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教案大班推荐7篇

时间:2022-12-20 作者:Surplus 备课教案

一份出色的教案不仅能让同学们爱上课堂,还能帮助提升自我的教学素质,在确保教学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少不了一份教案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竖教案大班推荐7篇,感谢您的参阅。

竖教案大班推荐7篇

竖教案大班篇1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粘贴的方法把杯子装饰成狮子。

2.体验自己动手操作装饰的快乐。

3.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审美能力。

二、活动准备;纸浆等

三、活动流程:

(一)导入

师:我们把纸浆杯子,变成了漂亮的纸浆娃娃,那小朋友们,开动你们的小脑筋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纸浆杯子变成什么呢?幼:娃娃、水杯,小花篮。

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老师能把纸浆杯子变成什么?幼:想。

师:看,这是谁啊?幼:是狮子,真漂亮。

师:其实啊,杯子可以变成很多的小动物的,今天啊。老师就教小朋友制作大狮子。

(二)演示

我们先用黑色的即时贴剪两只眼睛贴上去,然后再用金黄色的即时贴剪两个三角形作狮子的眼珠子。用红色的长圆形作狮子的大鼻子。用即时贴剪成弯弯的红色的嘴巴,嘴巴上面的胡须用欢色的。最后,做狮子的头发,我们用桔黄色的剪成一丝一丝的,粘满他的头,粘得多一点,我们看,一头大狮子制作好了。

(三)操作

师:你们也来尝试着做一只可爱的大狮子吧!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给与帮助。

(四)欣赏

师:小朋友都制作好了吗?我发现好多小朋友真的很厉害啊。做的大狮子可真漂亮啊,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看看谁制作的最好呢,下次老师教小朋友制作另一个小动物。

竖教案大班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学习知识,充沛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

2、培养幼儿的分析推理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笼统思维能力。

3、引导幼儿学习6的第三、四组加减,掌握算式:1+5=6 2+4=6 3+3=6 4+2=65+1=6

活动准备;

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写有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小奖品若干。

学具:每人一个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出示礼物,增进感情,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真高兴,特意为你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这是专门用来奖励爱动脑筋、积极回答问题的小朋友的奖品。小朋友不要担心,只要你们大胆动脑筋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拿到大奖,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组织幼儿进行游戏,复习6的第一、二组加减。

师:"你们听,老师朗诵儿歌了"新年到,放鞭炮,你一炮,我一炮,快快乐乐放鞭炮。"哎!鞭炮在哪里呢?快找找呀?找到了打开看看,上面写的什么?原来是加减算式,怎么放鞭炮呢?假如小朋友能够洪亮完整的念出算式和得数,就会听到"嘭啪!响炮"的声音,假如念错了,就会听到"嘶哑炮"。谁第一个来?请幼儿拿着自身的算式到前面来读,读完后站在幼儿面前。依次请其他幼儿前来参与游戏。

引导观察问:"这些都是与几有关的算式?"小结:对,刚才游戏中的算式是6的一局部加减算式,今天老师来教小朋友用一种新方法学习8的另一局部加减算式,你们赞成吗?好,我来问你们一个问题,你知道8的加减算式是怎样得来的吗?

2、引导幼儿观看课件二:探索发现组成式与加减算式的关系,明确加减算式中的交换率和逆运算。

师: 请看这里,61+5=6、5+1=6156—1=5、 6—5=1这是小朋友学过的6的一组成式,我们一起来读一下:6能分成1和5,1和5和起来是6。引导幼儿说出:"1和5是局部数,6是总数",两个局部数合起来是总数,合起来就是"加"的意思,因为1和5合起来是6,所以,我们得出了算式:1+5=6;再根据加号两遍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我们又推出了5+1=6,这就是加法算式的由来;那么,那么减法算式是怎么得来呢?在组成式中,6是一个比较大总数,1和5是小的局部数,总数去掉一个局部属等于另一个局部数,去掉就是"减"的意思,所以,我们得出减法算式6—1=5,这就是减法算式的由来。在减法算式中有这样一个规律:等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算式仍然成立。用数的组成式来学习加减算式,这就是王老师今天要交给你们的巧方法。问:"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算式呢?"几个加法?几个减法?

小结:一个组成式能推出四个算式,两个加法,两个减法。你们明白了吗?现在我就来考考你们。

3、播放课件三,幼儿进行自我操作探索,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师:你们看,62 4 引导观察组成式,使幼儿明确总数和局部数。根据这个组成式,能推出几个加减算式呢?请小朋友快快用你的笔写出来吧,比一比谁写得又对又快又多。预备开始:

幼儿利用新的组成式推理算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注意个别辅导,照顾个体差别。提醒速度快的幼儿可以互相交流,小声读出自身的所摆得算式。

4、集中幼儿,归纳总结。

问:"谁来念自身的算式?""为什么2+4=6呢?"小结:因为2和45合起来是6所以,2+4=6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得出4+2=6 。6是总数,总数6去掉局部数2,就等于另一个局部数4,所以6—2=4,6—4=2。以同样的方法学习3+3=66—3=3。在归纳时,注意引导观察,"这次,你推出了几个算式?为什么只有两个算式呢?"因为在这个组成式中,两个局部数是一样的,交换位置后结果还是相同的。注意随时为幼儿的胜利颁奖。

5、概括6的第三、四组加减算式:

1+5=6、5+1=6、6—1=5、6—5=1、3+3=6、6—3=3,引导幼儿集体读出算式。小结:今天小朋友表示的很棒,积极动脑,回答问题,寻找规律,书写算式,人人都是"智慧之星",为自身鼓掌祝贺!

6、游戏"小商店"复习加减。

刘老师为了向小朋友表示祝贺,为你们准备了许多喜欢玩的玩具和用具,介绍:在3号区有小汽车玩具,4号区有毛毛玩具、2号区有铅笔盒、6号区有书包,请小朋友凭卡领取,在小筐里有若干写有6的三、四组加减算式卡片,每人用一张卡片领取物品,要求是:得数是几,就到几号区领取,领取后可以去告诉身后听课的老师,你从几号区领取的玩具,为什么?

三、结束:引导幼儿,到户外去观察,自然结束:

师:"小朋友!咱们抱着自身的收获,到楼下和其他班小朋友一起来分享我们的收获好吗?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我觉得,这个活动让孩子们学会了很多,在快乐的心情中讲述,幼儿也很快乐的学习,而且6的加法算式他们全都学会了。最重要的是快乐,孩子们快乐,作为老师的我也很快乐。

竖教案大班篇3

活动目标:

1、从课题入手,激发幼儿制作欲望,鼓励幼儿动手操作。

2、围绕主课题,引导幼儿大胆实践,提高幼儿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废旧材料:饮料瓶、玻璃珠、光盘、彩绳等

2、背景图:草地、树。

3、制作蜗牛的流程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礼物盒子

师:今天李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猜猜是什么?

(幼儿自由猜猜里面的礼物请2——3名幼儿)

师:我打开来看看哦,是不是和你们猜的一样。

(打开礼物)

师:哦~~~,原来是一个蜗牛转珠的玩具。瞧,里面还有一颗珠子,我拿出来,谁来玩一下。

(请1名幼儿尝试玩)

a:师:还有没有不一样的玩法。(刚刚的幼儿玩的方法不正确,在请一位幼儿)

b:这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想玩(想)可是李老师只有一个,给谁玩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自己做)

二、幼儿探索蜗牛转珠的方法。

师:嗯,这到是一个好办法,那我们先来看看蜗牛转珠是用哪些材料做的?

(请幼儿说,幼儿说一样教师出示一样材料)

师:有了这些材料,我们该怎么做呢?谁来说说我们可以先做什么?在做什么?

(请幼儿猜一猜,说一说)

幼儿猜测制作的过程,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测出示流程图。

教师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做蜗牛的壳,有的认为先做身体……你们的想法都可以,但是老师做下来发现这样做是比较顺的:先装饰蜗牛的壳,在剪瓶子,然后把蜗牛的壳和瓶子固定在一起,再做蜗牛的身体,最后把身体固定在壳上面。

竖教案大班篇4

教材分析

端午节小孩佩戴香包,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包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大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逐渐提高,他们喜欢用各种工具和材料进行制作,并能尝试借助辅助材料表现物体的细节特征。本次亲子活动,旨在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合作过程中,探索用剪、贴、针线穿缝等技能缝制香包的方法,体验亲子制作香包的快乐,感受节日的温馨。

活动目标

1.知道端午节有挂香包的习俗,初步了解香包的功用及制作材料。

2.尝试用针缝的方法制作香包,知道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注意用针的安全。

3.体验与家长自制香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制作香包所需的材料:艾草、干花、针、线、各色花布、吊坠、彩珠等等。

2.幼儿已有用针经验。

3.民间音乐的磁带、教学课件。

活动建议

1.利用教学课件,帮助幼儿感受香包的不同形状。

(1)观察香包,了解挂香包的用途。提问:端午节人们为什么要挂香包?

小结:古时人们在端午节这天小孩早晨出去踏青脖子、手上和脚上挂上穿好的五彩线胸前还要挂着香包驱虫辟邪,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2)了解香包的不同形状,激发自制香包的兴趣。

小结:香包的形状多种多样,有圆形、心形的、圆柱体的、葫芦形的、椎体的等等,色彩鲜艳,装饰美丽,香包主要有吊绳、香包袋、吊坠三部分组成。

2.讨论、探索制作香包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知道缝制香包时要与小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

(1)探讨制作香包的方法和步骤,了解制作香包的基本流程。提问:做香包需要哪些材料?怎样使用这些材料来做香包?

小结:首先要根据自己想制作制作的香包形状裁剪布料进行缝合,然后安装吊绳、制作吊坠,最后在香袋里装上艾草、干花等香料。

(2)亲子讨论制作什么形状的香包,并与大家分享交流制作方法。

(3)讨论做香包的注意事项,提醒家长和小朋友正确使用剪刀和针线,确保人身安全。

3.在音乐声中,家长指导幼儿缝制香包,体验亲子制作的快乐。

4.共同欣赏、评析作品,共同分享亲子制作香包的乐趣。

(1)幼儿和家长展示并讲述自己的作品,重点引导讲出自己作品的制作过程。

(2)引导幼儿互相评价,主要在观察评价中感受作品的优美造型、新颖的创造想象。看!香囊漂亮吗?

大班综合优质公开课《鸭子骑车记》视频+课件ppt+音乐+详案

竖教案大班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动画,引导幼儿运用连贯完整的语言讲述出画面内容。

2、培养幼儿的即兴讲述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

3、培养幼儿对识字的兴趣。

4、教幼儿懂得遇事要动脑筋,不要只爱听奉承和恭维的话。

活动准备:

1、知识——能看懂动画片。

2、物质——多媒体设备、网络、狐狸和乌鸦的头饰、录音机、磁带。

活动进程:

一、导入

试验:让幼儿嘴里含着一块糖,嘴巴向下说话,感觉会怎样?(糖就掉出来了)

二、展开

1、观看两遍动画片。

幼儿之间相互讲一讲看到的内容。

2、观看动画,引导幼儿理解动画内容。

提问:动画片里说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事?

你认为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你认为这又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3、 观看动画,了解狐狸是怎样达到自己的目的的?

提问:狐狸想干什么?它用的什么方法?(阿谀奉承)

它对乌鸦说了几次话?三次分别说了什么?一次比一次怎么样?(好听)

4、观看动画,引导幼儿讲述出乌鸦的心理活动以及描述性语言。

提问:狐狸对乌鸦说了什么?乌鸦是怎么想的?

5、幼儿之间相互讲述。

6、请幼儿上前给大家讲故事,教师进行录音,然后播放给大家听,选出今天的“故事大王”。

7、将幼儿在故事中讲述到的词语打到大屏幕上,并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说一句话。

三、结束

鼓励幼儿将自己创编的故事回家讲给爸妈听。

竖教案大班篇6

制作对象:

袜子招财猫。

制作目的:

培养宝宝的动手能力。

准备材料:

1、粗的线;

2、细的线;

3、大小剪刀各一把;

5、针;

6、水解笔;

7、2只彩色袜子;

8、铃铛;

9、玩具棉或是棉花。

制作步骤:

1、首先要做招财猫的身体,想要做出一个胖胖可爱的招财猫身体,塞入的棉花必须要充足。所以在将棉花塞入袜子中的时候,最好分次进行。

2、棉花塞好后,轻轻将整体揉出一个梨形的形状。

3、塑造招财猫的头部,头部的棉花大概是身体的四分之一,要注意袜子开口要留在后脑勺,不是留在正上方。

4、然后利用隐藏线缝法将袜子的开口缝合,缝合后两边会有多余的两角,利用这两个多余的部分,做成招财猫的耳朵,拉挺!然后将整个形态揉成一个类似葫芦的形状。

5、再用准备好的水解笔在招财猫的脸部画上五官,缝的时候根据画的位置缝,才能让整个表情更加生动。

6、然后用平时的缝衣线就可将眼睛、胡须、嘴巴线条缝出,也就完成了,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为这个玩具增添一些饰品。

竖教案大班篇7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松,叙述式风格及3/4拍节奏、能够用连贯,断顿的方法演唱歌曲。

2.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1.课件、录音机、音乐磁带

2.了解冬天的景色特征

3.雪人玩具、魔术盒、太阳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用魔术方式导入整个活动。

师:(神秘状)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你们的小眼睛可不要眨哦!(教师从魔术盒中变出玩具)你们瞧,这是什么啊?(小雪人)

小雪人带了一件新年礼物给小朋友,你们看……

2.教师出示电脑图片。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呀?(雪花、房子……)

(请幼儿自己说出些冬天的景物特征)

3.韵律活动。

师:我们跟小雪人一起来跳跳舞吧!

(教师放三拍子音乐来一起做拍手律动活动,感受三拍子节奏。)

二、新授部分

1.教师请幼儿欣赏歌曲《冬》感受歌曲节奏。

师:刚才小朋友拍手舞知道是什么节拍的吗?(幼儿说)

哦!是三拍子的节奏,今天小雪人也带来了一首三拍子的歌曲请小朋友来听,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你听完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请幼儿说出感受)这首歌的节奏也是什么拍子的啊?(三拍子)

那请小朋友一起用小手和其他的部位来拍拍节奏吧(幼儿听音乐拍节奏)

2.感受乐曲歌词。

师:哇!小朋友拍得可真棒啊!那这首歌里到底唱了什么呢?我们一起听一听吧!(幼儿再次听音乐)

(幼儿说出歌曲中的歌词,教师按照幼儿所说的内容依次出示歌曲图片)排列歌词请幼儿进行歌词学习。

师:那请小朋友们看着图片听着音乐来有节奏的一起说说歌词吧。(幼儿听音乐说歌词)

这个小雪人它的笑声很特别,你们听(教师示范)

师:我们也一起来学学它的笑声吧!唱的时候注意雪娃娃的笑声哦,声音是断开来的。(教师带领幼儿学习)

3.幼儿尝试唱歌曲。

师: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把这首歌唱出来吧!(幼儿唱2—3遍)

4.幼儿用不同方法来唱歌。

(1)接唱法

师: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吧,比一比是男生唱得好听还是女生唱得好听。(男生唱前面半段,女生唱后半段,最后一起合唱。)

(2)有感情的唱歌。

按照“强弱弱”的节奏唱歌。

三、游戏

1.教师讲解游戏内容和玩法。

师:现在小雪人说要跟小朋友做游戏呢,小朋友都变成小雪花啦。太阳出来了,小雪花怎么样啦呀?(融化了)

现在我们开始游戏吧

2.幼儿和教师一同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