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预先起草的文字材料,教师写教案时,一定都有着较强的能力,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漂亮词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漂亮词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糖果是小班孩子们日常生活中,最感兴趣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食物之一。糖果有许多造型和包装,色彩丰富,味道不同,质地也有所不同,这也是为什么小小的糖果能够如此吸引孩子们目光的原因之一。每当聊起糖果,孩子们总是滔滔不绝、意犹未尽。根据这点,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漂亮的糖果》,目的是:在班里搞一次糖果大聚会,让孩子们进行一次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
2、能够大胆地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让幼儿感知糖果的特征;
难点是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糖果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洗净小手;
2、各式糖果放于一个果盘内,若干个一次性纸盘和小筐子(放置若干块湿手帕);
3、布置糖果超市(准备“糖果超市”字样和几盘特殊的糖果)。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方式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些漂亮的糖果,它们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你们高兴不高兴呀?
幼:高兴!
师:每块糖果身上都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现在请小朋友每人拿一块自己喜欢的糖果,仔细看一看,它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上面都有什么图案。(分发糖果,幼儿自由选择糖果)
二、探索糖的特征
1、看包装
师:你的糖果穿了一件什么颜色的衣服,上面有什么图案?
幼:我的糖果穿了一件红色的衣服,上面有几只可爱的小兔子。
幼:我的糖果穿了一件白色的衣服,上面有几只可爱的小猴子。
……
2、摸质地
师:请你轻轻地摸一下你的糖果,告诉我,你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幼:我的糖果是软软的,像棉花一样!
幼:我的糖果是硬硬的,像石头一样!
3、剥糖果
师:教室里真闷热,我们一起帮糖果把衣服脱下来,好不好?
4、看形状、颜色
师:你的糖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
幼:我的糖果是圆形的。
幼:我的糖果是红红的、方方的。
……
5、闻气味
师:每个糖果身上都有不同的气味,小朋友们仔细闻一闻,你的糖果身上有什么气味呢?
幼:我的糖果是桃子味的。
幼:我的糖果是苹果味的。
……
6、尝味道
师:请小朋友们用舌头尝一尝你的糖果是什么味道的?
幼:我的糖果是凉凉的`,像薄荷的味道。
幼:我的糖果是甜甜的。
……
7、师小结:今天,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漂亮的糖果,我们都知道了糖果的衣服是五颜六色的,糖果有圆圆的、方方的、长长的、扁扁的,摸上去有的硬、有的软,它们身上都有不同的气味,尝起来有的甜,有的酸。
8、创编儿歌
(1)老师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糖果糖果真漂亮,有的圆,有的方,有的弯弯像小船;
糖果糖果真漂亮,有的甜,有的酸,小朋友们都喜欢。
(2)师生复述儿歌内容。
三、逛糖果超市,品尝几种特殊的糖果。
1、在我们的糖果超市里,有几种很特别的糖果,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想)
2、逛“糖果超市”,品尝特殊的糖果,互相交流吃糖果后的感受。
四、结束
师:小朋友们这么喜欢这些糖果,糖果吃多了好不好,为什么?
幼:糖吃多了牙齿会蛀掉的,还疼呢。
师:对,我们要从小保护牙齿,可不能多吃糖。尤其注意在睡觉之前,更不能多吃糖,平时吃过糖后要及时漱口。现在我们一起去漱口吧!
教学反思
喜欢糖果是每个幼儿的共性,而这一活动,正是在幼儿最感兴趣的基础上开展的。原本在设计这一活动时,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糖果的特征,并能够乐于和同伴、教师进行交流。但在实际活动中,发现幼儿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设想。孩子们能用丰富的语言来表达对糖果的各种认知。
在教学中,孩子们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大多数幼儿达到了学习目标,但也有个别幼儿不乐意、不主动回答问题,不能够与同伴、教师进行交流。我在活动中仔细观察了每一位孩子的表现,发现问题后,及时给予鼓励和个别指导。整个活动因为是根据幼儿的兴趣,从生活中选择了幼儿熟悉的内容,所以孩子们兴趣较浓,在活动中也显得比较主动、积极。在品尝糖果这一环节中,如何让幼儿品尝是争论的焦点:一是用舌尖品尝一下,不影响下一个创编儿歌的教学;二是把糖果放入嘴里,等待孩子把糖全部吃完,这需要很长时间。反复思考后,我采用了第一种方案,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活动中,老师和幼儿的关系是平等的,整个活动氛围是轻松的、快乐的。
漂亮词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了、子、门、月4个字。认识2个笔画横钩、竖钩和4个偏旁广、户、穴、尸。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到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最漂亮的房子是小学堂。
?教学的重点】学习生字词,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小学生喜悦的心情。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和图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
认识“广、穴”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演示课件,整体感知
1、谈话揭趣,今天我们一起到农村去看一看,欣赏那里的美丽景色。(出示农村风景图片)
2、生自由发言,说说看到的风景。
3、师边演示课件,边叙述:勤劳的农民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造起了房子,你们看──(诗歌内容)
4、数数有多少座房子,哪座房子最漂亮?
5、你能不能像老师那样来夸夸这些房子?一句、两句都行。
6、生看课件夸夸这些新房子。
7、出示课题,指导读准字音哪、座、房以及轻声字漂亮。
二、自由朗读,读通课文
1、自读课文。学生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要学的生字用横线划出来,多读几遍,记住字音。
2、把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词语,句子读给大家听,请小朋友来评一评。相机指导读准拼音。其中三拼音节:9个,轻声音节:4个。
3、出示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去掉拼音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男女生比赛读。
开展小组擂台赛读含有生字的词语。
三、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最喜欢哪一句话并做上记号。
2、朗读交流: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
⑴第一句
①方法a、学生说理由,教师相机演示课件,让词组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与事物相联系,帮助学生认识事物。
②方法b、学生说理由后,教师请他们在课文插图上图词对应连线。
换词读诗句,通过比较初步体会叠词的用法。(如果不重叠,你读了有什么感觉?)
③指导朗读:这么美丽宽敞的房子,谁能用朗读来夸夸他?
⑵第二句。
①生说理由后,请他们在插图上指出房前、屋后的位置,
②说房子周围的环境美吗?美在哪里?花果香、树成行图词对应连线。
③师生想象朗读。
⑶第三、四句。
①在小朋友眼中,那座房子最漂亮?(请学生用诗句回答)
②为什么我们的小学堂会最漂亮呢?
③指导朗读第三四句(通过指名分别读三四句,引导学生比较、评价、领悟问句和答句的读法。)
3、有感情地读好诗歌。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
四、书写生字
1、认读生字了、子、门、月说说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生字?
2、分析字形,记住新笔画:横钩、竖钩,并用比较法区别了、子;用说笔顺法记忆门、月。
3、指导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展评。
漂亮词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两个笔画“横钩、弯钩”和“广字头、穴宝盖”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农村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总第69课时)
一、看图导入,感受新农村的美景
看课文插图,先说说你对这个小村庄的感觉?(美)
再说说“美”在哪儿?最美的是哪座房子?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读准生字“哪”是鼻音;“座”是平舌音;“房子”要读轻声;“漂亮”也要读轻声。)
识记课文题目中的五个生字:在课文题目就有五个生字,你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引导学生讨论识记的办法:教师指导用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每个字音,读通每个句子。(先自己读三遍,再同桌抽读,检查字音的准确。)
2、把画出的生字多读几遍,想一想哪些易读错,准备提醒大家。
3、检查学生自读生字的情况。并让学生说说哪些易读错,练习多读几遍。(“青”、“窗”、“们”单独读读一声,在词语中读轻声,如“我们、你们、它们”)
4、讨论汇报怎么记住生字。(学生讨论后汇报,教师指导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等。)
5、同桌互相用卡片抽读。
6、全班抽读。
7、回到文中读生字,同时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分句读。教学生认识“句”,数一数共有几句话。)
三、朗读课文,感悟课文的语言美
1、学生读课文,可在喜爱的句子或词语上做个记号,多读几遍。
2、汇报: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或词语。同时教师指导朗读。
(如:“青青的瓦,白白的墙”从颜色上赞美房子非常漂亮;“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从结构上赞美房子宽敞明亮;“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赞美新房周围有花有树,环境优美。)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指导学生朗读。读出对新房的赞美之情。
在读“一座房,两座房”“三座房,四座房”中让学生想象成是一群天真活泼的孩子在数新房,数啊数,新房真多!使学生感受到农村变化很大,农民盖了许多新房。
从最后的一问一答中懂得政府关心小朋友,所以把小学校盖得很漂亮。同时指导学生读出对美丽学校的自豪感,同时读出设问句的语气。
3、让学生用自己喜爱的形式来朗读诗歌。(提示学生可以自己读,可以找同桌一起读,可以找老师一起读,可以小组接力读,自己创编动作等)
四、抽读生字加以巩固。
第二课时(总第70课时)
一、指导背诵全文
1、让学生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做动作。
2、师生对读,师范读第一、四、七行。
3、分小组比赛背诵。
二、多种方法,巩固识字
1、出示一类生字和二类生字,让学生小声认读。
2、抽生认读文中的词语。
3、说说自己在哪些地方见过这些生字。你能给这些生字找哪些朋友?
4、练习:下列句子你会读吗?(在具体语境中识字)
哪座房子是你家的?
我们学校的房子真漂亮啊!
屋子前面的花真香啊!
那窗子真大啊!
你家屋子后面有果树吗?
三、写字指导
1、学写“了”,认识“横钩”“弯钩”两个笔画
学生观察书上范例,说说“了”字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认识两个新笔画。
再观察并说说哪个笔画在什么位置。然后再看老师范写。
闭上眼用田字格想一想,然后自己练习写好一个后,(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写,写完后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再练习写好两个。
2、用同样的方法学写“子、门、月”
比较“了”和“子”
3、展示优秀作业。
四、学习词语搭配
1、出示“读读说说”中的词语,鼓励学生说这类形式的词语。
2、再鼓励学生给这些词语找个朋友搭配起来。(如:弯弯的月儿,红红的脸蛋儿)
五、拓展活动:画一画、夸一夸我们的学校。
板书设计:
4 哪座房子最漂亮
青青的瓦 白白的墙 宽宽的门 大大的窗
房前 屋后
漂亮词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丙烯颜料在透明伞上绘画,体验实物创作的乐趣。
2、能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作品,感受集体创作的乐趣。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衣服和画面的干净整洁。
活动准备
1、根据幼儿人数准备透明伞(3至4人一把)。
2、将丙烯颜料放入一次性纸杯中,纸杯数量比班级人数稍多,每个杯子投放一支排笔。(幼儿无需洗笔,只需要更换纸杯就可以达到换色的目的。)
3、画好的透明伞一把。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
通过展示画好的透明伞引出活动主题“美丽的花伞”,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介绍丙烯颜料
师:丙烯颜料是小朋友们接触的新颜料,这种颜料颜色非常饱满、鲜艳,适合在多种材料上进行绘画(如塑料、玻璃、木板等),画过的地方很快就会变干,而且不褪色、不干裂。因为不容易清洗,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尽量不要将颜料弄在衣服或地板上。如不小心弄脏,要及时用湿毛巾擦拭干净。
三、教师示范
1、将伞倒置在地板上。
2、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一种颜色,用排笔蘸取适量的颜料,直接在塑料伞上绘画。
3、用完一种颜色后,将杯子和排笔一同放回到摆放颜料的桌子上,再选择其他的颜色继续绘画。
四、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集体创作。小组成员共同画一把伞的时候 ,可以商讨以同一种形式或同一个主题进行创作。
2、引导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将线条和色块结合起来;提示幼儿用色块来表现形,可以使作品色彩更加鲜艳,更富有表现力。
五、展示分享
将作品悬挂在教室进行展示,共同分享操作过程中的感受。
漂亮词教案篇5
一、教学要求
1学会7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会认9个字。
3正确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现在农村的住房很漂亮,小学校格外漂亮。
二、教材说明
本课是一篇韵文,讲的是农村房屋建设的新貌。农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非常重视教育,把村子里的小学建设得最漂亮。全文八行,四句,第三句是问句,第四句是答句。插图反映了课文内容,可供学生观察,帮助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收听广播、看电视或访问附近的农村,了解农村的变化。
准备本课的生字词语卡片、挂图及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重点指导读准生字“青、前、香”和要求会认的字“哪、座、房、最、亮、窗”的音。“亮”单念时读liàng(四声),在“漂亮”这个词语中读liang(轻声)。
随生字“花”的学习,认识偏旁“艹”(草字头)。
让学生借助学过的笔画、偏旁记忆字形,培养识字能力。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青”的下面是“月”,“月”字做底时第一笔撇变竖;“花”字“艹”中间的两竖不要写得太直,下面要略向中间收拢一点;“果”字中间的一竖没有钩;“香”上面的“禾”字,竖要写得短一点。
写字要在课内进行。教师要巡回辅导,纠正不正确的执笔、写字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三)朗读、背诵指导
本课语言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可让学生先自己试着读,启发学生边读边想象,还可同座互读互听,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范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好问句,读出赞美新房的喜悦、自豪的心情。
通过反复朗读,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背诵在课内进行。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意在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生字词,可让学生先填空,再把短语读一读。学生所填的内容,可以不是本课所学的字词,只要正确就行。
(五)扩展活动
参观附近农村的房子,访问当地的农民,把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在班会上说一说。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