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

时间:2022-09-30 作者:Fallinlove 备课教案

教案是老师为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前撰写的书面文稿,在制定教案的同时,我们都要认真思考,有着较强的思维逻辑,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1958到1963年,是斯霞老师教学硕果累累的五年。这五年里,她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六年制改为五年制的试点任务,获得了省教育厅和中央教育部的充分肯定,并且积累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套实践经验。1963年6月,学制改革胜利完成之时,斯老师应江苏省广播师范学校的邀请,进行了《小英雄雨来》的广播教学。播出后,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反响强烈,好评如潮。40年前《小英雄雨来》的广播教学实况已经成了历史,我们无缘学习、欣赏,所幸有《广播教学稿选》(小学版)上刊登的《小英雄雨来》教案。我们又发现,1982年11月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我的教学生涯》中也有《小英雄雨来》教案。对比之下,我们惊喜地发现,两者是不同时期的教案。前者用三课时教,而后者只安排了两课时;前者较为简略,后者增设了好些个问题,还多次组织学生讨论;课文的重难点没变,但处理方法有所变化,作业布置也有所不同,后者似乎更切合语文实际──显然,用两个课时完成这么一篇较长课文的教学,整个教学过程的安排、节奏就更紧凑。这两个教案成了斯老师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见证。我们这里读的是1982年出版的教案。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今天,全国各地都在乘着《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颁发所带来的语文教育改革的春风而思索、实验之时,再来回顾《小英雄雨来》的教学,仍能强烈地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不禁深深叹服于斯霞老师对语文学科本质的独到把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恰当培养。

?小英雄雨来》一课教学中,随处可见斯老师运用语言本身的特点给学生以熏陶和感染。如,对芦花村(故事发生地点)景色描写段落的品味:“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通过引导学生先读句子的主要成分,再逐句把附加成分放进去读,最后连起来读,并进行前后对比,让学生体会到芦花村景色的优美。要知道,小小的芦花村只是祖国大好河山的一小部分,和芦花村同样美,甚至更美的大片河山正遭受着日寇的蹂躏。教学中突出芦花村的美旨在引发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自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碰撞。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必然会熊熊燃烧起来。烈火必然射向蹂躏我美好河山的侵略者。《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学科蕴涵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篇篇课文中,不仅包含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文化知识,还渗透了生动的人文精神和高尚情操。

张志公先生阐明:“由于思想和语言有着不解的因缘……在进行语文教育时就离不开语言材料所含的思想内容。”斯老师在教学中,板书突出雨来在夜校里学习的内容:“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再进行朗读指导,读出感情。把雨来对美丽的家乡的爱和对自己祖国的爱直接连接了起来,为揭示雨来的英雄行为做铺垫。板书和有感情朗读强化了学生的感知,无疑也熏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在重点段(鬼子把雨来捆绑起来,对他哄骗、利诱、威胁、毒打,雨来坚强不屈),斯老师先是安排学生默读,然后组织学生讨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手段,课文中哪些词语把鬼子的丑态勾画出来了?一边讨论,一边在黑板上作了“鬼子雨来”的对比板书,把敌人的丑恶嘴脸和雨来在敌人面前的坚强不屈清晰地揭示了出来。学生通过课文本身的词语句段看到了敌人的凶残,领悟到了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板书又强化了学生的认识。

在本课教学中,斯老师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知道,随课文分散识字,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是斯老师几十年教学生涯中的一大成果。她曾在谈识字教学的文章中写道:“总之,学生识字的基础是在不断变化的,他们的知识在一天天充实,他们的能力也在逐渐增强。同样教识字,低年级和高年级有区别……我们要注意学生识字基础的变化,有的放矢地改变教学方法,不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在这里我们看到斯老师正是这样做的。

?小英雄雨来》是学生小学快毕业时的课文,学生正具有相当的识字能力。这篇课文的生字词教学,斯老师明确提出“自学生字新词,掌握读音,理解词义。”在方法上,通过“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做,有明显的年段特点,体现了“授之以渔”的教育观。

斯老师在讲读教学中也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课堂上,提问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斯老师精心设计问题,让提问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学生在讨论、答问中进行了种种语言实践活动。教给了学生方法,发展了学生能力。

斯老师很重视默读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对默读特别指出不同年段的要求,高年级是“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并要求“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显而易见,“默读”包括略读、浏览等,主要用来捕捉阅读材料中的重要信息,是学生个体阅读行为的主要方式之一,是训练、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斯老师在《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中始终重视培养学生默读能力,以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通过默读领悟课文内容,从第一段到最后一段的教学,贯穿始终。

当代教学理论中有一个很吸引人的口号,就是“为迁移而教”。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技能。”这两种说法有所不相同,但其主旨是一致的。斯老师引导学生扶着教材这张凳迈开了语言训练的步子,本课教学注重以读促写的结合。仅以几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找出文章的重点段”“分析围绕中心写一、二、三、五、六段的作用”尤其是最后一个问题,“文章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激发学生思考今后自己的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句子优美”“词语丰富”“笔法生动”“文章题材的取舍和安排”等等。引导学生自己发现,体验必定深刻。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有顺序地介绍乡村景物。

2.试着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3.学会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教学流程:

(一)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

1.同学们,当我们远离喧嚣的都市,步入乡村,在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在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在辽阔的草地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同学们,我们今天共同走进乡下人家,一起感受田园的诗情画意吧!

⑴展示田园风光图片或播放媒体。

⑵ 同学们说一说喜欢农村哪些风光。

2.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3.小组代表在全班展示汇报,可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和资料。

4.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5.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我们这一节课,就是要练习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孩子们,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大家愿意和老师一起来走进田园,享受农村的美丽风光吗?

(二)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

1.老师为大家搜集了一些描述田园风光的词语。读一读下面的词语,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赏心悦目 洁净明亮 心旷神怡 胸怀宽广 绿色渲染 墨线勾勒 草原茫茫 水鲜草美 牧草丰盛 羊肥牛壮 羊如白云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河汊纵横 密如蛛网 高大草本

低地草甸 阔叶高草 草本群落 草原茫茫 宽阔无边 无际无涯 择水草居 水草鲜美

牧草丰盛 平原宽广 沃野千里 一望无际 一马平川 原野寥廓 莽莽苍苍 绵延千里 无垠无边 千沟万壑 荒原漠漠 芳草沃野 莽莽苍苍 绿遍山野 逶迤连绵 高低起伏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沃土千里 一碧千里 山清水秀 明媚绚丽 平畴千里 景色宜人

春色满园 凉亭水阁 古色古香 目不暇接 花团锦簇 鸟语花香 俯视大地 信步郊外

莽莽苍苍 起伏和缓 辽阔无涯 芳草绿野 坎坷不平

2.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请读一读收老师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说一说你的感悟和启发。

过故人庄 书湖阴先生壁 游山西村

唐 孟浩然 宋 王安石 宋陆游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

1.比一比谁最棒,猜一猜下面两个关于农作物的谜语。

⑴有个老头子,头上长胡子,脱下绿袍子,满身是珠子。

⑵小小树,田里栽,金花谢了银花开。

(四)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

1.师:同学们,当你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如果让写下来,你会写什么?小组内交流交流。

2.集体交流想写的内容。如:乡村的山水树木,乡村的丰收田野,乡村的小院,乡村的果园,写自己的乡村生活体验等等。

3.大家讨论一下,我们应该抓住乡村风光的景物的哪些特点来描述?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静态特点,动态特点,形状、颜色、气味等等。

4.我们还需要思考一下,应该按什么顺序来描述自己的“乡村风光”。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① 按地点变化的顺序写,

② 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③ 按景物的类别写,

④按先总后分的顺序写。

5.大家讨论一下,写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用哪些描述方法。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不仅要写看到的,更要写想到的,可以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还可以引用优美词语和诗句等等。

6、老师小结:我们描述田园风光,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五)、佳作引路,章法导写。

?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

(六)、学生习作: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走进乡村生活,感受田园的美丽风光。在那乡间的小路上,你会闻到瓜果的芳香;夜晚的池塘边,你会听到青蛙的歌唱;辽阔的草原上,你会看到成群的牛羊……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经历的,也可以写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写的时候,把要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还要注意运用积累的优美词句。

2.学生习作,老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七)、评讲作文:1.读一读自己的习作,把不通顺的地作文方改通顺。划出自己认为是精彩的句子和段落。

2.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批改。

3.小组评选一篇优秀的习作参加班级交流。

4、佳作展览,评选最佳1.根据自己的想象,画一幅关于农村田园风光的画,配上一首小诗。

2.用学会的写作方法,描述家乡的另一处美景。

乡村生活

每年的暑假,爸爸都会带我们全家人去老家农村看望他外婆,也就是我的外祖奶奶,由于我爷爷奶奶去世太早,祖奶奶成了我爸唯一可以孝敬的亲人。正因为这事也使我有机会去农村玩。了解农村的生活习 惯。

清早起床,爸爸开车从县城出发,沿着弯延公路前行,公路两旁有金灿灿的稻田,清澈见底的小溪,成群结队的牛羊,啊,景色大美了!小花随处可见,小鸟飞来飞去,叽叽喳喳地叫着,仿佛对我说:“欢迎你们来到农村!”下车后,走在由石头铺成的小道上,凉凉的微风迎面吹来,让我感到无比好兴奋,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祖奶奶家。

农村的人们,早上天刚刚亮就起床,大人出去耕田、锄草,小孩去放羊,九点左右回家吃早饭,吃完早饭又去干农活,忙到中午回家随便吃点东西,休息半个小时又去干活,直到天快黑才往家走。他们已经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农村人很喜欢养狗,只要你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狗都会叫个不停,甚至你从篱笆外走过,它也要叫几声,尽职地保护着主人的家。同时提醒主人有陌生人来访,小心有小偷!

习惯了城市喧闹的我,在这找到了一份优雅的宁静。习惯了城市空气污染的我,在这里找到了一份自然清香的空气。 乡村人家生活是那样简单,而城市生活是多么讲究!

乡村生活,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你是那么使人回味无穷呀,使人流连忘返!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3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确定自己的写作内容,要求在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意义,(习作训练)《这件事____》。

2、指导把事情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重点:初步学会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难点:学会 在生活中发现小事的意义,并回忆起有意义的细节。

教学过程:

1、读“参考片断”,自悟习作选材要求。

(1)交流自司的本次人习作选材要求。

(2)教师总结:事情并不轰轰烈烈,但是体现了李洁为同学服务的好思想。

2、学生交流想琯的材料,结合“习作提示”进行一一判别。

(1)交流想写的生活小事,教师板书罗列。

(2)结合“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习作选材要求是选择能引起读者思考的生活小事,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习作训练)《这件事____》》。

(3)根据对选材的认识,自己判断材料是否合适。

(4)交流选定材料,教师随机在板书上增删,并让改过的同学说说思考过程。

3、再读“参考片断”,悟写具体的方法。

(1)“参考片断”主要抓住的是人物的`行为来写具体的。

(2)指导发现自己选定材料写具体的方法。

写具体的方法不上把人物的行为,动作写具体。事例不同写具体的角度就不同。比如“习作提示”上提到 的‘有个同学晚上只顾看电视,不做作业,教师查问时他还撒谎“这个事例,就可以人物的神态和语言上做文章。

(3)学生回忆可以刻画具体的细节,并交流。

4、学生试写。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评价典型的习作,指导学生把事情的经过分几步写具体。

2、拼凑修改习作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继续作文,教师巡回,发现典型习作供集体评议用。

2、集体评议。

标准:①选择的材料是否有一定意义,能否引起读者的思考。

②写具体的角度是否选择正确,有否写具体。

评议是否流畅、优美。

3、学生评议,教师随机按标准点拨,鼓励学生的的闪光点引导修改。

4、学生各自修改草稿。

5、将作文抄入作文本。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4

一、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会认生字,能正确读写。

3、体会山水合一的自然美,情景相融的美妙境地。能用“赞叹——描述”来抒发热爱自然美景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通过读和观景移情法,感受多媒体信息以及语言提供的想象情景,让学生尽情地品味桂林山水的美丽景色。

第一教时

一、预习探究

1、出示小黑板,朗读生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合作交流

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查字典,学习生字词。结合上下文内容说出“无瑕”等词意。

2、了解课文大意,围绕课题划分段落。

3、初步观察图意,整体感知画面展示的优美景色。

4、在文中划出表示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奇、秀、险”特点词语。

三、品读感悟:

1、你到过桂林,看到过那里的美丽景色吗?看看那里的景色和别处有什么不同?

2、看看课文怎样围绕题目来写,再用一个句子说出每个小段的大意。

3、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

汇报自习情况。全文有四段:第一段写乘着船观赏桂林的山水。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第三段写了桂林的水。第四段写了桂林的山和水。

师生讨论后小结:

1、初读完全文,你感到题目和课文内容有什么关系?(课文内容紧紧围绕题目的桂林中的“山”和“水”来写)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呢?先总写什么?再分别写了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全文的记叙顺序是“先——(先总起)再——(再分述)后——(后总结)”

四、巩固延伸:

质疑: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别人提出不明白的地方,你也不明白,请在文中作上“——”和“?”记号。)

第二教时

一、教学内容:

1、能用一二句话,赞叹优美的画面。

2、通过读,能体会漓江水“静”、“清”、“绿”的三个特点。通过读和动手绘图,展示桂林山的“奇、秀、险”的三个。

3、进行创造性的想象,体会作者描绘漓江水特点的句式。并在此基础上,想象漓江水的“甜、凉”的特点,再进一步想象江岸上的野花的美。

4、学生能掌握“赞赏——描述”的句式。

二、教学过程:

(一)、理解第一段,随文入景。

1、激发谈话:你们想去桂林游玩吗?为什么?课文的作者为什么去桂林游玩呢?课文的第一小段告诉了我们。请找出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先理解“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再理解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们都这么说,桂林的山水风景是天下第一美的,我也禁不住来观赏观赏。)

3、读第一段。进一步启发谈话(播放多媒体教学软件:出现一幅桂林山水画卷,再出现文字和声音::人们都说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真是这样吗?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也随作者乘着木船沿着漓江,一起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

特点是什么?(大家读书时要学会抓住主要的意思,用“△”画出桂林“水”特点的词语)

5、学生汇报:找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静、清、绿。

6、老师出示带点的几个词进行比较,说说哪个词让人感到漓江的水是那么美,作者是赞不绝口,禁不住脱口而出的?

(1)漓江的水真静啊!

(2)漓江的水好静啊!

(3)漓江的水很静啊!

以上几句中的“真”“好”“很”哪个好?“真”程度更深。“真”字还可以怎样说——非常非常,多么。

7、读好“真”,应读重点,声调要稍提高。反复品读:漓江的水真静啊!作者看到这么清静的水,赞不绝口,接着,描写出漓江的水静得如何。我们把作者用的这种方法叫做“赞赏——描述”。

(二)进一步体会重点词句,朗读指导,读出你在游玩时所见美景的喜悦心情。

(用以上的多媒体软件范读录音作朗读指导:漓江的水真静啊;漓江的水真清啊;漓江的水真绿啊。)

1、读,体会重点词句:真静啊,是说的水怎么样——还可以怎样说出这层意思,这层感受?(漓江的水很静很静,漓江的水是多么地静啊……)

2、让学生仿照词语重叠的方法说出对赞美漓江水的感受:真清啊,真绿啊……

3、老师朗读示范学生试读: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念轻声,稍拖长声音,然后把声音压平;“清”字先向上扬一点,再轻轻拖一下;绿,是很美的,同学们试着念出美的意思来。

4、师生或男女学生互为引读,读出很惊喜的感情。如:师——漓江的水真静啊!生——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5、在读与体会重点句子中相机理解“无瑕的翡翠”等词的含义。

(三)进行创造性联想的训练。这么美的景色,你怎样“观赏”呢?

1、出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读后理出:“赞赏——描述”。

2、谈话创设情景:你看到漓江的水这么“静”这么“清”这么“绿”,你站在木船上,停下手中木桨,你想干什么?(启发:望着这清凌凌的碧绿的江水,我真想——(用双手掬成一个勺子;跳下水中;用双手掬水洗一洗脸)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呢?

老师出示:漓江的水真()啊!()得……

拟定学生1:我把一掬水泼在脸上,漓江的水真凉爽啊!凉爽得让你感受到脸上放了冰琪琳。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明净啊!明净得像……

拟定学生3:我摇着双桨,那“泼——泼——”的水声真好听……

3、图象创设情景:出示“象山图”请注意观察,你们看看,这头“象”把长长的鼻子伸进了清凌凌的水中,这头“象”会想什么,说什么呢?

拟定学生1:看着清凌凌的江水,我真想跳到江中,玩耍玩耍!……

拟定学生2:漓江的水真甜啊……让你感受到像吃了西瓜那样舒服。

播放多媒体软件:一幅“象山图”出现,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甜啊!

(四)进一步体会漓江水的特点。小结:你刚才随作者到了漓江,你是观赏,还是玩赏了漓江的水?为什么?

{播放多媒体软件:出现两幅人们在水中玩耍的情景,再出现文字和声音:漓江的水真凉爽啊!}

(五)先小结文上的学习方法,再理解第三段,体会桂林的山的特点。

1、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玩赏漓江的水的美景的?(先看图,进入佳景;读文句,品味佳景;后想象,玩赏佳景。小结后老师板书。)

2、准备怎样游玩桂林的山水?

3、老师出示描绘桂林山的图景。再用一个句子赞一赞图描绘的桂林的山。

4、将桂林的山的三个特点画出,老师出示描写桂林山的三个特点的词语: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还可以怎样说,说出这种感受。此文转自淘、教。案网()、仿照刚才读“静”“清”“绿”的方法,怎样读,读出很“奇”、很“秀”、很“险”的感受来。(奇,先把声调提稍高,随后读得轻而平;秀,可读得平稳一点,重音停顿稍久一点;险,先要提高声调读得稍短促。)

5、按“赞赏——描述”引读。采用多种形式,读出你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边读边出示多媒体软件:出现三幅图,分别再现文字和声音:(1)桂林的山真奇啊!(2)桂林的山真秀啊!(3)桂林的山真险啊!}

6、创设情景,玩赏佳景。

(1)看图说“奇”:先出示一幅象山图,你看,一头巨大的象来到江边,它在干什么,请用“赞赏——描述”想象佳景。

拟定学生1:桂林的象山真奇啊,它来到江边,津津有味地喝着甜美的江水。

(2)再出示一幅骆驼山图,你看,这头巨大的骆驼蹲在山上,在四面张望,它在看什么?

(3)你看到这么神奇的山,你会怎样做,怎样“玩赏”?老师启发后,说一说:

(4)你能否拿出你的照相机,拍下这一幅幅精美的画卷;你是否拿出你的录象机,拍下这连绵不断的画卷。

(5)老师出示一幅图:一座高耸直立的山峰,你正站在山脚下,有什么感觉?

拟定学生1:桂林的山真险啊,好象就要倒下……

拟定学生2:桂林的山真高啊,好象一支巨大的笔,直插云霄……

(6)老师出示“形态万千”、“奇峰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10个,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学会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深入地体会老牛表现出的伟大的母爱。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确读书方法,能抓住重点语句,揣摩语言,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教学难点

感悟老牛伟大的母爱;根据课文特点,揣摩作者是怎样通过具体描写,来表达深深母爱的写作手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文朗读磁带、挂图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爱,不仅仅只存在我们人类之间。动物间的爱同样让人震撼。这堂课我们要读的是一则感人至深的故事——《母爱》。

二、整体感知。

1.同学们已经自读过课文,哪位同学来概括说说这则故事叙述了怎样一件事?简要概述课文内容。

2.听录音,圈画出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语句。

师:动物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演绎出这一幕悲剧,作者将怎样一种爱呈现给了大家?让我们再度走进课文,一边认真倾听,一边把你认为描写得很感人的语句圈画出来。

三、话题讨论。

我们先在小组里回味一下课文。把你圈画的语句带着你的理解读给你的伙伴听听,再谈谈你的感受。

结合自己的圈画,以“最感动我的”为话题,读一读,议一议。

1.小组讨论,朗读各自圈画的语句,并谈感受。

2.班级交流,感受老牛的'母爱。

我们用自己的心演绎了文中的情,请你把刚才小组讨论中的精彩拿来回放,让我们共享你的感受。

四、质疑探究,交流感受。

1.提出自己尚存在的疑问,交流在学习过程中新的感受。

通过初步朗读与交流,我们感受着老牛圣洁的母爱。如果你觉得还有一些值得大家讨论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可提出来,或者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有了一些新的感受,乃至有一些超越这则故事的感悟可交流一下。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你在学文过程中已经认识哪些生字?

2.学生独立思考识记: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认读带有生字的词语。

洗漱、包括、缰绳、刹车、驱赶、挪动、凄厉、违反、舔、吆喝

4.指导书写要求会写的字。

“赖”注意左边“束”的最后一笔。

“挪”写时注意靠紧,不要写得太宽。

“舔”注意右边下部是“^”,不要写成“小”。六、作业设计。

1.收集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

2.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对母亲说的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情感导入。

纪伯伦说: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你和母亲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二、整体把握。

1.通过这个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母爱》,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可以是:温顺、倔犟、慈爱……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赞美)

三、研读语言。

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四、品析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理解“极度缺水”和“驻军”。

2.学习2—4自然段。

师:“倔强”表现在哪里?为何温顺的老牛会突然变得倔强?表现出了什么?

(1)“牛被打得哀哀叫唤……显得分外悲壮。”

a毕胂笃嗬鞯慕猩里包含了老牛怎样的话语?

b奔偕枘闶且晃换家,请你想象当时的画面。

画面:恼怒的主人、瘦骨嶙峋的老牛、凄厉的叫声、漫天的黄沙、阴冷的风、爆裂的土地、干裂的嘴唇……

c币槐叨廖囊槐呦胂蟆

d敝傅祭识痢

(教师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要给学生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文字中的情感。)

师:画面的凄凉,老牛的悲壮,触击了人的心灵深处,战士们哭了。取出半盆水,放在老牛面前。可出人意料的是,那头任凭司机怎么呵斥驱赶,都不肯挪动半步的老牛;那头被打得哀哀叫唤,还是一动不动的老牛,却没有喝一滴水。它渴吗?它痛吗?

(2)你听它在呼唤,它在呼唤什么?你们想想那会是一种怎样的呼唤?

师:假如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位母亲的话,你会用上什么词语?

(无私的母亲伟大的母亲……)

师:你现在感受到老牛的倔强中饱含了什么?

(3)此刻时间仿佛停止了,没有了哭声,没有了阴冷的风声,没有了一切嘈杂声,人们静默着,我们的心灵也都静默着,人们在思考什么?在感叹什么?

五、当堂练笔。

师: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要说,对母亲说,请大家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a碧着凄厉的叫声,和着沙漠中阴冷的风,我想对这位母亲说……

b笨醋拍缸友壑械睦崴,我想对这位母亲说……

c被叵胱派活中母亲对我点滴的爱,我想对我的妈妈说……

六、与学生一起设计作业。

小结:所有的母爱,其实表现出来都是这样简单,它没有做作,没有张扬,有的只是极其普通却又撼人心魄的细节!在收获爱的同时,你们还要学会付出你的爱。

1.搜集关于爱的文章(把爱扩大到植物、动物、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2.以“妈妈,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封信。

3.利用查到的资料开一个《母爱》的主题队会或办一期手抄报。

4.课外阅读推荐:《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备课参考资料】 关于母亲的名人名??

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米尔)

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妈妈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最快乐的地方。(英国)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铎)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生日卡片 席慕蓉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

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14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

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找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

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圆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箱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14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满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里,我不禁流下泪来。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

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讨论和想象,提高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完成课后第二题;

2.通过合作解疑,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懂得诚信是人生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

教学策略

本课拟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1.略读复述、把握主要内容。

2.合作讨论、相机点拨、突破难点。

3.感情朗读、激发想象、说议结合。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用现有的识字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学会15个生字,理解新词;2.复述课文主要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一、揭题解疑,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略读。自由读课文,读通语句。

2.鼓励好同学复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出示关键词。

(教师范读: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幺事情?)

3.请成绩一般的同学根据提示复述主要内容。对表达完整的同学提出表扬,发放进步星。

4.请学困生根据提示复述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只要敢于起来说,就应该表扬,发放进步星。

5.识字教学:学生自主识字后出示幻灯片,请学生将课后的15个生字归类,当堂学习掌握。

跟"手"有关的字:

跟"心"有关的字:

最容易记的字:

最难写的字:

自己练习组词写两遍,然后听写,改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精读,合作学习,理解"诚信与财富"。

过程与方法:

一、让学生将自己读懂的内容改成问题,向其它同学提问。

学生问:"父亲"正面临的一个道德问题是什幺?

教师追问:没有道德的人会怎样做?

学生问:为什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教师追问:汽车难道不是财富吗?

教师帮助学生举例:"父亲"为什幺中了彩还不高兴?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充分地说明理由和根据。

二、1.有感情朗读4-10自然段,体会"我""喜悦--迷惑不解--高兴"的感情变化。

2.发挥想象,回答问题。

①库伯把汽车开走后,"我们"一家的心情怎样,体会人物对话。

②"父亲"不把汽车给库伯,结果会怎样?

③如果你是文中的某一个角色,又会怎样做?

3.将自己所说的内容写一写。

教后小结:

学生质疑,如何释疑?方法很多:过去传统的做法都是:教师释疑或学生释疑,其实,师生合作释疑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采用这种师生合作解疑的方法,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使生生互动起来;另一方面可以发挥教师的调控引导作用,使师生互动起来,从而营造一种和谐宽松的对话环境,使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四五自然段,明白知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知音为人生带来的美妙享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在阅读期待中激疑

1、导语:同学们,走进课文之前,让我们闭上眼睛,进入音乐的殿堂,仔细聆听那来自“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

2、优美的旋律背后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让我们走进课文《伯牙断琴》。

3、(过渡)伯牙为何断琴呢?带着大家的疑问。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探寻伯牙的内心世界。

二、品读精思,在感悟交流中怡心

1、勾画。学生在整读段落的基础上,思考本段主要围绕哪几句话来写?勾画出本段的总起句

2、体会句子: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1)指名读,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指导朗读,强调“无论”“很快”这两个词。

3、引导学生体会“高山曲”

(1)指名读句子。

教师引导:伯牙用琴声表现了怎样的一座高山呀,让钟子期如此赞叹?

(2)学生交流听完表现高山的乐曲后的感受。(出示图片,品析“巍峨”)

(3)出示钟子期听完伯牙弹奏高山曲子后说的话。

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4)指导朗读。(提醒学生注意前面的“立刻”与“兴奋”。强调突出子期欣赏水平之高)

4、学习“流水曲”。

(1)出示句子,指导学生读:“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学生自由读。(播放音乐)

(2)出示“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画面,学生交流:看到画面,听着琴声还想到了些什么?指导学生将“江水滔滔,汹涌澎湃”的情形与伯牙的内心情感联系起来想象。

(3)再读句子,突出气势,体现遇到知音后内心跌荡之情。

5、学习“雨中曲”。

(1)出示“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

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2)播放这三段音乐。听着音乐,想想伯牙弹奏不同的曲子时,子期会怎样赞美他呢?学生讨论交流

(3)说话练习:伯牙弹奏一首表现的曲子,子期赞赏道:!”

(4)再读句子,然后引读:“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我在琴声中要表达的感情,你全都能领会。”

(5)理解“知音”的内涵。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伯牙失去知音内心的痛苦

出示: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悲痛万分,他扯断琴弦,把琴摔在地上,说:“知音已去,我弹琴还有什么意思呢?”从此伯牙不再弹琴。

指导朗读

1、理解“扯”“摔”包含的情感。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句话。

四、课外延伸,在抒写心声中明理

1、讨论: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欣赏乐曲《高山流水》,在美妙的《高山流水》中结束新课!

五、作业

1、有感情地读课文,收集赞美知音的名言名句。

2、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到汉阳古琴台游览,了解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动人故事。

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8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已经度过了十个春天,谁能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春天。

2、从同学们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大家谈得最多的是通过眼睛所提供给我们的视觉形象。那么一些双目失明、失去视觉的盲人心目中的春天又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

3、没有视力的盲人虽然不能用眼睛去观察春天,但是他们心目中的春天也同样是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因为他们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认读生字

1、同学们已经在课前预习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可以谈一谈你阅读后的初步感受。

2、小组利用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并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法。

3、出示生词,检查学生认读情况。

4、出示下面词语,指导学生读正确:

穿梭 悄然 拢住 扑腾 曲线

5、小组合作读课文,互助互学,将课文读准、读通。

6、请一个学习小组读课文,其他组同学进行评议。

三、细读课文,感悟文本

1、细读课文,边读边在书上做出标注:写一写自己的感悟,画出不懂之处。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读书感悟,互相质疑解难。

3、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读书感受,重点围绕“盲女安静特殊在哪儿”来谈。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搜集海伦·凯勒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检查反馈

1、听写部分词语。

2、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3、教师根据听写情况进行重点指导。

二、研读语句,深化感悟

1、明确研读内容: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交流了各自的感悟。这篇课文有许多词句含义很深,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并认真揣摩其言外之意。

2、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研读结果。

3、全班交流,教师用投影出示学生提到的含义深刻的词句,引导每一位学生认真揣摩,然后再请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并介绍自己体会句子含义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4、引导学生总结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理解。

⑵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⑶ 抓住重点词语理解。

三、品析语言,有感情朗读课文

1、作者对盲女安静的描写极为细致、逼真、生动,请同学们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及精妙。

2、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读全文,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语言,在朗读中体会情感,在朗读中深化感受。

4、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总结收获,拓展阅读

1、请同学们谈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教师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表达方法、学习方法等多角度来谈。

2、盲女孩安静是在用心灵触摸春天,她或许看见了我们所不能看到的事物。请同学们快速默读“阅读链接”。

3、这段文字选自海伦·凯勒的散文《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谁能将搜集的有关海伦·凯勒的事迹介绍给大家。

4、结合同学们的介绍再来阅读这段文字,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5、请同学们课下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或《海伦·凯勒自传》。

五、布置作业,课下延伸

1、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抄写下来。

2、按照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搜集热爱生命的感人故事,办一份以“热爱生命”为主题的板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