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荆请罪》教案6篇

时间:2022-10-05 作者:Mute 备课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早起草的教学文书,教师工作多年,对教案的制定方式一定十分熟悉了,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负荆请罪》教案6篇,感谢您的参阅。

《负荆请罪》教案6篇

《负荆请罪》教案篇1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4、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三、作业

将剧本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

1、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4、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5、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6、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三、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

五、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负荆请罪》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导。

教学过程:

一、忆“避”,明品格(复习第一幕)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幕的内容。

2.蔺相如见到廉颇后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避(板书)

3.说说蔺相如“避”的原因?(板书:顾全大局)

二、阅读第二幕

1.场景引读。

(1)学生读。

(2)“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踱步时,蔺相如在思考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时刻为国着想的品格,为下文的阅读、理解作铺垫

(3)“韩勃匆匆走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韩勃为什么匆匆?(廉将军来了!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4)想象: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韩勃,你会怎么想?

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想?

(5)廉颇突然来访,蔺相如什么表现?(奇怪)

为什么奇怪?(廉将军来访、廉将军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猜测廉颇此行的目的,结合“奇怪”一词,让学生知道蔺相如对廉颇此行目的也不知情,为下文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个铺垫

2.“快请廉将军进来!”

(1)廉颇是来干什么的?蔺相如知道吗?

(2)平时,看到廉颇就避让的蔺相如,在不明其来因的情况下,为什么叫快请廉颇进来?

想象: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3)小结:快请廉将军进来!“快”中可见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设计意图: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并不是单单表现在和廉颇的关系上。对于任何细节,蔺相如考虑到的都是赵国的利益。廉颇赤膊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邸来请罪,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廉颇又是来捣乱的。因此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抓住一个“快”字,让学生想象赵国的老百姓、秦国在赵国的奸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的想法、做法。(赵国的老百姓看到廉颇的样子会认为廉颇有失体统,同时这也会给赵国的脸上抹黑,这是对赵国不利的;秦国的奸细看到这一幕后,会以为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更加恶化了,会赶紧回去报告,让秦来攻打赵国,那样赵国就更危险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后,看到赵国的大将和上卿不和,会以为他们都要打起来了,会认为赵国快完了,甚至会离开赵国,这对赵国更是不利的)让学生知道“快”请廉颇进来的急迫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蔺相如顾全大局品格的认识。

3.“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1)韩勃领廉颇上来了,蔺相如怎么做的呢?

(2)“迎上去”:以前蔺相如见到廉颇是“避”,现在却是“迎”,可见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颇!

设计意图:用“迎”与前文的“避”形成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整体性,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3)看到迎上来的蔺相如,廉颇是怎么做的呢?

廉颇赶忙跪下来!(①廉颇跪下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错了,来向蔺相如请罪的②“赶忙”一词可见廉颇认错的真诚!)

廉颇的错在哪儿?(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理解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4)廉颇的错误大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惩罚廉颇呢?

(5)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6)小结:面对处处刁难自己的廉颇,蔺相如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用双手扶起他,还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可见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设计意图:错误的改正过程应包括: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三个层次。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谈廉颇错在哪儿,再读廉颇承认错误的句子,扣住“赶忙”一词感受廉颇的光明磊落、知错就改,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学生复述了廉颇的错误,认识到了廉颇的错误之后,再引导学生读蔺相如的做法的句子,抓住“快”“双手扶”“过去的事”来体会蔺相如的任务品格。

4.“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1)廉颇明白蔺相如的心思了,蔺相如高兴极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3)学生读,抓住重点词分析人物品格。

快:真的高兴。

几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何是几杯?

(4)想象:假如他们开心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

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蔺相如和廉颇喝醉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5)蔺相如在高兴之余,仍不忘大局,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啊!

设计意图:设计中,紧紧抓住“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来感受蔺相如在廉颇负荆请罪,认识了他的良苦用心后的开心。同时利用“几杯”一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果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后的结果,体会蔺相如在高兴之时,也不忘为国着想的高贵品格。

三、总结人物品格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人物品格。

1.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2.蔺相如: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既往不咎、宽容大度。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品格。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第二幕)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避

蔺相如 →→→→→→→→ 廉颇

(顾全大局) 快 知 爽

(不 畏 惧) 迎 错 直

(不计前嫌) 快 就 磊

(既往不咎) 快 改 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从人物形象入手的,因为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小话剧,而剧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根据剧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时,我是从这两方面来引导的: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感觉这样的教学策略效果挺好的。

《负荆请罪》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个剧本,讲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构想

先向学生介绍剧本的特点,然后再通过人物的语言,分析每个人物的特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廉颇和蔺相如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完璧归赵、渑池会的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学生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单提示阅读剧本的一般方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个剧本。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什么剧本?剧本的一般特点是什么?阅读剧本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本中的任务。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任务活动情况,剧中的小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爱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故事情节,仔细品位任务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2.板书课题,启发谈话。

看了课题,你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恶劣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

渑池会廉颇蔺相如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学会阅读剧本。分角色朗读课文。练习排演小话剧。

学生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什么?

2.廉颇是怎样向蔺相如请罪的呢?我们来看剧本第二幕。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海洋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

3.指导归纳出不懂的几个主要问题,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1)为什么说蔺相如“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2)廉颇是怎样的人?(知错就改。从语言、动作可以看出。)

三、讨论:

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1)理解“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2)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表现在哪里?

(3)读下面一组句子,比较一下哪种说法好?

你真实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你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5.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对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也有一定的揭。斜面我们来看文中插图,想像一下他们当时的神情、心理活动。

6.知道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第二幕剧本。

过渡:在第二幕剧本中,我们认识了勇于改过的廉颇,对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临行如也有一定的了解,要想进一步了解蔺相如,还得认真地读读剧本第一幕。

四、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的深明大义、宽容大度体现在什么地方?

2.分组讨论。

3.指名说。

(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语言:“你要知道,秦王不敢侵略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要是我跟将军闹翻了,后果将会怎样?”)

4.深入体会蔺相如的语言。

(1)指名说;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2)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3)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5.分角色朗读这几句话。

五、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质疑。

七、总结课文

学了本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做《同步探究》、排练课本剧。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

廉颇 蔺相如

对不住你 过去的事别提了 要是……

宽恕我

背荆条 扔在一边 避让

跪下 扶起

(勇于改过) (顾全大局)

为了赵国的利益

《负荆请罪》教案篇4

一、教材解读:

这篇课文是个历史小话剧。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剧本中的方括号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剧本通过人物对话,讲述了战国时期赵国大将军廉颇向遭其侮辱却不与之计较的上卿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认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意思。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三、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音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不计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2、体会话剧的文本特点,排演话剧,深化语言训练。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整体感知剧本特点,了解每一幕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剧本特点

1、直接板书课题,负荆请罪

2、齐读课题,据题质疑。

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什么叫“负荆请罪“?谁负荆向谁请罪?为什么要负荆请罪?……)

3、大家进行了预习,说说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不一样的地方。

4、回忆剧本的一般特点,说说怎样阅读剧本。

5、小结:剧本开头先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剧始和剧中的方括弧内主要交代舞台布景及人物活动情况;圆括号内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等。据本一般都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来展示人物性格特点。阅读时,要弄清楚故事情节,仔细品味人物语言,了解人物性格特点。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文中的四字词语。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正音:“赵、唇”是翘舌音,“廉、韩、唇”是前鼻音;“庙、卿”是后鼻音。

辨析字形:惧——俱廉——庸

(2)、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想一想:这两幕剧奖了什么?

2、小结

四、学习写字

1、观察字形,了解生字的比划、笔顺和结构。

2、重点指导

“廉”:不能丢掉“兼”字的第一横上面的点和撇。

“惧”:右边“具”字有三横,不能少一横。

“唇”:半包围结构,不能写成上下结构。

3、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评议。

作业设计

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精读剧本第一幕,初步感悟廉颇和蔺相如的性格

2、排练第一幕话剧

三、教学过程:

一、指名板书,复习导入

1、指名上台板书“负荆请罪”

2、根据上节课学习回答:课文写谁向谁“负荆请罪”?

3、过渡:廉颇为什么要向蔺相如“负荆请罪”呢?我们一起到第一幕当中找找原因。

二、精读剧本第一幕★

1、轻声读这一幕,想一想,蔺相如和廉颇是怎样的人?提示: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

2、分组讨论

3、指名读

a体会主要人物蔺相如

b行动:在路上有意避让廉颇的车子:好几天不上朝,避免与廉颇见面。

蔺相如避让廉颇为的是什么?

讨论:假如他们俩闹翻了,将会出现什么结果?

c指导朗读这几句话。

提示:注意小括号中的内容,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读课文。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可以自己动笔补充动作、神情的提示。

4、分角色朗读第一幕

三、排练第一幕话剧

分小组排练第一幕

1、讨论:排练好这幕话剧要注意些什么?

人物分工:揣摩人物表情,模仿人物动作、语言;在课文记叙的基础上争取有创新;适当利用道具。

2、分组排演,教师巡视。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朗读课文和话剧表演,我们明白了成语“负荆请罪“的来历,也对主人公廉颇和蔺相如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精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精读剧本第二幕,读懂廉颇和蔺相如的精神品质

2、完整地表演话剧《负荆请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在剧本第二幕中,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

二、精读剧本第二幕★

1、默读课文,想一想:你从这一幕中读懂了什么?把读懂的内容在书旁做简单的批注。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读懂的及不懂的。梳理出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蔺相如和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你从哪些词句读出来的?

3、抓重点词句讨论:

(1)廉颇:没穿上衣、背着一根荆条、赶忙跪下、老迈昏庸、紧紧地拉、亲密地交谈

(2)蔺相如:快请、取、扶、披、紧紧地拉、亲密地交谈

(3)观察课本插图,想象当时两人不同的.神态和心情:廉颇满面羞愧、满心悔恨,蔺相如满面惊讶、满心欢喜。

(4)出示:“你真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啊!”

理解“深明大义、宽宏大度”

4、小结:第二幕剧本主要通过语言、动作刻画廉颇勇于改过、爽直磊落的性格特点和蔺相如深明大义、宽宏大度的性格特点。他们两个人都能为了国家利益顾全大局。

5、练习排演第二幕话剧

(1)自读第二幕剧,体会圆括号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及其心情。

(2)说话前面没有圆括号内容的,小组内讨论补充内容恰当。

(3)根据圆括号中的这些提示,体会怎么表演,小组内分工练习表演。

6、完整地表演两幕话剧

7、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小结。

三、总结课文

1、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成了千古佳话。对于这样的两个的历史人物,我们可以用一组成语来形容他们。对于剧本的特点,我们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2、齐读词语

廉颇: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

作业设计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按要求改写句子

改为陈述句

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蔺将军吗?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刘星今天没来参加活动,是因为他生病了。

刘星因为生病了,所以今天没来参加活动。

秦王不敢侵犯我国,是因为我们赵国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三、阅读故事《将相和》

板书设计

5负荆请罪

蔺相如:深明大义顾全大??

爱国

廉颇: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负荆请罪》教案篇5

教学中,我把了解剧本作为教学的重点之一。本篇又是话剧,全文主要是人物对话,文章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这又联系到习作教学了。

课时,我从理解课题出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理解了“负荆请罪”的意思,就理解了文章的大意。谁请罪,为什么请罪?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接着,我让学生说说本篇课文与平时学的课文有什么不同,借机了解戏剧、剧本等相关知识。学习字词,提醒“廉”、“庸”的写法。词语的理解也很重要,本课中的许多词语都要学生查工具书或资料理解。指名读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文中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特点就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表现的,我先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思考说说从这些语言和动作中看出什么,学生大都能理解。我告诉学生,要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就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来体现。课余,我还组织学生演课本剧,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高年级的阅读教学,我认为不能什么都讲,这样不但时间不够,而且教师也讲得很累,应选择一个重点,组织学生训练,使学有所获。教学中,我觉得只有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是很糟糕的,学生的思维得不到训练,教师也不知学生心里想些什么,教学就会显得盲目。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可以畅所欲言。阅读教学不能把理解课文内容作为唯一的目标,应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每一篇课文其实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值得学生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使阅读与写作不脱节。

《负荆请罪》教案篇6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负荆请罪(小学语文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本班有60名学生,男生36人,女生24人。学生基础好,喜欢语文课外阅读,喜欢课本剧表演,但创造思维能力差,特别是男生口头表达能力不强,同时一部分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积极主动的习惯没有养好,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鼓励、辅导、练习、启发讲解相配合的策略。

3、教学内容分析:《负荆请罪》是北师大版第九册第九单元面对错误中的第四篇课文。文章文字浅显易懂,故事人物性格鲜明。

4、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负荆请罪”这个成语的由来。

2、通过朗读理解剧本语言,体会廉颇知错就改及蔺相如顾全大局的品质。

3、学会阅读剧本。练习排演小话剧。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5、教学难点分析:通过语言文字体会蔺相如为国家而不计较私怨、委曲求全的博大胸襟和廉颇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6、教学课时:三课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入

1、读题质疑

师:这是一个成语,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提?(指名说)

2你想知道谁向谁请罪吗?为什么请罪?请罪的结果怎样?我们读这个剧本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读,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边读边思考揭题时所提的问题。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词语。

(2)用钢笔描红。

(3)指名读课文,结合正音,理解词义。

厉害:难以对付。

惧怕:害怕。

宽恕:宽容。

昏庸:糊涂而愚蠢。

三、感知课文,理清脉络

1、理解“负荆请罪”。

(1)“负荆请罪”是什么意思?

(2)谁向谁请罪?

(3)为什么要请罪?

此题不作过高要求。

(3)结果怎样?

2、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两幕剧讲了什么?

四、指导书写

五、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剧本——《负荆请罪》,这个剧本主要讲的是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廉颇:小肚鸡肠、心胸狭窄、傲慢无礼、自私自利、争名夺利、居功自傲、盛气凌人、耀武扬威

蔺相如:忍辱负重、心胸宽广、顾全大局、大公无私、宽容大度、一心为国

二、初读剧本第二幕

1、过渡:读了剧本的第一幕,廉颇和蔺相如留给我们的印象是不同的,那么接下来到了剧本的第二幕,随着故事情节的不断发展,廉颇和蔺相如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剧本的第二幕,一边读一边体会。

2、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初读了剧本的第二幕,廉颇和蔺相如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知错能改,宽容大度

三、角色品读

1、过渡:像这样的廉颇和蔺相如,他们的台词我们应该怎样来读呢?从他们的台词中,我们还能感受到什么呢?怎样才能通过他们的台词把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呢?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

2、感悟方法

出示文本:

?幕启。几天以后。蔺相如在客厅踱步。一会儿,韩勃匆匆走上。〕

韩勃(紧张地)大人!大人!

蔺相如什么事?

韩勃廉将军来了!

蔺相如(奇怪地)什么,廉将军来找我?

韩勃廉将军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蔺相如快请廉将军进来!

韩勃是!

教学思路:

(1)这是剧本开始的一个片段,说的是韩勃和蔺相如之间的事情。我想请同学们迅速地浏览一下这个片段,根据你学习第一幕的体会,想一想要读好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应该要注意什么?

讨论明确:小括号中的“紧张、奇怪”,方括号背景提示中韩勃的行为也能说明紧张——“匆匆走上”,韩勃因为紧张,是急匆匆的,他是一边走一边喊,那是一声比一声近,一声比一声高哇,谁再来喊一喊?

提醒:韩勃是不是只有第一句台词是紧张的?蔺相如其他的台词也没有提示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在心里补充出提示语。

(2)下面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讨论试着自由地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直接读韩勃和蔺相如的台词。

(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读一读这个片段的台词,其他同学注意听,你觉得他哪儿读得好,你觉得哪句台词还可以怎样读?

(4)根据学生的交流,随机点拨:

面对韩勃的紧张,蔺相如紧张吗?职位:上卿,掌管着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世面都见过,遇到突发事件,处变不惊,镇定自若;身份是文人,慢条斯理;联系经历:想当年……

蔺相如听说廉颇找上门来了,很奇怪,大家听我读一遍,像我这样读行不行?他会大惊失色、惊慌失措吗?即使心里紧张也不会表现出来,仅仅只是表现出一点奇怪。

蔺相如又听说堂堂的赵国的大将军廉颇光着个身子,还背着个荆条站在门外站在大街上,蔺相如这时又会想到什么?(认错;关心廉颇,不要冻着,丢面子;关心国家,有失体统,丢国家的面子)他还可能想到此时最好的做法是什么?他想了这么多,有没有想到以前廉颇侮辱他、一再挡道的事情?由此,你想到蔺相如怎样?蔺相如是为了国家为了廉颇而热情地迎接廉颇的到来。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怀啊,读

3、男女生分角色读开始片段。

4、总结读书要领。

短短的几句台词,经同学们这么一说,人就活了,韩勃和蔺相如仿佛就站在了我的眼前。大家之所以能够读得这样好,就是因为同学们在读台词时,不仅能够抓住人物的台词、动作、神情,还能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来体会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没有动作神情提示的地方,我们还补充出了动作、神情的提示。

5、运用读法学读剧本其他内容

读书贵在得法,下面请大家拿出笔来,运用我们刚才所学到的方法,读读剧本第二幕剩下的内容,一边读一边动笔给没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添上小括号和提示语。(即使有小括号和提示语的地方,你也可以写出你自己的理解、感受。学生读后提醒学生动笔,留一些时间给学生动笔)

教学思路:

(1)运用读法,自主试读,

(2)交流品评,随机点拨,感悟人物,练读句子。

引导语:你觉得读哪句话时要注意什么?可以给大家提提建议;刚才你写了些什么,可以说给大家听一听。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想法,也可以和大家一起讨论讨论。

(你为什么要这样说?还有没有同学对这句台词的说法提出建议?说好这句台词还要注意什么呢?还有没有同学想说说这句话?)

点拨要点:

①哎呀,廉将军,您这是——

破折号表示语气的延长,表现吃惊。

②蔺大人,请你用这根荆条狠狠地抽我一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