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用教案6篇

时间:2023-04-09 作者:Fallinlove 备课教案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们在制定教案的时候就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教案是教师为了提高上课质量事前起草的书面表达,范文社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礼貌用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礼貌用教案6篇

礼貌用教案篇1

设计背景

班内幼儿多来自村屯,缺乏基本的礼貌概念。但幼儿喜欢参加活动,又喜欢《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小羊们,因此老师利用幼儿喜欢的动画人物,引导幼儿演一演、说一说开展活动,从而使幼儿感受礼貌带给大家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良好的礼貌行为,使幼儿了解礼貌方面的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

2、通过活动,学习基本的礼貌知识,体验礼貌带来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

幼儿从活动中自然产生的礼貌情感,并能在生活中运用礼貌行为语言。

活动准备

头饰、礼貌用语词卡、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音乐《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

师:小朋友们到别人家去玩吗?去过谁家?可是他家关着门,你会怎么办呢?

二、基本部分:

我们看看今天谁来和我们一起活动吧!

1、播放多媒体课件:太阳暖暖的,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要去村长家商量种草的事。可是村长家关着门,要想知道村长在不在家,该怎么办呢?

2、我们看看小羊们是如何做的(继续播放课件):

(1)、喜羊羊:“嘭嘭嘭”举起拳头使劲把门捶,门会开吗?

谁来学学喜羊羊?(戴上头饰)门没开。

(2)、沸羊羊:让我来,“啪啪啪”使劲把门拍,门会开吗?

谁来学学沸羊羊的做法?(戴上头饰)门依然没开。

(3)、懒羊羊:看我的,“当当当”使劲把门踢,门会开吗?

谁能学学沸羊羊的方法?(戴上头饰)门为什么还没开呢?

师小结:这么长时间羊村长家的门还没开,这可急坏了美羊羊(再次播放课件:美羊羊走上前,抬起手来轻轻敲,一、二、三、门开了。)小朋友请想一想,美羊羊为什么会把门敲开呢?(讲礼貌)

那我们都来像美羊羊一样轻轻的敲门吧!

师:小朋友们喜欢哪只小羊呢?为什么呢?

小结:大家喜欢有礼貌的喜羊羊,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做个有礼貌的孩子呢?

3、学习见面时的礼貌

(1)、师:门开了,羊村长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播放课件:羊村长:你们好啊!快请进!都请坐吧!喝点饮料、吃点水果吧!小羊们:谢谢村长!)

(2)、请小朋友分组演一演。(师巡视引导,合理即可,不必千篇一律)

三、活动总结

小朋友与小羊们都学会了做个有礼貌的孩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可要应用呀!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吧,我们应该说什么?(再见)

四、课后延伸

找一找身边有哪些有礼貌的事,怎么做的、怎么说的,找到后说给大家听好吗?

幼儿园懂礼貌教案。懂礼貌是我们应该教导每一个幼儿的,懂礼貌是幼儿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为长大以后的讲文明做铺垫。

礼貌用教案篇2

设计意图:

刚入小班的幼儿,生活自理、同伴交往等方面都很弱,需要老师给予及时、细心的照料;需要获得同伴间的认可。“请”是我国礼貌用语中最基本,应用极广泛的一个词,幼儿易掌握,便于应用。活动的重点是:幼儿能将“请”字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如请老师帮忙,和大家交往时用“请”字等,难点是小班幼儿灵活机动性不够,个别幼儿比较内向,教师怎样启发幼儿有意识、自然地使用“请”。

活动目标:

1、了解“请”字的含义,知道“请”是一种礼貌用语。

2、和小朋友相处时用“请”,遇到困难知道向老师、家长求助,用“请”。

活动过程:

1、师讲述故事《有用的‘请’字》。

⑴提问:“小猫菲菲有许多玩具,她愿意借给‘喵喵’吗?”“妈妈对喵喵说了一个有用的字,是哪个字?”“喵喵说了‘请’,菲菲把玩具给她了吗?”

⑵教师小结:“请是一个很有用的字,它代表礼貌。”

2、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在一起游戏时应该怎样?

说“请……”

3、(1)引导幼儿讨论,如果自己遇到困难了,该怎么办?(在幼儿园里可以请老师帮忙,请小朋友帮忙。在幼儿园外可以请爸爸妈妈帮忙,请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帮忙。)

(2)侧面引导幼儿自己能做的事要尽量自己做,如果解决不了的,要迅速请老师帮忙。

4、引导幼儿讨论“请”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如和小朋友玩玩具时,参加集体的活动时等)。

5、教师小结——“请”是一个很有用的字,它可以帮我们做很多事,鼓励幼儿多用“请”字,并能大胆地说。

活动建议: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经常,反复使用礼貌用语“请”,并在说请时加强语气。

活动延伸:

游戏:我会说“请”了!

日常生活渗透:

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使用“请”,如“请给我一个玩具”,“请帮我穿衣服”“请帮我系鞋带”等。

家园同步:

家长在家中也应经常使用“请”字,及其他礼貌用语。

礼貌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基本的过马路常识,知道红灯停,绿灯行。

2、能理解儿歌的内容。

活动准备:

1、图片:红路灯,斑马线。

2、儿歌《过马路》

活动过程:

1、导入:手指游戏:《过马路》

师:小朋友们伸出小手,跟老师一起玩个手指游戏好不好?

2、谈话,引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知道怎样过马路吗?过马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幼儿讨论)

3、出示图片,提高幼儿兴趣。

师:我个你们带来了图片一些,小朋友们把小眼睛闭上,老师把小图片请出来,3,2,1,好了,睁开小眼睛。这是什么呀?(红绿灯)小朋友们见过吗?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有没有见过?(幼儿讨论)

4、引导幼儿认识红绿灯

师:这个是红绿灯,小朋友们跟爸爸妈妈上街的时候可以看一看,马路上的十字路口就有了。

5、引导幼儿讨论

师:小朋友那么聪明,那么,你们知道要怎样看红绿灯吗?

6、讲解怎样安全过马路

师:小朋友说街上车多不多?危不危险?所以小朋友们一定要知道怎样看红绿灯是不是。红灯停(出示图片红灯),绿灯行(出示图片绿灯)——(反复教幼儿三遍)

7、引导幼儿认识斑马线,

师:小朋友们看,这又是什么呀?你们有没有见过?过马路要走斑马线。

8、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9、引导幼儿读儿歌

礼貌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乐意做个有礼貌的宝宝,与老师同伴礼貌交往。

2.会使用“老师好”“老师再见”“谢谢”等礼貌用语。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请大班幼儿与师进行情境表演。

2.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看情景表演(一)。

幼儿从搭的门内走出来,走到老师面前鞠躬问早,又向家人说“再见”。

(1)提问:早晨小朋友来到幼儿园,看见老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对家人说了什么?

(2)师小结。

(3)幼儿实践操作。

2.看情景表演(二)。

幼儿从搭的门内走出来,走到老师面前鞠躬说“再见”。

提问:下午家人来接宝宝了,小朋友对老师说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3.看情景表演(三)

提问:小朋友拿不到玩具怎么办,他说了什么?,老师帮他拿到玩具后,小朋友有说了什么?

4.阅读幼儿画册。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将礼仪要求展现给幼儿,符合小班孩子的认知特点,还让幼儿进行现场的实际练习,相信老师在以后的生活中再多加提醒和引导,孩子们一定能够习惯成自然,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

礼貌用教案篇5

教育活动目标:

1、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体验歌曲的情感内涵。

2、通过图片、动作等形式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3、能用简单的动作大胆地表达对歌曲的理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课前熟悉过歌曲的旋律

2、物质准备:图片8张、钢琴

活动重点:能够理解歌词内容,并学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简单的动作大胆地表达歌曲的理解。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听音乐做踵趾小跑步进教室

二、过程

(一)发声练习

(二)复习歌曲“让座”,刚才歌曲里唱的小朋友是个什么样的小朋友?(有礼貌的孩子)

(三)教授新歌

1、通过故事开头用清唱的方式进行歌曲的前半部分,请幼儿带着问题去听。师:“昨天有一个小朋友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这么一件事,请你们来听一听(教师轻唱歌曲前两段歌词)后,提问;

(1) 刚才这个小朋友遇到了什么事情?路上的行人是怎么做的?

(2) 你们猜猜他们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你会怎样做呢?

(3) 教师边提问边出示图片,并说出歌词。

(4) 请小朋友想一想怎样解决?引入歌曲的后半部分。教师范唱一边

2、出示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歌词,进一步学唱歌曲

(1)师;“让我们一起再看一看、听一听这个故事吧!(配班边出示图片,主班完整的弹琴范唱一边)

(2)师:“让我们一起听琴的旋律,用啦的声音唱出这首歌的旋律吧!

3、教师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方式学唱歌曲

(1)教师弹旋律,带领幼儿边看图片边说歌词两边

(2)引导幼儿分句用动作来表演歌词内容

(3)师:“为了使这首歌听起来更好听,我们一起来合作,老师大声唱歌曲,请小朋友用啦的声音来唱旋律好吗?

(4)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这首好听的歌唱出来吧(老师大声唱,小朋友小声唱)

(5)师:“我们还可以怎样唱呢?

4、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唱

(1)故事里面主要有几个人?那我们可以怎样分角色来演唱呢?(分男孩、女孩表演唱)

(2)引导幼儿两人一个组,自己商量分配表演的角色

七、复习韵律“朋友舞“

这首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想一想生活中如何跟朋友相处?遇到问题怎样解决?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呢?让我们一起跳个朋友舞吧,感受与小朋友在一起的快乐好吗?

礼貌用教案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以礼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人们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讲礼貌,往往能反映出这个人的文明素质和文化修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专门谈礼貌的课文。

2、板书课题:谈礼貌

齐读。

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什么地方要讲礼貌?礼貌对我们来说有何意义?……)

二、初读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朗读课文,遇到生字读读生字表上的拼音,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它读流利。

2、检查:

(1)读新词语:

礼貌

矛盾

咳嗽

思想

情操

粗暴

纠纷

安慰

文化

修养

(2)朗读下列古训或俗话: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3)挑选自己认为读得最好的段落,当众读一读,师生评点,随机纠正读错的字音,指导读通句子,读好人物对话。

三、默读课文

默读课文,不理解的地方作上标记“?”,然后提出来。

(放到下节课讨论)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自读生字,说说哪些字不易写好,哪些地方书写时应注意。

2、范写下列生字,边写边讲述注意点:

貌、嫌、咳、嗽、鬼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中练习。

2、抄写课后习题3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

3、教育学生从小学会以礼待人和养成使用礼貌语言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激发情趣

上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初读了课文。我有一个疑问,想请同学们来解决这个问题。课文讲了好几个有关讲礼貌的故事,可教师想不通:为什么课题不用《礼貌的故事》,而要用《谈礼貌》作为课题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再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适时点拨。

学生思考问题

二、精读感悟,迁移运用

(一)精读第一自然段。

1、自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道理?

2、自读,交流。(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作者用了一句古训。

板书: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齐读。

3、、请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这句古训的意思。

4、谁能用课文中的有关词语,分别说说“失色于人”、“不失色于人”、“失口于人”、“不失口于人”的意思。

5、齐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把这个道理记在脑子里。

(二)精读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1、课文用三个小故事来进一步说明讲礼貌的好处。请同学们先把写故事的语句用括号圈出来,再自由选择一个故事读一读,要注意把故事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读好。谁能把故事读得有声有色,就说明他已经读懂了。

练读,交流读,评点

板书:故事说理

2、现在我们再来看看第一个故事后面的一句话。

出示:这正如俗话所说,“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联系故事内容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讨论、交流、评点)

完成如下板书:神态、动作、语??

3、如果我们把这三段话交换一下位置再读一读,你有什么想说的?

出示第二自然段中写故事的语言及第三自然段中说理的句子。

再读第二、三个故事后面的话,再结合故事内容谈谈自己的理解。(讨论、交流、适时评点)

板书:贴切

小结:可见,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要从不同的角度,选择合适的事例,再根据这个事例进行恰当的说理,才能使人信服。

4、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

读一读,学生讨论、交流。

三、交流收获,自悟自得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取得了哪些收获?

齐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四、练习设计

完成练习册。

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感知说理性文章的表达方法,尝试从生活中选择事例,并结合事例说说礼貌待人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复习

说说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

板书:事例动作说理神态语言贴切

三、完成课后练习

1、指名读题。

2、明确要求:根据刚才我们学到的方法,怎样才能把事例说好?

(1)先定内容,内容要与讲礼貌有关。

(2)说的时候要紧紧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说好处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要紧密结合事例的内容来谈。)

3、练习说话。(准备、交流、评点)

4、齐读第五自然段。(交流)

四、练习设计:

课后习题4

板书设计:

24、谈礼貌

神态

故事

动作

语??

说理

贴切

课后笔记: