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起草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在制定教案的同时,我们都要认真思考,有着较强的思维逻辑,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鸡蛋壳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鸡蛋壳教案篇1
设计意图:
蛋是小朋友非常熟悉的,他们经常吃蛋,也对蛋有着浓厚的兴趣。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圆圆的蛋还会孵出小鸡来。这一切都吸引着好奇的小朋友,为学习奠定了生活化、情境化的基础。“半个蛋壳”名字的本身就提出了一个悬念:半个蛋壳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要让孩子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去感受、去体验、去领悟,自然而然的获得与故事相关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活动目标:
1、能够和伙伴进行讨论和交流,尝试用“我把蛋壳当xx”来表述自己的想法。
2、能联系生活经验大胆想象,在动手尝试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3、提高小朋友对文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自制的“蛋壳”二十个。
2、小鸡的头饰人手一个。
3、自制的教学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引导小朋友参与律动,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1、引导小朋友做韵律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模仿小鸡出壳时的可爱形象。
2、激发小朋友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二、鼓励小朋友进行发散性思维,参与讨论与尝试。
1、幼师讲述故事的开头:小鸡甜甜捡到了半个蛋壳……“如果你是甜甜,你会把半个蛋壳当作什么?”
2、鼓励小朋友结伴进行尝试和讨论,表述自己的想法。
3、引导小朋友学习用“我把蛋壳当xx”进行表述。
三、看图片讲故事,理解故事的内容。
1、幼师分别结合四个场景引导小朋友想办法帮助甜甜。
(1) 甜甜觉得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
(2) 一条小河挡住了甜甜的去路。
(3) 甜甜上了山坡好累呀,下山怎么办呢?
(4) 回到家后甜甜想休息一会儿,蛋壳还可以派什么用场呢?
2、将小朋友想的“办法”运用到故事之中,引导小朋友完整的欣赏故事。
幼师提问:
(1) 故事中的甜甜把蛋壳当成了哪些东西呀?
(2) 甜甜是只怎样的小鸡呀?
3、使图片连接摆放,鼓励小朋友试着和幼师一起讲一讲故事。
4、引导小朋友再次尝试故事中蛋壳的用法。
四、以游戏的口吻结束活动。
“今天故事中的半个蛋壳真实有趣,让我们带上蛋壳和甜甜一起到外面的草地上去做游戏吧。”
活动延伸:
体育游戏:《小鸡捉虫》
桌面游戏:《五彩蛋》
鸡蛋壳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
2、能根据画面信息,进行大胆猜想。
3、知道蛋壳易碎的特点。
教学准备:
实物半个蛋壳、ppt图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蛋壳,引导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大胆想象师:看看老师带什么来了?(出示半个蛋壳)
幼:鸡蛋、蛋壳、半个蛋壳
师:这是半个蛋壳,跟我说一说:半个蛋壳
师:你们觉得半个蛋壳像什么呢?
幼:像船、像球、像伞、像半圆
师:如果你们有半个蛋壳,你会把它当成什么呢?
幼:拿来当杯子,当帽子师:你为什么会觉得当杯子,当帽子?
幼: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哦,你们想到好多东西,有一只小老鼠,它的名字叫皮皮,你们想知道小老鼠皮皮会拿蛋壳当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看ppt课件
1、幼儿能根据画面,进行大胆猜想。
师:小老鼠在哪里玩?
幼:草地上、田野上师:突然他发现了什么?
幼:半个蛋壳。
师:太阳好晒呀,你们猜猜皮皮会怎么办呢?
幼:把蛋壳当帽子师:会像你们说的把蛋壳当帽子?我们来看看。哇,你们跟皮皮想的一样,说明你们刚刚都开动了小脑筋。
师:小河没有桥,皮皮怎么过去啊?
幼:把蛋壳当小船师:都同意把蛋壳当小船?那我们来看看
师:皮皮把蛋壳当成什么了?
幼:小船师:给自己拍拍小手。
师:皮皮要下山坡,这回皮皮会把蛋壳当什么呢?
幼:滑滑车师:我们来看看皮皮把蛋壳当成了蛋壳车
师:回到家后,皮皮会把蛋壳当什么呢?
儿:当桌子、当杯子师:那我们去皮皮家里看看吧。
师:哎呀,蛋壳怎么了?
幼:破了
师:跟你们刚刚想的一样?蛋壳破了,皮皮会怎么办呀?
幼:再买一个蛋壳
师:我们看看皮皮是怎么做的皮皮背着书包再去寻找一个蛋壳了。
三、完整听故事一遍。
师:刚刚你们看到皮皮他把半个蛋壳当成什么了?
幼:帽子、小船、车子师: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看看皮皮是不是这样做的?
师:老师完整的讲诉一遍故事。
小结:原来皮皮把半个蛋壳当作帽子、小船、车子师:蛋壳最后怎么了?为什么会碎?
幼:碎了,因为摔破了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蛋壳?
幼:应该轻轻地拿,轻轻地放。
小结:是的,我们在拿蛋壳是要轻轻的,因为蛋壳比较薄我们要是用力了就会把蛋壳弄碎。
鸡蛋壳教案篇3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小蛋壳和小老鼠表情的基础上,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力。
3.遇到困难不气馁,要动脑筋,想办法去克服困难。
活动准备
写有两种书名的字卡(动脑筋的小蛋壳、机灵的小蛋壳)、幼儿人手一本图书。
活动过程
(一)阅读欣赏
1.看看书名,幼儿认读。
2.幼儿按着顺序仔细阅读,想想小蛋壳到底聪明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及汉字)
3.幼儿自己欣赏图书。
4.说说第几页看不懂,我们一起来帮助你。
5.教师根据幼儿提问,找出相应的图片指导幼儿,并请幼儿完整讲述图片的内容。(引导幼儿把图片中的背景和人物动作、表情讲清楚。
(二)阅读理解
1.你觉得故事中是一只怎样的小老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狡猾、馋嘴、很坏)
2.当小老鼠走到河边脱下“小蛋壳”时,小蛋壳的表情怎样?为什么?(很失望、不高兴。因为小蛋壳对付小老鼠的办法不能完成了。
3.幼儿再次看书,观察小蛋壳表情的变化。
4.后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幼儿创编,小组讨论)
5.幼儿看图书中的结尾。(故事的后半部)
(三)阅读讲述
1.幼儿完整阅读一遍,能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
2.教师完整讲述,幼儿可以边指着字边读。
3.看了这个故事你是怎么想的?遇到困难动脑筋一定能解决,做坏事不会有好结果等。
4.除了《聪明的小蛋壳》名字外,还可以用什么名字?(《机灵的小蛋壳》、《动脑筋的小蛋壳》
四、提示与建议
阅读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幼儿观察角色表情的变化。
附故事:
聪明的小蛋壳
从前,有一只小老鼠,专门偷东西,大家都恨它。有一天,它又偷了许多玉米,正愁没地方放。突然,发现路边有一个小蛋壳想把它当个米桶。蛋壳心里一点也不愿意跟坏老鼠走,这可怎么办呢?正在这时,天下起雨来了,聪明的小蛋壳叫小老鼠把它当雨帽套在头上。嗨,谁知道一下子套到了脖子上,什么也看不见了,急得小老鼠直叫。小蛋壳说:“不要紧,我给你指路。”小蛋壳领着小老鼠向河边走去。他们走了好多路,还没到家。小老鼠只好脱下小蛋壳。一看,啊,差点儿走到河边了。小蛋壳故意说:“这不是河,是路上积的雨水,对面就是你的家。”小老鼠着急地说:“可我不能过去呀!”“唉!你真傻,为什么不把我当作小船呢?”“对呀。”小老鼠高兴地钻进了小蛋壳。小蛋壳在大河里飘呀飘,一个大浪把小蛋壳扔进了大河里。
鸡蛋壳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探索感知力作用于凹面、凸面出现的不同现象。
2、初步理解拱形面能承受较大力的现象,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激发他们积极寻求答案。
活动准备:
1、每位幼儿1/2的鸡蛋壳3~4只,铅笔一支,粗吸管一根(长短相同),胶带纸圈一个 ,记录表,记号笔。
2、多媒体课件《小鸡出壳》《薄壳结构原理》《有关拱形的物体》,1/2的蛋壳若干、小盘子一个、 注有颜色的水针筒。
3、幼儿已经认识拱形和各种桥梁。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设疑激趣,幼儿操作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小鸡出壳》,引出疑问:到底是谁啄破了蛋壳?
(1)幼儿猜想并记录——幼儿商量猜测记录,将猜测结果记录到“?”一栏。
(2)师生共同讨论并记录猜想结果。
2、启发幼儿用铅笔笔尖模拟小鸡的嘴巴“啄”蛋壳,寻求答案。
师:什么东西比较象小鸡的尖嘴巴?
(1)幼儿模拟操作,得出“鸡妹妹用尖嘴巴啄破蛋壳”的结论。( 验证并记录) 教师提出实验要求:“请小朋友用铅笔笔尖戳蛋壳的凸面和凹面,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手’的一栏。”
a、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实验时要小心操作。
b、交流实验结果,探讨问题。教师集中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
3、引导幼儿探索相同的力分别作用于蛋壳的凹、凸面而出现的不同现象。
师:鸡姐姐不服气,说刚才用的力不一样,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铅笔掉下去的力差不多大小呢?
(1)幼儿简短讨论后,教师引导幼儿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再次操作,结果发现蛋壳确实是由鸡妹妹啄破的。(再次实验,操作)a、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请小朋友把鸡蛋壳放在胶带纸圈上,把铅笔从吸管中掉下去,然后把实验的结果记录在“手”的一栏。
b、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c、交流结果,教师集中记录幼儿操作情况。
(3)小结:刚才小朋友借助吸管和胶带纸圈使铅笔掉下去的力一样大,发现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戳破,蛋壳的凸面不容易戳破,因此蛋壳是鸡妹妹从里面啄破的。
二、教师演示解惑,幼儿初知原理。
1、小小蛋壳真奇妙,用铅笔的笔尖戳蛋壳的凹面比较容易破,用铅笔的笔尖戳蛋壳的凸面不容易破,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幼儿简短讨论)2、请幼儿观看教师的实验演示,发现“力的分散”现象。
师:我把针筒里流下的有颜色的水比作铅笔掉下去的力,请大家看看水落到‘蛋壳’上怎么样了?(教师操作演示)3、利用多媒体展示“薄壳结构原理”。
蛋壳是一个拱形,当力一落到拱形的蛋壳上就像水一样散开了,蛋壳能承受较大的力,所以薄薄的蛋壳就不容易破。当力集中在蛋壳的中心,蛋壳就容易破。
三、教师引导迁移,幼儿运用经验。
1、小小蛋壳里藏了这么多秘密,后来人们就根据这个奇妙的蛋壳设计了许多拱形的东西,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拱形的物体?
2、展示图片,介绍生活中的拱桥、隧道、城门、蒙古包等物体,知道这些都是蛋壳的奥秘在生活中的应用。
鸡蛋壳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懂得故事中有趣的情节,能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2、会用一句较完整的话表述小动物的家在哪里。
3、能初步感受故事优美的语言和温馨的意境。
活动准备:
1、玩具:小蛋壳、小鸡、小金龟子各一只。
2、图片:《小蛋壳》故事图片;池塘、泥洞、蜂箱、蜗牛的场景图片。
3、胸饰:青蛙、蜗牛、蜜蜂、蚂蚁若干;蛋壳、金龟子妈妈各一个。
4、音乐:《小小蛋儿把门开》、《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情境表演,引出蛋壳。
1、小小蛋儿滚来了,摸一摸、听一听,猜猜里面住的是谁?(幼儿猜)
2、鸡宝宝出壳:歌表演《小小蛋儿把门开》。
3、招呼小蛋壳:做小蛋壳的朋友,知道小蛋壳想找个宝宝住进来。
二、设置场景,引导讨论。
1、小蛋壳来到草地上。
2、提问:“小蛋壳会遇到谁?它有家吗?它的家在哪里?”
“没家,那小蛋壳做它的家行吗?”
3、幼儿讨论,并回答。
三、观看图片,欣赏故事。
师:“小蛋壳最后到底做了谁的家呢?”——
让幼儿带着疑问,欣赏故事《小蛋壳》。
四、理解故事,练习对话。
1、老师提问:“小蛋壳最后做了谁的家?小蛋壳曾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小蛋壳是怎么跟小青蛙说的呢?小青蛙是怎么说的?”……
2、幼儿送小动物回家。
“那小青蛙的家在哪儿呢?”请一名幼儿说说、贴贴。
3、与小动物对话:“小青蛙,你有家吗?”
“谢谢你,我有家了,池塘就是我的家。”……
五、佩戴胸饰,表演故事。
1、自选角色,佩戴胸饰。
“小朋友们,那我们就来表演这个故事吧!”
2、贴好标志后,小动物回家。
3、老师扮演小蛋壳,找小动物住进蛋壳做的家。
4、小蛋壳做了小金龟子的摇篮。
六、结束活动
唱着摇篮曲,一同摇着小宝宝走出活动室。
附故事: 小 蛋 壳
“鸡宝宝长大了,离开了我,我要去找一个小宝宝住进来,做它的家。”说着小蛋壳就咕噜咕噜地滚走了,走着走着它遇到了一只小青蛙,小蛋壳连忙问:“小青蛙,我做你的家吧?”小青蛙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我的家在池塘里!”小蛋壳继续往前走,碰到了一只小蚂蚁,小蛋壳问:“小蚂蚁,我做你的家好吗?”小蚂蚁笑着说:“谢谢你!小蛋壳,我有家,我的家在泥洞里。”小蛋壳走呀走呀,迎面飞来一只小蜜蜂,小蛋壳连忙问:“小蜜蜂,我做你的家吧?”小蜜蜂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了,我的家在方方的蜂巢里。”小蛋壳又继续往前找,遇见了一只正在散步的小蜗牛,小蛋壳连忙迎上前问:“小蜗牛,我做你的家吧?”小蜗牛笑着说:“谢谢你!我有家了,我的家就在我的背上呢。”
小蛋壳失望地往前走,一只金龟子路过这儿看见小蛋壳惊喜极了,“咦!一只小蛋壳,我的宝宝正缺个摇篮呢!这只小蛋壳做我宝宝的摇篮刚刚好!”它衔来一片花瓣铺在里面,小金龟子睡在里面舒服极了。妈妈唱着摇篮曲,唱着唱着小金龟子美美地睡着了,小蛋壳也甜甜地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