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预先撰写的书面表达,工作以来,教师一定都熟悉教案的书写方式,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中班毛毛虫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中班毛毛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并掌握音乐中的节奏,能够快乐的歌唱。2.用肢体表现歌曲,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3. 在活动情境中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音乐、节奏图谱、毛毛虫、苹果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毛毛虫来了
1.出示ppt1
今天来了位朋友和大家做游戏,是谁呢?(毛毛虫)
2.那我们来听一听它在做什么?(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倾听后猜测)
3.毛毛虫有可能吃什么呢?(幼儿猜想)我们一起来看看它到底吃了什么?
二、图谱练习 感知音乐节奏
1.学习节奏型??
1)出示ppt2,播放音效,幼儿初步感知
我们来听听毛毛虫是怎么啃苹果的?它是怎么啃苹果的?(请幼儿模仿)
2)出示ppt3节奏图谱1,幼儿再次感知
它是 这样啃的,我们看着图谱一起来试试。○ ○ ○○○
2.学习节奏型二
1)播放音效2
可是调皮的毛毛虫呢,觉得还不过瘾,请听它又是怎么啃的?(请幼儿模仿、教师正确示范)
2)出示节奏图谱2 ○○○○ ○
幼儿再次模仿节奏
3.学习歌曲
毛毛虫喜欢咔哧 咔哧的啃苹果,那它喜欢什么样的苹果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播放歌曲)
1)出示ppt4
毛毛虫啃了什么样的苹果?(红苹果、绿苹果,大苹果、小苹果)
2)播放歌曲视频
毛毛虫啃了小小的、大大的、红红的、绿绿的苹果,肚子觉得饱饱的。那它是怎么啃的呢?我们再听一听。
小苹果是“一小口” 大苹果是“一大口”
红苹果是“一大口 一小口” 绿苹果是“一小口 一大口”
3)播放歌曲 复习节奏型
那我们这边有三个节奏,啃小苹果是哪个节奏,啃大苹果是哪个节奏,啃红苹果和绿苹果又是哪个节奏?
幼儿互动,将节奏放回原位。小苹果是哪个节奏
4)分段练习
小小的苹果小小咬一口,所以我们唱的时候声音要轻轻的(模唱)
(教师注意提示幼儿小苹果小声唱,大苹果大声唱,红、绿苹果中声唱)
5)整体练习
一遍:毛毛虫想和我们小朋友从小苹果啃到大苹果,你们愿不愿意啊!(提示音调)
两遍:毛毛虫啃苹果时很开心,那你们啃苹果的时候开不开心啊?那我们唱的时候用我们啃苹果时开心快乐的声音来唱,脸上笑眯眯,我们再来一次。
三遍:这个图谱和毛毛虫一样的调皮,它怎么样了?(藏起来)只有小朋友唱对了它才会出现。
三、游戏
毛毛虫还想和小朋友做游戏,你们想变苹果吗?老师先来变一个,你们数123。那毛毛虫咔哧一口的话,我会有什么变化呢?
1)个别幼儿尝试扮演苹果
2)全体幼儿一起尝试
3)游戏,分角色扮演苹果表演
毛毛虫啃到什么苹果,什么苹果就开始变。
每个苹果核都很特别,毛毛虫说:“这里的苹果不仅味道很好,连苹果核都非常的漂亮,它跟我们的小朋友说谢谢,你们也跟他说不客气,你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快乐。”
四、结束活动
毛毛虫吃了这么多苹果,开始休息了。它睡了美美的一觉。醒来,呀!变成什么啦?毛毛虫变蝴蝶喽!(一起学蝴蝶飞,出活动室)
中班毛毛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听音乐,知道歌曲名称,理解其内容,初步跟唱歌曲。
2、在活动过程中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情感,并乐于用动作来表现。
3、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和表演的欲望,培养节奏感。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毛毛虫手偶。
【活动过程】
一、谈话、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我的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毛毛虫)
师:听听毛毛虫在干什么?(播放毛毛虫啃苹果音效)它在吃什么?
师:毛毛虫是怎样啃苹果的?(师范唱,幼学唱)
师:听听毛毛虫还会怎么吃苹果?
师:毛毛虫喜欢啃什么样的苹果?(幼说师分别出示四种苹果:大、小、红、绿)师完整范唱。
师:听听毛毛虫到底是怎么吃苹果的?
二、出示节奏图谱,幼儿学习歌曲内容
小苹果:○ ○ ○○○
大苹果:○ ○ ○○○
红苹果:○○○○ ○
绿苹果:○○○○ ○
1、请幼儿听音乐,根据不同的节奏区分毛毛虫啃的是什么苹果。
小苹果是怎么咬的?(师唱一遍)
大苹果是怎么咬的?是大口还是小口?
红苹果是怎么啃的?
绿苹果是怎么啃的?
2、请幼儿用手模仿毛毛虫啃苹果时的声音节奏。
有三个节奏谱,在啃小苹果的时候是哪个节奏?
在啃大苹果的时候是哪个节奏?
红苹果、绿苹果是一样的,是哪个节奏?
师:啃小苹果是……,那声音是……。真的是弱、小。(师范唱)
师:唱大苹果是怎样?响亮的、强。(师幼再来一次)
师:在啃红苹果、绿苹果应该怎样?声音不强也不弱。(师幼再来一次)
师:毛毛虫一会儿吃小苹果,一会儿吃大苹果,想不想和它一起啃苹果,啃小苹果时要…。啃大苹果时要…。强,啃苹果是开心,那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
三、游戏环节。
1、教师示范用肢体动作做出四种苹果的形象,请幼儿模仿。
师:毛毛虫和小朋友一起啃苹果很开心,想不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师:老师想变成苹果请毛毛虫吃,你们数123变,我就变成苹果。(请一幼儿上来演示)
2、幼儿模仿苹果,教师模仿毛毛虫;
教师模仿苹果,幼儿模仿毛毛虫。(教师引导幼儿苹果被啃的时候身体应该做出相应的变化)
四、结束活动。
中班毛毛虫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尝试运用绿、黄色系表现毛毛虫。
2.尝试运用大小不同的圈勾画出毛毛虫的形象。
3.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水粉颜料,排笔,黑色卡纸,素描纸,剪刀,各种不同粗细的吸管。
2.毛毛虫的实物图片,毛毛虫生长过程的图片。
3.音乐《春之声圆舞曲》。
4.绘本《好饿的毛毛虫》。
活动过程
1.欣赏绘本,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
(1)欣赏绘本《好饿的毛毛虫》,了解毛毛虫的生长过程,并产生创作欲望。
(2)欣赏毛毛虫的实物图片和毛毛虫生长过程的图片,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变身魔法:如果你是毛毛虫。
(1)教师:你们都是小毛毛虫,如何去找好吃的东西?
(2)游戏中,幼儿扮演毛毛虫,教师示范画圈圈。
毛毛虫:今天没吃午饭,我好饿呀!哪里有好吃的东西呢? (教师准备多个调色盘,每个盘子里放置2—3种近似色颜料)毛毛虫:哇,好香啊……这么多好吃的东西,我可要饱餐一顿了! (幼儿将不同色彩的颜料想象成各种好吃的东西。教师示范用转和涂的方法在纸上画圈圈,吃一次身体就长大一点,画的圈圈要一个比一个大)
(3)播放音乐,师幼在音乐中用画笔旋转涂抹出毛毛虫滚圆的身体。
(4)合作完成绘本。
教师示范将画的圈圈剪下来,一个接一个贴到空白的白色素描纸上,用大小适宜的吸管做毛毛虫的脚,模拟毛毛虫的生长过程,最后,用边角料作为蝴蝶身上的花纹,贴在准备好的蝴蝶形状的黑色卡纸上。 (选择黑色卡纸能够凸显蝴蝶美丽的花纹)
在粘贴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边讲故事边操作,体验毛毛虫从学吃,学走,到变成蝴蝶的过程。
要点提示
1)毛毛虫的身体是连在一起的,不能分开来。
2)注意毛毛虫各节身体的大小区别,把握画面结构。
3)初次尝试合作完成一幅作品,需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分工和合作。
3.独立创作:我的毛毛虫。
(1)鼓励幼儿想象自己的毛毛虫吃了点什么。
(2)引导幼儿注意毛毛虫各节身体的比例结构,尝试运用夸张手法表现不同的毛毛虫。
(3)请每人创编一个毛毛虫的故事。
?评析】
这是一个以美术为表现手段的综合活动,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握笔用笔的能力比较欠缺,活动是有难度的。活动过程中结合了音乐、语言、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也都有所提高。
中班毛毛虫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尝试用手指点画表现毛毛虫的特征。
2、初步学习简单布局,体现主次关系。
教学准备:
1、毛毛虫妈妈和虫宝宝图片
2、自制课件;毛毛虫在菜地爬行,吃东西的动画片段
3、各种广告色、画纸、调色盘、棉签、湿毛巾4、范画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位小客人,看看它是谁?”(毛毛虫妈妈)
“毛毛虫妈妈说她今天心情很不好,因为她的宝宝走丢了,我们一起来帮她找找,好吗?”
二、通过图片了解毛毛虫的样子
师:“你们见过毛毛虫吗?它们长得什么样?”
“虫妈妈带来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看,虫宝宝和你们说的长得一样吗?”
小结:,毛毛虫的颜色很多,有红的,黄的,绿的,花的。身体是一节一节的,每节紧紧连在一起,头上有眼睛和嘴巴。
三、通过课件了解毛毛虫生活的环境和爬行的动态
教师播放课件,要求幼儿认真观看毛毛虫生活在哪里,爬行时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毛毛虫喜欢在草地、菜地等地方玩,它弯曲着身体向前爬(可用手指来练习)。
四、通过图片学习画面的简单布局
1、游戏:找虫宝宝
请幼儿在活动室找虫宝宝藏在哪里了,找到送到虫妈妈的身边。
2、学习画面的简单布局
师:“虫宝宝都找到了,虫妈妈很感谢我们,它要送几张照片给我们做纪念,你们觉得那张照片最漂亮?为什么?”
教师出示几张范画,一张画的虫太小,一张画的虫太大,一张虫画在纸的边缘,一张虫画在纸中间、不大不小,刚好。和幼儿一起分析画在中间的这张最漂亮。
五、教师示范作画
师边说边画:“照片真不错,我也忍不住想给它们照一张,要照在纸的.中间,身体是一节一节的,紧紧连在一起(把手擦干净),还有一条正弯着身体向前爬(重新蘸颜色),把眼睛和嘴巴也照出来(用棉签点画)。
六、幼儿自己作画,教师指导
提醒幼儿画完一条虫,一定把手指擦干净,再去蘸其他颜色。可以给毛毛虫添画背景。
七、作品讲评
请幼儿把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自由说说最喜欢哪幅,为什么?
效果分析
本次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很高,我想这与活动的设计有关,整个活动以一个故事贯穿始终,让孩子们也参与到故事中,而不是把孩子放在旁观者的位置,这样的设计有很强的参与性,可以保持长久地学习兴趣。不足之处是,在观看毛毛虫的图片时,我没有强调其身体的连接性,所以有的孩子画的虫子身体是断开的,以后在和孩子们一起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引导孩子细致地观察其主要特征,以免再出现类似的问题。对于画的不理想的孩子,我会利用区域活动对他们进行指导,让每个孩子都正确地画出毛毛虫。
中班毛毛虫教案篇5
活动目标:
橡皮泥的外形、颜色、软硬、及橡皮泥的各种变化,辅助其他材料,锻炼幼儿的创造力。
培养观察,比较毛毛虫的能力。
增进参与环境布置的兴趣和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难点:橡皮泥组合的变化,毛毛虫形状的畅想,拓展毛毛虫的友谊。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棒
活动过程
1、提问:引导幼儿感知橡皮泥的软硬度,外形,颜色?橡皮泥能不能吃?橡皮泥都能做出些什么?
2、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颜色的橡皮泥,引导幼儿怎样用橡皮泥做出毛毛虫:所需什么?
3、让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怎样做毛毛虫,互相学习。
4、放毛毛虫的音乐,让幼儿感知毛毛虫的喜怒哀乐,毛毛虫和同伴相处时的尊重与被尊重,在毛毛虫不开心的时候,让小朋友感知心境认识到体会别人心情并给予别人欢乐。
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自己动手创造,发挥想象力做出自己心中的毛毛虫,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都很开心。其次在音乐背景中,幼儿和毛毛虫做好朋友,体会着他们的开心与不开心,学会关心爱护毛毛虫及其他好朋友。这次活动气氛活跃幼儿兴趣浓厚,让幼儿感觉在做游戏在玩,而不是在上课。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小百科:毛毛虫广义上可用于对某些生物的泛称,并不局限于节肢动物门。如原生动物门中的鞭毛虫、肉足虫、纤毛虫;扁形动物门中的涡虫、绦虫、吸虫等。还有腔肠动物幼年期的浮浪幼虫等,但非昆虫。
中班毛毛虫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交替折叠的方法制作纸弹簧。
2。 体验自制毛毛虫玩具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活动前已经帮助幼儿初步认识了弹簧及其特点。
2。 制作纸弹簧过程的录像、课件、电脑、电视机。
3。 教具:纸弹簧毛毛虫一条,范例时用的红色、粉红色长纸条各一张。
4。 学具:各色长方形长纸条若干、双面胶,塑料筐六个、草地背景一幅。
活动过程:
一、出示范例,引起兴趣。
1。 师:瞧,王老师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玩具。(出示玩偶毛毛虫)
师:呦,这是谁呀?(毛毛虫)毛毛虫玩具,它的身体一会儿拉的长长的,一会儿又缩的短短的,咦,这是怎么回事呀?它的身体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呀?(纸),其实,毛毛虫的身体是用纸弹簧做的,所以会有弹性,好玩吧?(好玩)
2。 师:那我们也来做做纸弹簧,做个可爱的毛毛虫玩具,怎么样?(好)
二、观看录像,学习纸弹簧的制作方法。
1。 看折纸弹簧的录像。
师:那纸弹簧到底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就明白了。(观看录像)
师:看明白了吗?(明白了)原来,纸弹簧是用?两张长纸条(手势)做轮流折叠出来的。
2。 看课件(步骤图),教师示范,并制作一个成品。
师:看得懂吗?每张图上都有一个数字,这是折纸弹簧的步骤图,只要按照数字从1到9,一步一步折,一定会成功的。现在,王老师先来试试。(教师示范)我成功了吗?(成功)框框里已经有毛毛虫的头,我来拿一个,把后面的双面胶撕掉,粘起来,毛毛虫就做好了,可爱吗?那来点掌声。
3。 请一个幼儿尝试制作。
师:谁也想来试试?
4。 交代操作要求。师:轮到你们了,有信心吗?开始吧。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提醒操作要求:用两根纸条折、拿一个毛毛虫的头进行组合、撕下来的双面胶的白纸扔在框框里、做好一条毛毛虫,还可以再做一条。
2。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一个横来一根竖,头对头,边对边,双面胶,来帮忙。轮流折、对整齐、压压平;做的快的,可以再做一个。
四、出示大背景,展示作品。欣赏评价。
师:孩子们,你们做的毛毛虫成功了吗?(成功了)你们都是能干的宝宝。现在把你的毛毛虫送到草地上来吧,它的和朋友们一起做游戏去吧。
中班毛毛虫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音乐,体验大家一起做游戏的快乐。
2.能随音乐及儿歌的变化较准确而有节奏地完成韵律动作。
3.能积极大胆地与同伴分享猜"蝴蝶"的经验。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难点
感受和理解音乐,能较准确而有节奏地进行韵律表现。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
了解蝴蝶的生长过程。
物质准备:
幼儿围坐成一个圆圈,方巾,音乐。
活动过程
1.故事引入《毛毛虫变蝴蝶》
(1)我是一只毛毛虫,我最爱吃不同的动物饼干。今天我要吃兔饼干,吃呀吃,我吃了很多个,长大后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蝴蝶一边唱歌,一边飞,飞呀飞,飞到了美丽的花园做游戏。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玩毛毛虫变蝴蝶的游戏吗?
(2)我吃的是什么饼干?我吃了几次兔饼干以后变成了蝴蝶?
2.感受音乐,并尝试用动作、声音表现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与动作的变化。
指导语:我吃了几次兔子饼干?然后,我又做了什么?我说了什么?
(2)再次感受音乐,做基本动作。
指导语:除了吃兔子饼干,毛毛虫还会吃什么动物形状的饼干?(小猫饼干、小狗饼干……)
(3)尝试用声音、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音乐。
指导语:如果你是小蝴蝶,你能一边唱歌一边做游戏吗?蝴蝶是怎样飞的?
3."蝴蝶找花"游戏
(1)在舒缓的乐段绕圈做蝴蝶跳舞的动作,在歌词"美丽"词结束时,立刻找椅子停在"花"上。
指导语:每一只蝴蝶在花园里都会停在一朵花上,那朵花就是它的家,看看我这只蝴蝶会在音乐的哪个词上停下来?
(2)再次玩"蝴蝶找花"的游戏,进一步熟悉乐段。
4."躲猫猫"游戏
(1)表述:不一样的蝴蝶指导语:刚才有美丽的蝴蝶,有帅气的蝴蝶。如果你是一只蝴蝶,你是一只什么样的蝴蝶呢?
(2)猜蝴蝶玩法:音乐结束时,教师用纱巾遮住一只"蝴蝶",这名幼儿要大声说:"我是××的蝴蝶",大家一起猜出这只"蝴蝶"是谁,猜对了游戏重新开始。
(1)哪只蝴蝶不见了?我们把他喊出来。喊对了,蝴蝶就会出来的。
(2)你是用什么方法把他猜出来的?(听声音、看鞋子、看他旁边的同伴等)。
(3)如果你是那只被盖住的蝴蝶你用什么办法不让别人猜不出你?(变声)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部分,教师以"毛毛虫"的身份营造故事情境,以游戏化的口吻提问:"我吃了几块兔子饼干后变成了蝴蝶?"明确提出欣赏音乐的要求,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兴趣。
第二个环节,教师借助音乐、儿歌、动作的同构,将抽象的音乐意义化,帮助幼儿感知和体验音乐的节奏、结构、情绪,教学过程得以优化,师幼共同获得快乐体验。
第三个环节,教师在幼儿初步熟悉音乐和基本动作模式的基础上,设置了"蝴蝶找花"的游戏情景。教师的指导语是:"在花园里,每一只蝴蝶都会停在一朵花上。这只蝴蝶会在音乐中的哪一个字上停下来宁"这就要求幼儿要学会仔细倾听,发现"蝴蝶找花"的关键字,从而培养幼儿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认真专注的学习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