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动的画教案模板7篇

时间:2024-06-07 作者:Cold-blooded 备课教案

灵活的教案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学生群体,要想写出一份符合教学目标的教案,我们需要进行反思和总结,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会动的画教案模板7篇,感谢您的参阅。

会动的画教案模板7篇

会动的画教案篇1

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出小松鼠三次造房子的不同变化。

2、了解小松鼠、小乌龟的生态环境。

准备

教学挂图、幼儿用书《会动的房子》

过程

1、预测故事:你们听说过会动的.房子吗?房子怎么会动呢?

2、出示图片,阅读故事前半段:

(1) 教师提问,幼儿看图片后回答交流:你们都看到些什么?

(2) 引导幼儿重点观察第二幅:你从哪里看出小松鼠在造房子的?

(3) 教师进一步提问,幼儿交流回答:小松鼠的房子造好以后发生了什么事呢?

3、幼儿阅读故事后半部分:

小松鼠的房子到哪儿去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4、师生共同阅读图书。

5、大胆想象:假如你有一间会动的房子,你会怎么样呢?

附: 会动的房子

小松鼠是住在树上的,有一回,它想在地上造一间房子。“这块大石头真好,我就在大石头上造房子。”

房子造好了,小松鼠真高兴,晚上就在新房子里睡觉。

第二天早上,小松鼠醒来一看,咦?新房子跑到山上来了。

第三天早上,小松鼠醒来一看,呀,新房子跑到大海里来了。小松鼠不会游泳,吓得哭了起来。

“小松鼠,别害怕。”原来大石头是只大乌龟,它伸出头来呢,“你的房子造在我身上呢”。多好啊,大乌龟带着小松鼠到很多地方去玩儿。

会动的画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故事的具体情节,知道房子会动的秘密。

2.能根据故事内容制作图书。

活动准备:

1.《会动的房子》的大图书一本(自制),没有内容的小图书人手一份。

2.《会动的房子》图片人手一套,胶棒、铅笔。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见过会动的房子吗?房子为什么会动呢?今天,周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就叫“会动的房子”。

2、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

3、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故事的`名字是什么?

(2)房子为什么会动?

(3)乌龟带着小松鼠走过了那些地方?

4、师幼共同看书听老师第二遍讲故事。

老师将这有趣的故事变成一本好看的图书,让我们一起边看边讲吧。

5、提问:小松鼠的房子原来建在那里的?第二天到了那里?第三天又到了那里?最后

小松鼠说了什么?乌龟说了什么?

6、做图书。

这本大图书你们喜欢吗?周老师也为你们每个人准备里一本小图书,可是这本小图书只有封面和封底,中间的故事内容却没有,但在你们的篓子里有许多小故事卡片。请你们根据故事内容,将这些小卡片就进行排序,是1就在卡片的下面写上1,是2的就写上2,是3的就写上3,是4的就写上4。

7、师幼共同看图书讲故事。

会动的画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绘画、折纸、剪贴等方式表现和装饰自己设计的房子。

2. 让幼儿感受色彩和线条的美,启发幼儿的创造力。

3. 努力尝试解决遇到的困难。

4. 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 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 房屋制作图示。

2. 彩色卡纸和白色卡纸,胶水、剪刀、水彩笔、箩筐等。

3. 在家长的协助下,幼儿收集国内外各种房屋的图片,并有意识的`观察过各种房屋的造型。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说说自己见过的各种漂亮的房子,收集的房子有什么特别的。

提问:各种各样的房子主要有哪里不一样的?(屋顶、高度、外墙的颜色等等)

2. 教师展示制作的“漂亮的房子”,讨论都有哪些制作方法?

(1) 教师重点示范可以开启的门窗的制作方法,屋顶用绘画和剪贴的方法。

(2) 指导幼儿选择不同大小颜色的卡纸来表现房屋的高矮,用窗户的数量表示楼层的多少。

(3) 要求幼儿仔细观察图示,说说制作方法,注意废纸放入箩筐中。

幼儿在制作的过程中会遇到困难,鼓励幼儿自己解决或者与同伴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创新改变屋顶的造型。(半圆形、高顶、尖顶等等)注意要画出图形还要留出边缘粘贴。

3. 制作完毕,可以做一些树木花草进行点缀。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轻松,玩得愉快,并创作了一幅又一幅生动、有趣的作品。动手操作体验是让幼儿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过渡的必要手段。活动中,我并没有直接用讲授的方法去告诉学生怎样刮画,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自我体验,寻找并发现问题。

会动的画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在指纹上添加简略的线条,表现出各种不同的人物动态。

2、体验在指纹画上添画制作小人书的乐趣。

3、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重点】

在了解指纹小人构造的基础上,大胆在指纹上添加成人物。

【活动难点】

添画各种简单的线条,表现出人物的各种不同动态。

【材料准备】

自制运动小人图册一本、裁好大小的纸张每组一份,数量多于幼儿人数,黑色勾线笔人手一份,颜料每组一份,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激发幼儿兴趣。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不一样的书,你们想不想看看他有什么不一样呀?

(教师翻动手中的书)师:你看到了什么?

二、教师示范动态。

(一)观察这本不一样的书。

1、师:为什么这本书里的小人会动呢?

2、师:我们把这本书打开来看看有什么秘密好不好?

(教师慢慢将书打开)

3、师:你看到了什么?书里的小人是什么样子的?

4、教师再翻看一页,师:这个小人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小人跟前面的小人一页吗?哪里不一样?

小结:原来这本书里的每一页上都有一个小人,每个小人做着不一样的动作,我把他们一个一个叠起来,再快速的翻动起来,这本书里的小人就会动了,你觉得这本书神奇吗?

(二)教师示范,讲解动态

1、师:那这些小人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哪些地方是画出来的?头是怎么变出来的呢?

2、师:那我应该先变什么?再画什么?

与幼儿一起讨论步骤后,教师示范给指纹娃娃添画头发、四肢等。

3、幼儿随音乐做动作,要求幼儿摆出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教师即兴将其中1、2个小朋友的动态表现出来。

4、教师示范做书的步骤。

三、幼儿绘画

1、鼓励幼儿让自己的指纹娃娃做出好看的与别人不一样的动作。

2、鼓励幼儿大胆想像,画出不同形象的指纹小人。

要求:先用左手的大拇指蘸点颜料,轻轻的压在画纸上,然后用右手拿画笔用简单的线条给人物添上头发,四肢等,表现人物的不同动态。

四、分享,欣赏幼儿作品

1、幼儿等自己创作好的运动小人颜料干后,找到自己的封面,请老师帮忙装订成书。

2、幼儿互相交换欣赏同伴的书。

【活动反思】

?会动的书》是我那么多次公开课以来最成功的一次,孩子的主体性体现了,活动目标也顺利的达到了,重难点也成功的突破了,以前,每一次开课结束,一开始评课,师傅的第一句话就是,淇晔说的太多了,这一次终于听到了师傅不一样的开场词,让我很开心。孩子么也都很开心,整堂课中孩子对于这本书的好奇,关注度一直没有间断过,所以每个孩子都很积极的参与了进来,整个课堂氛围相当活跃,总的来说,这一次的活动让我自己很满意,以后我也会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加油的。

会动的画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因幼儿对自己的身体不是很了解,这节常识教育课,主要是让幼儿观察自己的身体,认识自己的身体部位。了解一些简单的安全保健常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自己和同伴,让幼儿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

2、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

3、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做出各种造型。

4、会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身体的各部位。

难点:会运用肢体语言表现自我。

活动准备

1、一些键子、篮球、跳绳等体育用具。两张字卡。

2、活动用的音乐曲《头发、膝盖、脚》、《我们是机器人》。

3、每人一本适应性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

老师做几个动作,让小朋友说说老师在干什么,什么地方在动。

二、出示字卡:“会动的身体”。

三、让小朋友观察自己和同伴,说说人的身体是什么样的?

四、游戏:看谁快又准。

五、感受会动的身体。

1、提问:师:“小朋友平时是怎样锻炼的?”让几个小朋友来示范动作。“他们身体折哪些部位在动?”

2、游戏:出示体育用具,幼儿说出名称。然后老师出示一样体育用具,小朋友就做出相应的动作。

3、小结:(略)

4、保护我们的身体。

(1)出示漫画图。让幼儿了解图中的人是怎样受的伤,平常我们应该怎样注意保护自己。

(2)小结:(略

六、老师弹曲,引导幼儿感受音乐情境,用身体各部位表现音乐的节奏,用形体创造性地做出各种动作和造型。

七、完成练习。

把书发到幼儿手里,老师讲解以后,幼儿独立完成。

教学反思

本主题是以观察自己和同伴,了解人体的各部位的情况为主线,在看一看动一动摸一摸的活动中,让幼儿去体验人体有许多部位会动。并会用肢体语言表现自己。学习处理一些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知道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掌握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会动的画教案篇6

一、设计构思

1.教材来源:

?会动的房子》来源于《80厘米的世界》系列丛书。小松鼠造了好了新房子之后,第二天发现房子竟然在移动,每天醒来都会发现来到了一个地方,故事就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了。

2.重难点:

重点:熟悉故事基本情节,感受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场景与小松鼠情绪上的对应关系,分享房子的“动”带来的欢乐。

难点:揭秘“会动的房子”,初步学习乌龟与小松鼠的对话,感受动物之间的友爱。

设计理念:

这是一个有些惊喜的故事。小松鼠不固守陈规,决定换一个地方住,这一换带来的变化超过了想象。体会小松鼠的心情变化,需要充分感受每一个场景,山歌声、海浪声、马蹄声各不相同却都很美,都是惊喜,小松鼠先是“没关系”、然后是“可乐了”,再是“手舞足蹈”。小松鼠发现石头是乌龟的背,这让它惊奇又惭愧,但同时它又收获了一个朋友,这就是结尾最后一个惊喜了。

3.活动流程:

利用松鼠的房子引出幼儿的兴趣。——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小松鼠去过的地方——组织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再次感受房子“动”的旅程以及带来的惊喜与欢乐。

二、活动目标:

1.熟悉故事情节知道故事中谁的蛋最大谁的蛋最小。

2.初步理解只有通过比较才能得出大小的道理。

三、活动准备:

1.图卡“会动的房子”1座(大石头和房子分开),包括声音、场景、体现情绪变化的小松鼠的图卡3组。

2.图画书每人1本。

四、活动过程:

一、利用松鼠的房子引出幼儿的兴趣。

出示松鼠的房子,师:瞧,这是松鼠新造的房子,这个房子可了不得,它有神奇的功能,他会动,所以叫会动的房子。我们一起来看故事。

环节自评:教师出示房子,告诉孩子这个房子的特殊功能,凸显房子的与众不同,激发幼儿倾听和表达的欲望,为后面的故事情节铺垫。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1)教师讲述图画书p1-3,请幼儿说说:小松鼠为什么要重新建造一座房子?(住腻了)它发现的大石头是什么样的?(是由小石头拼成的,光滑、硬)

(2)教师讲述图画书p5-11,幼儿回答时教师贴图卡。

●第一天小松鼠被什么声音吵醒了?(风声,就像是山吹奏出的歌声)推开窗一看发现自己来到了哪里?小松鼠惊喜之后它是怎么想的?(图卡呼呼的山歌山沟下没关系表情松鼠)

请小朋友说说小松鼠的想法?(没关系,山沟里也挺好的,有动听的山歌作伴)

小结:第一天小松鼠来到山沟里,听到了山歌声,他觉得没关系,山沟里也挺好的,有动听的山歌作伴

●第二天,又传来了什么声音?小松鼠推开窗一看发现自己又来到了哪里?(哗哗哗海浪声大海边可乐了表情)

●小松鼠发现自己来到了大海边,它的心情怎样?说了什么?(非常开心,说我的房子会动)

小结:第二天,小松鼠来到大海边,听到了海浪声,非常高兴地说我的房子会动!

●第三天,小松鼠推开窗一看发现自己又来到了哪里?马儿奔跑时发出了什么样的声响?

●小松鼠发现自己来到了草原,它在房子里怎样了呢?手舞足蹈,知道什么叫手舞足蹈吗,就是高兴的手脚都跳起舞来,一起来说(哒哒声大草原手舞足蹈表情)

(3)房子经过了山脚、海边、草原,它为什么会动呢?请小朋友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用别针别住的后面部分开始翻起

(4)房子为什么会动呢?哦,原来是房子建在了乌龟的背上。

(5)当小松鼠发现房子建在乌龟背上,他们会说什么呢,请小朋友来学学。(龟:小松鼠快别乱动。鼠:咦,是谁呢,是那块硬硬的大石头吗?龟:小松鼠你真粗心,把房子盖在了我的背上,我驮着你走过了许多地方。鼠:你,累坏了吧,龟:不,这下我们可以作伴了)

(环节自评:揭秘房子会动并不难,因此通过提问满足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揭秘房子会动的愿望。教师有感情的.讲述为幼儿练习对话做示范,也便于幼儿感受惊喜的高潮以及动物之间的友爱。出示的图卡顺序遵照故事内容,以便幼儿有序、整体地感受故事。)

三、组织幼儿完整欣赏故事,引导幼儿再次感受房子“动”的旅程以及带来的惊喜与欢乐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请你们一起完整欣赏这本书。我们回去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其他人听好吗?

(环节自评:讲述时教师放慢速度以及适当的画面对比,确认师生是否同步阅看图书,提示幼儿跟随老师的讲读,练习描述小松鼠感受的语言以及乌龟与松鼠的对话,在分享幼儿关于有趣的感受过程中,再次体验故事带来的快乐情绪。)

活动反思:我利用课件形式展开引导孩子想象、猜测新房子为什么会动?活动下来,孩子们对故事的理解较好,也了解了房子会动的原因,感受到了故事有趣,体验到阅读的快乐。目标基本达成,重点突出,效果好。但在执教中,也存在很多的不足,自己对于课件的处理还不够完善,如果以更好的方式呈现,孩子想象、表达的空间一定会更大。对于“小松鼠会对乌龟说些什么呢?”这个问题,孩子说不出来,说的有点散,回答不到点上,我想如果这段对话由老师抛出,孩子可能更容易的去理解朋友之间的友爱之情,使得在情感方面我引导的还不够深入。

会动的画教案篇7

教材分析:

第 二 课 时

—、情景导入:

1、欣赏图片,使学生初步了解线条的种类和作用。

2、揭示课题:认识线条。

二、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法:

1、回忆大自然中不同形式的线条。

2、线条练习。

(1)在纸上用水彩笔画几组不同的线条。

(2)展示并评析。

3、欣赏范例。

(1)讨论范例中线条的排列方法。

(2)教师小结归纳。

4、讨论图案中不同形式的线条的变化。

5、让学生选择一个图案添加花纹,也可自己创作添加。

三、实践操作的要点指导:

1、回忆大自然中的`线条,引导学生开扩思路,启发他们了解并认识线条的美感。

2、线条练习目的是让学生想象出不同的线条以及排列方法,鼓励他们思维的独特性。

3、在欣赏书中范例时要引导学生认识用线条也能画出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

4、老师出示图案让学生添加花纹,为了降低难度,认识和练习线条。

四、评价建议:

1、集体评价。

2、分组评价再集体交流。

札记:

很多学生已经习惯用彩色块面来表现画面,这次只用线条来绘画,他们感到新奇。大自然中的线魅力十足,他们边欣赏便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赞叹。这给了他们很好的创作灵感,作业效果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