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在制订的过程中,你们一定要注意文字表述规范,制定教案是为了更好的将知识传播给学生们,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高中政治教案模板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教案模板篇1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一、 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课后小结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板书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高中政治教案模板篇2
[热点材料]
中国高度重视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意义重大。2015年以来,-和李克强总理密集出访十余个周边国家,邻国领导人也频频应邀到访,中央召开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显示了我国政府对周边外交工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到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从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这一系列新举措都秉承了这样的理念: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中国与东盟就推进南海行为准则进程展开磋商,中国与越南决定成立海上共同开发磋商工作组,中国与印度签署边防合作协议。对于存在的分歧和争端,我们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致力于通过对话磋商和平解决。
设问:依据材料,请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对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进行解读。
[审题指导]
命题立意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发展睦邻友好,与周边国家携手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是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
解题思路应在仔细领会我国周边外交工作思路的基础上,从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维护我国国家利益的正当性和正义性等角度进行分析
[尝试解答]
(1)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周边环境。
(2)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要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周边国家的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3)国家间既存在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乃至对立,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做好周边外交工作,必须正视矛盾和分歧,妥善管控分歧,在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同时,努力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
(4)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正当的、正义的。
1._强调,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我们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出于一己之利或一己之见,采用非法手段_别国合法政权。这要求主权国家尊重别国的()
①独立权②平等权③自卫权④管辖权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平等成员,都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体现了主权国家拥有平等权,②当选;“我们要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反对出于一己之利或一己之见,采用非法手段_别国合法政权”体现了独立权,可见①当选;③④与题意无关。
2.在现代国际社会中,一些国家、地区及民间团体之间,通过签订正式条约或协议的方式,成立了名目繁多的国际组织,如欧盟、非盟、东盟、联合国、世贸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奥委会等。其中联合国是()
a.参加国家和地区数量最多的国际组织
b.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c.负责处理各国经济危机的国际组织
d.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治纠纷的国际组织
解析:选b联合国是代表性的政府间的国际组织,选b;a错误,地区不能参加联合国;c错误,联合国是政治组织,不是处理经济危机的;d错误,联合国的作用不仅仅是解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治纠纷。
3.联合国是当代国际社会中世界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的宗旨是()
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b.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c.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d.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解析:选c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c适合题意;a、b、d不符合题目要求,排除。
4.邓小平曾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同时也尊重双方的利益。”这段话表明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
a.国家性质b.国家力量
c.国家安全d.国家利益
解析:选d题干中的“自身的战略利益和双方的利益”,都体现了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d符合题意。a、b、c均与题意不符。
5.欧盟与美国战略同盟关系的基本现状是政治上合作、军事上依赖、经济上竞争。“大欧洲”计划与美国继续加强对欧洲控制的战略目标背道而驰,必然导致欧美关系的重新定位。这表明()
①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力量②国际关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③国际关系的形式是多样的④国际关系是变幻莫测的
a.②③b.③④
c.①②d.①④
解析:选a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利益,①错误;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国际关系并非变幻莫测,④错误。②③正确切题。
6.2015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莫斯科红场举行,中国国家主席_出席,大多数西方国家元首则缺席。红场上是俄罗斯阅兵,看台上则是下着一盘看似随意实则深意的外交棋局。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两国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
b.共同利益促使中俄日益结为同盟
c.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d.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
解析:选b本题属于逆向选择题,a、c、d三项观点正确,排除;b项观点不正确,但符合考查指向,当选。
7.中国常驻联合国粮农机构代表处公使夏敬源在维也纳说:“近年来,中国充分运用联合国粮农机构提供的平台推动南南合作,派出近1000名技术人员,涉及广泛的农业生产领域,帮助受援国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业经济效益。”中国与联合国的合作表明()
①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②中国在世界经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③联合国力促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④中国特别重视发展与联合国的关系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b中国政府积极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并取得显著成效,表明中国履行国际责任的能力不断提高,①当选。联合国解决粮食问题,表明联合国积极促进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③当选。②夸大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④与题意不符。
8.右面漫画《强盗逻辑》(作者:陈国义)()
①体现了国际关系实质上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②体现了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体现了主权国家可以采取一切手段维护本国利益④启示中国政府应坚定地维护自己国家的正当利益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c漫画反映了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无视市场正常波动,一再要求人民币只涨不跌的强盗逻辑。由此可见,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启示我国政府应坚定地维护自己国家的正当利益,②④符合题意。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①说法不正确。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③观点错误。
9.当前,国际形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国际战略竞争和矛盾也在发展,全球性挑战更加突出,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各国处理国际问题时,最主要的是()
a.根据国家利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b.按照国际条约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c.按照联合国的决议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d.根据大国一致原则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解析:选a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全威胁的综合性、复杂性、多变性日益明显”,因此,各国处理国际问题时应根据国家利益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故答案选a项。b、c、d三项观点错误,应排除。
10.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是()
a.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b.集体协作解决国际争端
c.主权国家可以恰当行使自卫权
d.派遣维和部队调解争端双方
解析:选a在解决国际争端问题上,《联合国宪章》规定了联合国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是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a符合题意。b说法不对,联合国的原则是集体协作,不是集体协作解决国际争端。c与题意无关,不是联合国的原则。d不符合题意,维和部队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是遵循联合国的宗旨,不是原则。
11.面对日本在诸多场合炒作南海问题、对中国南海岛礁建设妄加指责的做法,如果你是外交部发言人,对此应做出的正确回答是()
①中国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②中国在相关岛礁的建设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
③我国有能力采取措施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和南海权益
④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选a我们对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具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并且主权国家具有管辖权,中国在相关岛礁的建设完全是中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充满理由而正义地指责日本的做法,选a;③④没有强调主权的重要性和主权国家的权利,不选。
12.漫画《口水仗》反映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②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③国家对外活动旨在维护世界和平④世界和平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解析:选a以色列、美国就伊核问题与伊朗发生口水仗,反映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也说明世界和平面临着诸多难题和挑战,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故①②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排除。
13.李克强总理在第八届东亚峰会上指出:“东亚许多国家都使用筷子,一根筷子很难吃着东西,两根筷子一起用才能夹到食物,一把筷子捆在一起就不易被折断。每个峰会成员对地区的安全稳定都负有责任。”这段话表明()
a.东亚峰会在促进区域共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b.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国际争端是主权国家的义务
c.国际交往要坚定维护国家利益、主权和领土完整
d.通过合作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符合峰会各国的共同利益
解析:选d李克强总理的话说明通过合作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符合峰会各国的共同利益,故d选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14.日本东京都赴_进行调查,日本东京都这种行为实属侵略行为,_是中国的领土,日本东京都擅自上岛勘察地形,并打算建造避难港,这是严重的侵略行为。中国外交部已就日本东京都赴_海域非法调查一事向日方提出严正交涉。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表示,中方重申,日方对_采取任何单方面行动都是非法、无效的,都改变不了_及其附属岛屿为中国固有领土的事实。任何人妄图抢夺_主权,不仅中国政府不答应,中国人民更不会答应。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从根本上说,日本在“日本东京都赴_调查事件”中犯了什么严重错误?
(2)为何中国政府、中国人民均不答应任何人抢夺_主权?
解析:第(1)问主要从国家主权、国际义务和《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等角度说明。第(2)问,立足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从中国政府的角度主要涉及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从中国人民的角度主要涉及公民的义务知识。
答案:(1)侵犯了我国的独立权和管辖权,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侵犯了中国国家主权;没有履行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①_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抢夺_都侵犯了中国主权。中国坚定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任何国家都不应该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理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侵犯别国主权、干涉别国的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应当受到谴责和反对。
②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是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主权。主权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维护国家主权是任何一个主权国家处理与其他国家关系时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③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与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紧紧相连,是我国公民的神圣职责,也是爱国主义和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
1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1周年。中国已经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创新经济、社会发展的先导力量。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海量信息的汇入,互联网空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人们在互联网上享受信息自由流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一些有害信息和违法行为时常兴风作浪,成为阻碍网络健康发展的负能量。可见,加强互联网管理,维护互联网秩序已刻不容缓。
材料二:2015年6月30日,全球互联网治理联盟大会协调委员会首次会议在巴西举行。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鲁炜在会议上阐述的中国观点引起大会共鸣。鲁炜强调,在互联网治理模式方面,中国政府反对任何侵害他国信息主权的行为,赞成共管共治,推动多利益相关方的合作,建立多边、民主和透明的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
(1)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的知识,分析说明为什么公民在享有互联网自由的同时又要维护互联网秩序。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主权国家”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的知识,分析中国观点的依据。
解析:第(1)问属于原因类主观试题,首先,要明确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其次,要依据材料有关信息,做到理论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分析公民在享有互联网自由的同时又要维护互联网秩序的原因。第(2)问要求分析中国观点的依据,属于依据类主观试题。学生要仔细审读材料,提取有用信息,找到中国的主要观点,在此基础上与主权国家和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的知识相结合,结合材料阐述中国观点的依据。
答案:(1)①公民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公民维护互联网秩序是在履行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享有互联网自由。
②公民要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公民扰乱互联网秩序,在网络上传播有害信息和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会影响到自己享有互联网自由。
③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合法的权益。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在享有互联网自由时,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其他公民的利益。
(2)①主权是主权国家最重要的要素,主权作为国家权力,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主权对外表现为国家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②主权国家享有独立权,同时也应履行不侵犯别国主权的义务。
③国家利益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④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高中政治教案模板篇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
?讲授】探究活动 .
◇导入新课:
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 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 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 ;女朋友化妆要等“得” , 女朋友花钱要舍“得” 女朋友生气要忍“得”, 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合作探究二:
我现在要在我们班上做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个人在上初中之后拥抱过异性?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因为中国的礼仪文化中没有这种见面礼节,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恋人与夫妇才会拥抱,一般人之间的见面礼是握手而没拥抱。但在西方,拥抱则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这说明风俗习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合作探究三:记忆大考验,是否还记得《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说明文化程度在影响人们的交往。(在白板上勾勒出学生找的关键词)
◇合作探究四:
“o”是什么?数学老师说零,英语老师读作元音字母,语文老师认为是句号,音乐老师则把它看作停顿。
面对同一符号,各位老师的认识竟然有如此差异。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他们知识素养或知识结构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合作探究五:
孙中山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
教师: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毛泽东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价值观不同所以在中国道路的选择上不同。
◇合作探究六:
moon's down, crows cry and the frost fills all the sky by maples and boat lights. i sleepless lie
outside suzhou hanshan temple is in sight it's ringing bells reach my boat at midnight
翻译以上英文,看谁翻译的又快又好。
白板展示中文翻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问:你们喜欢中文的写意,还是英文的写实?中国人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
教师:思维方式在实践、认识活动中形成,反过来又对实践、认识活动有反作用。
一、文化影响面面观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学生阅读课本15—16页,找出并回答:文化对人影响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略)
◇合作探究七:
铭记着的
理由
你曾经最感动的一件事
你最喜欢的一首音乐
你最喜欢看的一本书
最另你回味无穷的电影(视)
最让你难忘的动画片
最另你鼓舞的名言佳句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人们总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围中生活,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区的、企业的等。文化氛围看不见、摸不着,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人们从事文化活动,或得到思想启示、精神享受,或产生思想的困惑、精神的失落,许多是发生于潜移默化的过程之中的。
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润物细无声”,从精神深处培养、教育和塑造着我们。
请大家列举一些潜移默化的成语、俗语、典故等等。
◇合作探究八:
诗歌欣赏《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思考:“乡音难改”说明了什么?请同学们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这种深远而持久的特点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学生:略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上都是深远持久的。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潜移默化的影响
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后小结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感受到文化对于人的影响十分广泛,这种影响不仅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而且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不仅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而且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它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因此,我们每一位青年学生应该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实现我们的完美人生。
高中政治教案模板篇4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国际竞争的实质,认识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二)能力目标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判断国际社会政治现象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关心祖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命运的民族责任感,以及热爱和平,维护本国利益和维护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相统一的理念。
2、认识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忧患意识和勇于挑战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
★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国际竞争的实质,体会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国际格局相应的发生重大变化。各国之间将呈现怎样的关系呢?下面就学习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十七、 透视世界若干力量中心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104页,思考几个探究性问题。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正在形成的政治经济力量中心反映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这与二战后形成的美苏对峙两极格局有明显不同。这种局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中国作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在当今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
(2)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各种力量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国际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105-106页内容,思考所提出的探究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积极讨论,踊跃发??
教师点评:欧盟成员国的增加,有力的推动了欧洲一体化进程,使欧盟成为多极化力量中头等实力单位,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俄罗斯当今的实力虽有所削弱,但仍具有巨大的经济科技潜力和强大的军事力量,其大国地位不容置疑;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强国,目前正在保持经济大国基础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3)目前世界正在形成的若干个政治经济力量中心。美国、欧盟、俄罗斯、中国、日本等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力军,是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同盟军。
(4)世界多极化的形成将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
2、世界多极化进程中的国际竞争
(1)伴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
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美国极力维护其世界超级大国地位;日本和德国正努力跻身政治大国行列;中国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竞争的意义:世界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总之,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单极与多极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21世纪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1、国际竞争及其实质
世界格局的变化,各国目标的调整,形成了国家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局面。要对话与合作,不要对抗与冲突,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的共识。各国人民要求友好相处的呼声日益高涨。国家间在加强合作的同时,竞争也在加剧。
国际竞争表现在各个领域,有经济竞争、文化竞争、军备竞争、人才竞争、科技竞争等。
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专家点评”内容,了解什么是综合国力?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
教师点评:综合国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即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其中,经济力和科技力已经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文化、经济、政治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突出,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6页“相关链接”内容,了解各国是如何展开竞争的?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
教师点评: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和科技领域。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制定发展战略,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2、加快发展,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教师活动:阅读教材第107页图表,并思考所提出的问题。
学生活动:认真思考并踊跃发??
教师点评: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学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以及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国际机遇和挑战,对于维护和实现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等,有重要意义。
(四)实例探究
[例1]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
cc. 两极格局,两强争霸 b. 美国一极独霸世界
c. 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d.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答案:d
[例2]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活动猖獗,危害上升,世界各国纷纷谴责并携手打击各种恐怖活动。这表明 ( )
① 和平问题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② 恐怖主义是和平的主要障碍 ③ 国际社会在反恐上存在共同利益 ④贫困国家的经济发展日趋重要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答案 a
[例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 和 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
① 经济实力 ② 国防实力 ③ 科技实力 ④民族凝聚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①③
答案 d
★课余作业
分析讨论,面对当前的国际形势,我国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高中政治教案模板篇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识记、理解和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行为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列举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感知文化的影响。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学会透过具体的文化现象概括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内容及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从丰富的文化生活材料入手,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正确对待各种文化现象,辨识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学难点: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而持久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讲授】探究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气质类型测试结果,提起学生情趣,并依此作为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的切入口。
◇新课讲授
教师:为什么不同的同学测出来的气质类型都会不一样?一个人气质的形成受什么因素影响?
学生:回答(略)
(展示图片)家庭、社会以及学生参加体艺节运动会的图片
教师: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一个人在一个文化环境中生活中的久了,就会沾染那样的文化。在我国:东北人勇敢豪爽;广东人精明强干;江浙人温婉细致;山东人既传统又豪爽,而山西人则憨厚朴实。
人们生活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在不同文化活动的影响下,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反映出很大的差异。
◇合作探究一:
古代妇女的“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现代男人“三从四得”:女朋友出门要跟“从”,女朋友命令要服“从”,女朋友讲错要盲“从”;女朋友化妆要等“得”,女朋友花钱要舍“得”女朋友生气要忍“得”,女朋友生日要记“得”。
为什么古代和现代男女交往方式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分组讨论,然后每组派代表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时代不同了,观念变了,价值观不同了。价值观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合作探究二:
我现在要在我们班上做个调查:你们当中有多少个人在上初中之后拥抱过异性?为什么很少甚至没有呢?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因为中国的礼仪文化中没有这种见面礼节,在中国文化中只有恋人与夫妇才会拥抱,一般人之间的见面礼是握手而没拥抱。但在西方,拥抱则是一种常见的见面礼。这说明风俗习惯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
◇合作探究三:记忆大考验,是否还记得《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这说明文化程度在影响人们的交往。(在白板上勾勒出学生找的关键词)
◇合作探究四:
“o”是什么?数学老师说零,英语老师读作元音字母,语文老师认为是句号,音乐老师则把它看作停顿。
面对同一符号,各位老师的认识竟然有如此差异。你能否解释这是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回答
学生:回答(略)
教师:因为他们知识素养或知识结构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
◇合作探究五:
孙中山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道路的实践上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学生:
教师: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毛泽东代表的是无产阶级,价值观不同所以在中国道路的选择上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