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游戏教案8篇

时间:2023-04-05 作者:Brave 备课教案

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提前起草的文字报告,制定教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思考,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大班科学游戏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8篇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探索影子,获取有关影子形成、变化的具体体验。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一只灯或幻灯机等光源。(做手影游戏用)

2、材料纸“这些手影像什么”。

活动过程

1、激发幼儿对影子的注意。

“小朋友,你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 太阳光,电灯光照着我们的时候就有影子)“还有什么东西有影子?”(树、花、房子、动物等)“为什么会有影子呢?”(幼儿猜测并讨论)用幻灯机做实验,使幼儿知道因为物体挡住了光就有了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影子及变化。

“请你到外面看看自己的影子是什么样的?”“请你在找一找、看一看,还发现了哪些影子?他们是什么样的?会不会变?怎么样就使自己没有影子了?”(我们把光的位置改变了,影子就会改变,躲到阴暗处,就没有影子了。让幼儿改变光照的位置观察影子的变化)

3、引导幼儿阅读材料纸,玩手影游戏。

“下面我们来玩手影游戏。老师用手做一个影子,让你们猜这是什然后在跟老师学着做好吗?”师生共同做手影游戏。“我们变了这么多手影,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手影呢?”(手的不同姿势形成了不同的影子)

活动建议

启发幼儿注意晚上在马路上,路灯照着自己的影子有什么变化。

活动延伸

1、玩踩影子游戏“怎样使别人踩不到自己的影子”。

2、早晨在一个物体的影子上做记号,观察整个上午它会有什么变化。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篇2

游戏目标:

1、懂得节约资源是减少垃圾的根本途径。

2、认识循环再造的概念,懂得物尽其用,废物利用。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游戏准备:

1、各种各样的废纸盒

2、录音机、磁带

游戏过程:

1、组织教学,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2、发现地上有许多的垃圾,教师和幼儿一起分析原因和好坏。

3、游戏:变废为宝规则:教师将幼儿组织成一个纵队,将发现的纸盒从第一个幼儿手中传出,当音乐停了,拿着纸盒的幼儿将以最快的速度,用纸盒动手做一个玩具.看谁做得又快又好。.

4、游戏反复进行。

5、展示幼儿作品。

6、教师小结。

活动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如果能做出多种纸杯变废为宝的作品则更佳;

2、通过对幼儿的启发,希望他们能渐渐养成节约环保意识、 变废为宝意识,为他们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做铺垫;

3、教师可以在制作手工的过程中,与幼儿多做互动,以引起幼儿的注意力;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听取听课老师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的这节手工课更加丰富多彩!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篇3

活动准备:

1、每人准备大小不一的纸张。

2、幼儿观看过电视节目《超级变变变》。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制作纸棒,并比较纸棒的不同。

1、幼儿制作纸棒。

请你用纸做一个纸棒。

2、比较纸棒的不同。

你做的纸棒和别人一样吗?为什么?

(引导幼儿说出纸棒有长短、粗细、花纹间的不同)

二、启发幼儿想象,并尝试用纸棒进行表演。

1、启发幼儿想象。

你做的纸棒像什么?

(幼儿发挥想象,讨论并上台表演。)

2、鼓励幼儿尝试表演。

我们现在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请你不要用嘴告诉我们把纸棒变成了什么,而要用你的身体、动作来告诉我们,好吗?

三、小组共同合作表演,培养幼儿合作能力。

1、提出要求。

现在我们知道可以用身体动作和一些道具来进行有趣的表演,我们来进行一个“纸棒变变变”的表演比赛好吗?请你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表演。想好要表演什么,应该设计怎样的动作。

2、幼儿结伴讨论,分组排练,教师巡回了解幼儿的想法,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鼓励幼儿互相合作。

3、集体交流。

四、集体玩纸棒游戏。

纸棒除了可以表演,还能做游戏呢?想一想,你的纸棒可以做什么游戏?

(幼儿讨论,集体做游戏)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制作纸棒,并比较纸棒的不同。

在这个环节中我渗透了两个物体间比较长短、粗细、厚薄等数学概念。幼儿通过自己制作纸棒,说说自己制作的纸棒是什么样子的,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从而进行比较,为下一个表演环节做好铺垫。

二、启发幼儿想象,并尝试用纸棒进行表演。

幼儿对纸棒进行了比较,对纸棒有了一定的认识,于是我启发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说说自己做的纸棒像什么,幼儿根据纸棒的长短、厚薄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想象,有的说细细的纸棒像香烟,有的说长长的纸棒像话筒,有的说粗粗的纸棒像烟花,为此我抓住这个时机,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描述进行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有的幼儿因为自己做了一个纸棒,不能进行充分地表演,于是他主动与同伴合作,共同进行表演,体现了幼儿的合作能力。

三、集体玩纸棒游戏。

幼儿对纸棒进行了各种各样地表演后,我还启发幼儿想一想纸棒还能做什么游戏,在我的启发下幼儿想出了跳格子游戏和拼英文字母的游戏,但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因为桌椅的限制不能自由地玩纸棒的游戏,应该打破桌椅的束缚,让幼儿自由地组合随意地在地上玩游戏,这样幼儿就能尽情地进行游戏了。

设计意图:

在幼儿园教育中,充分挖掘生活中幼儿能接触到的多种艺术样式,对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态度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纸棒是一种开发性的、能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的材料,它有助于打开思路,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因此活动“纸棒变变变”就受了电视娱乐节目“超级变变变”的启发,表现的内容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在活动过程中,我本着“了解儿童、相信儿童、支持儿童”的原则,以“儿童展示——发现问题——教师引导——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满足幼儿的需要,为他们搭建自我体验、自由展示的舞台。

活动目标:

1、通过制作,比较出纸棒的不同之处如花纹、粗细、长短等特征。

2、通过比较对纸棒进行发散思维的想象,有一定的想象能力。

3、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艺术表演,有一定的合作能力。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篇4

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换牙的基本情况。知道保护牙齿的方法。

2、在活动中能运用分类统计的方法了解换牙的情况。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过程:

一、欣赏图片,引起兴趣提问:这些小朋友都有什么样的共同特点?

小结:对了,他们的牙齿都掉了,都在换牙。

二、小组交流,换牙调查表,分类统计提问:我们进行一次牙齿大调查,给大家介绍一下小组的调查情况。

分组介绍,对全班幼儿的换牙情况进行统计。

小结:很多小朋友都换牙了,这是我们大班的一个特殊情况。

三、提问采访请换过牙的幼儿坐成一排,让没有换过牙的幼儿提问。

1、掉牙疼吗?会流血吗?

2、掉牙后吃东西方便吗?

3、新的牙齿长出来疼吗?

4、牙齿掉了吃东西方便吗?

提问:要长出健康、漂亮、整齐的牙齿,小朋友要注意些什么呢。

幼儿小结:

1、牙齿松动了不要用手去摇动,摇动了就会流血,而且会把细菌吃到嘴巴里,这样会生病。

2、新牙长出来了,旧牙还没有掉,就要马上告诉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医院,让医生把旧牙拔掉。

3、牙齿掉了,不能用舌头去舔,这样牙齿会长歪,不整齐。

4、如果牙齿流血了,就用冷开水漱漱口。

教师小结:换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每个人都会碰到,换牙代表我们长大了,是非常自豪的事情,轮到自己换牙不要害怕,我们要勇敢的面对。

四、保护牙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早晚刷牙,饭后用温水漱口,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定期检查牙齿,平时少吃糖,特别是睡觉前不吃糖都是保护牙齿的好办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本班幼儿的生活实际,活动中通过师生互动,让幼儿大胆、清楚的说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经过本次活动都了解了一些换牙知识,有个别幼儿的乳牙活动了,他可以站起来对老师说,老师我换牙时不会哭的,我要好好保护牙齿。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充分利用多种材料多种方法巧运乒乓球,感受方法的多样性。

2、乐意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3、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1、每人两个小操作盘(一个装有乒乓球);每组一个大托盘(内有材料:小勺、小瓶子、吸管、电线、硬纸板、小剪刀、橡皮泥等)。

2、幼儿人手一份记录表、笔。

3、大记录表一张、“√”和“×”卡片。

活动过程:

一、介绍游戏,幼儿做出设想。

1、教师讲述游戏规则:

“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巧运乒乓球”的游戏。这个游戏有个奇怪的规则:手不能碰到乒乓球也不能拿起操作盘,把球从这个操作盘运到另外一个空的操作盘里。”“虽然不能用手但可以用老师准备的材料。看看有哪些材料?”介绍材料。

2、请幼儿将猜测结果记录在记录表中,进行交流。

“先请小朋友想一想,猜一猜,哪些材料能运球的就在“想一想”一栏里打“√”,哪些材料不能运球的就打“×”。并请你记录在“想一想”一栏。(幼儿猜测记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猜的?”并把幼儿猜测的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在这些材料中有的幼儿认为有的材料能运球,有的材料不能运球,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二、幼儿利用材料进行操作并交流。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请你们自己去试一试,能运球的在“试一试”的前面一栏里打“√”,不能的打“×”。”“注意了,一定要试过之后再记录,还要记住手不能碰到球。

2、幼儿操作。

教师适时指导幼儿实验,并提醒幼儿注意:手不能碰到球。

3、幼儿交流。

(1)请幼儿介绍操作结果并做记录。

“你动手试了后结果怎么样?”教师记录在大记录表上。

(2)适时请幼儿示范给没有成功的幼儿看。

三、幼儿再次操作、探索多种运球方法。

1、教师讲述操作要求

“在刚才操作中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用同一种材料运球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老师也用小勺试了一下,真的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教师示范给幼儿看,并用数字2记录在表上。“大家再试一试同一种材料用不同的方法运球,并用数字记录在表上。”

2、幼儿操作

3、幼儿介绍同种材料不同的运球方法

四、结束活动

“今天小朋友都很能干,动动脑动动手就用了很多的方法巧运乒乓球。那除了表上的材料,还有哪些材料也能运球呢?”“我们回去可以再想一想,试一试,好吗?”

活动反思:

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孩子们的探索活动结束了,从他们意犹未尽的脸上可以看出,孩子们是玩得开心,学得快乐的。在探索过程中,我用交流会的形式,鼓励孩子大胆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较好地达到的预设的要求。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篇6

活动背景:

现在的孩子都很喜欢动手动脑,对于不懂的地方,总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常带领孩子们做些小实验,来解答他们的问题。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崔老师,纸船为什么刚开始能漂在水上,过会就会沉下去呢?”通过实验,孩子们知道了纸吸了水后便重了,所以就沉下水了,因而他们对纸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大家和纸玩了许多小游戏。

活动目标:

1.纸引发的科学小游戏产生探究的兴趣,体验发现的乐趣。

2.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及结果。

3.学会尊重同伴的观点,养成互相学习、共同学习的学习习惯。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积木、白纸、玩具若干;报纸、空玻璃杯、一盆水;各色纸、剪刀、绳子、灯;各色纸、胶水、已剪好两两拉手的小人若干、大硬板纸、回形针、磁铁。每组都有玩过自己游戏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师谈话引题,激发幼儿活动愿望。

这段时间,小朋友对纸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我们还分成了小组和纸玩了许多有趣的游戏,今天我们和大家交流一下,好不好?

二、幼儿交流,可一人也可小组进行各种形式的介绍。

1.某某小朋友,你玩的是哪一组?(桔子组)你来介绍一下。来,我们欢迎某某小朋友介绍。

幼:我们玩的是“有力的纸”。幼儿演示:拿一张白纸放在两个积木的中间架空,上面放一些玩具,纸塌下去了;再拿一张白纸。来回折,放在两个积木的中间架空,上面放一些玩具,纸没有塌下去。幼提问:“你们看哪张纸最有力?(幼回答)我的介绍完了,谢谢大家。”师说:“某某小朋友欢迎你们去桔子组玩,你们要想出不同的方法,让纸变得最有力。”

2.谁玩的苹果组呀?好,请某某来介绍。

幼:你们看,我的纸娃娃会跳舞。幼儿演示。你们想不想做个和我一样会跳舞的娃娃?先把剪好的拉手小人用回形针连接成圆,放在大硬板纸上,用一个磁铁在硬板纸下面来回移动,纸娃娃就跳起舞来。师说:苹果组里有跳舞的娃娃,你们想找出里面的小秘密吗?

3.还有什么好玩的游戏,谁来介绍一下?

幼上来:我介绍的是“不湿的报纸”。幼儿演示:把一张报纸揉成团,放在玻璃杯里杯口朝下,垂直放进水里,稍后拿出杯子,拿出报纸,报纸是干的。师说:哎呀!真奇怪,报纸放在水里怎么会不湿呢?等会我们一起去试试。

4.师拿蛇。这是一条纸蛇,但它不会动,上次有个小朋友让它动起来了。好,请他上来。幼儿演示:把刚才老师拿的纸蛇(在纸上画螺旋蛇剪下在蛇的尾巴处系一条细绳),吊在热源处的上方,纸蛇旋转起来了。

5.(师拍手)真不错,原来有这么多好玩的纸游戏,你们想玩吗?(想)老师帮你们准备了刚才交流中游戏所需要的材料,让大家都来尝试一下吧!玩的时候要多动脑筋,玩出各种好方法,玩好后可以把我们的纸游戏介绍给别的小朋友听。

三、幼儿分组活动

幼儿自主选择进行活动,师巡视幼儿活动,给予必要的帮助。

四、评价活动

你们玩的开心吗?你们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原来“有力的纸”是由于改变了纸的形状,增加了纸的承受力;“会跳舞的娃娃”是由于磁铁的缘故;“不湿的报纸”是因为朝下的空玻璃杯里有空气,水进不去的原因;“旋转的纸蛇”是因为上升的热空气使纸蛇旋转。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了解人的舌头、动物舌头的特征及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3、激发幼儿观察动物的兴趣,培养幼儿关爱动物的情感。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两杯水、青蛙图片、ppt。

【活动过程】

一、了解人体舌头的功能。

1、品一品,尝一尝。

桌上放两杯水,分别是盐水和糖水,让幼儿观察。

(1)桌子上有两杯水,你能看出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2)你能看出哪杯是盐水哪杯是糖水吗?

(3)用什么办法可以知道呢?我们的舌头还能分辨什么味道?

(4)我们的舌头长什么样?请小朋友相互观察一下。(扁扁的、宽宽的、淡红色、均匀小颗粒)

2、想一想、说一说。

(1)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人体的舌头作用真大,不仅能尝出各种味道,还能帮助我们说话、唱歌,舌头还是搅拌机呢,能帮助牙齿把食物嚼碎。

(2)如果舌头生病或受伤了,我们一定觉得很难受的,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自己的舌头呢?

教师小结:我们吃东西不要吃太辣、太烫或太冷的,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咬着舌头,保持口腔卫生。

二、探讨青蛙舌头的特点及作用。

小动物们有舌头吗?人的舌头有很多作用,小动物们的舌头也有很多作用。

1、议一议。今天我们教室还来了一位小动物(青蛙),你们知道它的舌头有什么作用吗?(捉虫子)小朋友们,它是怎么用舌头捉害虫的呢?

2、看一看。演示青蛙捉虫的情景。

问:青蛙的舌头有什么特点?

青蛙的舌头长在口腔的前端,而舌尖位于咽部,舌上布满了粘液,能很快粘住害虫,将其直接送入咽部而吞入腹中。

3、学一学。启发幼儿用手部动作边学习青蛙捉虫。

三、观察并谈谈其它有趣的舌头。

1、猜一猜。看图片,启发幼儿讨论。

问:这些舌头有什么特征?猜猜他们分别是谁的舌头?

2、操作游戏“找舌头”,让幼儿给动物和相应的舌头连线。

3、谈一谈。观看ppt。

(1)啄木鸟的舌头上带钩,能伸进树皮里勾出害虫。

(2)蛇的舌头是裂开的,可以用来捕捉外面的气味。

(3)老虎的舌头上有很多肉刺,能帮助老虎把骨头上的肉舔干净。

(4)炎热的夏天,小狗的舌头能流出汗水,帮助它散热,可以凉快些。

(5)食蚁兽的舌头又长又圆,能伸进蚁窝,吃掉白蚁。

问: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舌头也很有趣?

【活动结束】

人和动物的舌头这么能干、有趣,以后要保护自己的舌头,也要保护动物,同时要多留心,观察其它动物,发现一些更有趣的舌头。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篇8

一、 教学目标

1、 鼓励幼儿愿意将操作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用语言表达。

2、 幼儿能够根据需要解决问题,选择恰当的工具,激发幼儿对探究活动的兴趣。

3、 初步尝试记录的方式。

二、 教学准备

a) 教学试验材料:

印章、记录图表;大盆6个、小筐4个、夹子4个、漏勺4把、透明托盘12个、花生、小米。

b) 科学术语及词汇:漏眼

c) 可能的难点:工具的使用

d) 学生的课前准备:用手分沙子和石子

e) 实验记录:用表格形式记录结果

f) 时间安排:25分钟

三、 教学过程

a) 情景引入:

1、“伙房的叔叔不小心把花生和小米混在了一起,他想请咱们班小朋友帮助他把花生和小米分开”

2、出示各种工具,与幼儿共同认识工具以及简单的功用。

夹子、小筐、漏勺

b) 猜想预测: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

c) 问题探讨:幼儿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

d) 分组实验与记录

(一)第一次实验

1、幼儿自选工具,把花生分拣到托盘里。(停止时,要求幼儿把工具放回原处整齐) 1、 讲解认识记录表,进行记录:用自己的印章在所用工具对应的格子内记录。

2、 幼儿分别来讲讲用工具分花生和小米的情况。

3、 依次看各组使用不同工具后的结果。

4、 集体记录分得又快又干净的工具。

(二) 第二次实验

5、 提出要求:仔细想一想哪种工具你还没试过,请再换种工具试试。

6、 记录再次实验用的工具(记录方式培养:看看这是第几次,在哪个格子里记录)

7、 观察记录结果,哪种工具分得又快又干净?记录在表格中。

f) 集体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用小筐分花生和小米又快又干净,为什么小筐能分得那么快?”

幼儿观察小筐并与其他的几种工具进行比较得出结论:小筐有眼,可以把小米漏下去,把花生留在筐里,所以分得又快又干净;漏勺也有眼,但眼儿太小,小米漏不下去,所以不能把花生和小米分开;夹子能分开,但是一次只能夹一个,太慢了。

四、 活动评析

本次活动让儿童有机会亲历探究自然奥秘的过程,尝试使用小工具把混在一起的小米和花生分开,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这些常用工具的特点,选择恰当的工具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观察、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建构基础性的科学知识、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成长为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的未来公民打下必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