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们针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所制定出的书面文体,写一篇优秀的教案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贝教案优秀8篇,感谢您的参阅。
贝教案篇1
幼儿园小班音乐律动教案《红眼睛》
活动名称:红眼睛
活动目标:
1、理解学习儿歌,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2、引导幼儿做一个懂事的乖宝宝。
活动准备:课件。
活动过程:
1、猜谜,引起兴趣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猜一个小动物的谜语。
(2)师说谜面,请幼儿猜猜是什么?
(3)提问:你怎么知道是小白兔呢?(幼儿说说理由)
2、欣赏儿歌,理解学习
(1)出示角色,师示范朗诵儿歌,幼儿欣赏。
a、儿歌的名字叫什么?
b、儿歌中听到些什么?
(2)幼儿跟老师一起学习朗诵儿歌。
注意:及时纠正幼儿念得不准的字音。
(3)幼儿尝试用动作来表现儿歌的内容。
3、相互讨论,提升情感
(1)小白兔一不高兴就哭,这样做好吗?为什么?
(2)讨论:那么,怎样才能做个懂事的乖宝宝呢?
(3)小结:有什么不高兴的事情要说出来,眼泪没有用,嘴巴才有用,这样才是懂事的乖宝宝。
贝教案篇2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入情景
1.同学们,你们爱听神话故事吗?你听过哪些神话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女娲补天)生齐读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提问题)
3.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⑴自由读文,标出小节。⑵画出不认识的字,利用的方法,读准字音。
2.检查识字情况。利用字卡或电脑出示本课生字,采用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
三、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自读课文,解决开始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体会母爱的伟大)
2.再读课文,小组内谈谈对女娲的看法。(老师相机引导女娲的不畏艰难)
3.小组汇报学习讨论的结果。
4.指名读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指导学生带着对女娲的钦佩、喜爱再读全文。
四、指导写字
出示生字条中田字格中的生字,教师重点指导:“腾、祸”
1.观察这两个字的结构,想一想怎样才能把这些字写漂亮?
2.师范写,生书空。
3.生在田字格中练写。
五、总结全文
1.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2.课下读有关的神话故事。
贝教案篇3
目标:
1、熟悉音乐,学习随音乐合拍地边唱边做动作。
2、乐意尝试创编歌词,并根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
准备:
布娃娃一个、配套音乐
过程:
1、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出示布娃娃作拍手、点头状,与幼儿相互问好。
2、引导幼儿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
(1)教师边演示布娃娃边唱《拍手点头》。
(2)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合拍地做拍手点头动作(两拍一次动作)。
3、组织幼儿创编歌词,并合拍地做相应的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己喜爱的身体动作。
提问:布娃娃除了会拍手点头外,还会拍手干什么呢?(如:拍手踏脚、拍手摸脸、拍手拍皮球、拍手开汽车等)教师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高兴地表扬幼儿能创编新的歌词及动作。
(2)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合拍地表演创编的动作。
建议:在对此歌曲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幼儿创编的动作可增加几个。两个动作:拍手点头、拍手踏脚;三个动作:拍手点头、拍手拍皮球、拍手抱娃娃;四个动作:拍手骑小车、拍手开汽车、拍手开火车、拍手开飞机(并可按词意变化演唱、动作的速度)
贝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3个一类字,会认5个二类字。理解漫画大意。
2、通过为漫画配上适合的词语,使学生理解每幅漫画的意思,能讲一个完整的幽默故事。
3、培养学生的幽默感,体会漫画带来的愉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12个成语的意思。
教学准备:
词卡、字卡、实物投影。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生字,学成语,看漫画,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学习一类字,认读二类字。
痴:书痴、痴狂、如醉如痴、痴心妄想。
偿:如愿以偿、偿还、赔偿、有偿。
贯:全神贯注、一贯。
二、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贯”的上半部分。
三、读成语,理解成语意思。
课后作业:写生字,写成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完成课后练习,积累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完成课后读写词语习题。
二、读名言,理解其中深意,丰富学生积累。
三、拓展课堂知识,引入漫画新题材。
作业:正确书写生字;自主创作漫画。
书痴
六幅漫画十二个成语三个一类字及扩词
贝教案篇5
活动目标
学习朗诵童谣,感受童谣表现的端午划龙舟的民俗风情和热闹的节庆气氛。
感受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尝试配上打击乐表现划龙舟的欢乐情景。
活动重点
学习朗诵童谣。
活动难点
学习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组合节奏。
难点剖析
两种节奏型的结合让孩子们对节奏有些混淆。
活动过程
一、讲讲端午节及划龙舟
提问:哪一天是端午节?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那一项活动最热闹?
人们是怎么划龙舟的?
人们在划龙舟时,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二、欣赏童谣
1、欣赏童谣并讨论。
2、感受童谣的节奏。
3、学习打节奏。
三、学习朗诵童谣
1、配上节奏朗诵童谣。
2、游戏:划龙舟、赛龙舟。
活动反思
活动前和幼儿进行了谈话,发现幼儿对端午节还是有一定的了解。不过仅局限于吃粽子这一风俗习惯。于是,活动围绕着粽子而展开。结合图片,幼儿了解到端午节不仅仅只有吃粽子这一习俗,还有划龙舟、喝雄黄酒习俗。幼儿随之对划龙舟产生了兴趣。通过欣赏童谣,让幼儿感受童谣的节奏,同时通过拍手、跺脚的肢体动作让幼儿感知节奏。整个活动后,孩子们都能有节奏地进行朗诵。
贝教案篇6
教学活动
音乐活动:爱劳动的小蜜蜂
目标:1、能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喜欢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对歌词的理解。
3、发展爱劳动的意识。
准备:1、熟悉并能弹奏乐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2、活动前,引导幼儿观察蜜蜂采蜜的情景,简单介绍蜜蜂的生活习性。
3、蜜蜂和蝴蝶的胸饰各一;黑板上画有蜜蜂采蜜的情景;小花每人一朵。
过程:
1、听音乐拍手、走步进活动室。《春天在哪里》
2、复习歌曲《蝴蝶》
教师扮做蝴蝶吸以游戏的口吻引幼儿的兴趣,并回忆歌曲蝴蝶。
3、幼儿学唱歌曲《爱劳动的小蜜蜂》。
(1)教师启发幼儿议论:(出示蜜蜂图)小蜜蜂飞的时候发出什么声音?蜜蜂为什么要去采花蜜?引起幼儿歌唱小蜜蜂的兴趣。
(2)教师边弹琴边示范唱(可录音)提醒幼儿注意听歌词。
(3)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共同议论歌词的含义。
(4)教师再次演唱歌曲。然后与幼儿一起重复歌词。
(5)幼儿跟随教师学习歌曲并练习几遍。
(6)请幼儿说一说是否喜欢这首歌,自己怎么学习爱劳动的小蜜蜂。
4、听音乐离开教室(开火车)
贝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利用制作好的纸浆模型进行创造性的自由组合成娃娃。
2.在装饰中体验快乐。
二、活动准备:
美工纸、固体胶、双面胶、剪刀、铅笔、及时贴、毛线等。
三、活动流程:
导入――操作――欣赏
(一)导入师:我们制作了很多的纸浆作品,但是还需要我们进行装饰,简单的涂色装饰,我们小朋友装饰的很好,那我们还可以用这些纸浆作品制作点什么呢?(幼儿讨论)
小结:我们除了单独的装饰以外,我们还可以进行组合装饰,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组合装饰可爱的娃娃。
(二)操作:幼儿操作,设计装饰,教师巡回指导。
1.操作要求1)利用我们制作的纸浆作品进行组合,变成一个可爱的娃娃。如:用杯子做娃娃的脸,用纸浆盘子做娃娃的帽子等等。
1)选好组合时需要的纸浆作品,再进行涂色、粘贴、装饰。
2.教师指导1)给能力强的幼儿提出一定难度的装饰要求。
1)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设计装饰的物品,讲解装饰的方法,鼓励幼儿大胆操作。
(三)欣赏幼儿之间互相欣赏作品,并请幼儿讲解自己作品的装饰过程,体验制作的快乐,互相分享,交流经验。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
贝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立体制作的方法制作圣诞树,并用各种材料进行装饰
2、在原有经验和各种图片的帮助下,寻找各种装饰圣诞树的方法
3、感受圣诞节的欢乐气氛
4、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做个美丽的圣诞树
活动准备
1、收集圣诞节的相关图片和照片,了解圣诞节的故事
2、范例一个:立体圣诞树
3、绿色印有圣诞树轮廓的卡片纸(画出两个相同树形,以及在1棵树上画上切口,另一棵树上画有下切口)卷帙芯各种彩色纸毛线金属色纸脱脂棉花和彩色吸管等材料1组1份;剪刀胶棒和双面胶等工具人手一份
4、幼儿用书
活动内容:
1、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将平面的树制作成立体树的方法。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平面圣诞树,那这图上的又是什么样的圣诞树呢?我们怎样才能让圣诞树站起来啊?
2、教师示范讲解,引导幼儿了解制作的方法。
1)教师演示制作立体圣诞树的方法。
2)提问:你们准备用什么好看的东西装饰圣诞树呢?
3、幼儿自由制作圣诞树,教师指导幼儿完成作品。
1)教师交代制作的内容
2)幼儿制作,教师进行个别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