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书写的过程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思想,认清自己的课堂节奏,教案在拟订的过程中,你们务必要考虑联系实际,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1
:
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
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以读为主,读中品味,入景想象,会文悟情。
教学重点:
1.能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及生活等方法理解词句意思.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教学难点:
知道徐解决问题方法的妙处,激发学生勇于思考,创新的热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板题,读题.看题你想知道什么?
2.自由读文,读文后你知道什么?
3.学生交流:本文写了小时候哪两件事?
4.自学生字词
5.找出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
二、学习课文1——3节。
1.自由的读课文,思考:
徐爷爷出了个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办法了吗?
2.交流。
3.读出当时的情景。
三、总结全文,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旧,引新。
1.出示生字卡,学生开火车读.
二、学习课文。
1.学1-3自然段:学生读文,思考?徐爷爷出什么问题考大家?大家想出办法吗?徐想出来了吗?什么办法?
2.学4-5自然段,指名学生读文。思考:
徐爷爷提出问题,大家反应怎样?徐文长反应怎样?
他怎样做?找出写徐文长的话,读一读.
理解"轻轻巧巧",说说徐文长怎样过桥?
找出写他过桥动作的词,表演徐过桥动作。
讨论:他的过桥办法好在哪?指名说说。
3.学第6自然段:齐读,思考:
他过桥后,孩子,伯父各表现怎样?
表演"拍手叫好"的情景。
伯父的礼物是什么?孩子们看到后,心情怎样?
拿伯父的礼物容易吗?从哪看出来?
孩子们没想出办法,徐想出什么办法?这个办法好在哪?
三、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你还能想出办法拿到礼物吗?
为什么徐能想出办法,而其他孩子想不出办法?
四、总结。
板书设计:
聪明的徐文长
过桥取物
仔细思考善于动脑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 真切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之美,憧憬淳朴的乡村生活,思考大自然的现状与未来。
2. 关注具体的词句,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了解窗外四季美景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关注具体的词句,边读边想象,感受北国乡村的美丽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现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语言描述法。
学法:引导学生采用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优美的抒情散文《窗外》。(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作者又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的呢?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窗外的景色怎么样?能不能用书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什么叫“古朴美丽”?
这节课,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窗子,去欣赏这古朴美丽的乡村四季。
二、品读课文,读中感悟
1、指名学生分别读描写四季美景的段落,想想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的景色?
2、读读自己最喜欢的季节,想想美在哪里,把写得优美的词语、句子画出来,一会与同学交流你的体会。
3、学生汇报,师适时点拨:
① 春天
抓住“披、如丝细雨、抹、扑面而来、唱”体会用词的准确贴切,比喻拟人的生动传神。
想象春天还会有怎样优美的画面?
春天给你怎样的感觉?你能读出春天的生机勃勃吗?熟读基础上指导背诵积累。
② 夏天
想象“小河映夕阳”的情景。抓住“无拘无束、飞进”体会夏天的快乐,通过“微风习习、蛙鸣声声、眨、捉迷藏”体会夏夜的美丽宁静。
指导朗读。
③ 秋天
通过“一片金黄、一望无际”感受稻田丰收的场景,体会农民喜悦的心情。
指导学生读出丰收的喜悦。
④ 冬天
通过“遍身鹅黄、滚圆可爱”想象小鸡的样子,感受冬天的生趣。
这段结束时用了什么标点符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你知道吗?能发挥你的想象,帮作者补充完整吗?
三、感悟写法
1、乡村的一年四季充满了自然的气息,可惜这古朴美丽的景色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齐读第六段。
2、假如你是作者,看到窗外古朴的乡村变成了高楼林立的城市,会有什么感觉?指导读出作者对乡村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3、“很久以前”这个词让你想起了前文的哪个词?和前文的哪句话有联系?什么写法?把开头和结尾连起来读一读。
小结:这篇文章的结构很有特色,开头结尾是总写,中间分别写四季,师板书“总-分-总”,以后你在习作中也可以试着应用。
四、拓展训练
作者窗外的景色如此美丽,同学们家窗外四季的景物老师相信更是迷人多彩的,愿意写一写你最喜欢的一个季节吗?
五、总结
同学们,窗外的景色是不断变化的,热爱美向往美的心却永远不会变,古朴清新是一种美,现代时尚也是一种美,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美就会无处不在!
六、板书设计:
(总)窗外美景
春---生机
夏---快乐 怀念乡村
窗 外 (分)一年四季 秋---丰收 热爱自然
冬---生趣
(总)古朴美丽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边读边想象句子所表达的情景,体会孩子们的快乐以及热爱大海的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海给孩子们所带来的快乐。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感受孩子们对大海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听海寻声,激趣导入
1、 cai播放大海声音:听,这是谁在说话呢?
2、学生猜测:大海
3、 cai再播放大海与孩子嬉戏的声音:再仔细听,你又发现了什么?
4、学生猜想:孩子们在大海边嬉戏玩耍的场景。全班进行交流。
5、师引:听!我们共同感受到了小孩与大海玩得很快乐,你们想去看看那快乐的场面吗?那好,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6、板书:小孩与大海
二、海边采风,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2、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课文中小孩与大海玩耍的场面。
3、全班进行交流:你采集到哪些画面?
板书:踏浪、堆城堡、拾贝壳、看船远航
三、海滩掠影,品味感悟
1、师引:小摄影师们,让我们先一起去抓拍“踏浪”的画面吧!
2、师配乐范读,cai出示句子:
孩子们踩在软软的细沙上,叫着,跳着,笑着,奔向大海,留下一串串小脚印。
3、小组进行交流,全班反馈。
4、 cai出示海边孩子们踏浪的兴奋场面
5、指导学生个性化朗读
6、继续抓拍精彩处,读一读后面这几句话。
7、师导:浪花真顽皮,逗得孩子们又笑又叫,孩子们在“踏浪”中享受到了大海给他们带来的无限快乐。走,让我们再去欣赏一下我们拍摄的照片吧!
8、齐读第1自然段
9、学生交流对大海的印象
10、师总结:大海不仅给小孩们带来了快乐,还给我们这些小摄影师们带来了许多乐趣,相信下节课,我们会抓拍到更多精彩的作品!
四、自主识字,指导书写
1、读生字,选择喜欢的方式自由识记字形。
2、教师范写难写的生字。
3、学生书写生字。
第 二 课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1、提问:请同学回顾一下,上节课,我们读了第七课,你知道了什么。
2、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了解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二、学习课文。
1 自读课文2—5自然段,边读边想:大海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乐趣?
2、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
(一)读第二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玩沙堆城堡。)
(2)拓展:他们还会堆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二)读第三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捡贝壳)
(2)拓展:他们捡到什么样的贝壳?用贝壳做什么呢?
(3)指导有感情朗读。
(三)读第四、五自然段。
(1)说说写了什么?(孩子们看船出海。)
(2)指导感情朗读。
三、总结全文,有感情朗读课文。
1、朗读课文,说说:大海给孩子带来哪些乐趣?
2、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
四、拓展学习。
收集描写大海的句子,和同学们一起欣赏。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4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一、二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康复”、“意外”等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一课、第三课和第七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把句子补充完整,能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蜿蜒 民族 驾驶 谱写 奴隶 曲折 不朽 岛屿 海域
宝库 水天相连 星罗棋布 连绵起伏 询问 固定 顿时
传递 快慰 哀伤 飘飘 悠悠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能用“康复”、“意外”造句。
1、出示词语。
2、指名说说这两个词的意思。
3、明确要求:用这两个词语造句时,分别将这两个词用于句子的中间和最后。
4、指名交流。
5、师生评价。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并加上标点。
1、六一联欢会开始了,我仿佛( )。
2、( ),我很自豪。
3、中国载人航天飞船试飞成功的消息像( )。
指名交流,师总结。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我捡起了地上的。
(2)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3)小明从小就养成了讲文明。
(4)今天到公园去赏花。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个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正确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桑兰在她美好人生刚刚开始时,就发生了天大的不幸,然而她用( )的毅力,( )的精神,( )承受( ),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敬佩。
(2)爸爸说雪儿是一只信鸽。信鸽是不怕( ),它能飞越( ),忠实地为人们( ),所以人们称它是“( )”。
(3)啊,我为雪儿欢呼!你看它那双翅膀( ),在蓝天中( )……
六、阅读分析。
1、齐背《雪儿》一文中的第二自然段。
2、师出示要求。
(1)照样子,写词语。
雪白雪白 ( ) ( ) ( )
飘飘悠悠 ( ) ( ) ( )
(2)用横线画出“我”对刚到家的客人的做法。
(3)读一读最后一句话,说说“蓝天白云”跟雪儿有什么关系,跟“我”又有什么关系。
(4)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白云,我们还会看到( ),看到( )。
3、逐条按要求完成。
4、指名说,师生共同评议。
5、再一次齐背课文。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
1、复习掌握第三、四单元的生字生词,能用部分词造句。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第十课、第十一课、第十四课,并能默写重点段落。
3、加强阅读理解,提高阅读分析能力。
4、能正确修改病句。
复习内容:
一、听写词语。
1、听写词语:
自豪 镜子 疼爱 陷进 变幻 增添 姿态 笼罩 遮挡
酿蜜 槐花飘香 瑞雪初降 铺天盖地 糊涂 警惕 翻译
据说 同胞 边境 惊呆 神勇 无比 热火朝天 平平 盏盏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二、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各三个,并组成词语。
犭( )( )( )
氵( )( )( )
辶( )( )( )
艹( )( )( )
纟( )( )( )
土( )( )( )
1、练写。
2、交流。
3、说说规律,帮助记忆。如“犭”与动物名称有关,“氵”与水有关等。
三、复习成语。
1、读一读练习三和练习四上的成语积累。
2、同桌互背。
3、听写成语。
4、同桌互批。
5、点出易错字,帮助记忆。
四、修改病句。
1、出示句子。
(1)这幅山水画多么美丽而漂亮啊!
(2)我们从小就培养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3)我对学校每个地方都非常熟练。
(4)同学们被解放军叔叔的英勇事迹感激了。
(5)今天开家长会,所有的各位家长都到齐了。
2、指名上黑板修改。
3、共同批改。
4、说说这些句子属于什么病句,进一步强调正确的修改符号。
5、齐读修改后的句子。
五、复习课文。
1、采用齐读、听读、分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复习两单元的内容。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塞下曲》。
4、同桌互批,各自订正。
5、出示填空:
(1)小骆驼原来挺( )的,因为( )。通过沙漠之旅,他明白了,那两个肉疙瘩能( );两个又大又厚的脚掌能防止(
);眼皮上长着两层眼毛可以( ),从此,他为自己感到( )。
(2)庐山的景色十分( ),那里有( ),有( ),有( ),有( ),尤其是( ),更给它( )。
(3)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 ),心里装着( )。中午,桌上就摆出了( ),( )、( )、( ),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 ),整个槐乡都浸在( )中了。
六、阅读分析。
1、齐背《庐山的云雾》第二、三自然段。
2、读一读,分别画出这两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再齐读。
3、第二自然段中介绍了庐山云雾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5
?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个帮助残疾人。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诗歌。
教具学具准备:生字卡、小黑板,录音带、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作业设计:
课内:抄写字词、组词、扩词。
课外:读背诗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是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5、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训练
1、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么,可以说说。
第三课时
一、朗读指导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
3、指名读,师生评议。
二、背诵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引背。
3、各人轻声背诵。
4、分组交换背。
5、全班齐背。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6
教学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机器人导游的有趣。
2、渗透一些写作方法,为作文打好基础。
3、培养想象能力,能展开想象感受机器人导游的有趣
教学难点:
朗读指定的句子,并能够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听说上节课你们认识了几位新朋友,看!它们又来到了我们身边,就是这些机器人导游,(板书:机器人导游)你还记得它们吗?那就请你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吧!(板书:灵灵莹莹童童哈力)
二、感悟“有趣”
(一)、快速浏览课文,回忆一下这些机器人导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板书:有趣的)文中哪些自然段主要描写它们是有趣的呢?(3、4自然段)
(二)、第三自然段。
先跟老师一起到中国科学技术馆看看灵灵吧!
1、快点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灵灵十分有趣的?
2、反馈预设:重点感悟。
(1)“……可以随着场景的变化为大家讲解,还能够与参观的人们进行简单的交流。”
①自由谈感受②通过图片演示,理解“场景的变化”
(2)一有人走近,它就会冲你微笑。
①自由谈感受。
②我来当参观者,你们就是灵灵,准备好了,我可走近你们了,你们应该……好,我看到了你的微笑!
③刚一走近灵灵,它就冲我微笑,你们能体会到我此时的心情吗?
(高兴舒服舒畅)
(3)如果你挡了它的道,它会说“劳驾”。
①自由谈感受。
②如果有人挡了你的路,你会怎么说?
③灵灵是怎样说的呢?
机器人说话可和我们人不大一样,谁听过机器人说话?能给大家学学吗?(情况1:读一声情况2:一字一顿)自己试试
(4)如果你触摸它的头部,它就会诙谐地说:“哦,好痒。”
①自由谈感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
②你知道诙谐是什么意思吗?(说话有趣,引人发笑,这就叫幽默;你能用找近义词的方法解词,真了不起!)
③能读出它的有趣吗?
④自己读。
⑤我摸你的头了,你要是灵灵,会诙谐地说……
你呢,会幽默地说……
你这个机器人也说痒,可真有意思!
(5)看到你穿得漂亮,它甚至会温柔地说:“我喜欢你漂亮的衣服。”
①自由谈感受(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谈)
②谁曾经温柔地对你说过话?哦,想一想他们温柔地对你说话时是什么语气?
③谁来读读这句。
(6)“……它也会皱起眉头并发出求救的信号。”
①自由谈感受。
②学学它皱起眉头的样子(补充:你们知道吗?灵灵的红嘴唇和黑眉毛是可以随自己的情绪而变化的)
3、小结写法:多么有趣的机器人导游呀!让我们再次走近它吧!
(1)出示:它是个快乐的机器人。一有人走近,它就会冲你微笑。如果你挡了它的道,它会说:“劳驾”。如果你触摸它的头部,它就会诙谐地说:“哦,好痒”。看到你穿得漂亮,它甚至会温柔地说:“我喜欢你漂亮的衣服。”
(2)默读,看看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是啊,灵灵不仅充满热情,懂礼貌,还很幽默,温柔,从这方方面面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它是个快乐的机器人。
这段话就是先概括地说灵灵是个快乐的机器人,然后具体地进行介绍。
(3)变换人称读,感受“快乐”:灵灵带给我们这么多快乐,你们想当当它吗?这里的“它”指(灵灵),如果把“它”换成“我”,你就是灵灵了!后面怎么读呢?自己赶快试一试吧!
4、想象。
想想遇到下面的情况,快乐的灵灵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①如果你不小心踩到了它的脚,它会地说:“……”(想象语言)
②如果调皮的你悄悄地捂住它的眼睛,它会……(想象语言、动作)
③试着连起来说说(自己组织语言同桌交流指名说)
5、朗读。
正像你们所想象的,灵灵就是这样一个快乐的机器人导游,在游客眼里,它是多么的有趣啊!能把它的有趣读出来吗?请你绘声绘色地读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读得最投入!
(三)第四自然段。
灵灵是个有趣的机器人导游,在冰雪大世界里,也有三位有意思的机器人导游,它们是()。在这三个惹人喜爱的小家伙里,你最喜欢谁呢?
1、默读第四自然段,别忘了把喜欢它的理由画下来。
2、反馈(随机)。
(1)“冰雪天使”莹莹:(比较句子,感受“热情”)
①比较句子。
出示:“您好。我是‘冰雪天使’莹莹,欢迎前来参观。”
“您好!我是‘冰雪天使’莹莹,欢迎前来参观!”
·看看这两句话意思一样吗?(意思一样)
·分别读一读,感受一下有什么不同?
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好吗?
指名读。
②虽然冰雪大世界里冷极了,可听到机器人导游这么热情的招呼时,你有什么感觉?
(2)“冰雪精灵”童童:(自我介绍,感受“多才多艺”)
①说理由。
②如果你就是童童,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吗?
(你可以和人握手,进行简单交流,还会唱歌、跳舞、背唐诗,你的本领多大啊!该怎样介绍自己呢?特别骄傲、自豪、充满自信)
③听了童童的介绍,你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
(会这个,会那个,用一个四字词语形容就是“多才多艺”)
(3)“冰雪王子”哈力(读中想象,感受有趣)
①说理由。
②美妙的音乐能使人精神放松,你们的朗读也能让我们入情入境,自己读读描写哈力的语句吧,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③说说你刚刚看到了什么?(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写法。
(1)如果课文先介绍哈力,再介绍其他两位机器人导游好不好?为什么?(可以把描写哈力的语句放到前面读一读)
(看来我们在写东西的时候还要有一定的顺序)
(2)这三位机器人导游都在冰城哈尔滨工作,它们三个有什么不同?
(在介绍时要抓住各自的特点来写)
4、以读整合。
这三个小家伙儿虽然各有分工,却是一样的热情、一样的有趣,让咱们再来读读描写它们的语句吧!
(师生分读)
(四)通过和大家的学习,我也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些机器人导游多么有趣啊!”你们的感受呢?再来看看作者的感受吧!(齐读)
三、课外延伸
现在,机器人越来越有趣了,我在网上还收集了一些关于它们的图片,咱们一起来欣赏!(出示图片)
课下,你也可以通过网络、书籍等途径收集关于机器人的资料,别忘了把你的收获和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7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家”做为掌握某种专门活动的人的意义
过程方法
1、通过学习课文,通过朗读,理解文章的正侧面写作方法。
2、指导学生朗读,读中体会,读中感悟,培养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萧伯纳的话中体会其谦虚自律的宽广胸怀,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
1、揭题,板书课题
2、质疑:大作家是谁?小老师呢?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二、初读课文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自学:读字词,分节读课文,提出不解的词讨论。
3、能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吗?板书人物名称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读课文,找出转换情节的两个关键词:临别时 事后 (加上“有一次”)
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2、分部分请同学读课文,说说各部分写了什么。
四、指导写字
作业:抄写生字词;读熟课文;找找关于萧伯纳的资料
板书设计:
10 大作家的小老师
萧伯纳 娜塔莎
有一次
临别时
事 后
第二课时
一、题目切入(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请你读一下课题(指名学生读题)。
作家就是作家,为何要加一个大字呢?说明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大作家”?(鲁迅、冰心、高尔基等)
[出示:课文第一句话] 谁能读好这句话。
2、你们叫过自己的老师为小老师吗?为什么加个“小”字呢?
[出示:露珠—小露珠 鬼—小鬼 可爱—小可爱]
发现什么没有? “小”给你怎样的感觉?(更讨人喜欢。形象更可爱。)
3、娜塔莎讨人喜欢吗?请大家轻声读第一节,划出描写娜塔莎的可爱之处。
谁来读你画的句子?[生读] [出示:小姑娘的图。]
是她吗?可爱吗?谁来把她读得再可爱一些?
4、一起读一下第一自然段。(生齐读)
二、学习重点段落,走近萧伯纳
1、我记得上节课,我们还留了一个问题?
[出示:大作家为什么要拜小老师呢?]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你们一起浏览全文,看看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2、哪位同学先汇报一下自读收获。
3、一个小姑娘怎么会使萧伯纳明白道理呢?让我们先来读一读他们临别时的对话。
[出示:第二节第一次对话内容。]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
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所以你们认为萧伯纳是个怎样的人? (生自由说)
4、[出示:有一天,萧伯纳接到一位小姑娘寄给他的信,信中说:“您是一位使我最折服的作家,为了表达我对您的敬仰,我打算用您的名字来命名我的小狮子狗。它是我过生日时候亲戚们送给我的。不知尊意如何?”萧伯纳回信说:“亲爱的孩子,读了你的信,颇觉风趣盎然,我赞同你的打算。但是,最主要的一点,你务必和小狮子狗商量一番!”]
这是个怎样的萧伯纳?(幽默)
[出示: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这又是怎样的萧伯纳呢?(有童心)
5、现在你还认萧伯纳是在自夸,炫耀自己吗?
[出示:他想……]原来他只是想用自己的显赫的身份给小姑娘和她的妈妈一个惊喜。目的是善的,但方式却有自夸之嫌,大家请看图 [出示图片] 注意动作,同学们,站起来模仿一下好吗,站起来,把自己当在萧伯纳,一起读一下第二节。
三、走近小姑娘
1、可是,小姑娘有没有像萧伯纳想像的哪样惊喜万分呢?那个词可知萧伯纳的确是没有想到。(生找出“出乎预料”)
他“预料”的是什么?小姑娘也许会?(可以设计一个说话练习)结果呢?(生答)这就叫“出乎预料”。还有一个字也说明了这个意思,什么字?(竟)
[出示:请你……和图片]
你觉得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
结合自己的理解读一下这句话。
口吻相同,语气也相同吗?请两位同学分角色地读一下这两个人的话语,注意,一定要把握人物的特点。[生读、女生与男生](评价)
2、出示:第四节
什么叫“为之一震”? 他被什么震惊、震撼了? 他意识到了什么?
谁来读一下这句话!
四、思考
是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出示:第五节]
1、谁来读一下这段内容。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关键词是什么?第二句:关键词是什么? [板书:不能自夸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第三、四句又告诉我们什么?
2、“她是我的老师”也就是说“ 是 的老师”。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萧伯纳对小姑娘充满了怎样的情感。(感激、尊重)
3、现在明白“大作家为什么拜小老师了吧?”用自已的话说一说。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萧伯纳?
五、作业
同学们,当我们再来看课题时,我想再问问你们,称萧伯纳为“大”作家,仅仅是因为他写的作品多吗?还因为什么?
课后有一个复述课文的要求,谁能在板书的提示下,讲讲这个故事。
六、课外拓展
1、读一读关于谦虚待人的名言、小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白胡子老人的聪明智慧,激发阅读的兴趣。
重点、难点:
弄清白胡子老人是用什么办法把“年”兽赶跑的?他的办法又是怎么想出来的?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问:大家喜欢过年吗?为什么?过年前一天叫什么?那天晚上,家人有什么特别的举动吗?
2、学生畅所欲言。
二、初读课文,识字感知。
1、朗读课文。
2、指名认读生字词。
传统、牲畜、躲避、腊月、闯进、爆竹、气宇不凡
来历、异常、风俗、整夜、不熄、耀武扬威
三、理解词语。
气宇不凡:很有气度,不同常人。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_风。
四、再读课文,讨论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主要讲了传说中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除夕之夜会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有一位白胡子老人想办法赶跑了怪兽。从此,年年除夕,人们都照着老人教的办法聚在一起守岁,后来就成了中国民间传统节日“过年”。
五、布置作业。
1、“年”到底是种怎样可怕的怪兽?
2、白胡子老人到底想出什么办法居然把如此可怕的怪兽吓跑了呢?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复习生字词
2、看课件:“年”是怎样形成的①认识“年”这种怪兽②学生简要说一说
二、学习课件
1、看课件:认识年、说说年
2、结合课文,说说年的危害及人们怎样对“年”的害怕(第二自然段)
3、小组学习讨论探究(第3至5段)
a、白胡子老头是用什么办法把“年”赶跑?
b、他的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c、从这件事,你有什么体会?
默读课文,能回答的在书上做上记号,有疑问的地方打上?或是在感受最深的句子写上自已的体会。
4、小组讨论交流交流
①白胡子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年”怎样来的,结果怎样走的
③赶走“年”的办法
④好词理解并说一句话:精神矍烁、气宇不凡、耀武扬威、安然无恙、七嘴八舌
5、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
6、拓展:家乡过年的风俗或者不同地区的过年风俗
三、作业
1、摘抄文中的优美佳句
2、将自已了解到的家乡过年的风俗整理一下,写在我的采集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