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备课必须要写的书面文件,优秀的教案可以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生动,教案在制订的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与时俱进,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撇和捺的教学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撇和捺的教学教案篇1
一、将来完成进行时
1.概念:表示动作从某一时间开始一直延续到将来某一时间。是否继续下去,要视上下文而定。
2.基本结构:shall/will have been doing
3.例子:i shall have been working here in this factory for twenty years by the end of the year.到今年年底,我将在这个工厂工作20年了。
if we don't hurry up the store will have been closing before we get there. 咱们如不快一点儿,等我们到了那儿,店门就会关了。
二、 过去将来完成进行时
1.概念:表示从过去某时看至未来某时以前会一直在进行的动作。
2.基本结构:should/would + have + been +现在分词
3.例子:he told me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he would have been living there for thirty years.他告诉我,到年底时,他就在那住了30年了。
高中英语必修三语法知识
使用被动语态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不及物动词无被动语态。
what will happen in 100 years.
the dinosaurs disappeared about 65 million years ago.
2. 有些动词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
this pen writes well.
this new book sells well.
3. 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使用省略to的动词不定式,主动语态中不带to ,但变为被动语态时,须加上to 。 例:make somebody do something→somebody+ be +made to do something
see somebody do something→somebody +be +seen to do something
a girl saw my wallet drop when she passed by.→my wallet was seen to drop by a girl when she passed by. the boss made the little boy do heavy work.→the little boy was made to do heavy work by the boss.
4. 如果是接双宾语的动词改为被动语态时,直接宾语(物)作主语,那么动词后要用介词,这个介词是由与其搭配的动词决定。
he gave me a book.→a book was given to me by him.
he showed me a ticket.→a ticket was shown to me by him.
my father bought me a new bike. →a new bike was bought for me by my father.
撇和捺的教学教案篇2
【设计意图】
海洋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地方,也是我们人类最大的宝库,我们从海洋中得到了很多东西,所以我们也要让我们的下一代学会如何和海洋相处,如何和大自然相处,因此设计“美丽的海洋世界”活动,带领幼儿认识海洋中的生物。
【活动目标】
1、能认识各种海洋生物。
2、能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的不同。
【活动准备】
1、各种陆地的动物图片(长颈鹿、老虎、鸡等)和海洋的动物图片(鱼、海星、螃蟹等)。
2、多媒体课件、自制陆地、海洋家园展板两块。
【活动过程】
一、 组织幼儿入场
随音乐《小鲤鱼》做律动入场。
二、谈话,观看影片
1、谈话。(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大海吗?大海里有什么?大海一定很美,你们想去看看吗?咱们一起去看吧。)
2、观看影片。
3、师: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海里的生物)
4、它们生活的地方和我们生活的地方一样吗?(比较海洋和陆地环境)
三、认识海洋里的生物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上海洋动物的名字。(鲨鱼、
海马、蓝鲸、珊瑚、海星)
2、记住海洋动物的`样子,了解它们的特点。
(幼儿自由说,教师适当的补充)
3、团体活动---选举最受欢迎的动物。
(1)、(出示五幅海洋动物图)每个幼儿投票选出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海洋动物。
(2)、评出最受欢迎的海洋动物,表示祝贺。
【活动延伸】——帮动物朋友找家
老师这儿还有很多动物朋友,有生活在海洋里的,也有生活在陆地上的。它们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咱们把它送回家吧。
撇和捺的教学教案篇3
设计意图
幼儿以往对传统节日的了解总停留在“听大人说”的基础上,并没有真正切身的体验。通过亲手制作“菊花酒”,幼儿在观察、探索中体验传统节日,了解“重阳节”的习俗意义更加深刻。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菊花酒的来历及制作过程。
2、能合作加工制作菊花酒,了解酒文化。
3、通过认识、交流并制作菊花酒,产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菊花酒的来历及制作过程。
难点:合作加工制作菊花酒。
活动准备
1、制作菊花酒的ppt课件。
2、用料:菊花、糯米、酒、生地黄、当归、枸杞,煎煮好半成品的一份。
3、已制作好的菊花酒、空酒坛、稻草和布块。
4、各类酒一小瓶(白酒、黄酒、红酒等)、白开水、白醋。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出示各种酒水,请幼儿利用感官分辨出菊花酒。
1、教师介绍准备的物品。
师:小朋友这些杯子里分别装了不同的液体,有白开水、白醋还有酒,你们能分辨出哪些里面装的是酒吗?
2、请幼儿找出装着酒的杯子。
3、引导幼儿从装酒的杯子中分辨出菊花酒。
二、探索部分。出示菊花酒,幼儿观察菊花酒。
1、闻一闻,感知菊花酒闻起来是香香的。
2、说一说,菊花酒和其它的酒有哪些不同?
(幼儿:菊花的香味、颜色是淡黄色等)
3、讲一讲,喝菊花酒的风俗。
(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酿制的,放至第二年九月九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能够延年益寿,从医学视点看,菊花酒能够明目、治头昏、降血压、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
三、介绍制作菊花酒的各种材料。
1、教师介绍各种材料,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材料是怎样制作成菊花酒?
(1)逐一介绍各种材料:菊花、糯米、酒、生地黄、当归、枸杞。
(2)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幼儿思考。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制作成菊花酒?
(幼:把菊花瓣摘下来,放到酒里面、将所有东西洗干净都放到酒里面。)
2、教师出示煎煮好的半成品,幼儿探讨材料投放的先后顺序。
师:这些半成品是煎煮好的糯米和洗干净的菊花,你们猜一猜制作时是先放哪一样呢?
(幼:先放酒、先放菊花、先放糯米。)
四、播放ppt,介绍制作菊花酒的过程。
1、教师播放ppt,了解菊花酒制作方法。
(1)将菊花、生地黄、当归用水清洗一下,放入锅中加满水,煎煮半小时后,过滤掉渣取汁。
(2)将糯米加适量水煮到半熟,沥干后加入第一步骤的药汁蒸熟。
(3)将蒸熟的糯米药汁混合适量酒曲,装入酿菊花酒的瓦坛中,用稻草或者棉花围住瓦坛来保温发酵,直到菊花酒能闻到甜味,即可饮用。
2、请幼儿模拟制作菊花酒。
五、操作部分。师幼共同制作菊花酒。
1、分组进行制作。
(1)出示已煎煮好的糯米和药汁,幼儿将糯米药汁和酒充分搅拌混合。
(2)将菊花酒混合物导入酒坛中,用布和稻草将在酒坛封裹。
2、 请幼儿将观察记录贴在封存后的菊花酒坛上。
(分时段进行观察并记录酒的变化)
活动反思
本次教育活动教师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和空间去探索、操作、实践。在操作中教师能抓住时机,注重观察,捕捉到幼儿瞬间的问题,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使其得到满意的答案。
幼儿能感受到制作和合作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童年时期对世界的好奇、探究的欲望与冲动,可能对儿童将来走向科学之路产生神奇的影响。
撇和捺的教学教案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6个生字,尾、巴、的、长、把、子。认识3个偏旁“尸”“白”“扌”认识8个生字“比短 好 像 猴 兔 看 鸭”
2.能正确流利地读短文,学习朗读问话的句子,会背诵课文
3.认识图上的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观察插图再读课文,训练学生读书、说话能力
二、重点、难点
学习句子词语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1.认识图上动物,了解它们尾巴的特点
2.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书学习朗读问话的语句
3.利用汉语拼音学习生字词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认读音节shu0 ch4ng du3n sh( s3n w1n bi3n zu@
(二)指导看图揭示课题
1.图上有哪些动物?说出它们的名称
2.这些动物的尾巴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9课,比尾巴,强调“巴”的笔顺,看教师写,齐读课题,认识“尾巴”这两个字
(三)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指名读,随时正音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词
(四)学习句子,词语
1.指读课文,学习前6句话
2.齐读第一句,认识问号,哪句话是问它的?理解“长”和猴子的尾巴长比起来,兔子的尾巴怎么样?理解“短”可点一下图。(松鼠的尾巴经常翘起来,毛绒绒的好像打开的伞,理解“好像”)
3.指导学生用对话的语气读,读问句时,语气要上扬,读答句时语气要平缓肯定。
4.用一问一答形式读书或做拍手游戏
(五)自学后六句话
1.熟读,说出写了几种动物,认读公鸡、鸭子
2.这三种动物的尾巴什么样?
3.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理解“最”看图比较
4.讨论交流
(六)朗读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把六种小动物的尾巴取下来再找同学给贴上,边贴边说尾巴的特点。
2.用对话的形式读课文
(七)布置作业
1.读课文要求会背
2.读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用对话的形式读课文
(二)认读生字词
尾巴、长、一把、的、子
(三)认记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识三个新偏旁尸→尾
扌→把
白→的
2.重点指导长、
长 书空
巴 。注意最后一笔,不要写成“ ”
(四)找朋友游戏
一个同学手拿“尸”说,我的朋友在哪里?拿毛的同学说,你的朋友在这里,齐读“尾”。尾巴的尾,齐读对对对,请四位,用同样的方法,读“的”、“把”
(五)书写生字
学生在田字格上写字每三个写,并组一个词
撇和捺的教学教案篇5
一. 教学内容:有机物专题
二. 教学目标:
有机反应类型及特征
重点:有机物间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
说明:
1、取代反应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其产物一般为两种物质,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有:烷烃、苯及其同系物、卤代烃、醇、羧酸和酯等,有时在题目中也会出现一些反应,符合取代反应的特征,也应归纳为取代反应。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新的物质的反应,能发生加成反应的官能团有: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碳氧双键等,可以加成的物质有:h2、x2、hx、h2o和hcn等,极性分子和不对称烯烃发生加成反应时,应遵循马氏规则,即带负电荷部分总是加在含氢较少的碳原子上。在信息题中,往往还考虑醛与醛之间的加成反应生成羟醛类物质。
3、消去反应:有机物分子在一定条件下从一个分子中脱去一个或几个小分子物质(如:hx、h2o等)生成不饱和双键或叁键,如卤代烃和醇。
4、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在有机物反应中,有机物加氧去氢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有机物加氢去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如:有机物的燃烧;烯、炔等含双键、叁键等不饱和键的物质被酸性kmno4等强氧化剂氧化;烯烃、醇、醛的催化氧化、烷烃的催化氧化生成酸等.都属于有机物的氧化反应.而含有不饱和键的有机物与氢气的加成反应都可以看成是还原反应.
5、聚合反应:聚合反应也可以分为两类,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小分子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生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按照其反应特征及产物类型可分为: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加聚反应: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化合物通过加成反应互相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其产物中只有高聚物,无其他小分子物质,但生成的高聚物由于n值不同,所以一般为混合物,加聚反应的单体一般为烯烃、炔烃(二烯烃)、醛等含有不饱和双键或叁键的物质.缩聚反应是单体间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物质,这种反应的特点是生成的链节的组成与单体的组成略有不同,常见的缩聚反应有:生成聚酯的酯缩聚、生成蛋白质的肽缩聚、酚醛缩聚等.
6、显色反应:某些有机物跟某些试剂作用而产生特征颜色,如:苯酚遇三氯化铁溶液显紫色;淀粉与碘显蓝色;某些蛋白质遇浓硝酸显黄色等.
7、裂化:多碳原子的烷烃在高温或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以把相对分子质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成相对分子质量小,沸点低的烃,从而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
(三)有机合成路线的推导:
一般有三种:一是“直推法”;二是“反推法”;三是“直推法”和“逆推法”相结合的。比较常用的是“逆推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有机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官能团的引入与消去。醛基还原(也可称为与氢气加成)可得到醇羟基,醇羟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可生成烯烃,烯烃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丙烯。则形成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反应类型有:加成(还原)、消去、加聚等反应类型。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因此,在解题时要围绕结构不同加以分析。(1)问中1 mol甲与足量金属na反应生成1mol h2,说明有两个羟基(醇羟基或羧酸羟基),又因为甲还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故,原结构中含有一个醇羟基和一个羧酸羟基,则结构简式为:ch2(oh)ch2cooh;若甲能发生银镜反应,则说明甲中含有醛基,则其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
(2)乙分子中所有同类原子的化学环境相同,且不与金属na反应,说明乙分子中碳原子和氢原子都是等效的,且没有羟基的存在。具有对称性。故结构为:
(3)丙分子中碳与氧分别有两种化学环境,氢的化学环境相同,说明氢原子呈对称结构,而碳和氧原子则有两种排列方式,三个氧原子有两种排列方式,则必有一种是c=o双键,另一种为碳氧单键。由此可得结构为:< style='width:75pt; >
这种材料可采用如下图所示的合成路线
(1)①该同分异构体的苯环上相邻的三个碳原子上都连有取代基。
②该同分异构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银镜反应和水解反应,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答案:
?模拟】
1、有机物 的正确命名为 ( )
a、2-乙基-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b、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3,3,4-三甲基己烷 d、2,3,3-三甲基己烷
2、下列各选项中两种粒子所含电子数不相等的是 ( )
a、羟甲基(-ch2oh)和甲氧基(ch3o-)b、亚硝酸(hno2)和亚硝酸根(no 5、应用纳米新材料能给人民币进行杀菌、消毒。我国纳米专家王雪平发明的“wxp复合纳米材料”的主要化学成份是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含硅衍,它能保持长期杀菌作用。有鉴于此,35位人大代表联名提交了一份议案,要求加快将此新技术应用到人民币制造中去。若戊二醛是直链的,请你根据所学的推断沸点不同的氨基二氯代戊二醛的同分异构体可能有 ( )
a、4种 b、5 种 c、6种 d、8种
6、有机物a和b,只由c、h、o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相同物质的量的a和b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物质的量相等,下列对a、b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a与b互为同分异构体 b、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h2”
c、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co2” d、a与b的分子组成相差n个“h2o”
7、在由5种基团-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8、按反应特征与产物的结构关系,有机反应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三种,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 )
a、c6h5ch2cl nacn ?d→ c6h5ch2cn nacl
b、c6h5li co2 ?d→ c6h5cooli
c、ch3ch2cho+hcn ?d&rarr 高中地理; ch3ch2ch(cn)oh
d、ch3cooh c2h5oh ?d→ ch3cooc2h5+h2o
9、环丙烷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而环己烷因碳原子在空间排列方式不同,有两种空间异构体(如图)a为船式,b为椅式的结构,当环己烷的不同碳原子上连有两个重氢(d)原子时,包括重氢在六个碳环上位置不同与空间异构在内的异构体共有( )
或naoh的最大量分别是( )
a、6mol;1mol b、5mol;1mol
c、6mol;2mol d、5mol;2mol
11、据最近的美国《农业研究》杂志报道,美国的科学家发现半胱氨酸能增强艾滋病毒感染者的免疫力,对控制艾滋病毒的蔓延有奇效。已知半胱氨酸的结构简式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半胱氨酸,属于a-氨基酸
b、半胱氨酸是一种两性物质
c、两分子半胱氨酸,脱水形成的二肽结构简式为:
d、hs?d ?d ?d 可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一种碱性气体
12、己烯雌酚是一种激素类药物,结构如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它易溶于有机溶剂
b、可与naoh和nahco3发生反应
c、1mol该有机物可以与5mol br2发生反应
d、该有机物分子中,一定有14个碳原子共平面
13、我国科学者合成了许多结构复杂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如叶绿素、血红素、维生素b12等。叶绿素的结构如下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叶绿素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b、在一定条件下,叶绿素能发生加成、水解、酯化等反应
c、叶绿素不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d、叶绿素分子中含有两种类型的双键
14、将 和请你评价若用上述方法制取乙醛存在哪些不足(写出两点)。
ii、某课外活动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并制取乙醛,图中铁架台等装置已略去,粗黑线表示乳胶管。请填写下列空白:
(1)甲装置常常浸在70~80℃的水浴中,目的是 。
(2)实验时,先加热玻璃管乙中的镀银铜丝,约1分钟后鼓入空气,此时铜丝即呈红热状态。若把酒精灯撤走,控制一定的鼓气速度,铜丝能长时间保持红热直到实验结束。
①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控制鼓气速度的方法是 ,若鼓气速度过快则会 ,若鼓气速度过慢则会 。
(3)若试管丁中用水吸收产物,则要在导管乙、丙之间接上戊装置,其连接方法是(填戊装置中导管代号):乙接 、_______接丙;若产物不用水吸收而是直接冷却,应将试管丁浸在 _____ 中。
16、在有机物分子中,若碳原子连接四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该碳原子称为不对称碳原子(或手性碳原子),以*c表示。具有手性碳原子的有机物具有光学活性。
(1)下列分子中,没有光学活性的是 ,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
a、乳酸 ?dchoh?d ?dchoh?dchoh?d ?dcho
d、核糖 ,它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多羟基醛,且分子中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异构体有数种,请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并标出手性碳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已知:①r?d ?d
②苯环上原有的取代基对新导入的取代基进入苯环的位置有显著影响。
以下是用苯作原料制备一系列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
(1)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苯→①→②”省略了反应条件,请写出①、②物质的结构简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在苯环上的二氯代物有 种同分异构体。
(4)有机物 的所有原子 (填“是”或“不是”)在同一平面上。
18、在烃的分子结构中,若每减少2个氢原子,则相当于碳碳间增加一对共用电子对。
试回答:
(1)分子式为cnh2n 2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有电子对数为 _。
(2)分子式为cnh2n-6的烃分子中碳碳间共用电子对数为 ___ __。
(3)cx可看做是烃减氢后的产物,若某物质分子中碳碳间的共用电子对数为160,则符合该条件的碳单质的分子式为 ;符合该条件的单烯烃的分子式为 。
(4)目前,化学家们已经找到十余种富勒烯家族的cx,它们分子结构中都有由正五边形和正六边形构成的封闭的凸多面体,c60就是其中的一种富勒烯,其结构如图所示。第(3)小题中的cx也是其中一种富勒烯,则第(3)小题cx结构中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是____________和 。(提示:欧拉定理:顶点数 面数-棱数=2)
19、软性隐形眼镜可由聚甲基丙烯酸羟乙酯(hema)制成超薄镜片,其合成路线可以是:
已知⑴ 2ch3cho 2h2o
②控制甲中单位时间内的气泡数 带走过多热量,难以保证反应所需温度 反应放热太少,不能达到反应所需温度
(3) b a 冰水
16、
(1)b;c
(2)a、b、e
17、
(3)6 (4)不是
18、(1)碳成键电子数有4个,所有碳成键电子总数减去与氢成键的电子数,剩余的电子数为碳碳成键的电子数:
(2)同理可计算: ,c80;
又因单烯烃的通式为 ,
单烯烃的分子式为c160h320
(4)设五边形和六边形的个数分别为
解之得
19、
⑴ch2=chch3 (ch3)2c(oh)cooh
⑵氧化 消去
⑶ch2clch2cl+2h2o hoch2ch2oh ch2=c(ch3)cooh ch2=c(ch3)cooch2ch2oh h2o
撇和捺的教学教案篇6
语文天地(一)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体会识字方法。
2.练习组字、组词。
3.练习说话。
4.背诵古诗、自读诗歌;了解学习留心观察的方法。
5.认识字典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交换部首复习生字。
2.搭配词语,练背诗歌。
教具准备:卡片、图画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生字,体会识字方法。
2.练习组字、组词。
教学过程:
一、描一描,写一写
1.讨论字的结构。
2.同桌互相说怎样写才好看?
3.生独立书写。
4.小组内评评谁的字最漂亮。
5.选几份全班欣赏。
二、变换部首复习生字
1.教师出示“十”和“一”,问:这是什么符号?
2.生答,师小结。
加号表示加上一部分,减号表示减去一部分。师表演小魔术。
出示:娃-女+ (洼)-+虫(蛙)
(娃娃)(山洼)(青蛙)
3.学生自己变魔术。
四、说一说,填一填
1.小组内练说。
2.学生汇报。
3.拓展,拔高。
碧绿的( ) 宽阔的( ) 伤心地( ) 悄悄地( )
五、照样子,写词语
1.瓜果香_______香 枫叶红_______红 菊花黄_______黄
2.自己练习,小组内订正、评议。
4.发散思维:口头练说,看谁说得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练习说话。
2.背诵古诗、自读诗歌;了解学习留心观察的方法。
3.认识字典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怎样提要求
1.谈话导入
同学们,美丽多姿的秋天已经来到,你一定希望你的爸爸、妈妈能够带你走出户外,观赏秋景。那么,你如何向爸爸、妈妈提出请求呢?
2.小组讨论,排演小品。(三人一组,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和自己)
3.分小组汇报。
4.讨论如何设计观察方案。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你眼中的秋天记下来。
(或者画画、或者列表、或者写几句话等)
二、读背古诗《山行》
1.出示诗歌。
2.范读,画出节奏。
3.生自由练读。
4.小组交流、感悟。
5.练习背诵。
三、读一读
1.生很快默读,大体感知文意。
2.小组内赛读,师巡视指正。
3.选派代表读、评议、提高。
4.在生读的基础上,师指点朗读技巧。
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认识字典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字典认识字典。
2.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按照书上要求认识字典。
3.指导用部首音序查字法查字。
五、思维拓展
同学们,绚丽多姿的秋天是异常的迷人,让我们课余一起走入秋姑娘的怀抱,赏秋、说秋吧!
(注意用眼去看,用心去想,用脑去记,你就会发现,到处都是秋天。)
展示平台,评出小小观察家。(任选一种)
1.用你的五彩笔描画出秋天。
2.用你的神笔写出秋天。
3.用你的歌喉唱出秋天。
六、指导读金钥匙
[语文天地一 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撇和捺的教学教案篇7
课时目标:
1.在歌声中感受海的宽广和辽阔。
2.能用三角铁配合歌曲情绪为歌曲伴奏。
3.能准确,流利地演唱歌曲曲调。
教学重点:
用歌声和身体律动表现出大海的宽广和辽阔。
教具准备: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三角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表演《海》
1.师画简笔画导入
设问:猜一猜,老师画的是什么?
你见过海是怎么样的?
2.师小结海的不同面貌
3.师用钢琴演奏《海》并配以哼鸣。
设问:你感受到老师唱的海是什么样的?
温柔,宁静,美丽
4.生随琴模唱感受不一样的海
5.师生共同在大海上贴出图形谱并视唱
6.引出歌曲,初听歌曲范唱
设问:你能用一个字形容一下这首歌所描绘的海吗?(美)
7.听老师范唱,感受歌曲节拍并击拍。
8.出示小黑板上的歌词,生按歌词节奏朗读。
提示学生注意读出温柔和宁静的海
9.随录音范唱模唱歌曲。
10.随琴练唱
11.学唱曲调
12.用轻柔,甜美的声音配上三角铁的伴奏演唱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