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身体教案6篇

时间:2022-11-28 作者:Animai 备课教案

通过写教案,大部分人都可以让自己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作为教师都应该将教案提前制定好,这样才能提升教学质量,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身体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身体教案6篇

好身体教案篇1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活泼、好动、好奇,摸、爬、滚、打是他们自娱自乐,相互嬉戏的最爱。大班的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各部份有一定的认识,在嬉戏中能有意识地积极寻找多种方法运用身体某些部位去完成一些高难动作。本人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设计了本次活动。活动意在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积极动脑,相互合作团结,主动地探索出多种动作,按实际能力达到要求。在有趣的活动中感受自己身体的灵活和作用,从而意识到要爱护自己身体的每一部位,健康成长。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自己身体不同部位的不同作用,学习运用身体不同部位移动身体,提高身体的灵活性和身体动作的表现力。

2、指导幼儿积极探索新的动作,从不同角度自主思考,独立或合作完成不同的动作要求,发展幼儿朋友的创新技能。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灌输团结就是力量的真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想办法让幼儿运用不同部位移动身体,并完成手不沾地爬着移动身体

活动过程

1、在大家数数下指导幼儿进行走、跑、跳、蹲、扭动身体、钻、爬等基本动作训练。

2、情景导入:“我们的胳膊疼了,让它们休息一下吧。”幼儿自由地在教师身边坐下。

3、教师深入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小手,可以用其他部位代替手移动身体吗?”

教师启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鼓励幼儿独立尝试或自由选择同伴合作,教师观察、启发、引导辅助,发现不同的方法,以语言点拨、肢体动作、表情激发保持幼儿活动兴趣。

4、组织集体练习:请个别幼儿示范有代表性的手不沾地爬着移动身体的动作,集体练习,享受合作学习的愉快。如用胳膊挪动、膝盖顶着脚往后踢、横躺滚、翻跟头等。教师亲切地帮助个别动作发展差的幼儿。

5、讨论:我们还能用灵巧的身体变什么?(各种动植物、人物等的模仿动作)。

6、小结:“我们的身体真灵巧,会做那么多有趣的动作,还能手不沾地做高难度动作,所以我们要爱护身体的每一部分。”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幼儿在这节活动课之后,对身体的每一部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知道如何保护身体,用身体的每一个部分怎样完成各种动作,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2、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多数幼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新知识。

3、各部分衔接自然,使整个教学过程比较完整。

不足之处:

1。由于本人对大班幼儿的了解不够,在活动中,没能调动起所有幼儿的兴趣。

2。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没能很好的将五大领域的知识融汇贯通,还要加强对《纲要》的学习。

3。本人还要掌握更多的教学技巧,以应对在教学活动中的突发事件。多运用鼓励教学法,使幼儿学起来更有自信更积极。

好身体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乘车过程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基本常识。

2、让幼儿懂得在乘车过程中怎样进行自我保护。

活动准备

食物投影仪、图片、乘车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了解乘车的基本规则,出示车票:这是什么?它用来干什么?

你知道乘车要注意什么?

二、观看图片,知道乘车中的安全常识。

1、看看图片上的小朋友做得对吗?为什么?

2、幼儿回答后教师小结安全常识。

三、讨论如何保护车厢环境。

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车厢内的整洁?

四、组织幼儿“乘汽车”,巩固乘车的基本规则与常识。

五、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各种各样的汽车”主题活动结束了,孩子们这才依依不舍地将自己的玩具带回了家,不同的是,通过这几周的认识,孩子们知道了自己带的是什么汽车,同伴带的是什么汽车……孩子们对马路上汽车的种类、用途、汽车的发明、构造、发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谈到汽车,他们的话题开阔了。通过汽车这一幼儿喜欢的载体,进行的美术、游戏等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到了快乐,从中也获得了有益的经验,审美情趣也得到了培养。

活动的延伸:

得到了家长朋友的大力支持,我们的调查表、资料非常丰富,所以活动组织很顺利。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家长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有了家长的配合,很多事可以事半功倍。

在次活动中也让我看到了自己作为老师应该努力的方向,关于汽车这个话题,一直以为比这些孩子懂得得多,在这30多位孩子的面前,我和他们的关系也只是半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可见老师的知识储备是很重要的。

好身体教案篇3

内容分析:

?观察我们的身体》是小学科学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的第一课时。当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事物的时候,他们观察和研究的对象在逐渐增多,他们也能够自觉地把这些事物纳入到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去。“我们的身体”这个单元包括七个部分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认识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意识到身体的各种活动都需要各个系统的协调动作,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他们的健康意识。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两个观察活动构成。观察活动从两方面进行:一是身体外部的组成部分,二是感知身体内部构造。身体外部的观察活动希望学生围绕“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展开思考。身体内部的观察活动由“人体的有些组成部分从外形上是看不到的,但是我们却可能听到、触摸到或者感觉到它们的存在。”这句话引出。活动中,学生要根据观察内部进行分析,思考使用怎样的观察方法才能观察到看不到的身体内部。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身体也是一个可以研究的对象,而当我引导学生对身体关注的时候,熟悉的身体活动与陌生的身体结构形成了强烈的对比,非常熟悉的身体一下子变得陌生了,平时习以为常的现象变成了问题接踵而来。学生对于自己身体的研究可能在这样的状况下展开了。“观察我们的身体”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人体的结构,并尝试着以功能的不同划分身体的结构引出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观察,希望学生能从盲目的“看”状态过渡到初步学会按照一定的次序观察身体的外部特征,从而获得更系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至于身体内部的构造,重在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去探究身体内部的构造,并不在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学生只要是自己动了脑筋,真正学会去观察就达到目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也很强,但缺乏合作意识和倾听习惯,这节课强调小组的分工合作。

设计思想:

在这一课中,要向学生介绍关于身体结构划分的不同方式——从身体的外形划分和根据身体各个部分功能不同划分。观察与体验活动构成了学生活动的主体形式。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的结构,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四肢这几部分组成,左右对称。

(2)、能联想人的身体如果左右不对称,生活中将会怎样,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有顺序、有目的、有计划、仔细地观察人的身体。

(2)、能用看、摸、听等不同手段进行观察,有意识地记录观察的结果,并能整理总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结果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

(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

(3)、体验身体残障所带来的不方便,爱护自己的身体,关心和善待身体有残障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多种方法亲自观察。

2、观察中要做记录,并且学习整理和总结观察材料。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用看、听、闻、摸各种方法结合进行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人体基本结构模型、空白纸、观察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谜语引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谜语,让同学们猜猜是什么?谜语:有一种动物,会走、会跑、会说话,能学习、能思考、能劳动。猜猜看,这种动物是什么?(人)

2、对,同学们多聪明。刚才说的这些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观察我们的身体。(板书课题:观察我们的身体)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课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观察身体的基本组成和外形特点

1、请一位学生上台让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由上而下认真观察这位同学,说说人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学生交流)

2、老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展示人身体各部分分解图片,组成一个完整的人体图形并标出各部分名称。(多媒体课件)(板书:头、颈、躯干、上肢、下肢)

3、人的身体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这几个部分组成。(教师边说边在自己身上做演示)请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这些部位,然后请上同学上台演示一下。

4、游戏放松。请同学们跟老师边念口令边做动作。(摇摇头,伸伸脖子,扭扭腰,拍拍手,跺跺脚,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拍拍手吧)

5、同学们观察这幅图(多媒体课件),你们发现人身体的这几部分,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左右对称)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来观察身体,从而获得系统的有关身体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身体是由头、颈、躯干、上肢、下肢组成的。〕

三、体验身体对称的好处及人体构造的精巧和谐之美。

1、请同学们观看这些画面。(多媒体出示杨威体操、郭晶晶跳水、舞蹈等照片,简单介绍)

2、我们人能做出这么优美的动作,是因为我们身体的对称,才能保持平衡,我们才能做出各种各样优美的动作。如果身体有所缺陷,生活将会怎样呢?我们现场来体验一下。

(1)、请两位学生上台,一位单腿跑步,一位双腿跑步,并说说亲身体验的感受。

(2)、进行单、双手系红领巾比赛,并说说体验感受。

3、课件出示残奥会的运动员,简单介绍。

4、教育学生爱护生命,关心弱者。

?设计意图:通过体验活动,从中感受人体这种对称结构的好处,从而教育学生自觉爱护自己的身体,并体会到身体有某些方面缺陷的残疾人的种种不方便,懂得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四、初步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

1、先猜一猜我们的身体里面有什么?你们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观察吗?

2、小组合作,交流讨论,并随时做好记录(填课本第64页的记录本表)

3、学生汇报交流成果:

(1)、可以通过看、听、闻、摸等方法来感觉人体的内部构造。

(2)、个别同学提出可以到医院拍x光或b超等方法,教师给予表扬。

?设计意图:对身体内部的观察,其重点并不在于学生对身体内部知道多少,而在于学生自

己想办法感知内部各器官的存在。〕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有所获,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六、探究拓展

展示并简要介绍人体内部结构模型和骨骼模型,激发学生课外继续探究的兴趣。

七、板书设计:

观察我们的身体

头、颈、躯干、上肢、下肢 (特点:对称)

精巧和谐之美

感知——身体的内部构造(看、听、闻、摸 )

好身体教案篇4

一、设计意图

“会动的身体”是主题《身体的秘密》里的一个集体活动,其主题经验是

(1)认识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外部特征,体验它们的作用。

(2)运用测量及比较的方法,体验自己在长大,并为自己长大而高兴。因此这是一个以科学探索为基本特征的主题。在这样的主题中开展活动首先要考虑通过幼儿的主动探索来认识自己的身体,其次要考虑用怎样的方式方法进行探索,再次要考虑幼儿在探索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本活动中,教师通过科学与艺术领域的巧妙整合,将幼儿对身体关节的已有经验和新经验进行有效的归纳与提升,通过形象生动的情境,以游戏的方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活动中来,科学探索融于游戏之中,寓教于乐。

二、活动目标

1.知道因为有了关节,我们的身体才会动,有探索身体会动的兴趣。

2.喜欢做游戏,尝试观察图片理解游戏玩法。

三、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体验过身体会动的有趣现象

2.物质准备:大鼓、ppt、音乐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面大鼓,大鼓要和你们一起玩三个游戏,想玩吗?

2.大鼓的三个游戏的玩法就藏在三张图片里,每一张图片代表一种游戏。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张图片。

(二)玩游戏

1.游戏??

(1)你们看第一个游戏是什么?(出示ppt)你看懂图片了吗?游戏怎么玩?关键:理解画面上的拍手和敲鼓回应:原来,第一个游戏是小鼓、小手拍节奏的'游戏

(2)游戏:听鼓声拍拍手(教师敲鼓,控制好轻重缓急),幼儿随之变换不同的拍法。

小结:你们的小手真能干,能够跟着小鼓的快、慢、轻、重不同的声音来拍出不同的节奏。

(3)小手除了能够拍一拍,还能做什么动作?(观察幼儿动作,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4)为什么小手会动?(根据幼儿回应随机摸摸手上的骨头,有意识地玩玩手指,引出手指关节)

小结:因为每根手指上有小小的关节,所以手指能灵活地动起来

2.游戏二

(1)第一个游戏顺利地完成了,老师表扬你们!(竖竖大拇指)

(2)出示ppt2,观察引导:这次要玩什么游戏?你怎么看出来的?回应:你们看得很仔细,这次我们要玩小鼓敲一敲,小木偶来跳舞的游戏。

(3)游戏:听鼓声来跳舞(教师敲鼓,幼儿根据小鼓节奏模仿小木偶的动作)

(4)说说身体怎么会动呢?它有什么秘密?(鼓励幼儿摸一摸自己的身体,引导幼儿找到一些关节的位置)回应:随机丰富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等

(5)(出示ppt3:人体模型,找一找关节在哪里)你能看懂图片吗,请你介绍一下。

小结:原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上都有很多的关节,有大关节,小关节,有手指关节,肩关节、膝关节,还有(这里可以视现场信息灵活增加)。关节是会动的,因为有了关节,所以我们的身体更灵活。(一边说,一边演示)

3.游戏三

(1)做完了两个游戏,我们还要做几个游戏?

(2)出示ppt3,我们一起来看看要做什么游戏呢?你怎么会想到是做这个游戏的?回应:小木偶不仅能跟着鼓声跳舞,还会跟着音乐跳舞呢!

(3)能让小木偶跳舞的音乐一定很有趣,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音乐有趣在哪里?(欣赏音乐,观察幼儿是否能发现音乐中的特别之处,可以听2-3遍)

(4)音乐中节奏停顿的时候,小木偶可以怎么办?

(5)游戏:小木偶跳舞(发现幼儿在游戏时在音乐停顿时的动作表现并给予及时评价)

小结:你们的身体很能干,能够跟着音乐表演动作。表演的时候身体中的关节可帮了大忙了,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做出各种各样有趣的动作。

(三)延伸活动

小结:今天真有趣,我们一起认识了身体上有许多关节,知道关节能方便我们做出各种动作,还和小鼓、音乐一起做了好玩的游戏,真有意思。老师会把小鼓放在我们班级里的音乐角里,你们在下午玩个别化游戏的时候去玩一玩,去发现我们身体上还有哪些关节的秘密,好么?

好身体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洗手的重要性

2、掌握洗手的正确方法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洗手的课件两个小熊手偶

活动过程:

(一)游戏:“手指歌”导入活动

“大拇哥、二拇弟、中指楼、四兄弟、小妞妞,来看戏,大家快来比一比,谁的大,谁的小,哪个指头长,哪个指头短?”

(通过问答式的儿歌形式来引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这首能够体现手指特征的儿歌游戏,让幼儿通过亲身比较手指的大小、长短来感知自己的小手,为下面的活动作铺垫)

(二)集中观看手偶表演,帮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1、游戏导入:“医生嘟嘟来做客”(激发幼儿观看手偶表演的兴趣)

教师引导语:“今天,我们小医院的医生嘟嘟要来我们班里做客了,我们一起来欢迎它吧!”(出示扮演小医生的手偶,向小医生问好)

2、观看手偶表演:(教师边做手偶表演边讲述故事,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

提问:豆豆为什么会肚子疼啊?

它应该怎样做呀?

(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手上有许多的细菌,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3、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交流(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一步体验洗手的重要性)

问题:你们的肚子疼过吗?为什么?

我们应该怎么做啊?

(结合幼儿在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饭前便后不洗手及吃手现象,调动幼儿说一说洗手的重要性)

4、小医生嘟嘟小结:洗洗小手讲卫生(鼓励幼儿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

(这一步环节利用生动形象的手偶表演来抓住幼儿的注意力,通过“听故事”来引发问题,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幼儿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手脏了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怎样做”,锻炼幼儿的口语表达力,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洗手的重要性,鼓励幼儿要勤洗手讲卫生,培养幼儿正确的健康态度。)

(三)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观看课件,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1、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讲述“我是怎样洗手的?

2、出示洗手客件,设计提问引导幼儿观察画面,了解洗手的正确方法。

画面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她是怎样做的?咱们也一起来学一学吧!

(引导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启发幼儿用语言表述)

3、师幼共同讲述正确的洗手顺序及方法:

卷袖子——冲手——搓肥皂——搓手心手背——冲肥皂——擦手

(教师根据画面边做动作边讲解)

4、引导幼儿边说儿歌做洗手模仿动作,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

(师幼一起边说儿歌边做动作,进一步学习正确洗手的顺序及方法)

我有一双小小手,快来快来洗洗手,白衣袖,花衣袖,洗手前快卷袖,不让水滴沾衣袖,打开水龙头,冲冲小小手,关上水龙头,搓出肥皂泡,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打开水管冲一冲,肥皂泡冲干净,再用手巾擦擦手,小小手真干净。

5、师幼谈话:“我们什么时候该洗手?”(饭前、便后、玩完玩具、手脏时等)

(这一环节先以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据,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洗手的,引导幼儿观察画面,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幼儿自主的探究,从而了解正确洗手的顺序及方法,通过边说儿歌边进行模仿洗手动作的表演的形式,来调动幼儿的参与的积极性,学习洗手的正确方法,并且通过师幼谈话,让幼儿懂得什么时候该洗手,促进幼儿良好的健康行为的养成。)

(四)幼儿实际练习:洗洗小手讲卫生,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

教师引导语:“现在已经是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去洗洗小手吧,看看谁的小手洗的最干净。”

在实际练习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洗手,指导幼儿正确的洗手。

(以上的环节仅仅是对幼儿正确洗手的顺序及方法知识的传授,但我们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对知识的运用及理解,从而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仅仅是“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我们应该为幼儿提供可以实际操作的环境,让幼儿亲身的去体验、去感受。因此设计此环节,让幼儿通过洗洗自己的小手的实际练习,来进一步掌握洗手的方法,进一步强化巩固幼儿的对洗手方法的理解,逐步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好身体教案篇6

活动目标:

l、初步认识自己的身体器官,并了解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功用。

2、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3、培养幼儿初步的发散性思维和手口一致的能力。

4、初步认识身体外部主要部位,知道头、手、脚的主要作用。

5、懂得保护自己的身体。

活动准备:

l、大的身体挂图

2、“我”的练习卡、彩笔

3、小朋友的照片

活动步骤:

l、小朋友指认挂图上的五官及身体部位,指一下图片上的一个部位,摸一下自己身体的相应部位,并说一句完整的话:“这是他/她/它的鼻子(或其他),我的'自己在这儿!”

2、教师带领幼儿作“点鼻子点眼睛”的游戏,要求幼儿迅速准确地指出五官及身体部位。

3、引导幼儿讨论五官、身体部位的作用,每说一个作用,要作出相应的动作,如鼻子闻味,引导幼儿做出闻一闻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利用身体部位,五官以及相应的动作编儿歌,例:“我的小手拍拍拍,我的小脚踏踏踏,我的眼睛看一看,我的耳朵听一听”等。

5、引导幼儿发现身体完成的动作:如眼睛眨一眨,耳朵听一听,鼻子闻一闻,肩膀晃一晃等。

6、指一指:如,老师说:“什么声音?”幼儿用手指耳朵。

7、给每人发一张练习卡和一张照片,并根据自己照片的形态画自己的五官和身体。

8、作品展评。

活动延伸:

协助幼儿用自己的照片装饰墙壁,把幼儿完成的练习卡张贴在作品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