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写教案的时候需要取材合理,同时也要联系实际,写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得关节点,下面是范文社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力的科学教案通用6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1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大力纸桥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桥墩多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2、通过自我检验及与同伴之间的相互比对,不断探索增加纸桥承重力的方法。
3、积极动手动脑,体验探索与交流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积木桥墩(桥墩固定)、白纸、雪花片插在小木棒上(每份数量相同,用于操作与测量)、
三、活动重点:
了解物体放置方法、改变桥面形状、桥墩多少与纸桥承重力的关系。
四、活动 难点:
探索不同形状的桥面与桥的承重力的关系。
五、活动过程:
(一)我的纸桥有多坚固
1、介绍纸桥和测量方法,让幼儿猜猜:纸桥上能放多少雪花片?
2、交代操作要求:
(1)可以通过折一折,卷一卷的方法改变桥面形状。
(2)雪花片可以随意摆放,但必须要放在桥面上。
(3)听到教师的口哨声必须马上集合。
3、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 提醒幼儿正确取放雪花片。
(2) 引导幼儿尝试新的方法。
4、交流
(1) 请成功的幼儿介绍优秀经验。
(2) 对比和评价操作方法相似,结果却不同的纸桥,分析原因。
(3) 让操作失败(桥倒塌,雪花片散掉)的幼儿分析失败的原因。
教师小结,引出第二次操作。
(二)谁的纸桥最坚固
1、提出操作要求:让所有的雪花片都站在纸桥上就是胜利者。
2、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1) 引导幼儿验证成功幼儿归纳的优秀经验。
(2) 引导幼儿探索能让纸桥更坚固的方法。
2、交流
(1) 评出最牢固的纸桥。(如果成功者不多,教师可以演示桥面折成波浪的方法)
(2) 请成功的幼儿归纳优秀经验,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a、桥面更宽更厚能承受更多的力。
b、桥面折叠后拱起来能承受更多的力。
c、桥面折叠成波浪能承承受更多的力。
d、把雪花片放在桥墩上能放更多。
(三)我们的长江大桥
1、为幼儿提供更多的桥墩和纸,要求小组成员合作造出长江大桥,放上所有的雪花片。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 引导创新方法。
(2) 引导幼儿相互合作。
3、展示幼儿作品。
4、教师小结:桥墩能起到支撑的作用,改变桥面形状能增大桥的承受能力,所以能让我们的纸桥更坚固。
建筑师们也是根据这些原理,建造了许多坚固的桥,如美国的金门大桥和中国的赵州桥。小朋友只要多动脑筋多动手,也能成为伟大的工程师。
大班科学活动:小小桥梁设计师
教学目标:
1、通过幼儿自己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培养幼儿有顺序、有耐性的良好观察习惯和敏锐的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认识、探索生活中常见事物蕴含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3、通过幼儿自己操作,培养幼儿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小神童电脑软件、桥梁展示图、纸、笔
教学过程:
一、以故事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小熊家门前有一条小水沟,它正在那发愁不知怎么办才能过对岸,小朋友你们能帮助小熊想个办法吗?小熊的好朋友机灵猴也帮它想了个法子,我们一起听听是什么法子?和我们想的一样吗?
二、边看小神童软件边提问:
1、机灵猴和小熊来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一座什么桥?在古代人们用什么来建造桥梁的?小熊喜欢吗?为什么?
2、机灵猴和小熊又来到了哪一座桥?赵州桥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的外形怎样?赵州桥和竹桥有什么区别?
3、它们来到了现代看见了什么桥?钢筋吊桥的用什么来建造的?钢筋吊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钢筋吊桥起到什么作用呢?你们现在见过哪些钢筋吊桥?
4、看完了钢筋吊桥,它们又看了什么桥?现代立交桥建立在什么地方?它是用什么来建造的?它对交通起到什么作用?你们在哪些地方看到现代立交桥?
5、除了机灵猴介绍我们认识的古代竹桥、赵州桥和现代的钢筋吊桥、立交桥外,你们还见过哪些桥呢?
6、我们一起进入电脑看看一些用不同材料建造的、有不同用途的桥梁。
三、我们看了这么多桥梁,你们最喜欢哪一座桥?为什么?
四、小熊现在想到了要建造一座桥,我想请小朋友做一名小小桥梁设计师帮助小熊设计一座桥,好吗?
五、幼儿设计桥梁。
六、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他的设计作品,最后一起送给小熊。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观察和比较,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及用途;
能力目标:尝试用“印”的方式记录指纹,通过观察比较各种指纹,并能说出不同;
情感目标:有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体验发现的快乐,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指纹画、指纹类型ppt、白纸及印泥若干、放大镜(人手一个)、抹布。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使用过染料涂色或发现过指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欣赏指纹画,激发幼儿对指纹的探索兴趣。
小朋友们,你们都画过画吗?那平时你们是用什么来画画的呢?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很特别的画,我们一看。(教师出示指纹画ppt)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画的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引导幼儿观察指纹、了解指纹的基本特征。
1.引导幼儿对指纹开展猜想。
猜一猜,你的指纹和别的小朋友的指纹是不是一样的?你自己的每一根手指指纹是不是一样的?
2.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了解指纹的三种不同的类型。
(1)教师讲解示范如何清楚地印出指纹。
(2)分发材料,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引导幼儿观察指纹并进行交流,认识指纹的三种类型。
每个人的指纹形状都是不一样的,科学家把指纹分成了三大类。第一种叫箕形纹,中心向左或向右偏,像簸箕一样;第二种叫弓形纹,中心像一把弯弯的弓;第三种叫斗形纹,中心像水中小小的漩涡。是不是很神奇呢?
3.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指纹,并看看每种指纹类型各有几个。
我们认识了三种不同的指纹类型,那现在请小朋友再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手指纹,看看你的每个手指纹是哪种类型。(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分别表示。)数一数你有几个箕形纹,几个弓形纹,几个斗形纹。
三、了解指纹的作用。
小朋友们想一想,这些指纹有什么用处呢?
指纹能够帮助警察破案,因为每个人的指纹都是不同的,它是具有特征的记号。
指纹是由凹凸的皮肤所形成的纹路,所以增加手指的摩擦力,这样拿东西就不容易滑掉。
指纹还是汗腺的出口,因此可以调节温度。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一样,且一般来说终身不变,指纹会随年龄增长变大,但形状不变。
四、制作指纹画
指纹的作用真大,不仅可以帮助警察叔叔破案,而且我们还可以用指纹画出许多美丽的图画,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用你们灵巧的小手,画出美丽的图画来张贴在我们“指纹画展”的画廊里。
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来源:
日常生活中常常看见大人用打气筒给自行车、气球、皮球等打气,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活动,来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同时,让孩子们动手动脑了解打气筒的使用方法以及构造,并使幼儿树立起"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
◎活动目标:
1、科学小实验,并大胆动手动脑完成小实验
2、筒的作用以及构造,正确的使用打气筒
3、"实践来检验真理"的科学探索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打气筒1个 ,记录表每人一张,彩色笔若干盒
2、经验准备:用打气筒◎活动重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大胆动手实践,了解打气筒的构造
2、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辨别打气筒的两个孔的功能
◎活动过程:
1、提问:你们玩过气球么?什么时候?怎么玩的?(出示打气筒)怎样用?打气筒上有两个不同颜色的孔,打气管应届到哪个孔上?让孩子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预测打气筒的,并记录下他们的猜想。
2、幼儿动手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3、师幼公共探讨实验结果:打气管应该接到哪个孔上?你猜对了么?
4、老师提问:打气筒上的两个孔哪个是进气口,哪个是出气孔?幼儿预测;教师操作:分别用手捂住出气口和进气口,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讨论 。
5、实验探索的结果
◎活动延伸:
生活中除这样的打气筒,还有哪些打气筒,它有进气口和出气口么?回去观察一下家里的打气筒,通过你的观察,记录下打气筒的进气口和出气口。
◎活动评析:
该活动来自生活,打气筒是幼儿感兴趣的工具;活动所的材料充足,操作性强,有助于幼儿获得科学经验。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自主实验探索,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活动具有层次性,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并推进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科学活动有利于幼儿树立探索的。
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4
活动前评析:
一天早晨,宽宽带来一个不倒娃娃。孩子们立刻对这个倒不了的娃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在娃娃的周围观察着议论着。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会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结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来。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脸上写满了疑问。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组织幼儿进行了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做做、说说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让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彩泥、圆形金属、胶带、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
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会儿把玩具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二)进行比较(发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外壳给幼儿)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的玩)师:小朋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发现后发的不倒娃娃很轻。
(三)开动脑筋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前面发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发的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肚子里有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前面发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一些想法。
(四)动手尝试师:那给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
幼儿打开后发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兴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玩具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的让周围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五)交流结果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让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太轻了,娃娃照样倒下去起不来;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用厚铁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个歪的。
师;谁发现了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六)看看构造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发现秘密师:小朋友现在你发现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儿总结:应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动:
1、修一修坏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
3、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教师评析: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源于幼儿对不倒娃娃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大胆尝试,乐于交流。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进行比较、开动脑筋、动手尝试、交流结果、看看构造、发现秘密七个环节使活动内容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自己发现不倒娃娃不倒的秘密。
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自制墨迹图进行创造性想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动口、动脑能力。
2、利用辅助物在墨迹上进行拼砌,发展编讲能力。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教师曾示范制作墨迹图,以引起幼儿操作和想像的兴趣。
2、白纸、颜色水、辅助物、铺垫的桌布。
活动过程
1、自制墨迹图,引起幼儿兴趣。
(1)回忆墨迹图制作的方法。
(2)提出制作墨迹图应注意的事项。
(3)幼儿自制墨迹图,教师巡回指导。
2、根据墨迹图上的墨迹进行想像。
(1)启发幼儿看一看,说一说自己的墨迹图像什么,并说出想像依据。
(2)转动墨迹图,变换角度看看它还像什么?鼓励幼儿尽量想得和别人不一样。
(3)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看墨迹图,它所表现的内容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3、利用辅助物丰富墨迹图后进行编讲。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想像,利用辅助物在墨迹图拼砌,使画面更完整、更丰富,并提出讲述要求,如什么时候?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或在什么地方?有谁?发生了什么事情等。
(2)请幼儿根据丰富后的墨迹图进行编讲。
4、向同伴或老师讲述自己图画中的小故事。
将幼儿制作的墨迹图布置在语言区中,引导幼儿与同伴的墨迹图组合在一起,编出一个更好听的故事。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关于力的科学教案篇6
教材分析
?纸绳力量大》是一节生成活动。中班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开始增强,为了训练孩子们的思维,让他们有机会探索,我们在科学区投放了各种类型的纸,让幼儿尝试进行折、卷、撕、捏等活动,从实践中发现纸的特性和玩法。顺应《纲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教育的时机,提供适当的引导” 的要求,《纸绳力量大》通过设疑、实践,激发幼儿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在反复实验、动手操作的游戏中,让孩子们发现卫生纸里存在“纤维”这一有趣的现象。孩子们在探究游戏中感受快乐,获得智慧。
目标预设
1.通过实验,萌发探索纸绳承受力的兴趣。
2.大胆尝试,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3.积极合作,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的快乐。
重点、难点
本活动重点是探索、感受纸绳的承重力。
难点是学习制作有力量的纸绳。
设计理念
在玩纸时,一个孩子偶然做成的纸绳拉不断,引起了同伴的关注和模仿。我把握契机,生成了科学活动《纸绳力量大》,鼓励幼儿学习做有力量的纸绳,并进行拎水桶的尝试,在游戏操作中感受纸绳力量大。
设计思路
对孩子而言,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在最直接的体验中学习,在动手中发现。活动中,我选择了生活中最为常见的材料“卫生纸”和“水桶”,让孩子进行操作实验,把有关力的科学知识转化为孩子可亲自操作的游戏(如撕面条比赛、制作有力量的纸绳、纸绳拎一个水桶、纸绳拎两个水桶、合作用纸绳拎水桶等),依托幼儿熟悉的、直观的材料,让孩子在富有挑战的活动中感受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
活动准备
正方形卫生纸若干,篮子若干,装满水的小油桶16个。
活动过程
1.玩“撕面条”的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卫生纸)卫生纸可以干什么?
(2)今天,我们用卫生纸来玩“撕面条”的游戏,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里谁撕的面条又快又多。快行动起来吧! (幼儿操作)
(3)听好哦,时间马上就到了:5、4、3、2、1,停!互相看看,谁撕的面条又快又多!
(4)小结:有的小朋友撕的面条很多,有的小朋友撕的却很少。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找找卫生纸上藏着的小秘密吧。
2.观察卫生纸的纹路,再次尝试玩“撕面条”。
(1)请你们拿一张卫生纸看一看、找一找,发现了吗?这一条一条线就是卫生纸的纹路。试着用手摸一摸它的纹路,然后放回篮子里。(教师巡视检查)
(2)好,谁来帮我找到这张卫生纸的纹路?画一画,按照这个方向撕一撕。撕成又细又长的面条了吗?换个方向再试试,把上面的纹路撕断。
(3)出示两张画好纹路的纸,让幼儿明白竖线方向不容易撕,横线方向容易撕。
(4)幼儿重新拿一张卫生纸“撕面条”。
3.玩“纸绳拎水桶”的游戏,初步体验纸绳力量大。
(1)刚才我们用卫生纸玩了撕面条游戏,我还想把它变成纸绳来玩游戏呢,你们会把它变成纸绳吗?谁来试试?(请一幼儿示范)
(2)他用了什么方法把卫生纸变成了纸绳的?(先卷后拧)
鼓励幼儿做纸绳,尝试提水桶。
(3)(出示油桶)卫生纸做成的纸绳能拎起这桶水吗?
(4)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到底怎样,我们来试试吧!
(5)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将卫生
纸做成纸绳,然后来到这里拎起水桶。
注意,手不能碰到桶。做好了就可以上
来试一试了!将两边的水桶拎到中间。
4.讨论纸绳的秘密。
(1)请拎起水桶纸绳没有断的小朋友站这边,纸绳断了的小朋友站那边。
(2)我给你们准备的是同样的卫生纸,为什么有的纸绳没有断,有的纸绳却断了呢?
拿两根松紧不同的纸绳引导幼儿观察,寻找原因。
(3)什么原因呢?大家讨论一下。谁来说说?
(4)究竟什么原因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从两组幼儿手中各拿一个纸绳)
(5)你们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同?出示两根纸绳(一根没有断,一根断的)。
(6)我们试着按卷的方向撕一撕。
断的纸绳撕一撕,怎样?这样做成的纸绳,看,1、2、3,纸绳断了。
没有断的纸绳撕一撕,没有断。这样做成的纸绳怎样?不容易断。
原来,容易撕的拧成纸绳就容易断,不容易撕的拧成纸绳就不容易断。
(7)现在你们会做有力量的纸绳了吗?谁来告诉大家。(再次巩固)
(8)知道了这个秘密,我们再来试一试。记住,找准方向,拧得越紧纸绳力量就越大。
(9)和好朋友拉一拉,看你的纸绳是不是够力量。如果纸绳断了,赶快找出原因,重新做一个有力量的纸绳。(请幼儿用有力量的纸绳把水桶拎到活动室的两边。)
5.尝试拎两桶水。
(1)小小纸绳可神气啦!它说还能拎起两桶水呢!行不行?谁来试试?
(2)一幼儿用一根纸绳拎两桶水。(如果没断,说明纸绳力量大;如果断了,说明什么?)
小结:是啊,一根纸绳的力量有限,团结起来的纸绳力量会更大!
6.经验拓展,玩“运水桶”比赛。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将幼儿分成两队,运水桶接力比赛。
可以增加难度——合作运水桶。(找一个好朋友,把两根纸绳变成一根,两人合作运两桶水。)
7.活动延伸。
师:纸绳虽小,它的力量却很大!我们带它到外面去试一试,看看能不能拎起比水桶更重的东西,好吗?
带上你的篮子,捡起地上的垃圾,拎起水桶,出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