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泥教案大班8篇

时间:2022-12-20 作者:Animai 备课教案

在教学生涯中少不了要制定教案的,为了保证接下来的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我们需要制定一份完整的教案,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和泥教案大班8篇,感谢您的参阅。

和泥教案大班8篇

和泥教案大班篇1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2: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过程及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3: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火山喷发的过程和火山活动对人类的影响。

难点:火山喷发的原因。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铅笔、托盘。

2:气球一个、火山模型、红色色粉、苏打粉、白醋、汤匙两个、吸管 一个。

3:教学课件、电脑、投影仪、音响。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导入

在大山的家族里,有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家伙名叫火山,你们看,他又发脾气了……

二:基本部分

1:播放课件

2:提问:小朋友看见发生了什么事情?

3:提问:为什么火山会喷发呢?

幼儿自由发??

总结:地壳下的岩浆受到地球内部巨大压力,当遇到地壳比较薄的地 方就冲破地壳喷涌而出所以形成了火山喷发。(一边讲解一边用气球演示原理)

4:火山喷发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再次播放课件)

请幼儿举手回答

老师小结:火山喷发时,首先喷发出的是瓦斯及有毒气体,然后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岩石碎块,紧接着岩浆喷出并沿火山口流下形成熔岩流,最后熔岩冷却,火山渐渐平息。(出示四幅图片)

5:请小朋友将四幅图片按照火山喷发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6:提问:火山喷发对我们人类有什么影响呢?(出示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并举手回答。

7:小结:火山活动对人类有不好的影响也有好的影响 。火山活动喷出的有毒气体对人类及动植物健康造成不好的影响 ;火山灰会覆盖大片的房屋庄稼,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炽热的熔岩会引发大火,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火山活动会形成新的陆地;火山活动会促成钻石等稀有矿产的形成。(边出示图片边小结)

三:结束部分

请一位幼儿和老师一起演示火山喷发的实验。

四:活动延伸

区角活动时,幼儿亲自体验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学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对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导致后边的幼儿看不清楚,还需改进,在语言引导的科学性上还要多加学习。

设计背景

因为孩子们通过电视了解到近期冰岛火山喷发,相互之间谈论的兴趣很高,再结合本学期我班教材,设计了这样一节课,通过一个小实验深入浅出的向幼儿讲解火山喷发这个复杂的问题,既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又学习了科学知识。

和泥教案大班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葡萄的外形特征,学习观察的方法。

2、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3、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胶水、剪刀、新鲜葡萄、盘子、磁带、幼儿《创意手工》用的书。

活动过程:

谈话引出活动内容:

1、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着什么?(葡萄)

2、你们知道葡萄是什么味吗?(甜甜的)

3、葡萄是什么形状的?(圆圆的)

4、葡萄是什么颜色的?(紫色的)

5、你们想吃吗?

6、小朋友品尝葡萄。

制作过程:

1、首先打开幼儿用书,把各种纸块剪下来,卷成筒。

2、剪下绿色的纸筒做成葡萄叶。

3、把卷好的纸筒粘贴在葡萄叶上。

一、发剪刀、胶水、幼儿用书,并且强调制作的安全。

二、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放相关的音乐,幼儿展示作品

四、教师点评

五、小朋友拿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葡萄,跳起欢快的新疆舞

六、把自己做的葡萄拿给小朋友欣赏,活动结束。

和泥教案大班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比较认识十六分音符(时值、读法等)

2、在新年的游戏情境中,萌发参加乐理活动的兴趣。

教学准备:

幼儿已较熟练掌握四分、八分音符的节奏。

活动准备:

礼物节奏卡、新年老人、串铃、十六分、八分音符节奏卡一拍与八分、十六分的比较卡、视唱谱、磁带、车票、车头卡片

活动重点难点:

16分音符的拍打与运用。

活动过程:

一、复习音阶歌

1、小兔跳跳五线谱(巩固do—do的音高、位置、手势、音名)

2、复习音阶歌

集体——合作

二、引出十六分音符

1、新年到了,新年老人驾着马车为我们送礼物啦,听听他马车上的铃铛是怎么为音乐伴奏的。(教师用十六分音副符为乐曲伴奏)

2、你们愿意跟新年老人一起打吗?请幼儿跟打

三、认识十六分音符

1、介绍十六分音符

这个节奏好快啊,比八分音符还要快,是什么音符啊?

对了,是十六分音符(出示卡片)

2、比较八分与十六分音符

不同:外形上的不同,一条符尾和两条符尾

八分音符一拍有两个,十六分音符有四个。十六分音时值短,所以快。

读法:八分音符怎么读?十六分的读法与串铃的声音很象,读riririri。

3、请幼儿读。新年老人的礼物发到谁手里,谁就将这个节奏边读边打出来。

4、音符歌

四、十六分音符的运用

游戏1:礼物送给谁?

请幼儿将1、2、3号任意礼物盒上的节奏打出。(先全体打一遍)

游戏2:听听找找

听旋律,找出十六分音在哪个小节

将视唱唱一遍!

和泥教案大班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含义,学会演唱歌曲。

2、感受歌曲3/4拍的舒缓和优美。

重点难点理解歌词含义,学会演唱歌曲。

环境与材料1、带幼儿到户外找一找小草,晒一晒太阳,观察周围景色的变化,感受春天的来临。

2、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感受歌曲3/4拍的舒缓和优美。

一次备课

一、谈春天

现在是什么季节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二、说歌词

1、教师朗诵歌词,幼儿倾听。

2、请幼儿两两一组,互相拍手打击节奏说歌词。

三、听歌曲

1、教师放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歌曲里唱的是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用各种形式为歌曲拍节

奏。如:①强拍拍手,弱拍拍腿;②强拍拍手,弱拍拍头;③全体幼儿围成圆圈并

逆时针转身强拍拍手,弱拍拍前面小朋友的后背;④全体幼儿将左手放在腿上,手心朝上强拍拍自己的左手,弱拍拍右边小朋友的左手

幼儿每听一遍歌曲,就换一种排击方式,在拍节奏的过程中,教师引领幼儿跟唱。几遍之后,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这首歌曲。

三、唱起来

1、教师弹琴,请幼儿齐唱歌曲。

2、变换演唱形式。如:表演唱、分组合唱、加入打击乐演唱。

和泥教案大班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铅笔盒里的各种学习用具及在学习中的用途,引发对上小学、做小学生的愿望。

2、大胆尝试用粘贴、添画等方式布置自己的铅笔盒。

活动准备:

认知准备:幼儿对铅笔、橡皮等文具已有接触。

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包、胶水、剪刀、蜡笔、废纸篓。

活动重点:

制作铅笔盒。

活动难点:

选择正确的文具粘贴在铅笔盒上。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这是什么?有什么用?

师: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小学生要带些什么?那铅笔盒里有些什么呢?

观看铅笔盒照片,了解铅笔盒里的各种文具。

师:知道它们有什么用吗?哪些文具我们已经使用过?

小结:我们的铅笔盒里有很多的好朋友,有铅笔、橡皮、直尺、还有卷笔刀等,这些东西都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我们给他们起个好听的名字叫文具,也可以叫文具盒。

二、做做铅笔盒。

1、沿着实线的将铅笔盒的轮廓剪下来,不剪过头。

2、按虚线折叠、粘贴,制作成一个铅笔盒。

3、选择材料纸上应该放在铅笔盒里的文具,将它们粘贴在铅笔盒里。(解决难点)

4、铅笔画出自己需要的各种文具,对其进行涂色。

5、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在盒盖上写一张模拟课程表。

6、同伴互相检查铅笔盒,看那看文具有没有放正确。

三、说说我的铅笔盒。

用“我的铅笔盒里有…”的句式来介绍自己画的铅笔盒。

和泥教案大班篇6

冷假回来,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一次打击乐的练习。热热烈闹的一节课下来,有闪光点,固然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一、教师的情绪是影响孩子们进行打击乐练习的关键。

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是《喜洋洋》这首传统的乐曲。这首曲子本身是热烈的、欢快的。孩子们第一遍听这首曲子的时候,就忍不住想站起来舞蹈。刚开始我一味的寻求课堂纪律,没有放开,所以固然也是带着孩子们在拍节奏,但是总觉的少了点儿甚么。到了第二遍,我也随着孩子们舞动起来,这个时候再拍节奏,就有了那种热烈的氛围。孩子们也随着爱好盎然起来。

所以,打击乐的练习不能只为了打节奏而打节奏,要让孩子们喜欢曲子,然后在曲子情绪的带动下进行节奏练习,这样才能让曲子不失灵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不知不觉的学会节奏。

二、内容和节奏的选择是打击乐有效展开的重要基础。

?喜洋洋》这首曲子有很多节奏谱的版本,我取它们的精华,又针对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进行了奇妙循环,刚开始让能力强的孩子感受节奏的变化,几次练习以后,我给能力稍微弱的孩子提示:在心里说着一二三四,试一试。有效循环,让孩子们有规律可循,在曲子完成时也给能力弱的孩子成功的感觉。这是节奏乐练习的目的之一。

所以,面向班里的全体孩子选择打击乐的节奏和内容是很重要的。

三、幼儿常规是打击乐练习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这次活动接近尾声,孩子们整齐划一的节奏让我感动,听课的李园长也一个劲儿的夸班里的孩子接受能力强。感动之余,我还是觉得得益于对孩子们的常规工作抓得好。

在平时的课上课下,孩子们都知道要做甚么,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集体生活所不答应的。音乐课应当是孩子们情绪最高涨,最不轻易安静下来的课。所以在平时的课上,我总是适时的给孩子们宣泄情绪的时间,这样在我要求他们安静下来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及时的安静下来。时间长了,孩子们也就自然而然的有了上音乐课的课堂常规。不论是如何的情绪高涨,总是能在一定的时间和场合里收住自己的情绪和声音。

这可是我最值得自豪的地方哦!

和泥教案大班篇7

大班幼儿对影子这一有趣的光学现象特别感兴趣,他们喜欢和影子做游戏,因此我们经常会开展有关影子的科学活动,这些活动一般都是围绕着影子产生的原理展开,幼儿较难理解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本次活动我们运用反证的方法,通过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让幼儿自己对有关影子的错误或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从而进一步理解纸挡住光就会出现影子,而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就能透过等粗浅的科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探索为动物的影子找“眼睛”的方法,知道纸没有挡住的地方光能透过,反之则产生影子。

2.能与同伴合作观察和记录,并对生活中的光和影的现象有继续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剪纸动物的头饰、手电筒、剪刀若干、背景板一块、幼儿记录纸若干。

2.教师演示材料: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已剪好眼睛的兔头、手电筒、集体记录纸一份。

活动过程

一、说说影子,引起兴趣

1.师:这几天我们都在玩影子游戏,你们发现影子有哪些有趣的现象?

幼:影子有时会变得很长,有时又会变得很短,有时又会消失不见。

幼:我跑影子也跑,我停下来影子也会停下来。

幼:影子的颜色都是黑黑的,有的深,有的浅。

2.小结:影子真像一个魔术师,有时会出现,有时又会躲起来;有时会变长,有时又会变短。

(分析:在本活动开始之前,我们首先对刚刚结束的影子游戏进行交流,教师在提问时特意突出“有趣”二字,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探索影子特性的兴趣。通过教师的小结,帮助幼儿回顾关于影子的各种经验,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准备。)

二、比较不同的影子,记录各种猜测结果

1.教师演示关于动物影子的ppt,幼儿根据局部特征猜测分别是哪些动物的影子。

2.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请幼儿说说这个影子和前面看到的影子有什么不同。

3.猜猜为什么兔子的影子上会有眼睛,幼儿结伴商量并记录猜测结果。

4.交流各种猜测记录。

猜测一:在兔子头像上画两只眼睛;

猜测二:在兔子头像上贴两只眼睛;

猜测三:在兔子影子上画两只眼晴;

猜测四:在兔子头像上剪两只眼睛。

5.教师在集体记录纸上记下幼儿的各种猜测,并提出要求。

师:请你们用商量好的办法试一试,然后再用手电筒照一照,看看小动物的影子上能不能看到眼睛。

(分析:教师通过演示动物影子的ppt,出示有眼睛的兔子影子的图片,引发幼儿对两种影子进行比较,从而自然地过渡到猜测、记录阶段。幼儿分成几个小组,大胆猜测“如何才能在动物的影子上看到眼睛”,并在教师的鼓励下开始初步验证自己的各种设想。)

三、实验验证,寻找答案

1.幼儿运用猜测的方法进行验证,并进行记录。

师:请你们在做实验的时候,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记录下实验结果。试过自己的方法后,也可以试试别人的方法。

2.幼儿根据实验情况交流自己的发现。

●光透过动物头饰上的小洞后影子上就会有“眼睛”

师:为什么给动物头饰画眼睛、贴眼睛都无法让我们在影子上看到眼睛,而剪个小洞就能看见呢?

小结:手电筒的光透过纸上的小洞后影子就会有眼睛,而画眼睛或贴眼睛都会将光挡住,所以影子上就看不到眼睛。

●洞的大小和“眼睛”大小之间的关系

师:小动物的眼睛都一样大吗?为什么?是不是洞剪得大眼睛就大,洞剪得小眼睛就小呢?

小结:剪的洞越大透过的光就越多,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大。反之,剪的洞越小透过的光越少,影子上的眼睛就越小。

(分析:实验验证后,当幼儿开始交流实验结果时,教师的开放式提问能有效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并鼓励幼儿用浅显的语言来解释较为复杂的光学原理。教师预设的一些关键提问,能够帮助幼儿对光和影子的一些错误或是模糊的前概念进行验证,并通过同伴间的引导、自己的操作,从而进一步理解“影子上如何才能出现眼睛”的光学现象。)

四、延伸活动:手影游戏

1.出示手影游戏的ppt,请幼儿说说看到了什么。

2.幼儿在区角中模仿手影动作进行游戏。

和泥教案大班篇8

教学内容:

想象画《到太空去旅行》

教学目标:

1、 启发幼儿围绕命题大胆想象,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美好的愿望和理想。

2、 丰富幼儿太空知识,激发幼儿想象,发展幼儿空间想象力。

教学准备:

幼儿用书;《到太空去旅行》课件;幼儿绘画用具。

教学过程:

1、 出示课件《到太空去旅行》,引出主题。

2、 引导幼儿观看各种太空图片,丰富幼儿知识。

(1) 请幼儿准备好和老师一同做动作去旅行。

(2) 请幼儿观看九大行星图,观察行星的外型特征。

(3) 引导幼儿观看登月图,观察宇航员特点。

(4) 观看宇航图,观察人造卫星特点。

(5) 观看火星图,观察火星探测仪特点。

3、 引导幼儿观看绘画作品,激发幼儿想象

(1) 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怎么到太空去旅行,想象中可以看到什么?

(2) 请幼儿看老师带来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说出他们是怎么想象的。

4、 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到太空旅行的情景,并大胆通过绘画进行表现。

5、 幼儿做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发挥想象。

请幼儿互相讲评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