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8篇

时间:2022-10-28 作者:Youaremine 备课教案

教案在编写的时候,大家需要考虑联系实际,编写教案是教师开展教学任务前的重要准备工作,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8篇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 32-10-6= 25+20-10= 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容量概念和认识测量工具,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过程和方法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了解容量的含义,认识“升”和“毫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玩水”的实验活动,获得愉快的学习和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升和毫升的认识

教学难点 :容量概念的形成和正确读取量杯量筒液体的多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喝饮料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瓶饮料(出示饮料),你们知道哪个瓶子里的饮料多吗?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左手拿的瓶子里饮料多,用眼直接看出来的。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学了今天的知识,你就可以用数来表示饮料的多少了。(板书课题)

二、新课讲授

1、实验,容量

⑴ 出示两杯不同颜色的水(高度不一样)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哪一杯水多呢?

生:红色(蓝色)

⑵ 再出示两个杯子。(大小不同)

师:哪一杯装水多?有什么好办法?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出示课件)

生:一样多。 左边的……

⑶ 提出小组合作实验,在实验中考虑有什么好的方法,让学生积极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师:你们都想到了哪些方法?

生1:可以把两个杯子放在一起比一比。

生2:可以把一个杯子装满水,再倒入另一个杯子里。

生3:还可以把两个杯子都倒满水,然后再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

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出了这么多好办法!(鼓励的语气)

小结:哪个杯子装水多,我们就说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出示课件)

2、实验,认识升和毫升

⑴ 出示两个高度一样、装着水的高度也一样、但粗细不同的两个瓶子。(用不同颜色区分) 师:老师这里还有两个瓶子。比一比,哪个瓶子装的水多?你是怎么比较的?现在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讨论。

师生交流:

生1:用一个大杯子,先把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做一个记号,然后倒出来。再把另一个瓶子的水倒进去,和刚才做的记号比较。

生2:分别倒进两个一样大的杯子里,再比一比哪个多。

生3:用量杯也可以测量出哪个瓶里的水多。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许多好方法。那现在,我们就来按刚才的方法试一试吧。 实际操作:

⑵ 师:如果要精确的知道液体的容量,就要用到计量液体工具。(出示、认识量筒和量杯)计量液体,如汽油、饮料、药水、等,用升或毫升做单位。

师:升用字母“l”表示,毫升用字母“ml”表示。(出示课件并板书,学生读一读)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液体用升或毫升来计量?

生:油,牛奶,可乐,啤酒。

⑶ 用量杯测量两个瓶子中液体的多少。师生一起进行实际操作。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读出两个量杯中红色液面和蓝色液面所在的刻度。

(学生汇报,老师在黑板上记录)

三、练一练

1、让学生独立观察并填空。然后全班交流。(教师出示课件)

2、先请一位学生读题。

生:找三个大小不同的玻璃瓶,分别测量它们的容量。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后汇报结果。

3、怎样使两个瓶子里的水一样多?

分小组进行。(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然后全班交流)

生1:用量杯或者量筒,准确量出同样多的水。

生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杯子,然后分别倒进水,使两个杯子液面高度相同。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哪个杯子的容量大,哪个杯子容量小。(课件展示)

四、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得愉快吗?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锻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原因,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所要阐释的:只有经历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知道并理解生活中的不易对于我们成长的作用。

?教学难点】

领会作者所要阐释的道理,并能够将这些道理和生活实际相联系。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四、教学手段

ppt展示关于桃花新木的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师展示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

导入语:同学们,大屏幕上展示出这样一棵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勇敢地站起向大家描绘一下这棵树的外形特点。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

结合学生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

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外形特点总结的很好,可以看到很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听听发生在这棵树上的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学生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

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

(三)研读词句,深入体会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看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

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原因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3.文中的“不确定”是什么意思?(学生讨论,自由发言,师总结)。

4.请同学自由讨论“桃花心木为什么不枯萎了呢”。并请代表发言。(师总结:因为它已经学会适应不同的环境了)。

(四)有感情朗读,谈感受

过渡语,现在文中“我”的疑惑终于解开了,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目的是为让树木更健康、更坚强的成长。那么,同学们,你们通过种树人种树这个故事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师引导,分小组讨论,组内代表发言。

预设:⑴我们要正确看待生活学习中的坎坷;⑵应该理解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教育;⑶我们要向桃花心木一样,在磨练中养成无论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够存活的坚强品质。

(五)迁移拓展

说说这篇文章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借物喻人)

(六)作业小结

写一篇有关植物文章,运用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不限字数。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4

?分数与有限小数的关系》是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五单元“分数和小数的互化”中的例3,原教材安排与例1、例2合并成一节课,教学例3时,先把3/4等5个分数化成小数,接着把5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最后发现并归纳出结论。如果按照这样的安排,整个教学过程显得比较平淡、枯燥、抽象,无法突现出分数和有限小数的这个关系的规律性,也使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缺乏灵活性和探究性,也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本节课我只安排例3这部分内容,重点突出:一个最简分数是否能化成有限小数的这个规律,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对为什么要分解分母的的质因数及结论中“一个最简分数”的出现不会感受到突然,变“被动”为“主动”,这样掌握住的规律才是“牢固的规律”,才是“理解的规律”。

一、教学目标的确定

1、 知识性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最简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的规律,并能应用规律灵活、熟练地进行判别。

2、 发展性目标: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新性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等学习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模式的更新

本节我选用了“猜想――探究――发现――引伸”的教学模式来教学。以猜想提出为起始,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动”,检验――质疑――发出1――举例――质疑――发现2――最后引伸。我力求突出学生的“亲历性”,即知识让学生去探索,规律让学生去发现,结论让学生去归纳,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掌握规律,还学会数学的思想。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5

本单元设计的目的是通过阅读现当代散文,学会在总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的基础上,感受散文中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学会整体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学会体会散文语言的美感。《花未眠》是第一册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文章以发现海棠花未眠写起,从三个方面阐述: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美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重视自然美,崇尚写实精神。本文由于是哲理散文,加上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尚待形成,因此内容理解较难。如何把难理解的文章深入浅出的讲解好,使学生能较好的理解体会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根据本单元教学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以及本课特点,特制定两个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理解本文主旨,让学生建立起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2)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品味散文语言。能从现实生活中去发现美,感受美,学会创造美。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就确定为:理解本文主旨与鉴赏本文语言,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本文教学重点是理解主旨和鉴赏语言,因此教学中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是关键。运用前几篇课文所学的提要钩玄的方法,学会勾画圈点重要的句子,抓住关键句子理解主旨。采用重点段落重点阅读的方法进行,让学生能尽快的抓住关键。同时也采用问题激趣讨论法,使学生能自主地探讨问题。

本课内容较难理解,特别是有些哲理性较强,隐含着作者深切感受的语句如:“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等,理解较困难,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的探讨兴趣,让学生自由的发表意见,自主合作的探讨问题。

以一组鲜花图片展示其自然的美,让学生自由发表观后感受,引起学生对自然美的注意和欣赏。此设计直接调动学生的审美情感。然后由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佳句引入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出示题目。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散文家。幼年时父母相继去世,分别由外祖父和舅父托养。1924年从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后,开始了作家生涯。小说《伊豆的舞女》(1925)奠定了其在日本文坛的地位。代表作有《雪国》(1937)、《千只鹤》(1951)、《古都》(1957)等。它们“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的内心精华”,川端康成因此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个获此殊荣的东方作家。川端康成继承了大和民族文学的古典美,并使其升华到美学境地。在文学领域中,他既是美的追求者,更是美的获得者和传播者。由于受佛教影响较深,故其作品常带有消极悲观情调。荣誉也不能解脱他思想的颓废和空虚,1972年4月16日,他终于口含煤气管自杀,终年73岁。

首先指定学生朗读第三段内容,然后思考:看看作者由花未眠想到了什么 或者说有什么感悟,接着让学生评价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能否说说他们所能感受的自然的美。

通过这个过程的阅读,学生就能整体把握到文章的一个观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同时也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我们身边很多事物是非常美的,只是我们平常没有留心,让学生明白平时要留心生活中的自然美。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在文中找到答案:“凌晨四点起来,我一个人凝视着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 “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来的缘故吧。”然后教师小结:作者能够发现司空见惯的海棠花的美,原因有二:一为“静”;二为“孤独”。学生通过这一环节的自学,就去把文章的第二观点“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找到并有所理解了。

思考对于这些艺术作品作者持什么态度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借此让学生再去读文章关于这些内容的段落,明白这些艺术作品都是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够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能够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

教师小结:作者由未眠之海棠写起,阐述了自己对美和审美的三个观点,即: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美是邂逅所提,是亲近所得;契合自然美的艺术品能提高人对美的感受能力。这三个观点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设计一个迁移训练,让学生从读到写,出示一个名家描写自然美的语段,朱自清《荷塘月色》;出示一幅清幽的山水图,也请学生把自己感受到的自然美用三五句话把它描述出来。

教师可举例引导如:

(1)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为什么说盛放的海棠花的美含有一种"哀伤"

明确:海棠花在夜间是不眠的,然而其盛放的美却无人发现,无人欣赏,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2)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这句话背后有什么隐蒇义 明确:

①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②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一些美好事物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就能不断发现美。

③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有限的感受美的能力接近无限的自然美。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这是一篇谈论美学问题的文章,可是它本身也是美的。其实美无处不在,美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应该感谢川端康成,他告诉我们只要细心地去寻找,用心地去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那就让我们以这种美好的心态去拥抱我们灿烂的明天吧!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6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学会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乘号的简写和略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探究与合作交流,初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提高对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数感、符号感,感受数学的简约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悟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难点:正确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题单。

四、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请学生猜测水里可能藏着多少只青蛙,如:“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并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吗?请学生思考并回答。

(二)新课教学

1.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例1的3组题,并提问:屏幕上的几组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发现了吗?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在题单上完成。

(1)学生理解题意,老师引导学生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尝试找出规律,写出未知数的值。并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

老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每个小题的规律或已知条件的含义。

(3)请学生独立算一算图形或字母所表示的数,并进行全班交流。

(4)教师提问:这三道题都是由图形或字母表示什么?你们还见过哪些用符号或字母表示数的例子吗?

(5)老师提问:下列a表示几?

1+a=30 1+a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提出质疑:同样表示未知数,为什么有时候a只能表示一个数,有时候表示一些数,有时候表示任何数呢?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2.出示幻灯片:人们常用字母表示计量单位。请学生自己阅读,并交流自己发现的规律。

3.学习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

(1)请学生思考:用字母还可以表示什么?教师出示表格,请学生填写下表。

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文字叙述手写会用多长时间?比起用字母来表示,你们认为哪一种能更简洁、方便?为什么?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教师参与,并引导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师生小结: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2)出示运算定律表:

教师提问:观察表格,你能发现什么规律?请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3)请同学们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其它几个运算定律。学生独立完成在题单上。 师生共同订正,并选择一两个运算定律说一说用字母表示的意义,再次强调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的优越性。

(三)巩固提高

1.请学生完成练习题:

你能正确认识它们吗?能够简写的,你能正确简写下面的题吗?

10×a= a÷χ = 4+c =

10÷a= a+χ = c×4 =

10+a = a×χ = 3×χ-53 =

10-a = a-χ = 26+m×0.6 =

(四)小结作业

请学生谈谈这节课的收获,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做简单的评价。

五、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

1. n只青蛙n张嘴,2n眼睛,4n条腿。

2.下列a表示几?

1+a=30 1+a

3.优越性: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六、教学反思

(略)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7

单手侧向实心球隶属于田径项目当中的投掷类项目,对于小学段的学生来讲,适合小学高年级学生练习,该项目主要是发展学生力量素质,锻炼学生爆发力的练习课程。但是考虑到这节课面对的学生是小学学段的,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说,因为其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这节课的时候要注意创新,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当中,构造出学中玩玩中学的学习氛围,杜绝过分单一和倾向性的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由于投掷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学生练习前要一定进行安全教育。

建议:教师能够思考更多的游戏教学,在课中多创设一些场景,在游戏场景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

一、课题:单手侧向推实心球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徒手做出单手侧向投掷实心球的动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积极发挥自身的思维理解性的学习本节课的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团结合作意识,面对困难百曲不挠,勇往直前的心理,勇于向新的目标发出挑战的决心。

三、重点:完整连贯的做出投掷动作。

四、难点:投掷过程中身体的协调发力。

五、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1.体委整队,报告人数;2.师生问好;3.教师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同时说明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以及课堂的纪律问题;4.检查着装;5.安排见习生。

(二)准备部分

1.热身活动:单手橘子接龙游戏,游戏规则:

2.热身操:

1.窗前明月光(头部运动);2.兔子摆尾(全身运动);3.老鹰翱翔(肩绕环);4.魔幻呼啦圈(腰绕环和膝绕环);5.活动手腕脚踝

考教师资格证的教案篇8

适用于幼儿教师面试考试试讲考试、小学教师面试考试试讲考试、

中学教师面试考试试讲考试。

专业培训机构,专业资料考试汇编,注重专业,造就成功!

该资料由湖北聚成培训公司精心编辑,结合多本面试考试资料及多个专家学者经验完美结合,资料内容是重中之重,面

试考试轻轻松松过关!!

面试过程:

(1)候考:考生持面试准考证、身份证件,按时到达测试地点,进入候考室候考。

(2)抽题:按考点安排,登陆“面试测评软件系统”,计算机从题库中抽取一组试题,考生任选其中一道试题,系统打印备课纸及试题清单。

(3)备课:考生持备课纸、试题清单进入备课室,撰写教案(或演示活动方案),备课20分钟。

(4)回答规定问题

考官从题库中随机抽取2个规定问题,考生回答,时间5分钟。

(5)试讲/演示:考生按照准备的教案(或活动方案)进行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

(6)答辩:考官围绕考生试讲(或演示)内容和测试项目进行提问,考生答辩,时间5分钟。

(7)评分:考官依据评分标准对考生面试表现进行综合评分,填写《面试评分表》,经组长签字确认,同时通过面试测评系统提交评分。

什么叫试讲?和说课有什么区别?

试讲又叫微型课,将45分钟压缩成10分钟,下面无学生,模拟平时课堂教学,所以又称模拟上课,被师范生戏称为”自编自导自演“的游戏,必要时可以写板书,10分钟内完成45分钟一节课的内容,不过时间未必能把握的如此精确,一般是上了哪就算哪,考查你是否具备教师的”气场“与”专业素养“。在试讲过程中可以将评委假设为学生,课堂教学视频就是最好的观摩对象。说课是让你讲你的上课设计,说说你对教材课文的认识、学生的分析,然后如何上课等等。

如果你不了解改革考试,我们会帮你;如果你担心面试,我们还有考试经验相赠;如果你还在为报名时间疑惑,我们告诉你:安心复习,我们会提前1、2个月通知你考试时间。如果你担心落榜,请你放心,我们持续服务指导考试直到你考上。因为我们更权威,因为我们走得早,因为我们经历了大量客户首次改革考试的洗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