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事先编写的文字材料,一份全面具体的教案,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起着很大作用,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音乐优秀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是三拍子的歌曲,会用自己的方式拍出三拍子的节奏。
2.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用延长符和其他小音符改编歌曲的节拍。
活动准备:
1.事先幼儿学会唱歌曲《听》。
2.每张桌上四小节曲子、玩具琴一架、小音符卡片。
3.老师黑板上写出歌曲《听》,延长符号若干。
4.录音机、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小朋友,上次我们学唱了一首歌《听》,我们一起表演。
二、复习认识小音符,能唱出来。
1.你认识他们吗?一起来唱一唱。老师指音符,幼儿唱。然后将小音符连起来唱一遍。
2.小朋友真能干,你知道每一节车厢里有什么样的小音符?它们合起来是几拍呢?每一节车厢都是几拍呢?我们把这样的音乐小火车叫做三四拍的音乐火车。
3.三拍子的节拍有什么特点呢?你想怎样拍出三拍子呢?
4.我们一起边唱边打三拍子的节奏。
三、引导幼儿改编节拍。
1.延长符号有一个习惯,它喜欢跟在小音符的后面呢。这样你想让延长符号坐在哪里?请个别幼儿上来摆一摆。
2.它们都坐上了四四拍的音乐火车,我们一起把新的音乐火车来唱一唱。
3.现在字宝宝也坐上了新的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应该怎么唱呢?
师:延长符号坐上了小火车,还有很多小音符也想坐上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
四、幼儿分组活动。
1.老师介绍每组准备的材料。
2.每组5名幼儿,大家讨论后,将小音符贴在谱子上。每小节四拍,并用琴演奏一下,唱一唱。
3.老师巡回指导。
4.现在我们又造了一列新的四四拍的音乐小火车,我们来唱一唱,好听吗?
五、结束。
小朋友真能干,会改变歌曲的节拍了,你们都是了不起的小音乐家。以后我们还要编很多好听的歌,唱给客人老师听,现在,我们也乘着我们自己编的4/4拍的音乐小火车到外面听风唱歌吧!
活动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当中,孩子们表现很积极,喜欢听着歌曲来活动,以后要开展更多的音乐创作活动。使孩子们在玩儿中体验音乐给孩子们带来的愉悦情感。但是本次活动,除了没让幼儿创编曲子之外,反思其整个过程我还漏掉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那就是幼儿还没有掌握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在幼儿表演唱时,虽然我一直强调用柔和优美的声音唱,但却没有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节奏。如果提示了,这样效果可能会更好。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学习儿歌。
2、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和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大鱼小鱼头饰、欢乐的音乐、节奏超强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情境感知
1、师:(播放静止图片)这是什么地方,蓝蓝的海水中游来了谁?(教师做鱼儿游的动作)
2、感知理解第一、二句。
(1)、那么多小鱼儿在一起游泳,心情怎么样呢?(高兴,开心)(2)出示大鱼图片。
(3)谁来了,大鱼会吃小鱼,怎么办呢?(幼儿讨论呢)(4)请幼儿想办法。(团结起来,吓跑大鱼;抱在一起,不害怕;跑)3、理解感知第三、四句。
(1)、小鱼们想了一个什么好办法?(散开一溜)(2)、小鱼们高兴吗?说了一句什么话?(看你怎么捉)小鱼是用什么动作表示高兴的?(幼儿创编动作)教师小结。
二、欣赏学习师;我们来完整地听一遍儿歌。
师逐句示范,幼儿跟着老师朗诵儿歌。
三、游戏巩固
(1)、播放欢快的音乐,幼儿戴上头饰在一起快乐地跳舞。稍后播放节奏快的音乐,老师戴上大鱼头饰,做抓小鱼的动作,小鱼看见后,立即散开。音乐完,游戏结束。
(2)、师幼共同念儿歌,学习小鱼游、跳舞等动作。当念到大鱼来了时,大鱼出场;念到散开一溜,小鱼散开。大鱼开始捉小鱼。
四、总结。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尝试用各种“乐器”进行演奏,体验“打鼓”的乐趣。
2、随音乐演奏,表现乐曲欢快的情绪。
3、体验与爸爸妈妈们共同进行打击乐的乐趣。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5、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二、活动准备:
水桶、牛奶罐、脸盆、筷子等,《加油干》图谱、音乐《加油干》。
三、活动过程:
1、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爸爸妈妈来到了我们的幼儿园,你们的心情怎么样?那我们怎么欢迎他们呀?
2、引入:我有个建议今天我们用鼓声来欢迎我们的爸爸妈妈们,你们说好吗?(师向幼儿介绍鼓:水桶、脸盆、筷子……)我们的“鼓”和以前打击乐里面用到的鼓一样吗?谁会用这些“鼓”敲出好听的声音呢?
3、幼儿自由打击。
(1)师示范敲击鼓,并说出欢迎词:爸爸妈妈|中一班欢迎|你-|(2)幼儿敲击鼓声说出欢迎词。
(3)师小结:重点说出幼儿敲的方式:如敲鼓面、鼓棒和鼓边。
4、讨论图谱,并尝试打击基本节奏:
(1)师出示《加油干》的图谱,引导幼儿观察,师唱改编过的歌词:欢迎你呀么嗬嘿,欢迎你呀么嗬嘿,我们大家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欢迎你呀么嗬嘿!
(2)幼儿跟随《加油干》的音乐唱欢迎词,表现内心的愉悦心情。
(3)我们一起来看看图谱,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鼓我们要怎么样跟图谱配合起来敲击呢?(师幼共同为图谱配鼓)(4)幼儿看图谱用“鼓”演奏。
(5)请个别幼儿合作演奏。
5、幼儿与爸爸妈妈共同用“鼓”进行演奏,表达心中的快乐。
四、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篇4
游戏目标:
1、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美,并创造性的表现美。
2、能听辨出mi .sol .la ,并能初步理解三个音在五线谱上的关系。
3、能遵守游戏规则,提高合作能力。
游戏材料:
小鸡,小兔.小鸟头饰若干.狼头饰一个,花皮筋。
活动过程:
一、小动物找伙伴游戏过程
1、老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根据小鸡,小兔.小鸟的体型.特征,确定它们代表哪个音。
2、幼儿自选小动物的头饰,进行游戏。
3、教师连续弹三个音,最后停在一个音上,戴着与这个音相应头饰的小朋友找与自己同类的小伙伴抱在一起。
4、违反游戏规则停玩一次。
二、动物找家游戏过程
1、教师将花皮筋在地上拉成五线谱状,并将三个音的卡片放在相应的地方,引导幼儿观察三者之间的关系,说说:谁的家最高,谁的家在中间,谁的家最矮。
2、说明游戏规则:幼儿根据听到的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停,小动物迅速站到自己的家内。
3、游戏进行两遍后,提高难度.由教师扮演狼,音乐一停,狼就要出动.提醒幼儿快速反应,否则就会被狼抓住。
4、引导幼儿相互讨论,分配角色,商定规则,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和配合,幼儿自由游戏。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听懂不同的音乐节奏的信号并表现相应的动作。
2、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唱唱跳跳做游戏。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相关媒体制作;米奇玩具一个。
活动过程
一、蹦蹦跳跳大声唱——你好,米奇!
1、师:“小朋友,今天有一位你们非常喜欢的动物明星来看你们了,我们一起喊三、二、一把它请出来好吗?”(请出米老鼠)
2、孩子们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师:“谁来了?”(教师引导孩子用不同词汇打招呼,夸夸米奇。)
小结:米老鼠多神气多可爱呀,现在我们一起来夸夸米奇好吗?
3、歌表演:我爱米老鼠(引导幼儿大声夸,大胆跳:“大声夸它才会高兴噢”)
4、“小朋友一起大声唱歌真好听,真响亮,瞧,米奇真的来了。”(媒体)
二、听听走走做游戏——妙妙屋,我来了!
1、欣赏录像。
师:“米奇邀请你们去它的妙妙屋玩,你们想去吗?路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可爱的朋友,经过一些有趣的地方,千万跟紧老师哦,别一个人掉队了。”
(幼儿边唱边跳来到小树林,和媒体互动。)
师:“这是谁?来一起问个好吧”引导幼儿用有节奏的儿歌大声念诵:“xx,xx,早上好,和各种动物朋友打招呼!”
2、媒体出现一座山。
师:“走了这么多的路,我们一起休息一下吧,看看,我们到哪儿了?”
师:“愿意和老师一起爬山吗?看看,我是怎么上山的?现在我在山脚下了哦,往哪里爬?听听音乐怎么样的”
(倾听上行音乐和下行音乐。幼儿和老师一起听着音乐上山、下山。)
3、请出小鼓来帮忙孩子掌握节奏。
师:小鼓说话的时候我们就要爬山了,小鼓说的快我们就跑得快,上山。小鼓说的慢,我们就跑的慢,下山。
4、出示小铃。
教师变化不同的节奏型,幼儿听见铃声就拍出节奏,听到鼓声就踏出节奏,一路跑跑走走来到米奇妙妙屋。
三、边唱边跳一起来——我跟米奇学本领!
1、媒体出现画面:“看,米奇妙妙屋到了!”
2、欣赏媒体“妙妙屋的表演”。
师:“刚才,他们跳打拍子的舞蹈,是用身体哪个地方打拍子的?”“用脚打了几次拍子?”
3、幼儿和媒体共同互动学跳。
4、引导幼儿可以改变各个身体部位打拍子,边唱边跳。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音乐、ppt、绳子。
活动过程
一、进场导入
1.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与客人老师问好。
2.进场: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的动作进场,跟随音乐做走、蹲、转圈等动作。
二、模仿小老鼠动作
1.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幼儿想象故事情景(小老鼠)。
2.提问:“小老鼠要干什么?”引导幼儿自主模仿轻轻地走,给予鼓励,个别指导幼儿,幼儿再次尝试动作。
3.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停住。反复4—5遍。跟随音乐1遍。
三、幼儿表现小老鼠左右张望的动作、眼神。
1.出示图片:睡觉的猫。
提问:屋子里有大花猫,除了轻轻地走停下来的时候还要干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左右张望、快速的摆动头、眼睛盯住等动作。
3.幼儿进行左右、上下、前后张望。利用语句“小老鼠上灯台左看看,小老鼠上灯台右看看”熟悉乐曲节奏型。指导每一位幼儿动作快速,眼神停住。
4.掌握节奏型,边说边做动作。提醒幼儿在说“看”的时候再摆头。说儿歌3—4遍,跟音乐1遍。
四、幼儿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1.提问:“小老鼠偷油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幼儿自由展现泡泡糖黏在身体的动作。
师:“你们猜一猜泡泡糖黏在小老鼠哪里啦?”引导幼儿尝试表现身体各个部位被泡泡糖黏住的动作。通过提问、动作表现让幼儿学习拉、拽的动作。
3.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个部位拉泡泡糖的动作。播放音乐,重点指导弹回来的动作。
总结:知道泡泡糖有弹性及黏性。
五、完整欣赏音乐,做上肢动作。
六、跟随音乐做动作
1.跟随音乐,幼儿完整做动作2遍。
2.在幼儿中间选出大花猫,进行游戏。音乐1遍,幼儿扮演花猫,音乐结束时猫叫,抓住小老鼠。
3.游戏进行第2遍,老师摸自己头当大花猫。
七、活动结束
出示最后一张猫的图片后,教师用绳子将幼儿围住:“哈哈,我就是那只大花猫!没想到吧,我有法宝,抓到这么多小老鼠啦!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来跟我们的老师们再见! ”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中班音乐优秀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游戏音乐的变化,学唱游戏歌曲。
2、学会两人一组模仿袋鼠,随音乐合拍地向前蹦跳。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袋鼠和大灰狼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幼儿听沉重和轻快的音乐入场。
二、教师将游戏情节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幼儿听,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三、反复感受游戏音乐。
1、欣赏第一遍后,让幼儿猜猜游戏名称。
2、再次欣赏时,引导幼儿听辨:这首曲子有几段?哪段表现袋鼠?哪段表现大灰狼?为什么?
3、启发幼儿随音乐分别用拍手和跺脚的声音姿势来表现袋鼠和大灰狼的'不同音乐节奏。
四、幼儿边演唱歌曲边模仿动作。幼儿自由结伴分别扮演袋鼠或大灰狼听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幼儿在这活动中,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我让幼儿肢体动作表现袋鼠走路的神态,孩子们在我的引导下,以各种各样的动作表现袋鼠蹦跳和袋着宝宝的神态,真是惟妙惟肖,使人忍俊不禁。这时,孩子们学习歌曲的兴趣激发了出来。孩子们在欣赏歌曲的同时已被歌曲深深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