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完成的过程中,你们需要强调逻辑思路清晰,教案是为了让我们的教学进度更加有序而提前准备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山童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山童教案篇1
一、活动目标
1.认识并了解一些常见的交通信号、交通标志和交通标线的作用。
2.知道出行要按交通标志行走,要服从交警指挥,有初步的交通安全意识。
3.学习收集整理材料的方法,通过交流分享主动获取新知识。
二、活动准备
安全事例,幼儿搜集的交通标志记录单
三、活动过程
(一)、讲述交通事故案例
导入:教师讲述交通事故
你觉得为什么会发生车祸的呢?(幼儿交流讨论可能发生车祸的原因。)
师:发生车祸太可怕了。为了不让这样的事情再发生,交通管理部门设计了很多交通信号和交通标志,提醒大家要注意交通安全。
(二)、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信号
1.分组交流
2.集体分享。
师:请每组推荐一个代表来介绍你们小组的交流成果。
3认识标志幼儿寻找设计目标
师:小朋友,现在你就出去找找我们教室或者是幼儿园哪些地方需要标志(幼儿寻找,师可跟随指引)。让幼儿在幼儿的各处找一找各种标志
(三)、了解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
教师出示警察叔叔各种常见的交通指挥手势图片,让幼儿认识。
(四)游戏:我当交通指挥员
山童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日子及习俗。
2、通过活动感受体验哀思的情绪。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
5、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课前与家长联系好参与本活动,电脑课件,实物:各种图案的彩蛋、每幼儿一个熟鸡蛋,彩笔、帖纸、橡皮泥、剪刀、胶水等
活动过程:
一、用古诗导入活动内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小朋友你们知道几月几日清明节吗?(4月5日清明节)
二、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
三、课件:边放课件教师边讲述,让幼儿了解老革命烈士的先进光荣事迹。
四、观看课件: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画面。引导幼儿表述自己的心情。
五、放哀乐、人民英雄纪念碑画面,请家长与幼儿起立,向英雄们行礼、默哀,表示怀念。
六、与幼儿交谈:清明节有那些习俗?
运动习俗:踏青、荡秋千、打马球、放风筝、蹴鞠、插柳等。
饮食习俗:吃冷食、吃鸡蛋等。
七、制作彩蛋
1、出示彩蛋请幼儿观察与自己带来的鸡蛋有什么不同?用什么制作的?
2、幼儿与家长共同制作彩蛋(方法形式不限,画画、涂色、剪纸粘贴、橡皮泥制作小动物等)。
3、幼儿到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的作品。
山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能仔细倾听录音《嫦娥奔月》的故事。
2、说说中秋节的来历、习俗。
3、感受传统节日的风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乡情。
4、引导幼儿在故事中学习,感悟生活。
5、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乐意参加布置环境的活动。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目标1和2
难点:目标3
活动准备
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活动过程
1、导入:用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导入活动主题
2、倾听《嫦娥奔月》的录音故事
3、引导幼儿说说中秋节的习俗,大人,小孩怎样过中秋节。
4、说说课本里的小动物怎样过中秋节?并着重认识“中秋节、团圆”这两个词。
5、老师讲解中秋节的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一个美好、团圆的节曰。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
6、结束:老师,幼儿一起唱歌曲《八月十五月儿圆》
教学反思
1、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选择这一主题活动正符合幼儿对传统节日认知的需要,幼儿所熟悉、感兴趣的,又是具有教育价值的。
2、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是我做了充分的准备,所选的歌曲和录音故事作为学习的主体始终贯穿于活动的整个过程,歌曲和故事熟悉、有趣,所以幼儿的比较喜欢,参与性强。
3、幼儿能简单、流畅讲述中秋节的习俗,很好的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能力。
山童教案篇4
【预设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汇。
2、学会朗读文言文;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3、能整体感知,体会童趣,领悟童心。
【教材解读】
?童趣》写的是作者童年时代观察蚊子、丛草、土砾、癞虾蟆,并把它们想象成美丽又奇特的图景,充分表现了儿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揭示了儿童神奇美好的内心世界。学好本文,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有类似的生活体验,课文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初学文言文,以激趣为主,不机械地文白对译,不搞公式化的分析。
【教学方法】
朗读法和探究法。
【教学准备】
儿歌《数鸭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师生互动,课堂探究
1、师生竞读:
⑴ 范读。
⑵ 生读。
⑶ 评议。
明确:读好文言文,要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注意音节停顿、语气、语调。
2、疏通再读:
⑴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小组交流。
⑵ 全班交流。
⑶ 指名读、集体读。
3、探究诵读:
合作探究:
⑴ 课文紧紧围绕哪个词来写?你怎么知道的?
⑵ 课文写了哪些“物外之趣”?
⑶ 作者是怎样发现这些“物外之趣”的呢?还需要什么?
独立感悟:
这些联想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你从本课学习中有什么感悟?
三、小结并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二。
2、熟读、背诵全文。
3、小练笔:运用联想和想象写一件自己的童年趣事,字数不限。
山童教案篇5
在清明节来临之际,缅怀革命怀念先烈,并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我把这个社会活动的目标预设为:1、让幼儿知道4月5日是清明节,初步了解清明节的来历。 2、引导幼儿感受清明节的气氛,激发幼儿对民间节日的兴趣;活动通过谈话、讨论、观看课件等手段,使幼儿了解传统风俗,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首先用古诗《清明》导入活动内容,然后通过提问与幼儿交流清明节的习俗。例如做青团、吃青团、踏青、放风筝等,而后老师又补充了荡秋千、打马球、插柳等。
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是教师讲述清明节的由来。幼儿通过故事初步了解介子推不图富贵、不居功劳,晋文公执政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因此,每逢清明节人们十分怀念介子推,举行各种活动来纪念他,慢慢地清明节成为我国的传统节日。
接着我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课件,告诉幼儿,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无数革命先烈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了让后人永远记住、永远怀念这些革命英雄, 1949年3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树立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孩子们通过观看课件,感受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激发幼儿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之情。当我们观看老师带孩子们扫墓的视频时,孩子们都起立,向英雄们默哀,表示怀念幼儿园大班清明节教案反思幼儿园大班清明节教案反思。
活动的效果较好,也达到了预设的目标。活动后我给大家一个任务,清明假期后交流自己在清明节的见闻和感受,作为这个活动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