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案范文通用6篇

时间:2023-01-11 作者:Mute 备课教案

一份优秀的教案才能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对此你应该也深有体会吧,只有将教案制定好,我们才能更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幼儿教案范文通用6篇,供大家参考。

幼儿教案范文通用6篇

幼儿教案范文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作品,体会画中的自然风光之美,体验盲女用心去感受的宁静。

2、能大胆讲述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心去想象创作绘画。

3、能对盲女的失明产生同情心,在生活中关心、帮助盲人。

活动准备

ppt课件,舒缓柔美的音乐,《森林狂想曲》、素描纸、油画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体验黑暗中的感受。

1、请幼儿闭上眼睛,半分钟后,教师:大家闭上眼睛这么久有什么感受啊?

如果眼睛看不见了,你们觉得有什么坏处?

2、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幼儿欣赏音乐,用心去感受大自然发出的美妙声音。

教师:你们听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是在哪个地方?

二、展示ppt上的盲女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整体画面。

1、教师:老师请小朋友欣赏一幅图画,大家看看图上有什么?

地上有什么?

远处是什么?

2、教师:这幅画有哪些颜色?

你看到这幅画有什么感觉?

你最喜欢这幅画的哪个地方?

3、引导幼儿讨论画中人物的关系。

教师:图上的两个女孩是谁?为什么有个小女孩闭着眼睛呢?

4、教师:这个小女孩眼睛看不见,我们叫她盲女。

你们猜猜这两个小女孩在做什么?

5、引导幼儿观察人物的表情。

教师:盲女的眼睛看不到,她能用什么方法感觉这些美丽的风景吗?

6、教师:除了这些,她还可以怎么感受呢?(比如摸,闻)

7、鼓励幼儿发挥创造想象力,交流讨论为这幅画想一个名字。

教师:你们喜欢这幅画吗?大家为这幅画想一个美丽的名字好不好?

8、教师出示ppt,简单介绍这幅画的作者(约翰·埃弗雷特·密莱,英国人,他9岁就开始学画画,他画了很多作品,这是他其中一幅,这幅画叫《盲女》)。

三、创设艺术氛围的环境,引导幼儿想象、感受作品。

1、教师:你们见过盲人吗?盲人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静静听老师讲述画面中美丽的自然风光吧!(播放柔美的背景音乐)教师用语言描述:亲爱的盲姑娘,轻轻地坐到这里来,用你的手去摸一摸,你感觉到柔软的草地吗?用你的鼻子去闻一闻,你闻到清新的空气了吗?你闻到花香了吗?用你的耳朵去听一听,你听到小鸟的歌唱了吗?你听到牛羊在草地上奔跑的声音了吗?你听到小溪在流动的声音吗?……还有,我要告诉你,天空很蓝,还有一道绚丽的彩虹,草地很美,星星点点的小花把草地装点成美丽的花地毯。

四、自主创作,让幼儿绘画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作。

教师:你们出去游玩过吗?大家画一画自己心中最美的画面好不好?

2、展示绘画需要的材料,讲解绘画过程的要求(不能把油画棒弄断,不能离开自己的座位)。

3、教师观察指导幼儿绘画。

五、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教师表扬鼓励。教师:你画里面有什么?有哪些颜色?

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要有爱心,交流讨论如果遇到盲人,你会怎样帮助他。

幼儿教案范文篇2

活动目标:

1. 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一个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2. 知道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爱看书、爱护书的好习惯。

3. 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体验借阅图书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图书馆ppt、录像、投影仪;教学图示记录卡。

2."爱护图书"操作卡、勾线笔人手一份。

3."图书馆"场景布置。

活动过程:

(一)了解图书馆的功能,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1. 图片导入,引发兴趣。

(1)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图书馆吗?

(2)你去图书馆干什么?

(3)图书馆里有什么呢?

2. 观看图书馆录像,了解图书馆内部环境。

(1)你看到图书馆里有什么?

(2)教师简单小结,知道图书馆是收集、整理、保存、借阅图书的地方。

(二)了解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养成文明借阅图书的好习惯。

1. 幼儿相互讨论:如果你在图书馆看书,应该注意什么呢?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可以做?

2. 幼儿交流分享,教师结合图示记录在图书馆需要遵守的规则。

在图书馆有哪些需要我们遵守的规则?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呢?

3. 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操作。

教师提供"爱护图书操作卡"幼儿根据图片内容进行判断记录。

4. 个别幼儿介绍操作卡记录情况。

(三)了解借书流程,体验借阅图书的乐趣。

1. 观看借书录像。录像中的小朋友是怎么借书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

2. 教师出示相应的图片记录借书流程。办卡--选书--借书--看书--还书。

3. 教师出示一本图书馆借来的图书,简单介绍标签、藏书章、条形码等标记。

4. 玩"借阅图书"情境游戏。教师介绍创设的"图书馆"情境,与幼儿玩借阅图书的游戏。提醒幼儿注意在图书馆借阅图书的规则。

5.活动结束,教师简单小结,鼓励幼儿多去图书馆借书、看书,做一个知识渊博的小博士。

活动延伸:

1. 区域活动:创设"图书馆"游戏区,贴上标记,提醒幼儿遵守规则。

2. 家园共育: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去图书馆办卡,和孩子一起去借阅图书。

幼儿教案范文篇3

活动目标

1、手足撑地地向前行进运动,发展上肢力量及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重点)

2、在模仿蜘蛛爬行的过程中,感受四肢同时用力支撑身体向前移动的运动过程。(难点)

3、在游戏中能积极尝试,坚持按动作要求完成运物任务。(难点)

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过蜘蛛。

2、地垫、沙袋、皮球、雪碧瓶、塑料玩具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听音乐,在老师带领下,充分转动手腕、活动颈部、伸展上下肢、转动躯干做腹背运动、原地纵跳、放松活动等身体练习。

二、学习蜘蛛爬行。

1、师:蜘蛛是多足昆虫,爬行时进退灵活。谁来说说蜘蛛是怎样爬行的?今天大家来试一试用不同于以前学过的手脚着地、手膝着地的爬行方式进行活动。请你们自己试一试。

2、幼儿自由模仿蜘蛛爬行动作,教师观察。

3、请个别幼儿(或教师)示范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分析动作要领:双腿分开,双手在身体两侧向前撑地,使臀部离开地面。依靠四肢向前移动,带动身体前移。

4、幼儿分散练习,感受爬行过程。教师巡回指导,重点辅导有困难的幼儿。

5、再次讨论爬行重点:移动时,两手同时用力,尽量伸直腿部,伸缩的幅度要大。

三、游戏。

1、“蜘蛛快快爬”。鼓励幼儿向指定方向爬。

2、区域游戏“蜘蛛运物”。

蜘蛛运“粮食”(沙袋)。

幼儿分成四组,进行接力赛。手拿沙包,将“货物”运送到对面的蜘蛛家。将场景设置为综合型活动,如走过小桥,跳过障碍,取物,蜘蛛爬行送物到对面。

四、放松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躺在地垫上做侧身翻滚、踢腿、伸胳膊等动作。

幼儿教案范文篇4

活动目标:

1、首先让幼儿认识基本的树。

2、利用树的形象激发幼儿进行美术创作。

3、尝试用画波浪,直线,初步感觉色彩的组合美。

4、培养幼儿想象力,激发幼儿更多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基本大树的图片。

2、一幅美术作品《春天的树林》。

3、绘画纸,油画棒。

4、一段抒情的音乐。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了解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提高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难点:让幼儿融入根据自己的想象绘画,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教学流程:拿出准备好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带领幼儿认识大树--展示《春天的树林》--激发幼儿创造力--绘画《春天的树》--结束活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在组织小朋友们做好之后提问小朋友们知道哪些大树。

2、展示大树的图片正确的引领幼儿认知多种大树。

3、引领幼儿找找每种大树的不同。

二、基本部分

1、展示美术作品《春天的树林》,提问画上都有什么。

2、讲解植树造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以及提问小朋友们怎样保护我们的家园。

3、由教师示范画一棵大树。

4、鼓励幼儿大胆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今天真认真听讲,都画出了自己喜欢的画,老师也很满意,小朋友们,你们是最棒的,为自己鼓鼓掌吧。

活动结束:放一段欢快的音乐由教师带领小朋友们把学习道具放回原处,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幼儿教案范文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激发对种子发芽的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种植用纸杯每组两个、纸盒每组一个;

2、已经发芽的蒜头一个、小刀一把。

【活动过程】

1、出示蒜头,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头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幼儿人手一个蒜头,有序地观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 闻一闻,发现了什么?这种气味你喜欢吗?它有什么用处?(杀菌、除腥味、驱虫)

剥一剥、掰一掰,发现了什么?蒜头穿了几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样的? 数一数一个掰开的蒜头有几个“小宝宝”(蒜瓣),给它们排排队;想一想你给蒜瓣宝宝排的队象什么。

3、交流、分享 你发现了蒜头的什么秘密?请你来说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为什么有的蒜瓣宝宝的头上有绿绿的小芽?

4、出示已经发芽的蒜瓣,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看这个是什么?(出示发芽的蒜瓣)

为什么和我们刚才看的蒜瓣宝宝不一样呢? 5、分组种植蒜瓣,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种子的发芽现象

春天到了蒜瓣宝宝发芽了,我们也来种植蒜瓣宝宝吧! 请幼儿在自己的纸杯上做好记号,把蒜瓣种在纸杯中,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给蒜瓣浇水。

6、延伸 让我们去看看春天到了还有哪些种子也发芽了!

幼儿教案范文篇6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日历上“变与不变”的现象。

2、激发幼儿乐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

活动准备:

大型“春”字、四季变化图、日历若干份、彩色笔若干、多媒体课件(钟表、白天黑夜、水的变化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出示“春”字)

1、提问:你们认识这个字吗?看到这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2、总结:春天真美好,小草大树发芽了,花儿都开了,动物们都苏醒了,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二、感受“变与不变”的现象

1、提问:春天这么美好,我们可不可能一直过春天?我们什么时候可以再过春天?(在幼儿讨论时,教师出示四季变化图)

2、总结:我们不能一直过春天,但过了冬天我们就可以再过春天。一年四季的季节是在变化的,但是季节变化的顺序是不变的。

3、我们生活中还有没有其他东西也是这样变的?(播放多媒体课件)

4、总结:生活中很多东西是在变化的,但是他们的规律是不变的,只要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很多。

三、找日历上“变与不变”的秘密

(出示日历)

1、提问:你们认识它吗?叫什么?日历上的数字告诉我们什么?请你们找找日历上什么是变的?(幼儿探索年、月、星期、日的变化)日历上有没有不变的地方?(年、月、星期和日期的顺序)

2、总结:一天天过去了,一月月过去了,一年年过去了,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不变的是它们各自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