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写教案的目的都是为了可以将自己的基础知识得到传授,无论进行什么教学任务,老师们都是需要制定教案的,以下是范文社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除法教案优秀7篇,供大家参考。
除法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小数除法的意义。
2、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二)能力目标:能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观察比较的过程中感受小数除法的异同,能够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情感目标: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计算方法的过程,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以整数(恰好除尽)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引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1、淘气打算去买牛奶,你从图上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根据图上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11.5÷5 12.6÷6
引导学生观察这两个算式与以往我们学过的除法算式有什么不同。(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单价分别是多少呢?我们先算一算甲商店的牛奶单价。
2、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4、理解算理。
5、引导归纳总结,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6、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1、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1题。
集体订正。
2、我是小小神算手。
20.4÷4 96.6÷42 55.8÷31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发现小数除以两位数与除以一位数的,都要注意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3、完成教材第3页练一练第4题。
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乙甲商店牛奶每袋多少钱?
11.5÷5=2.3(元) 12.6÷6=2.1(元)
除法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能力,以及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找准单位1,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正确的分析数量关系并列方程解答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一)确定单位1
1.铅笔的支数是钢笔的 倍. 2.杨树的棵数是柳树的 .
3.白兔只数的 是黑兔. 4.红花朵数的 相当于黄花.
(二)小营村全村有耕地75公顷,其中棉田占 .小营村的棉田有多少公顷?
1.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
2.分析题意并列式解答.
二、讲授新课
(一)将复习题改成例1
例1.小营村有棉田45公顷,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全村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公顷?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抓住哪句话来分析?
3.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4.比较复习题与例1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5.教师提问:
(1)棉田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 ,谁是单位1?
(2)如果要求全村耕地面积的 是多少,应该怎样列式?(全村耕地面积 ).
(3)全村耕地面积的 就是谁的面积?(就是棉田的面积)
解:设全村耕地面积是 公顷.
答:全村耕地面积是75公顷.
6.教师提问:应怎样进行检验?你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解答吗?
(1)把 代入原方程,左边 ,右边是45,左边=右边,所以 是原方程的解.)
(公顷)
(根据棉田面积和 是已知的,全村耕地面积是未知的,根据分数除法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应该用除法计算.)
(二)练习
果园里有桃树560棵,占果树总数的 .果园里一共有果树多少棵?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画图并分析数量关系
3.列式解答
解1:设一共有果树 棵.
答:一共有果树640棵.
解1: (棵)
(三)教学例2
例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 .一件上衣多少钱?
1.教师提问
(1)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有什么?
(2)有几个量相比较,应把哪个数量作为单位1?
2.引导学生说出线段图应怎样画?上衣价格的
3.分析:上衣价格的 就是谁的价钱?(是裤子的价钱)谁能找出数量间相等的关系?(上衣的单价 =裤子的单价)
4.让学生独立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并加强个别辅导.
解:设一件上衣 元.
答:一件上衣 元.
5.怎样直接用算术方法求出上衣的单价?
(元)
6.比较一下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相同点:都要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来列式.
不同点:算术解法是按照分数除法的意义直接列出除法算式;而方程解法则要先设未知数,再按照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一)一个修路队修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 ,正好是160米,这条路全长是多少米?
提问:谁是单位1?数量间相等的关系式是什么?怎样列式?
(米)
(二)幼儿园买来 千克水果糖,是买来的牛奶糖的 ,买来牛奶糖多少千克?
(三)新风小学去年植树320棵,相当于今年植树棵数的 .今年、去年共植树多少棵?
1.课件演示:
2.列式解答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的方法.这类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时分几步?
五、课后作业
(一)一桶水,用去它的 ,正好是15千克.这桶水重多少千克?
(二)王新买了一本书和一枝钢笔.书的价格是4元,正好是钢笔价格的 .钢笔价格是多少元?
(三)一种小汽车的最快速度是每小时行140千米,相当于一种超音速飞机速度的 .这种超音速飞机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除法教案篇3
教学内容:
教材第25~26页的内容及练习。
教学目标:
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1.引导操作:出示一张7等份的纸,让学生涂一涂,用它表示一个分数。
2.引入并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提问:如果把这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
2.把这张纸的4/7平均分成3份,又该怎样解决?
3.引导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4.想一想;整数除法也有类似的规律吗?
5.填一填,验证猜想。
1÷4 1×1/4
7÷3 7×1/3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26页试一试。
2.指导完成26页练一练的1~3题。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还有什么问题?
2.布置预习:27~28分数除法(二)
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4/7÷2=4/7×1/2=2/7
4/7÷3=4/7×1/3=4/21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计算法则:分数除以整数(零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
除法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计算、验证,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理解除法验算的算理,掌握除法验算的方法.
2.通过新旧知识的类比,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新知,提高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利用乘法进行除法验算的道理,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算式,揭示规律
1.列三组题.
42 6= 72 8= 72 4=
7 6 = 8 9 = 18 4=
自己任选一组进行解答.
问:通过做题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汇报:商和除数相乘等于被除数.
板书:
2.设疑引出课题:
师:通过同学们的认真观察,我们发现:商和除数相乘,结果等于被除数.
利用这一规律我们可以做什么?(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除法计算得对不对.)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法的验算.(板书课题)
二、计算应用,内化新知
1. 出示例6:4417=
请同桌二人合作,一人计算得数,另一人验算,看是否正确.
教师有针对性地展示几个同桌计算的结果.
师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正好等于被除数呢?(小组讨论)
用等分除说明:因为4417=63,是把441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63.每份是63,7份就是637,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用包含除说明:4417=63是441里面有63个7,63个7就是763正好等于441,所以用商乘除数的积等于被除数.
2.教师反馈,小结.
验算时,先在竖式的右边写上验算:,然后把商写在上面,除数写在下面,列出乘法竖式.在今后做题时,凡题里要求验算的,要写出验算的竖式,没有要求验算的,也要用口算或在草稿纸上用笔算进行验算.
3.初步练习:
1482 6564 22326
做完后让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例7.
出示例7: 24635=
(1)小组合作,计算例7,有问题或有什么新发现可以提出.
(2)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3)问:观察、比较两种验算方法,哪一种正确?
(4)问:第二种验算方法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不等于被除数?结果不等于被除数,能说明计算正确吗?要想使结果等于被除数,应该怎样办?(小组讨论)
(5)问:为什么商和除数的乘积加上余数才等于被除数?(小组讨论)
明确:因为例7中2469里面不是正好有493个5,而是比493个5多4,所以493个5多4就是5493+4,结果就是2469,等于被除数.
(6)问:有余数的除法该如何进行验算?
(7)教师小结:验算有余数的除法,要把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
5.提高练习.
计算下面各题,并且验算.
428 20xx 8567
三、练习与质疑
1.计算下面的除法,并且验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进行板演,集体订正.
2.根据左边的算式,直接写出右题的得数.
(1)1267=882 8827=()
(2)70569=784 7849=()
让学生快速说出得数,并说出是怎样想的?
3.游戏:鸽子送信.(出示课件鸽子送信)
四、看书质疑,全课小结.
五、课堂作业
1.用乘法检验下面各题的得数,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3546=59 16637=239
2.462 5523 20173
684 1386 34119
除法教案篇5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能比较熟练地口算一位数除整百、几百几十的数,能比较熟练地笔算一位数除三位数。培养学生估算能力和估算意识,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
复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1、p15.1
出示口算题,学生先独立口算,再指名口算,并选择几题要求说出口算依据。
2、p15.2
分组练习,组织比较。进一步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评讲,归纳计算的注意点。
3、p15.3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
组织评讲。
总结归纳:你在计算中发现了什么?
4、p15.4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意思。
学生独立完成。
组织讨论: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二、课堂练习
1、720是6的( )倍,它里面有( )个4。
2、根据4606=784填写算式:76( )+( )=( )
3、从300里连续减去6,减( )次正好是0。
4、如果没有余数的除法中,商除数+余数=128,被除数=( )。
5、最大的一位数除三位数,余数最大是( )。
6、408是4的( )倍。
7、831是3的多少倍?9除927是多少?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15.1~3
除法教案篇6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除法教案篇7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50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第51页练习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
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列方程解决简单分数实际问题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十二第1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学生说题意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做练一练第2题。
启发:你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为什么要列方程解答?
3、小结解题策略。
四、作业:练习十二第1、3、4题。
板书设计:(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