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撇的教案参考5篇

时间:2023-01-29 作者:Lonesome 备课教案

大家在制定教案的时候,一定要围绕自己的教学目标进行思考,通过教案的写作能够让自己的教育工作减轻负担,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大班撇的教案参考5篇,供大家参考。

大班撇的教案参考5篇

大班撇的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唱歌曲,能按照歌曲旋律、节奏仿编新的歌曲。

2、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各自的长处,感受仿编过程的快乐。

3、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欣赏图片

小班的郭老师画了许多画,我用相机拍下来了,小朋友们想看吗?(逐张播放图片)

二、学习说歌词

1、学习前两句

郭老师的画画的怎么样?我很想夸一夸她。

教师用歌词有节奏的夸郭老师,重复夸2-3遍。(小班的郭老师本领大,她画的作品真是顶呱呱)

你们听清楚我是怎么夸的吗?我们一起来夸一夸。

2、学说旁白部分

提问:刚才郭老师的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呀?

小结:画了一只小鸟在天上飞,画了一个喜洋洋在骑滑板车,画了........

我们来挑两张画向大家介绍一下,我来问,你们来答好不好?

用节奏问答:画的什么呀?画的什么呀?画一个圣诞老人送礼物,画一个光头强砍大树。

3、学习后两句

郭老师的画画的这么棒,我们叫来更多的小朋友和我们一起来夸夸她吧!

我们试试用节奏来叫来更多的人

大家快快来呀,大家快快来呀,我们大家一起都来把她夸。

4、从头到尾完整夸一遍

三、学唱歌曲

老师今天真是越夸越有劲,我们唱着来夸好不好?

完整唱歌曲2-3遍。

四、创编歌曲

1、替换旁白部分

我们试着换两张图片来夸一夸郭老师。

2、替换主人公、旁白

夸了半天郭老师,郭老师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我们来夸夸其他人好不好?

讨论:我们要夸夸谁?她有什么优点?

从讨论结果里提炼歌词,演唱。

以此方式轮流夸班内不同幼儿,夸谁谁站在半圆中心。

五、结束活动

总结: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我们平时要多看到别人的闪光点,大家在集体中和睦相处。

?活动反思】

一次区角活动时,幼儿在玩的同时不停的互相告状,我很苦恼。为了让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在集体活动时和睦相处我特意设计了本节活动。按照歌唱教学的基本模式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开始我以图片导入,让孩子们通过画面对郭老师产生崇拜感,由于大一班的电视机与本班不同,播放图片时我很陌生,操作不熟练致本环节有些冷场。活动中幼儿夸得很尽兴,尤其是站在半圆中间的幼儿更是自信心十足,这时口袋里的手机没完没了的响个不停,我才意识到忘了将手机调为震动,影响了活动气氛。

通过活动幼儿对自己多了一份自信,也能从不同角度去发现别人的优点,活动效果不错,希望今后班内集体活动中能多一些宽容和笑声。

大班撇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学会演唱歌曲,掌握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2、能用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体验歌曲幽默诙谐的情趣。

活动准备

1、《三只猴子》教学挂图、音乐cd。

2、若干“包”(用红色即时贴剪成“包”的形状)。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cd,幼儿欣赏歌曲,初步熟悉旋律和歌词内容。

教师可引导幼儿说一说听到了什么,歌曲里唱的谁?有几只猴子?他们发生了什么?

2、结合图谱,引导幼儿学唱歌曲的前三段内容。

(1)结合图片进一步理解前三段的歌词内容。

教师可进行提问:三只猴子在干什么?后来怎么了?妈妈怎么了?叫他们干什么?根据幼儿回答,边指图片边唱出这部分歌词,帮助幼儿理解并掌握歌词。

(2)看图片初步完整跟唱歌曲前三段,重点掌握后十六分音符的节奏。

(3)幼儿自己看图片歌唱(可请个别幼儿上台边指图片边演唱)

(4)边玩游戏边唱歌,感受歌曲的诙谐幽默。

教师和幼儿玩手指游戏,帮助幼儿熟悉、掌握歌词。

引导幼儿用左手的三个手指代表三只猴子,在自己的腿上模拟猴子按节奏跳。念到第二小节“有一只”和“摔了”时,用右手的手指点左手中的一个手指,表示这只猴子头上摔了一个包,依次类推。

请三名幼儿扮演猴子,其他幼儿伴唱。当唱到第二小节“有一只”和“摔了”时,在其中一只“猴子”头上贴一个“包”。

3、结合图片学唱歌曲第四段内容。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现在床上怎么样了,猴子们到哪去了。根据幼儿回答,教师演唱歌曲第四段,幼儿跟唱2~3遍。

4、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用动作进一步表现歌曲内容。

(1)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分别扮演三只猴子,边唱边用自己的肢体动作表现歌曲。

(2)全体幼儿扮演“猴子”与教师一起游戏。可随机把歌词唱为“一群猴子在床上跳,猴子们的头上摔了一个包”。

大班撇的教案篇3

(一)班会目的:

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了解交通、活动、意外事件中应必备的安全知识,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并把自己学到的安全知识传达给周围的人们,做安全教育的小小宣传员。

(二)班会准备:

(1)磁带歌曲《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

(2)常见交通标志,

(3)学生活动前搜集的有关图片资料,

(4)节目表演。

(三)班会过程:

(1)队会仪式

(2)歌曲导入,出示队会主题

主持人:她,一个爱唱歌的小姑娘,曾天真地对我说:“送我一支歌好吗?”我愉快的答应了。那个时候,九月的阳光,正温柔地照射着她甜甜的笑脸。谁知,那一次谈话竟成了永别。那个下午,那个阳光灿烂的九月的下午,那个他背着书包匆匆走向学校的下午,她被城市汹涌的车流无情地淹没了。那一天,她刚满13岁》......(播放《天堂里有没有车来车往》这首歌,并跟唱,营造氛围。歌曲完毕,出示本次队会主题。)

(3)讨论交流

主持人:这位爱唱歌的小姑娘,在上学途中出了车祸,13岁的她就这样离开了我们。像她那样的悲剧,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多媒体展示学生所搜集的资料、图片)

学生谈感受。

主持人:在你的生活当中,你还知道哪些像发生在小姑娘身上那样的故事?

学生讨论介绍。

(4)认识交通标志

主持人:我们每天上学、放学,都是路上车辆最多,交通最拥挤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意外。因此,我们必须注意交通安全。现在,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交通方面的常识。

a、(学生跑上台把事先准备好的交通标识的图片贴在黑板上)一位同学扮演的小交警出场,表演交警手语,再对图片进行解说。

b、相声表演:《交通法规人人遵守》。

c、交通知识竞赛。(选出四个同学分成两组,由小交警主持)多媒体展示抢答画面,由两组队员来判断哪些行为是注意了交通安全的,而哪些行为是非常危险的?(答对题多者为胜)

(5)平日活动的安全

主持人:我们在学校里或外出活动时,也要注意安全,否则,后果就不堪设想。

展示:多媒体漫画系列片伴随解说《自己酿成的苦果自己尝》。(把学生平时生活中的一些不安全的行为、做法以漫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a、在人多的地方或马路上踢球,

b、在楼道上追逐狂打,

c、集体上、下楼时,不讲秩序,拥挤,

d、用小石头互相投射,手持棍棒互相打逗,用铅笔刀等锐器挥动打闹,

e、没有做准备活动便下水游泳,

f、拍照时,为追求镜头的惊险奇特而登高爬壁,

g、看到路上有断了的电线,捡起就玩。

主持人:同学们,我们可千万不能像刚才那些同学那样糊里糊涂呀!不过,如果万一发生了安全事故的时候,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a(安全小卫士出场)安全小卫士:我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哪些特殊的电话号码嘛?

它们有什么样的用处呢?(110、119、120、114......)

b多媒体展示这些电话号码及用处。

c表演小品《小同学得救了》。主要内容:放学回家的路上,同学们正三三两两、说说笑笑地往家走,这时,一个小同学被飞跑过来的大同学撞倒在地,后脑勺磕在水泥地上,顿时血流出来,形式十分严重。周围的同学都围了过来,议论纷纷,有的说去告诉老师,有的说告诉父母,有的说送她回家,还有的`说直接送医院,这时,有过路的人告诉他们应该赶快拨打120。救护车及时赶到,那位小朋友终于得救了。

(6)学会自我保护

①主持人:我们不仅要注意交通安全,还必须对我们身边的人和事保持一定的警惕。

a游戏:翻头像。出示很多头像,让学生辨别哪些是坏人,哪些是好人。再把头像翻过来(头像背面有着这个人的真实身份),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坏人没有一定的模样,坏人可能长得很漂亮甚至很慈祥,可能是男的,也可能是女的;坏人可能是陌生人,也可能是认识的朋友。

b多媒体展示多种画面,学生根据画面指出画中主人公应该怎样做。

有人敲门,称其妈妈受了伤,让他来接他去医院。

外出活动时,天黑路又偏僻,小明不知道如何是好。

路遇抢劫的歹徒。

去电脑游戏厅结识新朋友,炫耀自己家的财富。

遇到雷雨天气,躲在大树下。

(7)小主持人宣读早已准备好的一份“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倡议书,全班同学在倡议书上签名。

(8)辅导员讲话。

(9)呼号,退旗,活动结束。

(10)活动延伸:

a请有关人员进行安全动员和教育。

b组织学生上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

大班撇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运用模式排序的经验,学习并尝试自编木偶舞。

2.用动作来表现木偶舞的特点,感受人身体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造型木偶12个,可摆成挥手、鞠躬、走路等造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几天你们都在区角玩小木偶玩具,有的还在学小木偶的动作,真有趣。你们知道吗,小木偶还会跳舞呢!我先来跳跳看,等会儿你们也可以来学一学。

二、欣赏并感受木偶舞的特点

1.教师表演木偶舞,幼儿欣赏。

2.感受木偶舞的特点。

师:小木偶的动作和我们人的动作有什么不一样?

幼:小木偶的动作是动一下,停一下,很硬的,速度很慢的;我们人的动作是灵活的,一个一个动作连贯着做,比较柔软;还可以有快有慢……

三、学跳木偶舞,发现舞蹈动作排列次序的规律

1.再次欣赏木偶舞,要求看清木偶舞中有几个动作,先后的排列次序是怎样的。

2.幼儿边说看到的小木偶动作,边展示相应的造型木偶,并把几个造型木偶按动作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3.幼儿看着小木偶排列的造型动作,跟着音乐学跳木偶舞2~3遍。(教师提示幼儿动作要停顿、不连贯。)

4.交流木偶舞整个过程的动作:挥手、走路、挥手、鞠躬,四个动作做完后又重复这个顺序再做,直到音乐结束。

师:每一遍木偶舞的四个动作中,哪一个动作是相同的?

5.跟音乐再学跳一遍,并用造型木偶将木偶舞中的动作再一次排列出来:挥手、走路、挥手、鞠躬,挥手、走路、挥手、鞠躬……

6.根据排列的造型木偶,说说它们的动作,回忆舞蹈中动作的排列次序。

师:看看这些动作的排列次序,你会发现什么规律?我们在区角活动中排的花片和图形片,与这些动作的排列规律有什么相同之处吗?

幼:我们排的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花片,四个一组,可排成红、黄、红、绿,红色重复;我们排的圆、方、三角形的图形片,四个一组,可排成圆、方、圆、三角,圆形重复。(此处,可视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出示如下的模式卡,进行对照。)

四、尝试自编木偶舞

1.变化木偶舞的动作次序。

师:刚才我表演的木偶舞的动作次序是我编的,现在要把这三个动作排列的次序和方法变一变,编一个与刚才不一样的木偶舞。

2.幼儿可自由结合,3~4人一组,尝试自编木偶舞。

●提供每组四个木偶,可商量着摆出不同的动作造型,将这些动作造型排一排次序,或增加一个需要重复的动作。

●尝试表演自编木偶舞,比较与教师编的木偶舞有何不同。

3.交流自编的木偶舞,引导幼儿注意如何才能通过不同的动作排序,编出与别人不同的舞蹈。

4.边听音乐边选择幼儿自编的一种木偶舞学跳,同时提醒幼儿跳舞时动作要像小木偶。

五、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只用了挥手、走路、鞠躬三个动作编出了不同的木偶舞,以后可换别的动作再来变一变,编出不同的木偶舞。

点评

看了杨雯老师的“木偶之舞”活动设计以及她的教师实践,我有以下几点想法:

第一,同一种教材由于教师的价值取向不同就会出现不同的活动设计。杨雯老师除了考虑主题目标以外,她还将活动定位在拓展、应用数学中的模式排序经验。因为幼儿的任何一种学习都是从运用已有经验开始,所以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益,必须唤起幼儿对已有经验的回忆和运用。为了体现她的这一定位,通过学跳木偶舞及自编木偶舞这一内容和途径实施,引导幼儿认识木偶舞中动作的排列次序与模式排序之间的关系,为幼儿顺利地学习和自编木偶舞创设了良好的条件,使幼儿运用已有的序列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序列的多种思路来自编舞蹈,解决了过去只会单纯模仿学习,无从着手在原有的基础上尝试变化的问题,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实效,同时也体现了幼儿学习的整合性,反映了执教者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种整合教育思想。

第二,在设计和执行活动中,教师如何“导”是决定全体幼儿发展的关键。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体,这与强调教师的“导”并不矛盾。杨雯老师在“导”的方面,运用了木质的、有关节的、能呈现各种造型的木偶教具,因为教师观察到这种木偶是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已经玩过、比较感兴趣、已经积累了一定经验的现成材料,结合幼儿直观及形象思维的特点,让幼儿根据木偶的造型动作排列舞蹈中的动作次序,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更为重要的是,为了帮助幼儿记忆舞蹈动作及排列次序,杨雯老师还让幼儿回忆区角活动中用三种颜色的花片、三种形状的图形片进行模式排序的经验,为幼儿在“学”和“编”之间搭建了平台,使幼儿较好地完成了这两项任务,同时也实现了数学经验的拓展和应用。

第三,在自编木偶舞的过程中,杨雯老师的这一活动设计突破了过去“音乐是形象思维的一种创造”,大胆尝试了在音乐活动中运用数学逻辑思维的经验和方法,让我们在实施新课程的整合性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大班撇的教案篇5

设计意图

?超级歌会》是结合现在流行音乐中的元素,找到了适合幼儿阶段的切入点来开展这节创编和说唱为一体的音乐活动。本节活动让幼儿尝试先从创编一句,到通过图片的变化,让幼儿小组创编一段歌词。最后,不断的加快节奏,让幼儿体验用不同的节奏速度来唱出创编的歌词。环节环环相扣又层层递进,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很有挑战。

活动目标

1、根据画面和节奏的提示,记忆并创编歌词。

2、愿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

活动准备

ppt课件、速度不同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欣赏说唱,引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初步欣赏歌曲,学唱第一段。

2、根据画面的提示,熟悉第一段歌词。

(1)第一段教师示范,熟悉歌词(播放一条鱼ppt)。

教师提问:这是谁?(一条鱼)它在干吗?(在游,游啊游)

播放一星音乐,师示范演唱两遍。

(2)分析图谱,帮助幼儿熟悉节奏。(播放添加的节奏图片)

(3)幼儿尝试练习说唱

3、帮助幼儿创编两条鱼歌词。

(1)先播放两条鱼游动图片,在播放节奏图片,最后播放有?的歌词图片。

(2)幼儿尝试跟节奏创编歌词。

幼儿大胆想象表达,教师小结一个,全班一起说唱。

(3)全班集体练习。

4、尝试分组创编许多鱼歌词。

(1)播放许多鱼的图片,教师引导幼儿创编。

(2)分组展示创编的歌词。

5、根据音乐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pk。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引导幼儿用说唱的形式跟客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