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以内加法教案7篇

时间:2023-01-28 作者:Animai 备课教案

写一篇优秀的教案有利于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教师写一篇教案是为了对自己的学生负责任,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十以内加法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十以内加法教案7篇

十以内加法教案篇1

【活动目标】

让幼儿获得加减法和应用题结构的感性经验。

【活动准备】

1、红气球3个,蓝气球2个;

2、男娃娃4个,女娃娃1个;

3、各种图片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老师示范。

1、老师拿出红气球3只,说:“小朋友,你们看我手上有多少个气球啊?”(答:3个)

“刚刚我又买2只兰色气球,现在我一共有几个气球啊?”(答:5个)

“你们真聪明,那么现在有谁可以照着我说的样子说一遍?”(指导幼儿模仿老师的叙述,初步学习描述应用题。)

2、老师再拿出4个男娃娃说:“我这里有4个男娃娃,小明又送了我1个女娃娃,那你们知道我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娃娃吗?”(请小朋友回答,表扬答的好的,鼓励答的不好的。)

“刚刚几位小朋友已经学着我的样字说了一遍,现在还有谁想试一试的?看看谁编的最有趣?”(指导鼓励幼儿编题,肯定幼儿编的好。)

提出新要求:“刚刚你们都编的很好,可是现在呀,我们编题的小朋友不要告诉别的小朋友你有多少个娃娃,考考他们,好吗?”(老师示范一次。)

3、每个幼儿都发一张图片,让幼儿根据内容编应用题。“现在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图片,看看上面有什么,有多少个,想想应该怎样提出问题,每人编一道加法题考考旁边的小朋友。(老师巡视,检查幼儿是否学会,纠正错误的,鼓励正确的。)

十以内加法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认识“+”号、“=”号,会正确认读;学习列加法算式;在情景中让幼儿初步理解5以内加法的实际意义

2、培养幼儿的观察、理解、分析、判断能力。

3、在情境中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增强幼儿学习数学的信心。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实物3个、教具梨5个、“+”号、“=”号的图卡、1~5数字卡片、信箱4个。

幼儿人手一个信封,信封里面有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铅笔、答题卡等。

分组活动材料:集合图、分合式、情境图若干张。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x科学x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幼儿操作材料《科学x0~10数字卡/运算符号》。

3、知识经验准备:掌握5的组成。

活动过程:

1、玩猜谜游戏,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分解。

我准备了一个小摸箱,告诉幼儿里面装有花片,双手伸进去摸后,告诉幼儿摸到花片的总数和左手的花片数,让幼儿猜右手的花片数,根据幼儿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5的分合式。

2、教师用实物口述应用题,引导幼儿理解5以内数的加法含义。

(1)提问:老师先买了2盒彩色笔,又买了1盒彩色笔,老师一共买了几盒彩色笔?

小结:2盒彩色笔加上1盒彩色笔,一共有3盒彩色笔。(教师边说边列出“2+1=3”的算式。)

(2)告诉幼儿:“+”叫“加号”,读作“加上”。“+”表示把东西合并起来,东西变多了。“=”叫“等号”,读作“等于”,“=”是表示左边的两个数加起来是右边的这个数。

(3)引导幼儿正确地读算式“2+1=3”。

3、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口述应用题列式计算。

(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口述应用题,如:红盘子里有2个梨,黄盘子里有3个梨,两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梨?

(2)幼儿根据教师口述的应用题列出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式情况。

(3)交流分享:说一说你列的'式子。两个盘子里一共有几个梨?

4、出示教育挂图《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内容列式计算。

(1)引导语:图上有什么?先请一个小朋友编一道加法应用题,再请另一个小朋友到黑板上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

(2)每个幼儿根据教育挂图中花的特点,用数字卡列出加法式子并运算,教师观察幼儿列出情况。

(3)交流分享:请说一说你列的式子。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你怎么知道用加法算?

5、课间操。边拍手边读儿歌边跳舞。

“1加1等于2,2个小朋友在唱歌,1加2等于3,3个小朋友做游戏,1加3等于4,4个小朋友写大字,1加4等于5,5个小朋友敲锣鼓。”

6、幼儿分组活动,巩固5以内数的加法知识。

(1)介绍分组材料。

情景图:根据情景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集合图:根据集合图的图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分合式:根据分合式列加法式子并计算。

(2)幼儿操作练习,教师观察幼儿列式及运算情况。

(3)分享交流幼儿练习情况。

7、数学游戏活动。

我出示了信箱五只,上面分别插有数字1—5的卡片,放在幼儿前面的桌子上,每组的桌子上有一只小筐,内装有信。每人一封,并写好幼儿的名字。我说:“小朋友们,今天,陈老师给每位小朋友写了一封信,小朋友快来看看,信上写的是什么?”请每位幼儿从自己的一组中拿出自己名字的信,信里有一道式题,得数是几就投入几号信箱。(整节活动结束后由老师检验。)

8、引导幼儿对本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

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巩固所学的知识。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数学区投放分组活动的材料,供幼儿练习。

2、家园共育:请幼儿在家里根据家里的物品编加法应用题并列式计算。

十以内加法教案篇3

教学目的:

①让幼儿知道应用题的结构,初步学会口编5以内的加法应用题。

②培养幼儿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朋友、蝴蝶各一套图;图片(画有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一张;

卡片、动物胶片若干,21=?数字卡若干,鱼、鸭、狗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起兴趣

二、“看谁答得对”(边讲边出示图卡)

师:老师编应用题,你们用动物的叫声回答。“草地上,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汪、汪、汪)

三、幼儿学编加法应用题(集体活动)

1.教师示范编应用题(出示小朋友一套图)

师:应用题讲了一件事(小朋友做操),2个已知道的数(2和1),还提出一个问题?(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说21=3(2和1合起来是3)。

2.教师编应用题,幼儿找出应用题的三个要求(出示蝴蝶一套图)。

师: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

3.幼儿看图编加法应用题(出示画小朋友拍球、小鸡吃虫)。

师:看谁能根据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完整(并用“三个要求”检查应用题对、错)。

四、分组活动

师:桌上有几种材料,可以看图片、图案、式子来编应用题,看谁能根据一件事、两个已知道的数,提出一个问题这三个要求来编应用题,编得又快又好,并且列出式子,计算结果。

指导:

①提示幼儿根据“三个要求”编应用题。

②让幼儿选择适宜的材料活动。

五、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编题

十以内加法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号,会读写加法算式,会根据直观图计算5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熟悉的情景和操作活动,会体会加法的意义。经历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抽象为加法运算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根据直观图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一、复习铺垫,迁移导入。

想一想,填一填。

55()43()

2()()423()3()212

二、创设情境,认识加法。

1、学习主题图。

(1)(出示主题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2)交流结果,师小结:原来有3人浇花,又来了2人,合起来是5人。

2、理解加法的含义。

(1)、原来有3个人,又来了2人,合起来一共是5人。像这样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计算。写成算式:3+2(板书3+2)

(2)、认识加号,带领学生书空“+”,(板书加号)

(3)、说明:把3人和2人合起来,就可以用加法算,一共是5人,也就是3加2等于5。(板书:=5)

(4)读算式3加2等于5;指导学生写算式。

4、理解算法。

(1)让学生结合图意,互相说说“3+2=5”表示什么意思。

(2)小结:说算式中“3”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5”呢?“+”表示合起来,算3+2时可以这样想,因为3和2合成5,所以3+2=5。

5、学习试一试。

(1)让学生观察两幅图,说说从这幅图中知道了什么。

(2)把1人和2人合起来得到一共有3人,可以写出什么算式?(教师板书算式)

(3)组织学生交流计算思考过程。引导学生说因为1和2合成3,所以1+2=3。

6、小结。“3+2=5”表示把3和2合起来等于5。“1+2”呢?

三、巩固练习

教材45页“想想做做”1—5题

四、谈收获

说说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

3+2=5读作:3加2等于5

加号

1+2=3

十以内加法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画圆圈学习10以内的加法。

2、训练学生的加法计算能力。

3、培养学生口头计算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通过画圆圈计算10以内的加法,培养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

活动准备

卡片小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

二.基本环节

1.出示3个黑圆片和7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2.板书3+7=10 7+3=10

3.出示4个黑圆片和6个白圆片,教师进行讲解.

4.跟着老师板书4+6=10 6+4=10

5.想一想10还可以分成几和几,画在本子上并写上算式

6.教师巡视

7.出示小黑板和卡片1+9=10 9+1=10

2+8=10 8+2=10 5+5=10

8.训练学生的口头计算能力,教师指导

三.结束环节:加法就是把两个数和在一起

四.延伸环节:同桌之间互相考一考

教学反思

1.在备课过程中我想到了口算10以内的加法是教学难点

2.在活动过程中,我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幼儿,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充分利用小黑板和卡片达到教学目标。

3.在这节课中,我已经了解到幼儿学了10的分解和组成。在这基础上学习10以内加法,充分发挥幼儿能力。

4.这节课中,师幼配合的很好,但教学有些小学化了。

5.自己的优势是:能带动并引导教学,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自己的不足是:教学小学化。

6.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小学的教学方法适当的应用到幼儿教学中,同时应用更多的幼儿教学方法。

7.如果让我从新上一节课,我会以游戏为主,让幼儿在玩中学

8.幼儿教学是一门科学,它与小学教育不同。

十以内加法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2、学习5以内的加法运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5以内加法

难点:真正理解5以内加法,会应用。活动准备:

红花三朵;水果磁性教具若干;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若干。活动过程:

一、复习5以内的数的的分与合

1、教师和全体幼儿进行问答游戏,进行5以内数的分与合的练习师:小朋友,我问你,5可以分成1和几?

幼:肖老师,我告诉你,5可以分成1和4、、、、、、

2、教师和个别幼儿进行问答游戏,缩小幼儿之间的能力差距师:××小朋友,我问你,2和3合起来是几?

××幼儿:肖老师,我告诉你,2和3合起来是5.

3、教师请幼儿两两合作并交换角色进行练习。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一)复习3以内加法,巩固对“+”“=”的认识

1、老师昨天奖给小明2朵大红花,今天又奖给他1朵大红花,小明两天共得了几朵大红花呢?(教师边说边演示)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我们用加法算式怎么写出来呢?(教师板书:2+1=3)昨天奖到的2朵大红花用数字2来表示,今天奖到的1朵大红花,我们用数字1来表示。问共有几朵,我们用加法。

“+”“=”又表示什么呢?(引导幼儿说说符号的含义,进一步复习巩固)

二)学习5以内数的加法

1、小朋友,看,这是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的水果,看看她都买了什么?(出示不同数量的各种水果)

现在老师要出题来考考你们,请你们算出橘子和苹果一共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用加法算式怎么来写呢?(教师板书,并引导幼儿读出算式,并说说算式中各数和符号所代表的意义)

2、教师和幼儿编应用题

如:小明的妈妈在超市里买了1个西瓜,买了4个脐橙,请问西瓜和脐橙一共有多少个?

编出一道就以各种方式请幼儿说出算式或写出算式,并说说算式的含义。

三、游戏巩固练习

1、教师一一出示5以内的加法算式卡片(如1+3=),请全体幼儿抢答。

2、教师出示5以内的算式卡片,请个别幼儿回答,对于有困难的幼儿,引导他利用实物等辅助进行计算。

3、把幼儿分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答得又对又快。

四、活动延伸

回家与爸爸、妈妈比一比屋子里5以内的加法谁找的最多。(比如:3个凳子跟2个桌子可以组成5。1根黄瓜再加上4个西红柿是5······)

十以内加法教案篇7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理清思路。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学会倾听别人说话,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进一步认识加法的意义,正确读加法算式,弄懂计算过程。

教学难点:利用数的分解组成,正确地计算5以内的加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小棒、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拍手接力游戏。

2、看图说图意,并列式计算 。

3、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画图:树上有3只鸟,飞来了2只。根据这幅图,你能提什么问题呢?

2、那么你怎么列式呢?先和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再指名回答,请学生上来板书列式。

3、小组内交流:3+2得几?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交流,每个小朋友都说自己的想法,是怎样得出结果的。

4、汇报情况:指名小老师上来教大家计算的过程(提倡算法多样化,教师可以有意识请想法不同的学生上来说一说)

5、抽象出计算过程:引导学生如果不看图,不数手指,你会计算3+2得几吗?(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

6、用小圆片摆出用加法算的图,让学生在小组内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并汇报学习结果,能完整地说出计算过程。

7、同桌让一人任意说出一个加法式子,先和同桌交流计算过程。然后指名你认为你同桌方法好的介绍给大家听。

三、练习:

1、p24做一做第1、2题,学生先说想法,或先动手摆一摆再写答案。

2、p27练习三第3、4题。

四、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说出来让大家来帮助你。你能说出在生活中遇到的这类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