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春教案5篇

时间:2023-01-26 作者:couple 备课教案

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准备好自己的教学教案,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注意逻辑思路清晰,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七年级语文春教案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5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① 培养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② 理清故事情节。

③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像的能力。

④ 了解本文语言描写的精妙,深刻把握作品深刻的思想意义。

⑤ 联系现实生活,体验反思,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

① 联想和想像。

② 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思想。

③ 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熟悉课文。

老师: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理清故事情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不过,我想提醒大家注意:学习本文,要学会多角度、多侧面的地学习,去分析。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余学生边听边猜想。到了一个新情节的开头,不要急于往下读,可以先把书合上,自己先试着想像,看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是否有差别。(肯定会有不同的想像,可让这些学生谈谈自己的想像内容,老师可及时给予鼓励。)

② 播放本课录音。教师可指导学生边听边圈点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或与其他学习伙伴解决。

③ 指导学生在书上画出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句子或段落,以便帮助理解文章线索,进行深入思考。

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爱??织??看??穿??揭??议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展开情节,让不同身份的人在这场骗局中登场,充分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征。

3、角色朗读,读出各个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4、布置作业:

① 写生字,理解词义。

② 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篇2

?知识与能力】

1.自读课文,预习字词; 2.感知内容,理解关键句;

3.反复诵读本文,体会作者文章感情。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速读,了解“太空一日”所经历的惊险与挑战;(重点) 2.品味文章语言,把握人物感情。(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我国宇航员的优秀素质,学习我国宇航员的崇高精神。(重点) 导语设计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中国历的第一艘 载人太空船“神州五号”成功发射升空,这标志着中国正式加入了航天大国的行列。作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中国人,38岁的杨利伟成为第431位进入太空的地球人。这一天,多少炎黄子孙翘首以盼!大家可曾知道,这是一次充满挑战和惊险的太空之旅,下面就让我们随航天英雄杨利伟一道重温那令人既兴奋又紧张的天空一日。 学习过程

板书设计

太 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火箭发射

我看到了什么 严谨

空 在太空中 科学 一 神秘的敲击声 日 归途如此惊心动魄——飞船返回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

1.本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安排学生提前预习,这样有助于深入文本,理解文意。

2. 文章通俗易懂,但有必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其所蕴藏的思想感情。

3. 适当的图片、视频展示,有助于理解文章,拓展课程资源。

不足之处:

1.学生在课堂中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由于时间关系,忽视了他们对有关太空问题的解答。

2.课堂过于死板,还应该放手让学生来提问。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篇3

【教学重点】: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可通过朗读来揣摩领会人物形象,让学生进行讨论来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读过《三国演义》吗?话说三国鼎立之时,吴王孙权雄霸一方。其手下有员名将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可他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课文学习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全文几个人物?几次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

4、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5、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6、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7、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

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分角色朗读)

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

表现出孙权的善劝。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斑然可见。

2、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难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3、吕蒙在孙权的再三劝说下,开始读书学习,并取得良好的读书效果。文中有两个成语突出表现了吕蒙进步之大,请大家找出。

生: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幻灯演示)

六、拓展延伸

师:古今中外,许多仁人志士都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谁能说一些有关读书的名言警句吗?

七、课堂小结

八、背诵课文。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篇4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充分预习了这篇课文,你们预习的怎么样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展示一下。

二、小组准备:

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把分配给你们的任务准备一下,练一练,3到5分钟的时间,一会展示给大家。

三、小组展示:

1、教师评价各组6号听写生词情况。

2、同学们,通过预习,你觉着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怎么样,从课文中哪里看出?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有关语句,谈一谈你们的认识和感悟。

一组同学感情朗读1自然段,谈对万里长城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二组同学感情朗读2自然段,谈对京杭大运河的认识及自己的感受。本组其他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感受。其他组的同学评价或建议或纠正或指出缺点或比读。

3、这是课文中介绍的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谁能结合你课下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万里长城和京杭大运河的了解。

三组同学介绍的万里长城。

四组同学介绍京杭大运河。

4、我们的祖先创造了如此伟大的工程,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自豪啊!谁能通过朗读把你的自豪感表达出来?

五组同学感情朗读。

六组同学比赛感情朗读。

5、同学们读得很有感情,如果能够感情背诵就更好了。

七组感情背诵。

八组展示第一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九组展示第二节的默写。(先背诵,后检查写的对错)

十组展示观察课文中万里长城或者京杭大运河图片,写的一段话。

十一组展示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其他人间奇迹。

十二组展示自己搜集到的诗歌。(课前板书,展示时自己读后再组织大家读)

四、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长城与运河。其实我们的祖先创造的人间奇迹那真是举不胜举。我们的祖先太伟大了。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多么的自豪!让我们再来一起自豪的背诵一下这首诗。下课!

七年级语文春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