大树妈妈微笑着为小鸟唱起了摇篮曲,多么温柔、多么好听。小鸟幸福的笑了。
2、倾听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谁知道要唱表现妈妈的爱这样的歌曲应该用什么样的感觉来唱?
生:抒情优美
师:老师知道孩子们对妈妈有深厚的爱,那么谁能告诉我你为什么这样深情?妈妈为你做了什么?
生:做饭 很辛苦照顾我……
师:让我们一起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我的好妈妈》
师:我们的妈妈给了我们无私的爱,动物妈妈们也给了自己的宝宝无私的爱,今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大树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吗?
师:请听一首童话歌曲《大树妈妈》,出示课题:《大树妈妈》
二、寓教于乐
(一)学唱歌曲
1、有感情的范唱歌曲“大树妈妈”
2、学唱歌曲
(1)播放多媒体
a、听第一段歌词,想一想:大树妈妈是怎样哄小鸟睡觉的?
b、 跟教师朗读第一段歌词,边读边用动作表演
c、 听第二段歌词,想一想:大树妈妈是怎么保护小鸟的?
d、 跟教师朗读第二段歌词,边读边用动作表演。
(2) 随着音乐的旋律哼唱
a、师弹旋律,生模唱歌词
b、解决重难点:
注意休止 :个儿高的“个”、摇呀摇的“摇”要唱得短。
注意切分音:拖着那摇篮的“着”要唱长。
c、完整跟老师的琴演唱
师:大树妈妈轻柔的唱这歌,小鸟们睡着了,那我们应该怎样唱这首歌??
学生跟琴用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创造表现
师:我们通过学习歌曲知道了大树是小鸟的妈妈,那么你知道白云的妈妈是谁?
生:蓝天
师:小鸟们的妈妈是谁?小种子的妈妈是谁?小鱼的妈妈是谁?
生:树林 大地海洋
师:那么这些植物、动物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大自然
师:那我们的爸爸妈妈 老师 和你们共同的妈妈是谁?
生:祖国
师: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那假如你是白云你的妈妈是蓝天;假如你是小种子你的妈妈是大地;假如你是小鱼你的妈妈是海洋,那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
生:妈妈辛苦了我很感谢妈妈 谢谢妈妈 妈妈我爱你
师:我们的妈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希望今天同学们回到家以后能够亲切的对自己的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你们愿意吗?
四 课堂小结
师:我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家,我们的家非常美丽,我们共同的妈妈是祖国,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景色宜人, 那么你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你想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什么? (播放多媒体 祖国大好河山美景)
生:祖国我爱你我们爱祖国
师:让我们一起大声对我们共同的妈妈说一声:“我们爱祖国 我们爱妈妈”
锣和鼓音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利用动作表演的形式增加游戏趣味性,培养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
2.鼓励大胆表现音乐的能力,锻炼幼儿对乐句韵律的感觉,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过程:
1.激趣
间段曲锻炼幼儿根据音乐表现创造动作的能力。
2.指导认知
①欣赏乐句游走的音乐听音乐有什么感觉?像是在干什么?
②再次欣赏音乐,并尝试随音乐做各种身体动作。
听音乐大家想做哪些动作?幼儿自由创造回答?我们每个乐句用一个动作来表演一下!
③随音乐游戏,表现乐句的特点(集体、分组)
滚球
分组表现乐句
要求:幼儿按照乐句来表现动作。
3、复习巩固
教师与幼儿起立动起来做游走的游戏:
“请大家想出不一样的好看的动作,来当小模特,大家每个乐句学习一个小模特。”
先有老师做游走的学习对象请幼儿尝试做游走示范对象
4、迁移运用
用水族馆的的音乐,请幼儿模仿海底小动物:游戏《海底游走》
5、扩展放松各种各样的走每人一个乐句〈过桥〉游戏,巩固幼儿对乐句变化的理解,培养幼儿创造想象能力,要求:每人用一个乐句从小桥上走过来每人想出不同的动作才能走过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