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教案需要我们认真分析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制定一份全面的教案,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去二三里的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一去二三里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认识12个生字,会写一、二、三三个字,认识一种笔画一。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观察图画,图文结合,初步感受课文的意境。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
教学难点:辨认八、入和九、几。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插图、与本课数字有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总( )电( )
一、复习导入。
1、复习六个复韵母(ai、iu、an、un、ing、er)、五个整体认读音节(zhi、chi、si、yi、wu)和三个三拼音节(jia、zuo、hua)。
2、激趣导入:开学到现在,小朋友们在拼音王国里认识了许多拼音朋友,也学会了不少汉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现在,让我们向汉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示插图引导学生边观察边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
2、揭示课题:有一首古时候的童谣,说的就是这幅画,板书课题。
3、指名读课题:谁能读课题,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4、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说图上的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
3、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
四、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会读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同桌互帮互学。
3、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能自主识字的同学)
4、教学生字。
(1)读一读。
出示12个生字(带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重点引导学生读准四、十、三。
变序抽取12张生字卡(带拼音),开火车读,比赛读。
(2)摆一摆。
人人动手,把12张生字卡分成两类摆一摆。
小组交流:说说为什么这么摆。(一至十是数字,去与里不是)
全班交流。出示四行五列的方格(课文的格式),请小朋友把12个生字朋友送回自己的座位(即把每一张字卡分别贴到相应的方格里)。
五、朗读感悟。
1、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个人自由读,同桌互相读,指名朗读,全班齐读。
2、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有韵律。
(1)小山村的景色真美,谁来当当图中的小朋友,读读课文,告诉大家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你最喜欢图中的什么景物?
(2)找好朋友互相读读听听,互相正音。
(3)男女生竞赛读。
课间活动:全班表演唱《数鸭子》。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一
1、认识田字格。
(1)谈话: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四线三格是拼音的家,那生字的家在哪儿呢?(出示田字格)这就是生字的家。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指导书写一。
(1)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梢顿。
(2)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述后,学生继续练写。
七、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爸爸妈妈听。
2、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比一比谁找得多。
第二课时 总( )电( )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1)变序抽取字卡,学生自由读。
(2)做找朋友游戏。出示插图二(图上的汉字数字暂不写)。游戏说明:老师随意点图画,说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要迅速举起手中相对应的字卡,并回答,你的朋友在这里。教师相机贴上数字卡。
2、我会记。
(1)小组讨论: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2)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辨析几、九云、去人、入来记住九去八。
3、我会用。
(1)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出示梨树图(上面挂着12个梨子,每个梨子后面有一个字)。
指名摘果子。摘到果子后,领大家正确地把生字读两遍,并把这个字所在的诗句读一遍。
(2)选生字卡填空。
黑板上出示六朵花、三条鱼、两个苹果、一块田、九本书等图片,图片下为相应的词语填空题。
指名选卡片填空,并带大家齐读。
3、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这一课的生字?
二、指导背诵课文。
1、全班齐读课文两遍。
2、限时背诵课文:给五分钟时间,学生各自试着把课文背诵下来。
3、借助插图背诵课文。
4、自由配上动作背诵课文:指名背诵,小组齐背,全班齐背。
三、指导书写二、三。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示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示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作业设计
1、把课文背诵给爸爸妈妈听。
2、读一读,说一说,连一连。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 十 六 一 三 九 八 二 五 七
五、板书设计
一去二三里
一 去 二 三 里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一去二三里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欣赏并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二、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描写的美好意境,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根据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本活动中的欣赏、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是重点,理解、感受古诗《一去二三里》诗中的意境是难点。
教学准备:
一、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
二、录音磁带配乐古诗《一去二三里》。
三、视频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教师:小朋友,你们会数数吗?我们先来个数数比赛吧。从一数到十看谁数得准。
教师:真厉害!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古代有一位诗人,他把这十个数字写在一首诗里,想知道他是怎样写的吗?那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吧,名字就叫《一去二三里》。
二、听古诗《一去二三里》
1.听配乐古诗朗诵《一去二三里》。
2.讨论。
小朋友,你们听到了什么?请你把听到的说出来。
二、欣赏古诗《一去二三里》
1.图文结合,理解古诗描写的美好意境。
播放电视图片,教师为幼儿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意思,帮助幼儿学习古诗。"一去二三里",意思就是说诗人从别处走来,走了很远大概是二三里路,"烟村四五家",看见一个小山村,炊烟袅袅,住着四五户人家,"门前六七树"就是这些人家的门前长着一些树木,"八九十枝花"说的是路边、房前屋后都盛开着各种美丽的花。
2.结合课本图片,讲解古诗《一去二三里》的诗意幼儿翻看幼儿用书《一去二三里》,教师把古诗编成故事讲给幼儿听,进一步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两个数字小兄弟,从家里出来去山上放牛(或者是骑着牛去游玩),走了大概二三里的路,看见一个美丽的小村子,村里住着四五户人家,正遇上做饭时间,可以看见袅袅炊烟,家家门前都有六七棵树,村子里还传来了鸡、鸭、牛、羊、狗的叫声和小朋友们的嬉笑声,走近一看,房前屋后还有路边开满了各种美丽的花,蜜蜂、蝴蝶、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眼前的一切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啊!这个小村子真的是太美了!
三、学习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
1.教师朗诵古诗《一去二三里》,幼儿手指字跟着老师一起轻声朗诵。
2.幼儿集体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3--4遍。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读准字音。
3.分组学习朗读古诗《一去二三里》,在用感情朗读的同时再次感受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
四、在欢快的乐曲声中结束本活动。
课后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去二三里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一去二三里》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学生在学习完拼音之后,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本课要求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课文田字格中的范字,是本课要求学会的10个生字,标在田字格上方的是要学生认识的9种笔画。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诵读。
教学理念:
凸显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激发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诵读课文和观察插图中认识生字,培养他们自主阅读、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说说、读读中自主探究,取得收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十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五个字只识不写。认识9种笔画。
2.通过诵读,大体了解诗歌的意思,体会山村的幽美和生活的快乐。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今天真精神!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生齐唱歌曲《我们一起去郊游》)
2.(出示课文插图,指导学生由远到近观察)看看郊外景色怎么样?我们先看看远处有哪些景物?(亭子)亭子也叫亭台。(出示卡片:亭台)亭子前面有什么呢?(房屋)你们瞧,房屋上面还冒着烟呢,老师觉得人们可能在做饭呢,对不对?煮饭的炊烟饶着整个村子,我们把这村子叫烟村。(出示卡片:烟村)再看近处有什么景物呢?(艳丽芬芳的桃花、快乐飞舞的小鸟)
(二)初读课文
1.多么美丽的景色啊!老师送给大家一首小诗(师配乐范读古诗)这首小诗美吗?你们想不想读呢?自己大声读课文,注意读准每个字的音。如果读不准,你就借助拼音朋友多拼几次,明白吗?(生配乐读古诗)
2.老师要把这颗小星星呀,送给我们班的***。因为他读书的时候,身子坐得直直的,头正正的,书啊,抓得稳稳的。读书姿势可好了!我们大家都应该向他学习。接下来呀,老师要请四个小朋友来读这首小诗。一人一句,其他小朋友呢,竖起小耳朵认真听,看他们是不是把字音读准了。好,开始!
3.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棒!读的同学很认真,听的同学呢,也很仔细。现在请同学们快快做好,注意读书姿势。这次听清老师的要求:再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连贯。自己读自己的。开始!
(三)识记生字
1.这次小朋友读得都不错。那接下来呀,再听老师的任务:看看课后生字,把每个字拼读两遍。
2.下面该老师检查你们认读生字的情况了。卡片上的字你会读就举手!(强调:一本身读一声,但和其他生字伙伴在一起的时候,就该读二声。这是一种变调现象,在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接触到很多,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的奥妙之处)让我们把生字齐读两遍。
3.脱掉拼音小帽,你们还认识吗?我们开火车来读。抢读。
(四)配乐诵读课文,启发想象
1.小朋友们真棒!很快就认识了这么多生字宝宝。老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和这些字宝宝交了朋友,我们再来读课文,一定觉得特别愉快。不过,老师提醒大家:我们要一边读,一边想这幅美丽的画。待会儿告诉大家:你仿佛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好,开始!
2.谁愿意把你刚才读课文的感受告诉大家呀!你是从课文哪句话体会到的?
3.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那谁愿意把这首诗完整的读一读?这么多同学呀!我们男女生进行比赛,怎么样?读得真美!老师觉得我仿佛已经来到了这个幽静而美丽的小山村。
(五)书写汉字
1.认识田字格
同学们,我们是中国人,不但要会认中国汉字,还要会写中国汉字。中国汉字是方块字。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里,汉字的家就在中国的这块土地上。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汉字的家吧。
这个方方正正的格子叫田字格。咱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田字格:田字格,四方方,书写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2.书写??
这节课我们先送一回家。先帮老师在田字格里看一看,一应该写在什么地方?(一是由笔画横组成的,写在横中线上,从左往右,起笔重一点,收笔要顿)你们想不想写?动笔之前,我们先复习以下习字操:头正、身直、肩平、臂开。好,保持这样的姿势开始描红。描好以后,在生字本上再写几次。
3.小朋友把笔放一下,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描得非常认真,一笔描成,而且压在横中线上。老师还发现,个别小朋友写字的时候,写着写着,不小心肩歪了,头也低了下来。其实,写字也是一种练功,那要天天练。老师相信,小朋友在练字的时候,都要提醒自己:头正、身直、肩平、臂开。相信你们一定能养成好的写字习惯。有了好的写字习惯,老师也相信,将来你们一定能把字写得非常漂亮。
这节课我们先上到这,好吗?下课!
一去二三里的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认识笔画“一”。
2、正确、流利、稍带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童谣中所表现的景色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认识12个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笔画“一”。
难点:分辨“入”和“八”。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歌谣,初步感受课文的景色美。
2、认识笔画“一”和田字格,会写“一”。
【课时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写生字“一”,写好笔画“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音节tínɡèryāntái liùjiājiǔhuāshízu
2、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经过开学到现在一个多月的学习,我们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一把通往知识宝殿的金钥匙,那就是汉语拼音,有了这些拼音朋友的带领,我们将很快地进入识字王国,在那儿我们会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你们高兴吗?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借助拼音,初读感知。
1、咦?这是什么地方?不急,你将会从这首古诗中找到答案。知道什么是古诗吗?想读吗?
2、请小朋友打开课文,自己借助拼音读读这首诗,不会读的音节可以画一画。(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或者和同桌一起读两遍。
4、指名读:请会读一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会读两句的小朋友读一读,请全都会读的小朋友读一读。
5、用铅笔圈出这首诗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一读,记一记。
6、出示生字卡片齐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7、我们把生字宝宝送回诗中再读一读,齐读诗歌。
8、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见了什么?(生自由说)
三、借助画面,再读感悟。
1、出示课文插图,听师范读。刚才脑海里出现这幅画的小朋友请起立,掌声表扬自己。你们不仅会读课文,而且读懂了课文,多能干呀!
2、看图。师:中国有句话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们能读着诗看到画,能不能看着画读出诗呢?
老师指着行走的孩子,学生读“一去二三里”
老师指着炊烟袅袅的房屋,学生读“烟村四五家”
老师指着亭子,学生读“亭台六七座”
老师指着路边的花,学生读“八九十枝花”
老师指着整幅画学生读整首诗。要求读流利、读正确。
3、情趣练读,读出节奏感。
老师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一学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前一句,另一学生也以什么样的速度读后一句。
4、当小诗人,有感情的读一读。试背。
四、巩固生字。
1、全班交流: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认识的?(表扬自主识字的学生)
2、打乱顺序开火车巩固生字。
3、给生字排排队。(一至十是数字,去和里不是)
五、认识田字格,学习田字格歌
1、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拼音的家在四线格,那汉字的家在哪儿呢?这就是生字的家(出示田字格),就是这样四方方的,中间有横中线和竖中线分割成四个一样大小的小格。你们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
2、了解作用:有了它们就知道笔画的位置了,可以帮助小朋友把字写工整、写匀称,
3、读儿歌
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
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六、指导书写“一”:先师范写,生描红
1、写字姿势歌。
写字时要注意,头摆正,肩放平,腰挺直,脚踏实。还要做到三个一……
2、指导写字。
介绍笔画名称:“一”由一笔组成,这个笔画叫横,生书空。
书写要领:师范写,边写边讲述,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有一点向上斜,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
字的位置:“一”写在横中线上,字要居中。
3、学生描一个、写一个,教师巡视,讲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复习生字,背诵歌谣。
2、会写生字“二、三”。
【课时重难点】
背诵歌谣,会写生字“二、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
1、唱对数歌。师:我说一,谁对一,哪个最爱把脸洗?
生:你说一,我对一,小猫最爱把脸洗。
师:我说二,谁对二,哪个尾巴像把扇?
生:你说二,我对二,孔雀开屏像把扇。
师:我说三,谁对三,哪个驮着两座山?
生:你说三,我对三,骆驼驮着两座山。
师:我说四,谁对四,哪个满身都是刺?
生:你说四,我对四,刺猬满身都是刺。
师:我说五,谁对五,哪个头上长小树?
生:你说五,我对五,小鹿头上长小树。
师:我说六,谁对六,哪个爱在水里游?
生:你说六,我对六,鸭子爱在水里游。
师:我说七,谁对七,哪个叫人早早起?
生:你说七,我对七,公鸡叫人早早起。
师:我说八,谁对八,哪个唱歌呱呱呱?
生:你说八,我对八,青蛙唱歌呱呱呱。
师:我说九,谁对九,哪个会用头顶球?
生:你说九,我对九,海狮会用头顶球。
师:我说十,谁对十,哪个学话有本事?
生:你说十,我对十,鹦鹉学话有本事。
2、你能把他们与数学数字一一对起来吗?师出示卡片,再板书1-10,让学生连线。
12345678910
四五一三二七九六八十
3、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汉字的?(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
辨析字形:九—几,去—云,八—入
4、读一读《咏雪诗》;与书里的诗有哪些地方相似。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二、朗读课文,试背。
1、小朋友们生字学的真好,那课文更要读得既有感情又有韵律。
2、自由读、同桌读
3、指名读、全班读。
三、书写指导
1、“二”:观察字形,发现什么?横的长短,田字格的位置。
两横上短下长,先写上横后写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半格。
师范写,生描红
2、“三”;第三横长,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稍短
,横与横之间距离要匀称。
3、师范写,学生描红,再在田字格上练写。
4、把优秀作业放在实物投影上让学生看,并加星。
一去二三里的教案篇5
教学目的: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重点:
正确、规范地书写5个生字。
教学难点:
在田格中正确书写“四”,特别注意字的笔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看图读拼音识字第1课,认识了5个生字,我们一起读一读,出示卡片:一、三、五、七、九,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几个生字。
板书:看图读拼音识字2
二、有顺序观察插图
1、在实物投影上出示本课插图:
提问:你们看看这幅图的远处有什么景物?再看看近处有什么?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由读儿歌,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读不准的音节旁边画上?号。
2、质疑读不准的音节,请同学解疑。
3、再自由读儿歌,把字音读准确。
4、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
5、指名读。边读边借助插图大致了解儿歌内容。
6、教师范读,读出乡村孩子们快乐的心情,强调“一去、烟村、亭台、八九”后面要停顿。
7、学生练习朗读。
四、学习生字
(一)学习生字的音
1、读儿歌,用“ ”画出本课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比谁读得最准确?
3、抽读生字卡片,教师纠正èr(二)的读法。
4、找朋友游戏,巩固生字的音做。
教师发给学生5个生字的卡片和生字的音节卡片,做找朋友游戏。如:拿着èr的卡片来到讲台,说:“我是èr,谁是我的好朋友?”手里拿着“二”字的同学,边说边走到讲台:“我是二,我是你的好朋友。”然后把卡片贴在黑板上。
(二)了解字义
1、回忆昨天学习的“一、三、五、七、九”这几个生字是表示什么的?是什么数?
2、让学生知道今天学习的生字也是表示数字的,是双数。
3、引导学生分别用这些字练习口头组词、说句,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三)分析字形结构
1、学习四种基本笔画:
(1)出示卡片认识新笔画:横折钩、竖弯、点、捺
(2)书空新笔画,知道这些笔画都是一笔写成的。
(3)指导学生练习书写4种笔画。
2、请学生借助书中p51页“写一写”的笔顺,跟随说说每个生字的笔顺和笔画。
3、请同学说说生字的笔画和笔顺。教师强调:“二、六”是先上后下的笔顺;“八”是先左后右;“十”是先横后竖。
由于“四”笔画多,笔顺容易错,共同学习“四”的笔画及笔顺。
4、电脑演示
(1)请学生跟着电脑博士书空“四”字。
“四”的笔画依次变成红色,学生随着边书空笔顺边说笔画。有的学生往往把“四”的第二笔“横折钩”当成“横”和“竖钩”两笔,教师要特别强调,此外,“横折钩”的“钩”要小,能体现出运笔即可。
(2)让学生边写边悟出“四”的笔顺规则是:“先外后内再封口”。
5、请同学按笔顺描书上第3题“写一写”中的红色笔画。
五、巩固复习
1、读儿歌,把儿歌读正确。
2、认读生字,读准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