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在上课之前都会准备好自己的教学教案,热门的教案是我们课堂的重要神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课堂的节奏,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触摸春天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触摸春天的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会写“波、浪”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天的喜爱,能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学生自画的秋天的图画。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等描写秋天的优美词语,今天我们就到田野、果园去欣赏秋天美丽的风光。
(直观感知:播放秋天音乐风光片。)
2、引导回顾、表达:
欣赏了秋天的风光,你想说什么?
3、总结学生感想,导入:
⑴ 秋天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出示课题并朗读。)
⑵ 猜字谜识“图”字:
一个大镜框,冬天里面藏。
二、初读感悟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
2、开火车,一人读一句,注意正音。
3、各人画出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反复朗读,再读给小组的伙伴听,请小组成员评价。
4、朗读展示:
选你最喜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的同学如果觉得他读得准确优美,可模仿他的语气读一遍。
5、师引读课文,感知全篇: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野……梨树……苹果……稻海……高梁……谁使秋天这样美丽……
6、用多种形式朗读课后练习中的四句话,要读出感情:
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来读,并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挑战读,看谁读得美。可个人读,也可集体读,不断挑战已读者,最后胜利者为朗读冠军。
三、识字教学
1、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用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同桌互相检查读。
3、拿出字卡,小组自学下列生字:
笼、浪、粱、燃、勤、劳。
重点是读准音,记住形。
4、采用自由问答方式交流识字经验。
5、总结识字方法,用自编的儿歌帮学生记字形:
梨树是木,灯笼有竹。
波浪是水,高粱为米。
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四、玩字卡游戏
1、师随意说字音,生按老师所读顺序用字卡搭一座拱桥。
2、小组合作,玩字卡组词接龙游戏。
3、抽字读句:
小组成员轮流抽字,抽到后随即读出课文中带有这个字的句子。
五、课后活动
1、刚才我们看的、读的都是别人的作品,课后我们自己动手,创作一幅秋天的图画,再给图画配上一句优美的话或一首优美的小诗,准备搞一个歌颂秋天的诗画展。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⑴ 画画组:
画秋天。
⑵ 写作组:
写秋天。
⑶ 表演组:
演秋天。
⑷ 歌唱组:
唱秋天。
第二课时
一、激情导入,再读课文
1、同学们,我们随着乐曲再读一读课文,让秋天的图画再次展现在我们眼前!
配乐,师引读:
教师领──“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学生跟──“山野就是……”。
教师领──“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学生跟──“看,蓝天上的大雁……”。
2、配乐,全班齐读:
课件分别演示出下列画面:
梨树、苹果、稻海、高粱、大雁。
生看图找句练朗读,师借图指导,直到背诵。
3、看课件“秋天风光图”自由轻声背诵。
4、开火车,一人背一句,熟练者奖一个秋天的礼物。
(梨、苹果、稻子、高梁、大雁等图片。)
二、复习词语
1、看画面(课件演示)找相应词卡,并让小老师带大家读:
图画、梨树、灯笼、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2、将词卡贴在黑板上,组织学生分组赛读、开火车读、计时抢读。
3、和同桌一起,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并将词语卡片准确地摆在相应的地方。
三、指导写字
1、字形分析、范写:
波、浪:都有三点水,都是左窄右宽的字。
灯、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灯”字的火字旁“撩”变为“点”;
“作”字右边注意上面一横长,下面两横稍短。
字、苹:上下结构,上短下长。
丽:上面是一长横,不是两个短横。
劳:要与“旁”区分字形,可这样记:
用“力”背起一捆“草”,不在“旁”边看热闹。
2、学生先书空,再描一个,写一个。
3、利用实物投影仪进行写字展示、评价。
四、拓展活动
1、合作交流:
学生拿出各自创作的秋天的诗歌和图画,小组交流、欣赏。
2、各组选派代表上台展示、介绍自己的作品。
3、推荐有关秋天的读物课后阅读。
第三课时
1、组织一次秋天的诗歌(故事)演讲会,交流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秋天的礼物。可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像画秋天,也可以用落叶做书签,还可以用金黄的玉米粒粘一个“丰”字……
触摸春天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读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盲童安静神奇的灵性,激发她热爱生活、创造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4、涵咏品味课文语言,感受课文的美。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板书春天,把这个词读一读,读了这个词,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2、再看老师板书:在春天前面加上触摸一词。
什么叫触摸,就是碰一碰,摸一摸。把课题读一读,读得美一点。
3、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谁触摸春天?怎样触摸春天?用什么触摸春天?)
二、初读
1、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你们刚才提的问题来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大家读得很用心,很投入,下面老师就请同学起来读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句句通顺。
3、指名读课文。
4、相机出示文中一词流畅,比较体会它的含义。
三、研读
1、课文中是谁触摸春天呢?(板书:安静)
2、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用什么来触摸春天的呢?现在请你们拿出笔来,把课文中描写安静触摸春天的句子找出来,划下来,然后轻声地读一读。
3、交流:
⑴ 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流连什么意思?整天流连说明触摸春天的时间长。
⑵ 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来。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
读一读,看看安静用什么来触摸春天?(板书:用手 用鼻)
再读一读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她的触觉很敏锐,对这些花很熟悉。)
⑶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读读句子,我看到了一个什么奇迹?哪个词也充分表示这是一个奇迹?(竟然)竟然是表示什么意思呢?(指意料之外。)这在安静的生命历程中也是一个奇迹,你从哪里体会到呢?(脸上充满了惊讶。)她惊讶什么?(全新的体验,全新的经历。)
⑷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刻。安静的心上,一定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
张望是什么意思?请一位同学表演一下,安静是盲童,她看得见吗?她是用什么来张望呢?(板书:用心)
请大家用心地来把这节课文读一读。
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此时此刻,你想对安静说些什么呢?作者也被这感人的情景感动了,她有想到了什么呢?
示课文最后一节。读了这句话,你又明白了什么呢?
生命如多姿多彩的春天,只有细心感受,用心触摸,才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春天。
四、作业
课文用优美的语言述说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课文学完了,你准备给自己布置一些怎样的作业呢?
触摸春天的教案篇3
课前体验:蒙上眼睛,体会看不见的不便、困难与痛苦。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相连接,学生从来没有体会过盲人生活的诸多困难与不便、课前安排这样体验活动,有利于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创设情境:
伴随着《春天在哪里》歌曲,课件出示多姿多彩的春景图。
2、师在学生的一片赞叹声中导入:
春天多么美好呀!可是有一个小女孩却永远看不见了,你会怎么想?
3、小结:
身体上的残疾并不能阻止他们对美好的事物的追求,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可爱的小姑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画面,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如果不能亲眼看见这美好的春天,该多么痛苦,引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心。
二、初读课文,走近故事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说一说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着讲讲这个故事。
3、与学习小组内的同学交流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三、细读课文,走进故事
1、课件出示探究问题:
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把有关句子画下来,并仔细想想这些句子的含义。
2、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⑴ 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① 引导学生抓住竟然、奇迹等词语,体会一个什么也看不见的盲童能准确抓住蝴蝶的出人意料和不可思议。
② 神奇的灵性是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神奇的灵性实际上是安静对春天的热爱。
③ 指导有感情朗读。
⑵ 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
①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验和文中语句谈安静的内心感受。
② 引导学生闭眼想象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这个地方会是什么样的?
③ 这样的内心世界你能用一个什么词概括。
④ 带着你的体会读读这句话!
⑶ 许久,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此望安静的心一定划过一条美丽的弧线,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首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概念。
① 引导学生理解张望,安静是个盲人怎么张望?让学生联系文中插图,联系自己的动作理解安静虽然看不见,但她用心想象蝴蝶飞走的画面,她向往着飞翔,感受人生的美好。
② 指导学生看插图,你觉得小女孩此刻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感悟小女孩虽然看不见,但她丝毫不悲伤,依然快乐地生活着,说明了小女孩热爱生活。
③ 带着你的体会读这句话,可配乐朗读。
师导话:是啊,安静是如此地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让我们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
⑷ 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① 自由朗读这句话。
②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③ 小结:
小女孩安静虽然什么也看不见,但她用自己的心去触摸春天,去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她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设计意图: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文中最关键的语句段落,引领学生调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读中感悟,以读见悟。这样既理解了文中重点句子,体会到了主人公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的感情,又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四、交流资料,深入情感
1、学生交流资料。
2、播放《千手观音》,师在音乐中动情导语:这是一群生活在无声世界的人。他们听不见音乐,但他们用自己心去感受,用他们优美的舞姿,感动了全中国,因为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3、再次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设计意图:在学习了课文的基础上,揭示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的道理,学生在体验、品味这句话的时候,让他们联系实际中的感人故事,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上升到另一个高度,体会生命的价值,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联系自我,升华情感
1、这些残疾人都如此热爱生命,那我们呢?让学生联系自我说感受。
2、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句话,出示句子: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齐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的认识再上一个台阶,只有热爱生活,自己的世界才会变得更精彩。
六、布置作业,课文延伸
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题的板报。
触摸春天的教案篇4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谁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
2、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目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小组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穿梭 悄然 拢住 扑腾 曲线
5、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6、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1、细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互相质疑解难。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3、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二、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明确研读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了各自的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很深,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其言外之意。
2、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用投影出示学生提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每一位学生认真揣摩,然后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介绍自己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4、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⑶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三、品析语言,有感情朗读课文
1、作者对盲女安静的描写极为细致、逼真、生动,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学习方法等多角度来谈。
2、盲女孩安静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她或许看见了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事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阅读链接”。
3、这段文字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谁能将搜集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4、结合同学们的介绍再来阅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5、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
触摸春天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可以结合“思考练习题”重点来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谁能用一个四字词语描述一下心目中的春天?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知道大家大多是用视觉来感受这迷人的春光的。同学们是否想过,那些失明的盲人心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他们是用什么方式去感受春天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盲童安静的世界。
2、齐读课题。
二、复习课文,导入
1、检查生词:
学习课文之前,我们复习一些生词。
2、说说文章写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课件,谈谈对盲童安静的印象。(你感觉到安静是个怎样的孩子)
2、作者写安静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的道理?请快速流览课文,用“_______ ”画出来。
3、自主学习:
(师:盲童安静凭着那神奇的灵性创造了奇迹,这奇迹震撼了作者。)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安静创造了哪些奇迹,用“_____”把句子画出来,并在感受深刻的句子旁边写自己的感受。
4、小组交流:
读句子、说体会。
5、品读句子,交流体会:
⑴ 请同学们读一读感受深刻的句子,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⑵ 指导朗读句子。
⑶ 发挥想象:
① 请同学们起立闭上眼睛,让我们再次走进安静的内心世界。(配乐范读)当安静拢住蝴蝶时,心情是怎样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小结:蝴蝶被安静神奇的灵性所慑服,我们也被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所震撼。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② 当安静张开手指,放飞蝴蝶,仰头张望时,心里又是怎样想的?
6、在这个清香袅袅的早晨,失明的安静就是用这样触摸的方式去感受美好的春光,而作者也从安静的身上触摸到一种从未有过的生命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出示中心句子)
7、同学们,通过安静的故事,你们是怎样理解这个句子?
四、总结收获,升华情感
小结: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课后阅读海伦.凯勒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写读后感想。
2、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小组合作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