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鞋教案反思8篇

时间:2022-12-04 作者:loser 备课教案

优质的教案是我们作为老师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之一,没有一个确切的思路,我们是写不好一篇教案的,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有趣的鞋教案反思8篇,感谢您的参阅。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8篇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探索声音的乐趣,乐于表达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2、能辨别生活中不同的声音。

3、在为乐曲伴奏中,感受声音的轻响。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宝宝生活中声音的。

2、录音带: 大鼓和小鼓音乐。

3、每人一只塑料小瓶,小盆4个,黄豆若干,三瓶软硬不同的糖果,大鼓小鼓各一个(图片)。

指导要点

1、鼓励幼儿依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在听听、玩玩、尝尝中感受声音,激发幼儿对探索声音轻响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生活中的声音听声音:(以宝宝早晨的生活背景)笑声--鸡鸣--盥洗--汽车--问候(老师好)。引导幼儿说出笑声、动物的叫声、听水声进行猜想、说出马路上的汽车声等。

(二)、让小瓶发出声音,为大鼓小鼓伴奏。

1、让空瓶子发出声音宝宝来到幼儿园,老师要和宝宝一起玩啦。这里有一个瓶子,你能让它发出声音吗?(幼儿每人取一小瓶子,探索用各种办法让它发出声音)。

2、用瓶子装豆让它发出声音这里有许多豆子,小豆和瓶子在一块能发出声音吗?

3、(放录音)引导幼儿跟着音乐摇瓶子:用儿歌"你的小瓶子,有声音吗?有有有"有节奏地引导幼儿感受音乐。

4、出示大鼓和小鼓图片,引导幼儿用瓶子摇出大鼓和小鼓的声音,感受用力大小不同,发出的声音轻响不同;装的多少也影响瓶子发的声响(太少声音小,装满没声音,感受事物的相对性)

(三)、幼儿通过尝一尝,咬一咬,区别糖果的软硬不同,知道装硬糖果的瓶子摇起来会发出大鼓的声音,装软糖果的会发出小鼓的声音。

(四)、为"大鼓小鼓"唱歌,边摇瓶子配乐曲边唱歌。

活动延伸

出示装棉花糖的瓶子,提出:棉花糖与软糖发出的声音,谁更像大鼓、谁像小鼓?请幼儿到教室去吃吃看就知道了。

教学反思

一次科学活动的开始,应该来自幼儿已有的经验,一次科学活动的结束,并不是真正的结束,应使幼儿有进一步的探索可能,成为获取经验的开始。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老师要尽其所有、创设各种学习环境,让幼儿能够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脑思考,全身心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给幼儿自由展现的空间。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中获得知识,学得经验。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听听玩玩的过程中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

2.获得探索的快乐、感受打击节奏的乐趣。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装有大米、黄豆、核桃的罐子若干、空罐1个。

2.磁力板、桌子三张,椅子分三组摆好。

3.音乐《小动物的声音》《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标记牌3个。

活动过程

一、 听一听,摇一摇

1.以谈话的形式激发兴趣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和罐子宝宝一起玩好吗?”

2.教师出示一只空罐子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再装进几个核桃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

3.让幼儿找一个里面有东西的罐子宝宝,自己摇一摇,听一听。

二、 听一听,猜一猜

1.幼儿探索罐子发出的不同声音,为自己找朋友。

师:“罐子宝宝有声音了,听听里面东西一样吗?”

2.幼儿相互听取罐子的声音,找出自己的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坐在一起。

3.老师摇有东西的罐子让幼儿猜出老师的好朋友,好朋友相互碰碰放在一起。

4.幼儿自由操作找到自己的朋友。

三、 听一听,玩一玩

1.出示放在罐子里三样东西的标记牌,听一听对应找出罐子里的三样东西:米宝宝、黄豆宝宝、核桃宝宝。

2.幼儿取回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游戏。

(1)师:“孩子们,拿好自己的罐子宝宝和老师玩警察叔叔红绿灯的游戏。”

告诉孩子们游戏的规则:警察叔叔是这样的,出示红灯时大家不能出声,警察叔叔翻过标牌,是哪个罐子宝宝就谁出声摇一摇。

(2)警察叔叔的指挥加快,孩子们随着加快反应摇动罐子宝宝。

3.老师清唱音乐伴奏,幼儿摇动罐子作出相应的节奏。

4.老师的伴奏不断加快,幼儿伴随着老师做出加快的摇动动作。

四、用响罐为音乐伴奏结束活动

播放《幸福拍手歌》伴奏音乐,幼儿随着老师的指挥打出相应的节奏。

设计意图: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操作有声响的玩具,更是小班幼儿所感兴趣的,本次活动以听听玩玩的形式,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地与材料、环境互动,在幼儿寻找摆弄探索的过程中感知不同的声音,发展幼儿的听觉能力,主要养成小班小朋友认真听的习惯和集体的感觉,培养集体意识,从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能力,感受自制声音的乐趣。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虽然选题为声音,但是打破了幼儿园原来科学《声音》活动中的传统定位和一贯模式,坚持以听声音、玩声音、辨声音等游戏贯穿始终,让孩子们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大胆猜想,让孩子们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大胆探索,让孩子们在不断的验证、交流中积累新的知识和经验。在孩子的探索过程中如何使“自主味”体现得更为突出,这也是我需进一步思考和探讨的地方。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最初发出振动(震动)的物体叫声源。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篇3

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生活中各种声音无处不在,所以在本次活动中创设了去动物园情境,让幼儿听一听声音,动手制造声音,到最后的感知声音,充分让幼儿感知声音的有趣,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能够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感受声音的乐趣。

2.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3.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4.能客观地表达自己的探究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难点:

能够利用生活中不同的材料制造声音,初步感知声音与物体材质的关系。

活动准备:

1、生活中各种声音ppt,各种纸、杯子、瓶子。

2、六个透明的瓶子装有不同数量的软硬糖果。

活动过程:

一、 以去动物园的情境导入

让幼儿听各种车、各种动物、自然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乐趣。

二、 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

为幼儿提供各种纸、杯子、瓶子等材料,让幼儿自己动手制造声音。

小结:教师以幼儿制造声音时拍的照片进行小结,材料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不一样,用的方法不一样声音也是不一样的。

三、 根据糖果的软硬与数量不同,探索声音的不同

1.装有两罐数量不等的硬糖,让幼儿猜测声音的大小。

2.装有两罐数量一样多的软硬糖,让幼儿通过摸一摸感知声音的不同。

3.装满的两罐软硬糖,让幼儿了解装满了没有声音。

活动结束:

回到教室继续探索有趣的声音。

教学反思:

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引导幼儿从生活中熟悉的声音入手,再去发现声音、感知声音,而后启发幼儿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了解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每个环节始终抓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游戏活动,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奇妙的声音,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及学习品质。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感知不同的容器、不同的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2、激发探索声音的兴趣,体验操作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内装硬币、纸团、黄豆、沙的旺仔牛奶罐若干,各种容器若干(玻璃瓶、口香糖罐、奶茶杯、八宝粥瓶)、黄豆若干。

活动过程:

一、感知相同容器、不同材料发出的声音

1、请幼儿分别玩一玩、摇一摇桌上的罐子。听一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2、引导幼儿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

(1)幼儿自由讨论

(2)幼儿打开罐子封口检验。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不一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二、探索比较不同的容器,相同的材料发出的声音

1、出示各种容器,引导幼儿自由探索。

2、同伴自由比较、交流。

3、集体感知、讨论。

4、小结:不同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发出的声音不一样。

三、观察比较同样容器、同样材料、数量不同发出的声音

1、教师演示,幼儿比较。

2、幼儿尝试探索,自由比较、交流。

3、小结:同样的瓶罐,装同样的东西,装的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四、用自制响罐为歌曲伴奏

活动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核心是“激发幼儿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探究活动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充分条件,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获取知识的需要。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活动了解纸的特性,感知不同的纸有不同的用处。

2、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和爱惜纸张,变废为宝,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4、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师生共同收集各类纸,剪刀、笔、水等。

活动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纸

1、看一看、摸一摸。我们身边都有哪些不同的纸?(引导幼儿用眼睛观察颜色的不同并用手触摸感觉光滑与粗糙。)

2、折一折、吹一吹。(引导幼儿发现纸的硬软及厚薄不同)

3、]撕一撕,比一比。(引导幼儿观察哪种容易撕破及撕纸过程中纸的变化。)

4、说一说,你还见过哪些纸?

(二)水中的纸娃娃(分组活动)

1、通过自由探索,看一看,比一比,什么纸会吸水?什么纸不会吸水?为幼儿准备各种各样的纸张,让幼儿将各种各样的纸张放入水中试一试,看看哪些纸湿了,哪些纸不会湿。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分类,并作记录。

2、比一比:教师为幼儿准备同样大小的各种纸张,让幼儿将纸分别放入水中,比一比什么纸吸水快,吸水强?

3、比一比:鼓励幼儿将纸折成各种各样的船,放入水中,看哪艘船在水中停留的时间最长?

(三)交流讨论,分享同伴的经验。

引导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探索纸的用处,交流幼儿已有的经验。

(四)情景感知体验理解。

观看录象,向幼儿介绍纸的发明者,造纸的过程,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样爱惜纸张?

(五)好玩的纸制体育玩具。

教师提供多种纸制玩具,有纸棒、纸球、报纸等,让幼儿自由选择玩具,进行探索创新,教师鼓励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

教师引导幼儿合作玩。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篇6

活动目标

一、探究发现不同的纸在水中的变化,感知纸的吸水性。

二、学习耐心、细致的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

三、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四、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一、教具:四种纸的展板、大记录表、塑料纸、纽扣面膜纸。

二、学具:纸娃娃若干、幼儿记录表、透明水盆、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

(一)出示四种纸的展板,认识纸。

教师提问:我们每天都会碰到各种纸,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纸?大,考吧.幼,师,网哪些地方可以找到这些纸?

(二)小结: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餐巾纸、报纸、绘画纸和牛奶盒纸。

过渡:我用这四种纸做了四个纸娃娃。你们看!今天纸娃娃们要做潜水运动员。

教师提问:你们猜谁会"潜水"?为什么?

二、动手实验。

(一)介绍材料:每桌有一个透明塑料箱,四个不同材质的纸娃娃,一份小记录表。

(二)幼儿做实验,教师观察。

三、分享交流实验结果。

(一)提问:纸娃娃放在水中有什么变化?

(二)各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

小结:原来不同的纸吸水性也不同,餐巾纸最容易吸水最会潜水,牛奶盒纸最不容易吸水最不会潜水,报纸和绘画纸也会吸水,但是吸水的时间会长一点。

四、延伸活动,了解不同纸的作用和好处。

(一)由纸娃娃吵架引出面膜纸和塑料纸的对比实验。

(二)小结:不管是吸水性强的纸还是吸水性弱的纸,它们各有各的好处,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好处。

五、延伸结束。

请幼儿再找找不同的纸,拿到活动室来做实验。

活动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在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中,关键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引领着幼儿探究的方向,保证探究的深度和有效性。在《有趣的纸》中,在探究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主要使用了4个关键问题,它们在引发和引导幼儿深入探究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趣、教、室、领”等12个生字,理解“有趣、活泼、愉快”等词义。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说句训练:能仿说“是多有趣的“等。

4、通过体会生物角的有趣之处,初步培养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趣、物、教、领、活、泼、教、室、愉、游、摇、泡”等生字,理解“有趣、活泼、愉快”等词义。

2、能用“愉快”说一句话。

3、初读全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4、体会生物角的有趣指出,激发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引入,激发兴趣。

1、板书:多有趣的地方

读题,理解“有趣”,学“趣”字,数写“趣”字。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新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懂得标上=====?

2、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正音:游you 摇yao

(2)同桌互查,读通课文,引导纠错。

(3)质疑问难,梳理问题。

问题:什么是红领巾生物角?

理解:“生物”——“生物角”(这里的角指地方)——“红领巾生物角”。

(三)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评品词句。

1、四人小组合作。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图结合文中词句,说说生物角的有趣之处。(读读议议,划出有关词句)

2、引导点拨(视学生交流而定)。

(1)理解“活泼可爱”可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它们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吹着泡泡。”

(2)句子比较:a 它们在水里游。

b 它们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吹着泡泡。

理解“愉快”。

用动作表演及充分来体会动态的趣味性。

(3)“瞧”,找近义词理解,与“看”比较,朗读表达自豪感。

(4)“不是┉却┉”通过朗读体会意思几作用。

(四)朗读指导,引导积累。

1、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生物角的有趣。

2、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义有关词句来体会生物角的有趣指出,下节课我们还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去看看生物角里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到有趣的。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新词。

2、分类指导书写

(1)“领”:认识页字旁,注意“令”的变化。

“物”认识牛字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巩固生字字形,理解“摇、迎、多么”等词义。

2、访说“是多有趣的”

3、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4、通过深入体会生物角的”趣”,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背诵积累

1、认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新词,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第二自然段,直到检查背诵。(抓动态词)

3、课文通过“游、摇、吹”等表示动作的词把小鱼写得非常可爱、有趣,让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小鸡在愉快地,拍着翅膀,啄着”。(说一说)

(三)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回忆:我们是怎么来体会第二自然段中写生物角的有趣的?

2、用同样方法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词句),独独议议。)

3、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1)花儿朵朵开放。“朵朵开放”写出了花儿开得很多很美。

(2)小树在摇

小树迎着风儿轻轻地摇。

a 比较“摇”的意思小鱼摇着尾巴。

小树轻轻地摇。

b.带地词写出了小树姿态的可爱。(表演读)

(3)朗读体会“瞧、”“不是┉却有┉还有┉”的意思。

4、表演读,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小结全文,再次品趣。

1、朗读全文。

2、扣题回文理解:为什么课题取“多有趣的地方”而不是“有趣的地方”?

比较:多有趣

有趣

小结:通过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词句。(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仿写:小花狗是多么有趣的。

丢手帕。

是多么有趣的。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1、比一比,在组词。

2、复习认读新词。

3、课堂作业:抄写新词。

有趣的鞋教案反思篇8

近阶段发现幼儿对粘粘纸的兴趣特别浓厚,经常将贴贴纸粘贴在手上、额头上、书包或衣服上。观察后发现,贴贴纸不但有美观、造型多样的特点,而且贴贴纸本,还可以身还蕴含着很多的知识。它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规律的美、数量的关系,而且还可以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为了将幼儿的兴趣迁移到更多更广的活动中,发挥贴贴纸中的教育价值,因此计划开展主题探究活动“有趣的粘粘纸”。

活动总目标:

1师生共同挖掘贴贴纸本身蕴含的教育价值。

2在喜欢的活动中让幼儿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

第一阶段:好玩的贴贴纸

活动一:贴贴纸的'秘密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的探索,去发现贴贴纸的特点。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指导:

1请幼儿收集自己喜欢的贴贴纸,展示在教室周围。

2引导互相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反思:

幼儿对与丰富多彩的贴贴纸非常感兴趣,从孩子们的讨论中发现,幼儿的兴趣主要指向与贴贴纸上的各种卡通内容,如:机器猫、弹珠警察、哪吒等;另一方面,幼儿发现了在每一版贴贴纸中,又蕴含着一些类别,如有正方形、长方形;有大有小;有不同造型的卡通形象等等。

幼儿在观察探索中,从讨论贴贴纸的秘密到讨论卡通片,各个幼儿都积极的参与。

这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充分的调动了幼儿的内在动力,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得到满足的快乐。

推进:

根据的幼儿的主要兴趣指向,计划从两个方面开展活动,一、运用贴贴纸中的卡通形象开展语言活动。二、运用贴贴纸开展数学活动

活动二:我将贴贴纸这样分

活动目的:

1让幼儿主动探索,自定分类标准。

2学习分类统计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自选一版喜爱的贴贴纸。

2每人一张分类统计表:

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发现幼儿很喜欢撕贴的过程,大部分的幼儿都能从同一版的贴贴纸中,去寻找出自己喜欢的分类标准,也基本上了解了分类统计的方法。但有个别幼儿在根据几何图形分类时出现错误,计划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多感受图形的特点。

推进:

由于幼儿基本上能够自定标准进行分类,计划在下阶段活动中提高操作难度,将单纯的分类运用到生活中,开展装饰服饰的活动。

活动三:美丽的服饰

活动目的:

1发挥贴贴纸在生活中的美化作用

2运用分类排序的数学知识来装饰服饰。

活动指导:

1请家长和幼儿共同收集浅色的衣服、裙子、帽子、头箍、鞋子等。

2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喜爱利用贴贴纸装饰服饰。

3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有规律装饰和随意装饰服饰的效果,体验规律的美。

反思:

幼儿通过选择自己喜爱的贴贴纸进行装饰,感受到规律给生活带来的美,有渴望运用规律进行装饰的愿望。

推进:

将在区域活动中继续开展装饰服饰的活动,引导幼儿有规律的进行装饰。

第二阶段:贴贴纸图书

活动一:美丽的画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运用贴贴纸中的卡通造型,开展添画活动。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画面内容。

活动指导:

1讨论:你知道到贴贴纸里有哪些卡通故事吗?

2提出游戏要求:找出你喜欢的贴贴纸画做一幅画。

3幼儿操作后,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内容。

反思:

幼儿很投入地参与活动,大部分幼儿能大胆的选取合理的贴贴纸,搭配着进行构图,但也有部分幼儿只单纯的在贴画。由于幼儿水平的差异。在介绍自己作品内容时,有的幼儿能较完整的用一段话来描述作品内容,而有的只能用一句简单的句子来说明,少数幼儿只能说出他贴的贴贴纸名称。

由于提供的纸是16开的图画纸,和贴贴纸的比例不协调,将要改进。,

推进:

在区域中开展制作图书的活动,将16开的图画纸分割成四张,与贴贴纸的比例相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将单幅图组合成有联系的多副图,能力弱的可继续进行构图讲述活动。

活动二:区域活动“我的图书”

活动目的:

1通过制作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

2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

3体验成功的喜悦。

4感受10以内的数量排序。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欣赏图书,了解图书的结构:封面、故事内容、页码

2、鼓励幼儿合作制作图书

3、将制作的图书添置在阅读角,供幼儿阅读讲述。

反思:

幼儿在活动中,能根据自己发现的图书的特点进行图书制作,而且每一次的制作图书活动,幼儿兴趣都很浓厚,也在每次的活动中不断的改进。

第三个活动阶段:解决问题

活动一:彩虹测量表

活动目的:

1学习测量身高的方法。

2运用贴贴纸做为记录标志的工具。

3 掌握对应统计方法。

活动指导:

1在幼儿园为幼儿测量身高的活动后,引导幼儿讨论测量的方法,寻找测量的工具。

2将贴贴纸作为高度的标志。

3引导幼儿根据贴贴纸标志进行对应统计。

活动二:为区域做标志

活动目的:

1利用贴贴纸制作标志。

2运用分类、对应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活动指导:

1观察未设标志的区域,思考它们存在的问题。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利用贴贴纸进行标志设置。

3幼儿合作制定合理、方便的标志。

活动三:评比栏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成绩,体验成功感。

2初步感受10以内数量的组成。

活动指导:

1在一日生活中,运用贴贴纸的奖励方法,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2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己贴贴纸的数量,当达到10 张贴贴纸,换取一朵小红花。

反思: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意识的为了获取自己想要的贴贴纸而努力。当运用代币法对幼儿教育时,发现幼儿兴趣更浓了,幼儿每次都会自然的去数数,去思考“我的贴贴纸离10张贴贴纸还有多少距离”,从而感受到10 以内的组成。

推进:

计划尝试运用记录的方法,记录已有的贴贴纸数量和1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体验10的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