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写教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围绕目标进行,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必须准备的书面文体,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格美术教案模板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1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天真、好动、活泼可爱,思维独特、个性鲜明。在教学中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让他们时时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大树的故事》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了解大树的基本结构(树冠.树枝.树干.树洞.树根)
2.通过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与自然生命的情感。
重点:围绕大树的特点进行充分的想象和表现。
难点:画面结构和组织。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直观演示,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同学们认真观看。说一说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看看谁的反应能力强,谁说的最准确呢?)
生:(快速抢答)汇报。
师:很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树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新授
师:下面老师要带领同学们做一个小游戏,来考考同学们的观察能力。(认真观察把你看到的说出来)
?百度搜索】(三幅比较生长姿态、颜色、外形的不同)
生:汇报。
师:你还知道其它总类的大树吗?
生:汇报。
师:同学们了解大树的种类可真不少。那老师在考考大家。你们知不知道大树可以分
为哪几部分呢?
生:汇报。
师:确定。(树冠.树枝.树干.树洞.树根)
师:现在我们对大树有了一定的了解。有谁到大树这儿来玩呢?
参考下面图片编一个大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小动物,猴子、小鸟、树洞里的猫头鹰)
大树不仅是小动物们的好朋友,也是我们的小朋友的好朋友。
(校园里的大树)
但有些大人,违背了人们的意愿,看看他在做什么?
?百度搜索】(人类砍伐大树)
生:汇报。
师:当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汇报。
师:鼓励。
三.欣赏图片,启发学生完成作业。
(画家作品:各种表现形式的大树)
师:对比下面两幅画,分别画的是大树的什么部分?
?百度搜索】(学生作品:整棵大树、树根)
生:汇报。
师:小朋友们喜欢大树的哪一部分呢?
四.作业:
展开你丰富的想象力,把你最喜欢的那一部分用你手中的画笔画出来。画出大树的故事,看谁画的最有趣。
五.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
六.总结:
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大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所以我们要爱护大树,保护大树。
板书设计:
大树的故事
画大树的分解图作品展示区
反思: 本节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一个内容。孩子们的童年是天真的,本着他们的那份童真,这个课题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为他们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因此,我 一开始就创造一个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在音乐声中感受小鸟的叫声,进而联想到小鸟生活的环境,来创设情景,让学生集中精力并产生强烈的兴趣,然后让他们 自己来讲有关大树的故事,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使其将“玩”和“学”融为一体。同时,让每位学生体验 到学习的快乐。运用激励的方式,(如:你们真聪明、你真行!)等形式以达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 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最后设置互动操《小雨沙沙》通过学生展示、交流、肢体表演,既让孩子们得到肢体上的放松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造型能力。进而渗 透了德育教育引导他们进行绿色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2
课题:单色版画
教材分析:
版画是一种间接型的绘画形式,是通过制版和印刷来完成,并具有复数性的平面作品。本课主要学习凸版单色版画,用油磙、毛笔、毛刷、涂布在版的相对高、凸面上印刷完成。使学生了解单色版画的特点和表现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
教学目的:
①了解版画的特点和制作过程,初步掌握制版与印刷的技法。
②尝试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幅单色版画。
③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重点、难点:
重点是版画的制版工艺和特点。
难点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
一、检查工具
二、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在我们的大拇指上涂上少量颜色。(注意控制水分)在一张废纸上印出指印。
①看一看能不能印得出来。
②可多印几个看看会不会发生改变,同桌之间也可比较一下有什么异同。
③想一想为什么回出现这种纹理呢?
这个就是指纹,指纹在人的一生当中基本上不会发生变化,不同的人他的指纹相同的概率也很小,大概只有万分之一。所以这在古代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庭证据之一,用来辨别一个人的身份,但是现在科学技术发达了,人们有更先进的方法来辨别。(dna检测)它的准确度可达百亿分之一。
三、作品赏析
欣赏一些大师的作品和学生的作品,通过对作品的对比展示,介绍多种风格与特点的版画作品。
[西班牙]毕加索 枪
[西班牙]毕加索 戴帽子的人
[日本]栋方志功 二弟子
四、制作过程
1、画稿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个画稿。注意选择突出凹凸特点的题材。
2、制版
用剪刀或刻刀把造型的各部分剪下,用胶水贴在一底板上。
3、印刷
铺上纸后均匀的磨平。(中间可看看印刷的效果,如果不够再涂墨印刷,注意纸的位置不能移动)
4、完成
五、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题材设计一幅单色版画。
六、展示点评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表现不同人物的技能。
2.体验想像未来带来的乐趣。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活动准备:
幼儿画纸人手一张,油画棒,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联想谈话。
1.指导语:你长大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呢?(你想变成什么样子?)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工作?为什么?你会穿怎样的服装,工作的地方会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各种职业人物的照片。
(1)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人物的服装及他们周围的环境,说说他们是干什么工作的?
(2)引导幼儿观察不同人物的职业特征。重点讲解职业特征较突出的。如:医生、解放军等。
二、讨论要点。
师:未来的你发型是什么样的?会穿什么样的服装?有什么标志?会怎么做事?
(请幼儿讨论)
三、幼儿绘画。
1.突出未来的"我"的主体形象。
2.大胆选用多种色彩表现合适的背景,涂色均匀。
3.教师巡回指导,肯定幼儿的独特表现。
四、相互交流、欣赏和鼓励。
1.鼓励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或请幼儿猜猜:"同伴长大后在做什么?"
2.互相肯定和鼓励,从中获得喜悦。
结束:小朋友都把自己长大的样子画出来了,我们小朋友只有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能够实现。
活动反思:
教学中,我个人认为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以下几点:
1、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
本课出现的情境图是以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几种行业为代表的形象启发学生进行联想。由于课本中的情境图中一些人物职业并不容易看懂。因此,我在教学舍弃了课本中的情境图,借助多媒体,搜集了九种行业工作的情境照片。这些图片与学生生活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学生激发灵感,打开思路。
2、创设了不同层次的交际情境。
口语交际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活动,在课堂上我创设了多个不同层次,由易到难的交际情境。如:小组互相问一问,教师采访,与同桌说一说,邀请好朋友来说等。这些情境的创设体现了鲜明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在双向互动的实践中提高了口语交际表达能力。
3、注重在交际中评价。
把评价的过程也列入口语交际活动,让被评价学生与提出看法的同学开成新的交际互动。这一点,我认为在口语交际课中尤为重要。教师要尽量利用各种契机来创设口语交际情境,让学生在应对中得到能力的提高。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如,交流示范指导有所不足。学生在交流时,还存在着一些各说各的现象,如邀请好朋友上台这一环节,两位学生都说明了为什么要做这个工作,但是彼此没有交流,没有形成交际。如果在这一环节之前有一次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示范,再让学生小组与同桌说,最后邀请好朋友说。这样学生应该不会自言自语了。此外,老师还应引导学生对交际时是否态度大方,有礼貌作评价,如小组代表汇报时,第一个代表,说完了还说了一句谢谢,这本来是一个闪光点,应及时提出表扬。这样,后面的同学也会注意到这一点,交流时就能做到态度大方有礼貌了。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4
活动背景:
在之前的美术课堂中我们已经上过很多次剪贴画的美术课程了,可是这次的剪贴画应该会让幼儿更加感兴趣,毕竟,这次我们要剪的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动物——老虎,这大大增加了幼儿对于课堂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并运用对折剪、重叠剪的方法进行剪纸粘贴,表现老虎的主要特征。
2、通过对重点剪纸部分的练习,探索并学习对折剪、重叠剪的方法。
3、对剪纸活动有兴趣,体验剪纸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画纸、彩笔、铅笔、各色彩纸、剪刀、胶水、棉签。
2、卡通老虎图片。
3、对称图形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歌曲《两只老虎》。
二、感受活动
1、提问:老虎长的什么样啊?
2、出示《老虎》图片,幼儿探索老虎各部位名称及特点。(老虎是对称的)
3、介绍其他对称图形。
三、示范活动
1、幼儿探索老虎头、身体、耳朵、四条腿的对称剪法。
2、老师示范老虎头、身体的对称剪法。
3、老师示范耳朵、四条腿的重叠剪法,尾巴的剪法。
4、老师示范王字的写法。
5、将老虎各部位的画法画到黑板上,边画边讲解。
四、操作活动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对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幼儿,教师重点辅导,可以帮助幼儿先画上轮廓线。
五、创造活动
在粘贴完老虎后,用彩笔添画老虎眼睛、鼻子、嘴、王字、胡须、身上的花纹以及背景。
六、活动延伸
剪纸《狮子》。
幼儿园美术教案老虎,老虎是百兽之王,幼儿们都很喜欢这种强大的动物,但是童话世界的老虎都是拟人化了的,可能幼儿对于老虎并不那么熟悉,通过绘画教案可以很好的让幼儿了解老虎。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基本概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3.通过赏析中国古代雕塑的造型艺术,激励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能从形态、动态、装饰等方面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
深入了解不同姿态陶俑的艺术特色,提高欣赏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上网或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教师)相关图片或工艺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欣赏《神话》片段,你知道影片中,守卫的是什么陵墓吗?
秦始皇陵园是一座古代文化的艺术宝库。高大的陵墓和神秘的寝殿,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你了解到了哪些关于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知识?
陶俑是什么呢?陵墓中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陶俑?
陶俑:俑是用于陵墓中陪葬的明器,以陶、木质最为常见。在奴隶社会时,奴隶主死后,所有的奴隶都得殉葬,非常的残忍。春秋战国时期,丧葬制度发生重大变化,用“俑”代替活人殉随葬。
2.欣赏秦始皇陵陶俑:(课件图片展示)
(1)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陶俑是我国陕西西安临潼的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历时39年,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封建社会规模最大的一座帝陵。秦始皇从13岁继位后,便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70万人建造陵墓,直到秦始皇死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秦始皇帝陵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看屏幕。秦始皇陵墓是一座结构宏大、富丽堂皇的地下王国和巨大的珍宝库。其中秦兵马俑的发现被称为“20 世纪最重要的考古发现”,堪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课件:秦始皇陵兵马俑总体分布图。
(2)兵马俑是秦始皇陵东侧的一组大型陪葬坑。1974年3月29日,当地农民挖井时,偶然发现了一号兵马坑。以后相继发现了二号坑和三号坑。整个俑群寓静于动,给人千军竞发的感觉。这些数量众多、与真人真马大小相似、并围绕同一主题展现的艺术群雕,向后人展示秦始皇气吞六国、横扫八荒的惊人气魄。他的恢弘气势、安详的姿态、肃穆的表情向后人诉说秦王朝的强大,表现了秦朝人的聪明才智。让我们一睹它们的风采:
播放《古今大战秦俑情》片断,领略秦始皇陵兵马俑气势磅礴、威武雄壮的军阵场面。
(3)欣赏不同姿态的陶俑。
秦俑的艺术特色:崇尚写实、手法严谨,性格鲜明、形象生动。在总体布局上,利用众多直立静止体的重复,造成排山倒海的气势,使人产生敬畏而难忘的印象。
这些兵马俑大体上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从已出土的1000多个陶俑陶马来看,无一雷同。陶工匠施展塑、堆、捏、贴、刻、画等雕塑技法,从体、量、形、神、色、质等方面追求艺术效果,造型逼真,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看上去非常精美,给人明快、深沉、博大、壮观、精美的印象。
仔细观察,不同的武士俑在神态、动态、衣着上有什么异同?
选择喜欢的陶俑分组讨论:跪射俑、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立射俑。
每组学生推选代表发言,小组成员补充。
老师小结补充:课件。
跪射俑造型的特征:
跪射俑大多数出土于二号坑,这种俑在秦俑坑中显得很独特,因为是跪姿,故其高度在1.20米左右。在跪射俑的塑造上,可谓匠心独具。把跪射俑的形体塑造得非常精美,惟妙惟肖,力求使静态的雕塑给人以动的感觉,其姿态优美,英俊潇洒,神态庄严,目光炯炯有神,身穿战袍,外披铠甲,头顶左侧挽一个发髻,髻根用朱红色带束扎。足登方口翘尖齐头履。从一鞋底外露处可以看到,鞋底的针脚因为人着地后摩擦的轻重而疏密不同,其绳结痕迹清晰可见,其写实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甲片随着身体的扭转而流动,衣纹伴着体态的变化而曲转。脚上的鞋子随着脚掌的着地而折曲,衣服的纹理也伴随体态的变化而曲折飘浮。种种富有韵律感的线条,烘托着人物的动态,使人物形象更有真实感。上身挺直,臀部紧贴左足跟,从而使身体的体重落在右膝、右足和右足尖上。当射击时,则重心稳,用力省,容易射中目标。跪射俑是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神态威严的将军俑。
将军俑是目前俑坑中级別最高者,在战争中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秦俑坑中将军俑非常少。将军俑和军吏俑、一般士兵的最大区别是:将军俑头戴雕冠,军吏俑头戴版冠和云长冠,一般士卒则没有以上两种帽子,只是戴介帜或束发挽髻。将军俑除以上特点外,还身材魁伟、高大,上身戴有领花、肩花。
将军俑穿的铠甲的主要特征是甲片小。制作精致,色彩艳丽。褐黑色的甲朱红色的联甲带;甲衣周围的花边在白色的底上绘着绚丽的几何形图案花纹。前胸及后背、双肩,有几朵彩色花结,华丽色彩,显示了等级的尊贵。
(4)赏析铜车马。
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有关铜车马的知识。
老师补充小结:
铜车马1980年出土于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约20米,约7米多深的地方。车共两乘,经复原大小约为真车、真马的二分之一。二号铜车马是四马鞍车(即坐乘的车) ,车马全长 317 厘米,高106.2 厘米,为凸字形,分前、后二室,其间以车相隔,车舆上有穹窿形的椭圆形盖子,车厢分前后两部分,左、右、前三面各有一窗,后有门,门窗可灵活启闭,前室为御手所居,内跽坐一御官俑,后室为主人所居。车舆内外绘有变形夔龙、夔凤纹、流云纹及各种几何形图案花纹。 二车皆双轮、单辕,由四马驾车,车上各有一名御手, 铜御官俑戴冠佩剑坐于前室,挽具齐全,有的用金、银装饰。车通体彩绘有卷云纹、云气纹和几何纹图案。车、马、俑部件均由铸造成型,再经多种工艺加工和组合,其饰件的金银细作工艺十分精湛。该铜车马结构完整,装饰华丽,是研究秦代舆服制度、单辕车系驾方法和冶金铸造技术的重要实物。被誉为“青铜之冠”的铜车马让人们一睹始皇帝銮驾的非凡风采。根据出土地点和车辆造型分析,这可能是秦始皇后妃所乘之车。专家们认为,这是我国考古世上发现的最早、体形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制车马,对研究我国秦代冶炼与机械制造技术、车辆结构等具有级重要的历史价值。
3.学生练习。
(1)作业要求:尝试用浮雕的方法临摹一个自己喜欢的武士俑的面部或防止一件喜欢的兵器。
(2)巡视辅导。
(3)作业展评。
4.课后拓展。
(1)欣赏缩小的陶俑工艺品。
(2)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中的兵器。
(3)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千古之谜。
(4)对陶俑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欣赏各年代的陶俑,收集关于陶俑的邮票。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螃蟹爬的样子,尝试用不同的绘画方法表现螃蟹的.形象。
2、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螃蟹放在一个美好的地方。
3、体验着用不同形式表现螃蟹的快乐。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彩色笔、油画棒、水彩颜料、调色用品、水墨画用品;绘画纸(白纸、生宣纸、水彩画纸);
2、彩笔画、线描画、刮画、油水分离画、齐白石蟹作品。
活动重难点:
能自由选择一种表现方式画出螃蟹。
能用语言表现自己的作品。
活动过程:
1、观看螃蟹
1)教师:小朋友我们可以数数螃蟹有几只脚?几个大钳子?有人想知道这些螃蟹谁是爸爸、谁是妈妈吗?
2)引导幼儿观看螃蟹的肚子,有的肚子上△大,有的△小。
3)进一步引导幼儿观察螃蟹的眼睛、鼻子、嘴巴在哪?
2、请幼儿谈谈螃蟹应该在哪里,它的家里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
1)如果孩子说螃蟹生活在水里,老师同时出示油水分离画,引导幼儿用油画棒画螃蟹,水彩颜料画水的表现方法。
2)如果幼儿说螃蟹家的奇特故事,就出示一些彩笔画和线描画,引导幼儿用彩笔画形式或线描画的形式表现螃蟹。
3)如果孩子提到螃蟹是黑色的,如果想画成黑色怎么办?引导幼儿欣赏齐白石的蟹,看看老一代画家如何用墨表现的。
3、引导幼儿用不同形式表现螃蟹。
1)幼儿根据自己的要求愿望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指导幼儿绘画过程中,油棒画的螃蟹可以色彩丰富一些,中间不要留空白。
2)指导彩笔画幼儿,表现童话世界的意境。
3)线描画的幼儿,指导他们用线条装饰背及背景。
4)指导水墨画幼儿可以用画背和画肚子的两种方法表现螃蟹。
4、请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引导幼儿说出自己作品中螃蟹在什么地方?
2)请一个代表讲讲童话世界里的螃蟹。
3)欣赏水墨画螃蟹用浓、淡墨就能表现出的螃蟹。
活动延伸:
螃蟹除了我们见过的河蟹,还有些什么蟹呢?
分析和反思: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螃蟹是个过于简单的主题,但我的这节课没让孩子觉得不值得一画,小朋友都非常认真的,快乐的参与了活动。通过观察,小朋友发现齐白石的国画蟹,有两笔的背,也有三笔的背,彤彤小朋友说三笔好看就画三笔;嘉嘉说:我画螃蟹肚子,三角形大的是妈妈,三角形小的是爸爸。骏骏说:老师我用竹签画好看吧!哟画坏了,没关系我再用黑色油画棒涂涂可以重画。馨儿说:螃蟹在水里搭了座房子,水里还有好多其它的小鱼。中儿说:螃蟹在水里的房子好象倒的,其实不是倒了,是水在动。杰杰说:看看螃蟹的黑白衣服怎么样?好帅呀!孩子们不停地讲述着自己的作品,欣赏着自己的作品。
我一直觉得绘画教学有点单调,这次活动我从绘画表现形式上入手,采用了彩笔画、油水分离画、刮色画、水墨画、线描画等多种形式,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绘画工具,使绘画活动丰富多彩。我觉得一些绘画活动可以采取这样的一些方式,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参与。同时还发展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把螃蟹放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讲述着螃蟹家里发生的故事。增加了孩子的自信心。比如说骏骏,他绘画有时力不从心,总是“画坏了”,按孩子的话说。他采用竹签刮画,如果画坏了,可以再涂黒色,重新用竹签再画。增强了他的信心,我第一次看到他上绘画那么高兴。整节活动中孩子们都感觉很快乐,有的采用一种方法画完后,还想选择另一种方法,想去尝试多种表现形式画螃蟹。孩子们在艺术活动中真正感受了快乐,表现了自己。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7
活动目标:
1、能将自己的大胆想像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2、产生向往太空,向往月球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深色星空背景图,准备粘贴用的大月亮一个。
2、油画棒、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月亮像什么。
二、教师将大月亮粘贴到背景图上,引出故事。晚上,月亮爬过树梢,出现在天空上,小动物们看到了月亮,大家议论起来。
讲述小猫、小狗、小猪等动物对月亮的想像,讲述时尽量放慢速度,给予幼儿充分想像的时间。
说完小羊的想法后,教师停止讲述,请幼儿来想像:你希望月亮是什么做的呢?
在幼儿各抒己见后,教师告诉幼儿小兔的想法:小兔的想法和其他动物不一样,小兔希望月亮还是月亮,他要坐飞船到月亮上拜访他的兔子兄弟!
二、画画奇特的月亮。
如果我们坐着飞船到月亮上去,你希望月亮上有什么?
请先在白纸上画一个大大的月亮,月亮里会有些什么呢?大胆地把它画出来吧!
幼儿想像月亮上的奇特事物并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请把自己画的讲给小朋友和爸爸妈妈听。
格美术教案模板篇8
教学目标:
1、通过回忆,观察与比较,能够概括出“同样大小的物体会显现近大远小的现象”这一规律。
2、能够运用“近大远小”的规律,绘画或拼贴一幅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的作品。
教学重、难点:
1、能否用“近大远小”这一规律来表现前后关系。
2、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一些有明显透 视效果的图片、课件。
学生:剪刀、胶水、彩色纸、绘画工具。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
课件展示小朋友站上课队、气球升空、兵马俑、林间小路等有明显透 视效果的图片、影视资料。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说一说什么在前,什么在后。这些图片中的景象都有些什么共同的规律?(近大远小)可别小瞧前前后后,其中还有不少的奥秘,来,让我们一起去发现!
启发学生回忆自己以前看没看到过类似的现象,并举例说明。
教师举例:
1、同样是一位学生,我们站在教学楼上看她,在近处看就比较大而清晰,如果她在操场上我们再看她,就小而且模糊不清楚了。
2、把一样物体放在另一样物体的后面,就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3、物体通过逐渐缩小尺寸,也会产生前后的感觉。
活动二:
讨论:在以往的绘画中,你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前后关系的?
知道了“近大远小”的规律后说说你准备如何用它来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找一找语文、数学等课本、课外读物的插图上是如何表现景物的前后关系的,有哪些画法值得我们学习?
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们站队做操的场面,请两位同学上来分别同学的队伍,并请大家讨论、分析一下绘画顺序:先画什么比较合理?(先画前面的)
活动三:
小组讨论,选定一个主题,以绘画形式表现“近大远小”的透 视规律。
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评价与总结: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体的前后关系。
布置下节课带剪贴工具。
教学反思:
还没等我把要求讲完,就有的同学开始绘画了,他把前大后小、近大远小的规律弄混了,画出了在一个平行线上大小的排列的画面了,经过我拿其他同学作品的对比,使他明白前后的空间感和左右的排列感是不一样的,他表示以后一定认真听完老师的讲解后在动手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