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参考7篇

时间:2022-12-11 作者:Indulgence 备课教案

教案的制定是为了让老师的课堂更丰富,为了给学生们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你打算怎么制定教案呢,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春》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春》教案参考7篇

《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学会使用剪刀,提高手指的灵活性。

2、通过实践掌握苹果的剪法,并会熟练运用对称方法剪对称苹果。

3、培养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喜爱之情。

活动过程:

1、趣味导入,观察特征。

欣赏儿歌《水果歌》

小朋友们在歌中听到了什么?

各种水果(苹果、橘子、西瓜…)

水果既好吃又有营养,小朋友一定有自己最喜爱的,谁能向大家介绍下它的外形特征?

3、欣赏范作,激发幼儿剪纸兴趣。

欣赏教师范作,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4、教师演示。

教师总结并演示剪苹果,从苹果的剪裁上引出对称剪法,加以强调。

5、幼儿动手实践,分组比赛。

教师在黑板贴上4个水果篮,分小组比赛哪篮的苹果又多又漂亮。

6、欣赏作品。

每组讨论后派代表分析优劣,谈谈喜欢那个篮,为什么。

7、结束

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么多苹果,心里感觉怎么样?(高兴)那我们一起跟着音乐体验一下喜悦的心情吧!教师和幼儿随着音乐快乐互动结束。

《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学会剪小蜜蜂的制作流程。

通过动手制作提高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绿色的彩纸数张。

剪刀、铅笔、橡皮。

?小蜜蜂》儿歌。

活动过程

一、《小蜜蜂》儿歌

1、嘘!小朋友们快听有嗡嗡的声音,猜出是谁在叫了么?

2、原来是蜜蜂精灵,我们来一起边唱边跳吧!

3、刚才我们跳舞的时候,蜜蜂精灵在我耳边说了一个愿望,你们想知道愿望是什么吗?

4、蜜蜂精灵希望有好多的蜜蜂精灵陪它玩耍,想想我们都有好多的伙伴,蜜蜂精灵就自己一个人多孤单啊!

5、喜欢助人为乐的才是好孩子,我们都是好孩子一起来帮帮蜜蜂精灵吧!

二、学剪小蜜蜂

1、我们来用彩纸剪出更多的蜜蜂精灵,这样它就不会再孤单了。

2、现在小朋友们来跟老师一起学剪小蜜蜂好不好?

3、我们把手里正方形的彩纸对折,用简笔画出小蜜蜂的外形,画阴影的部分要剪掉。

4、画好后,拿起剪刀把画阴影的部分剪掉,剪完后展开,蜜蜂精灵就完成了。

5、制作完成的小朋友把你们手中的蜜蜂精灵举起来。

三、小结

1、我们现在来看看谁剪的最好?谁的蜜蜂精灵最漂亮?

2、教师点评。

3、我们举起手中的蜜蜂精灵,一起来陪蜜蜂精灵们玩耍吧!

四、活动结束

《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的辛勤劳动,增强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2、能大胆运用已有经验装饰妈妈的围裙。

活动准备:

1、实物:围裙若干件。

2、人手一张图片《妈妈的围裙》。

3、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出示围裙,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谁经常穿着它?你家的围裙什么颜色?

2、了解围裙的用途:

妈妈穿围裙做什么?

二、操作部分

1、角色游戏《我穿围裙来做饭》

幼儿自由选择围裙穿上,模仿妈妈炒菜、做饭、搞卫生。

2、情感交流:

妈妈做这么多事,真辛苦!

那小朋友可以帮妈妈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说出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捶背、摆碗、洗袜子等。

3、绘画《我为妈妈画围裙》

三、结束部分

幼儿互相欣赏作品,介绍自己设计的围裙。

延伸活动:

幼儿可将自己装饰好的围裙带回家送给妈妈。

《春》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积累《木兰诗》中重点字词

2、赏析诗中的木兰形象

课前学习:选择诗的片段,与同伴进行课本剧表演

课堂学习:

第一块:积累字词,整体感知课文

1导入:播放电影《花木兰》片断观看

2组织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评价;全班齐读。个别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齐读。

3看页下注释,理解大意,准备质疑。阅读、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强调古今有差异的词语)交流、互评

第二块:设计情境,精读课文内容

1问题情境:在我们的印象中,中国古代的女子似乎是足不出户的。而木兰却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你认为这可信吗?为什么?

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3电影中拍了很多战争的场面,而诗中只是精练的三句。你觉得在这首诗中战争的场面应该详写还是略写,为什么?(提示分析这首诗中花木兰的形象)

小组合作讨论

4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第三块:语文活动:课本剧《木兰诗》片段

1小组合作,选取《木兰诗》片段,分角色表演。按小组的顺序,分别到讲台前表演。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互评

课后学习:

同伴竞赛:看谁背诵《木兰诗》又准确又迅速。

《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基本安全知识,能遵守交通规则。

2.认识红绿灯,理解红绿灯的作用。

3. 树立遵守交通秩序的好品质,增强安全意识。

活动准备:

ppt、知识储备、儿歌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谜语导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观察探索的兴趣,引出红绿灯。

教师:一个小宝宝,它有三只小眼睛。一只红眼睛,一只黄眼睛,一只绿眼睛。它的本领可大了,当它的红眼睛睁开时,人们就要停下来;当它的黄眼睛睁开时,人们就要在路口等一等;而当绿眼睛睁开时,人们就可以继续出发啦!但是,三只小眼睛一次只能睁一个噢!小朋友们你们猜一猜它是谁啊?(红绿灯)

教师:现在呢,红绿灯要给小朋友们唱一首好听的歌。请小朋友们竖起小耳朵听一听吧!

红灯停 绿灯行

黄灯亮了等一等

二、活动过程

讲故事

豆豆在星期六的早上,和爸爸妈妈一起开车去爷爷奶奶家里做客。路上碰到了一些不文明的行为,豆豆把自己看到的这些讲给爷爷听。爷爷告诉他,这些行为是不对的,而且很危险。最后豆豆和爷爷学习了正确的交通规则。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分享交通规则哦!

《春》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

4、通过参加节日环境创设,感受参与中秋节庆祝活动的乐趣。

5、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活动准备:

1、每一个孩子准备一块月饼,并请家长告诉孩子月饼的品名。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

活动过程:

一、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二、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三、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

四、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1、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月饼? ——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2、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

3、老师小结。

五、分享月饼。

活动反思:

“认识中秋节”这堂课对于小班的小朋友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嫦娥奔月这个故事小朋友也基本上听不太明白,但是大部分都知道要过节该吃月饼了,代表家人的团圆。

《春》教案篇7

活动年级:二年级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讨论,让孩子明白什么是习惯,并区分好习惯和坏习惯,知道一个好的习惯对于自己的重要性。

2、主要针对一天好的习惯养成,通过讨论、画画等手段,让学生了解一天都可以做什么事情。

3、通过《一天好习惯养成表》的填写,让学生为自己一天的生活做合理科学的安排,并按照表格执行,以养成一日良好习惯。

4、通过教师的总结,引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学年的特色班级活动,以画配文的形式再次展现所涉猎的其他好的习惯养成。

二、活动重点:

通过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导入: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是真空,在我们的身边和周围存在着种种不文明的现象,道德垃圾寻找活动旨在引导我们从身边、从自身细细地寻找种种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并加以辨析,引导我们承担一个公民的社会义务,关注社会。为了让同学能明辨是非,端正行为,我们将开展养成好习惯我能行系列活动。

2、 列举不文明现象: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把你所看到的一些不文明现象写出来,并且读一读,然后装进道德垃圾箱。

我们的许多烦恼与生活环境中成员的不道德行为有很大关系。请同学说一说学习、生活中一些小事给你带来的烦恼(小组为单位)相信从倾听同学的烦恼中,对你一定有所警示。

3、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道德垃圾寻找活动中同学发现了自身及同学身上的种种不文明行为。此时,请同学们讨论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

4、 我们的承诺:

只要有人乱扔垃圾,我们就要阻止。

只要有人在干净的道路上随地吐痰,我们就要阻止。

只要有人破坏校园的花草、树木或公物,我们就要阻止。

只要校园里有不讲文明,不讲规范的行为,我们就要阻止。

当我们进入校园时,一定保持衣着整洁干净。

当我们承诺他人时,决不食言说到做到。

当我们见到他人有困难时,一定要主动帮助。

5、活动总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小时候养成的习惯,会象人的天性一样自然坚固,让我们抓紧这养成习惯的黄金时间,行动起来,使我们身上的好习惯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